书城励志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个工作习惯
723800000043

第43章 习惯42 及时从失败中汲取经验

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工作中更是如此,与生活中的强者一样,优秀员工在事业上也是一次次地度过艰苦的磨砺,一次次在失败中站起来,尽管满身泥泞,却依然坚持到达理想的彼端。

推荐指数:☆☆☆☆☆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一位年轻工程师独立负责一项新塑料的研究。正当这位工程师踌躇满志地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实验的研究设备突然爆炸,三千多万美元的实验设备连同厂房瞬间化为灰烬。面对爆炸后一片狼藉的现场,年轻的工程师精神濒临崩溃。他想,自己在通用的梦想和历史就此结束了。他非常沮丧,忐忑不安地接受了通用总部派来调查事故的高级官员的谈话。没想到的是,这位高级官员问的第一句话是:“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没有?”年轻工程师先是一惊,然后回答:“我们这个试验行不通。调查官员说:这就好。”

一场惊天动地的“重大事故”就这样解决了。这位年轻工程师就是日后带领通用电气公司实现了二十年高速增长,被誉为“世界第一CEO”的杰克?韦尔奇。

每个人要想干出一番惊人的业绩,一定要具备从失败中汲取经验的能力,千万不可一遭遇挫折便落荒而逃。否则,他将永远与成功无缘。容忍失败,这是人们可以学习并加以运用的极为积极的东西。

在一家名叫天宇的天线公司,总裁来到营销部,让大伙儿针对天线的营销工作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营销部胖乎乎的赵经理耷拉着脑袋叹息说:“人家的天线三天两头在电视上打广告,我们公司的产品毫无知名度,我看这库存的天线真够呛。”营销部里的其他人也随声附和。

总裁脸色阴霾,扫视了大伙一圈后,把目光停留在进公司不久的一位年轻人身上。总裁走到他面前,让他说说对公司营销工作的看法。

年轻人直言不讳地对公司的营销工作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个人意见,总裁认真地听着,不时嘱咐秘书把要点记下来。

年轻人告诉总裁,他的家乡有十几家各类天线生产企业,唯有001天线在全国知名度最高,品牌最响,其余的都是几十人或上百人的小规模天线生产企业,但无一例外都有自己的品牌,有两家小公司甚至把大幅广告做到001集团对面的墙壁上,敢与知名品牌竞争。

总裁静静地听着,挥挥手示意年轻人继续讲下去。

年轻人接着说:“我们公司的老牌天线今不如昔,原因颇多,但归结起来或许就是我们的售销定位和市场策略不对。”

这时候,营销部经理对年轻人的这些似乎暗示了他们工作无能的话表示了愠色,并不时向年轻人投来警告的一瞥,最后不无讽刺地说:“你这是书生意气,只会纸上谈兵,尽讲些空道理。现在全国都在普及有线电视,天线的滞销是大环境造成的,你以为你真能把冰推销给爱斯基摩人?”

经理的话使营销部所有人的目光都射向年轻人,有的还互相窃窃私语。

经理不等年轻人“还击”,便不由分说地将了他一军:“公司在甘肃那边还有5000套库存,你有本事推销出去,我的位置让你坐。”

年轻人提高嗓门朗声说道:“现在全国都在搞西部大开发建设,我就不信质优价廉的产品连人家小天线厂也不如,偌大的甘肃难道连区区5000套天线也推销不出去?”

几天后,年轻人风尘仆仆地赶到了甘肃省兰州市天元百货商厦。商厦老总一见面就向他大倒苦水,说他们厂的天线知名度太低,一年多来仅仅卖掉了百来套,还有4000多套在各家分店积压着,并建议年轻人去其他商场推销看看。

接下来,年轻人跑遍兰州几个规模较大的商场,有的即使是代销也没有回旋的余地,因此几天下来毫无建树。

正当他沮丧之际,某报上一则读者来信引起了他的关注。信上说那儿的一个农场由于地理位置关系,买的彩电都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看到这则消息,年轻人如获至宝,当即带上十来套样品天线,几经周折才打听到那个离兰州有100多公里的金晖农场。信是农场场长写的。他告诉年轻人,这里夏季雷电较多,以前常有彩电被雷电击毁,不少天线生产厂家也派人来查,知道问题都出在天线上,可查来查去没有眉目,使得这里的几百户人家再也不敢安装天线了,所以几年来这儿的黑白电视只能看见哈哈镜般的人影,而彩电则只是形同虚设。

年轻人拆了几套被雷击的天线,发现自己公司的天线与他们的毫无二致,也就是说,他们公司的天线若安装上去,也免不了重蹈覆辙。年轻人绞尽脑汁,把在电子学院几年所学的知识在脑海里重温了数遍,加上所携仪器的配合,终于使真相大白,原因是天线放大器的集成电路板上少装了一个电感应元件。这种元件一般在任何型号的天线上都是不需要的,它本身对信号放大不起任何作用,厂家在设计时根本就不会考虑雷电多发地区,没有这个元件就等于使天线成了一个引雷装置,它可直接将雷电引向电视机,导致线毁机亡。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一切都变得迎刃而解了。不久,年轻人将从商厦拉回的天线放大器上全部加装了感应元件,并将此天线先送给场长试用了半个多月。期间曾经雷电交加,但场长的电视机却安然无恙。此后,仅这个农场就订了500多套天线。同时热心的场长还把年轻人的天线推荐给存在同样问题的附近5个农林场,又给他销出2000多套天线。

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半个月,一些商场的老总主动向年轻人要货,连一些偏远县市的商场采购员也闻风而动,原先库存的天线当即告急。

一个月后,年轻人筋疲力尽地返回公司。而这时公司如同迎接凯旋的英雄一样,将他披红挂彩并夹道欢迎。营销部经理也已经主动辞职,公司正式下令任命年轻人为新的营销部经理。

其实,只要善于思考,及时从失败和挫折中汲取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你就能够在问题和挫折中不断成长,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人。

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曾讲述过这样的一段亲身经历:

每当里根失意时,他的母亲就这样说:“最好的总会到来,如果你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交上好运。并且你会认识到,要是没有从前的失望,那是不会发生的。”

他母亲说得很正确,当里根于1932年从大学毕业后,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当时里根计划在电台找份工作,然后再设法去做一名体育播音员。

于是,里根就搭便车去了芝加哥,敲开了每一家电台的门,但每次都会碰一鼻子灰。在一播音室里,一位很和气的女士告诉他。大电台是不会冒险雇用一名毫无经验的新手的。并且劝告里根去试试找家小电台,那里可能会有机会。

里根又搭便车回到了伊利诺伊州的迪克逊。虽然迪克逊没有电台,但里根的父亲说,蒙哥马利?沃德公司开了一家商店,需要一名当地的运动员去经营它的体育专柜。

由于里根在迪克逊中学打过橄榄球,于是就提出了申请。那工作听起来正合适,却未能如愿。里根失望的心情溢于言表。

母亲提醒他说:“最好的总会到来。”父亲借车给他,于是里根驾车行驶了70英里来到了特莱城。

里根试了试爱荷华州达文波特的WOC电台。节目部主任是位很不错的苏格兰人,名叫彼特?麦克阿瑟。他说他已经雇用了一名播音员。当里根离开他的办公室时,受挫的郁闷心情一下子发作了。里根大声地吼道:“要是不能在电台工作,又怎么能当上一名体育播音员呢?”里根正在那里等电梯,突然听到了麦克阿瑟的叫声:“你刚才说体育什么来着?你懂橄榄球吗?”接着他让里根站在一架麦克风前,叫他凭想象播一场比赛。结果,里根被录用了。

历史上许多伟大的成功者,都是靠持久心造就的。发明家在埋头研究的时候,是何等的艰苦,一旦成功,又是何等的愉快。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在坚韧勇敢者的掌握之中,当别人开始放弃无法再做时,他们却仍然坚定地去做。

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工作中更是如此,与生活中的强者一样,优秀员工在事业上也是一次次地度过艰苦的磨砺,一次次在失败中站起来,尽管满身泥泞,却依然坚持到达理想的彼端。

对于优秀员工来讲,失败只是意味着自己尚未成功。反败为胜,奋起努力,铸造新的辉煌是优秀员工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1.专注于自己的优势

一位有名的成功学家曾经花了十几年的时间研究,发现成功者的成功路径各不相同,但却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长处是成功的最大机会。为此,他建议:首先,集中70%的专注力于自己的长处。著名效率专家博恩?崔西说:“人们并不会在事情被搞砸时大惊小怪;倒是会称颂、惊叹那些偶然作出的美好、正确的事。能力不足是极为正常的,每个人的长处都只在某个方面。如果你想要成为一名能够反败为胜,化劣势为优势“成长型”员工,就应该专注于自己的长处,并努力培养它,这才是自己时间、精力和资源投资的正确方向。

2.虚心求教

优秀企业的员工都善于使用“求教于人”的办法反败为胜。纵观历史,凡是成大事者都有这种乐于征询他人意见的好习惯。一个聪明、有所作为的大人物,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使人主动向他提供意见,并且善于审查这些意见,从中摘取有益于自己的加以利用。美国历届总统中,最肯虚心求教于人的,莫过于老罗斯福了。他每遇到一件要事,常常召集相关的人员开会,详细商议。有时为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参考,他甚至发电报至几千里外,敦请他所要请教的人前来商议。而美国早期政界名人路易斯?乔治,治理政务也以精明周密而著称,但是他对于自己的学问还是常感怀疑。每当他做好了财政预算送交议会审核之前,都会和几位财政专家聚首商议,即使一些极细微的地方,也不肯放松求教的机会。他的成功秘诀可以一言以蔽之,就是:多多求教于人。

3.坚持到底

安东尼?罗宾认为,成功往往出现于“下一英里”。那些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太习惯于放弃。

罗薇尔太太是美国房地产业最著名的推销大师,她在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之后,去销售房地产,没想到过了一整年,连一栋房子也没有卖出去。而此时身上只剩下一百多美元,她感到万念俱灰。这时,公司举办了一个为期五天的销售课程,她去上课。从那以后,她成了连续八年世界房地产销售冠军。她说了一句令人振奋的话:“成功者绝不放弃,放弃者绝不成功。”

天底下没有不劳而获的果实,如果面对失败时绝不轻言放弃,并能借助反败为胜之力更上一层楼,那么,你一定可以成为一个能够担当大任,有效推动公司发展的人。

在这个公司,你不犯错误就会被解雇。

——[时代华纳原总裁]史蒂夫·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