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个工作细节
723700000049

第49章 细节48 不要轻易打越级报告

在公司里,也许你直接面对的不是老板,当你的上面还有主管的时候,那么你想要以打越级报告的方式接近老板肯定是不可取的,那么你不妨多动一些脑子,灵活一点,就像成功亲近老板的林灵一样。

推荐指数:☆☆☆☆☆

林灵是刚进百事公司没多久的新职员,她一直找机会接近经理,思来想去,林灵写了一份对公司发展前景的意见报告书给主管,主管看后说“很好”,只是有很多建议的实施自己没那么大权力做主。林灵借机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建议,不如把经理请来和咱们部门座谈一下,这样显得咱们部门的人都有为公司着想、愿与公司共同发展的愿望和决心!”主管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当即邀请经理,经理自然欣然前来。

开会时,为了表示对林灵建议的肯定,主管安排林灵和自己分坐经理的左右。在会上,林灵又大大地表现了一番,当然是在发言上的慷慨陈词了。

会后,同事们都为能有这样一次与经理畅谈自己想法的机会而感到兴奋,主管更是得到了经理的赞扬。其他部门也争相效仿,谁也没有歪曲林灵是在抢风头、拍马屁。

要想亲近老板,让他注意你,又要上上下下不露痕迹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稍微做得不当就容易被冠上“繁荣马屁文化”的“桂冠”。就算老板提拔了你,其他同事的议论和指责也会淹没你。但林灵却懂得把“苦干加巧干”贯彻实施到恰如其分的地步,的确是难能可贵的。最后自然是老板喜欢她,群众拥护她了!

在公司里,也许你直接面对的不是老板,当你的上面还有主管的时候,那么你想要以打越级报告的方式接近老板肯定是不可取的,那么你不妨多动一些脑子,灵活一点,就像成功亲近老板的林灵一样。

打越级报告无异于两头点火,而将自身置于中间烤。有这样一则寓言很好地说明了这问题。

狐狸平时与老虎私交甚好,经常得到老虎的赞赏。为此,狐狸也感到很骄傲。它觉得自己漂亮、聪明和老虎的关系处得特别好,于是走到哪里都希望别的动物夸它几句,或见到它时害怕得点头哈腰才好。

但是有一样让狐狸很恼火,它不明白为什么老虎要让笨拙的狗熊做自己的主管。狐狸常常想:我这么聪明,那只又蠢又笨的狗熊怎么能领导我呢?它也不配领导我!瞧它那臃肿的身材,行动那么慢!唉,如果它能有我一半灵活就好了!

狐狸不知道其实狗熊主管也对它特别不满意,它认为狐狸太浮躁了,做事总是“表面光”,花言巧语掩饰不了它的虚荣。

就这样,狐狸与狗熊的“梁子”结下了。狐狸想报复一下它的主管狗熊,就跑到大老板老虎那“告状”,狐狸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凭我和老虎的私交,还办不了狗熊吗?

然而,意外的是老虎说:“这事你应该先和狗熊主管商量一下,然后让它来与我说明具体情况。”狐狸一下子傻眼了,它没想到老虎的回答竟是这样的!

在工作中有的人可能也会自恃有才华,或与总经理私交甚好,就不把主管放在眼里。恨不得所有工作都绕过对方,或者认为直接和老板说明情况会更有效,殊不知,越级报告是件两头不讨好的事。

孟波大学毕业后到某报社文艺部工作,担任副刊编辑。他毕业于中文系,理论基础扎实,才思敏捷。参加工作几年间,由他编辑发表的不少作品被国内多种文摘类报刊转载。他自己还勤奋创作,先后在各大报刊发表了大量作品,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而且,在他的努力下,文艺部开展了不少群众性的工作,均取得成功。由于孟波越来越受到同事的尊重,影响渐大。部门主管慢慢地感到他对自己的威胁,开始排挤孟波,对他的合理化建议也不予采纳。久而久之,孟波和部门主管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俩人中间出现了一条无形的沟壑。

孟波不仅多才敬业,而且在事业上具有一定的开拓精神、创新意识。由于和部门主管关系的“不妙”,他的一些想法无法付诸实施。于是,他干脆越过部门主管直接和总编去谈,谈他的计划、设想,希望得到总编的支持。

结果不难预料,孟波的计划不但没能得到支持,还引起了部门主管强烈的反感。

对于总编来讲,在孟波和部门主管之间,他不能不考虑中层干部的威信、情绪等因素,不能不维护管理阶层;再者,越级报告,事实上破坏了正常的管理模式,使总编为难。

越级报告失败,孟波的处境可想而知,和部门主管关系的恶化,致使他的工作处于极端被动的状态。无奈,他提出申请,要求调离文艺部,去其他部门工作。

公司的组织机构是逐级上报的,绝大多数员工都有直属上司、顶头上司。在工作中,越级报告意味着要越过直属上司,直接与顶头上司说明你的看法或争取权益。

通常打越级报告是一种危险的行为,会产生众多不良后果,也往往容易伤害到自己。顶头上司不喜欢越级报告,一般会“退回原级处理”,你无法收到预期效果。这还有可能导致你与直属上司之间关系恶化,因为你这样做明显是对他的不尊重。事后就算他不炒你鱿鱼,也难对你委以重任。你的报告如果被同事们知道了,他们可能会攻击你而使你“里外不是人”。

就算你的报告是非常正确的,你也破坏了单位的正常运行程序,这会使顶头上司头疼。即使你成功了,他们也会心存芥蒂,认为你对他们也可能采取同样的行为。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要打越级报告。

如果你把一个自鸣得意的企划秘密地送到老总的桌上,然后以为最高决策层会对你的才华另眼相看,你会发现,这么做的结果无非有两种:

一是老总把你的报告送回部门经理那里,令其按常规程序办;二是老总将你的报告按下不动,好像没有这回事一般,另行启用你所在的部门呈上的第二份计划。

这两种结果都不是你所要的,你这一“积极”,竟遭受了三重打击,第一重打击是,权衡再三,老总对你的急切心态持不置可否的态度,如果在挫伤部门经理的积极性和挫伤你的积极性之间选一个,他无奈中只能选后者;第二重打击是,部门经理十有八九会对你从此“另眼相看”;第三重打击是,通过这件事,众人视你为急功近利之徒,这是否得不偿失?

相信自己单枪匹马的能量,是办公室新人自负的体现。其实,在熟悉整个公司的流程,学会考虑各方的利益之前,一个人的奇思妙想常常是“空中楼阁”,是经不起推敲的。

在工作中,你若是想打越级报告,需要先检视一下自己的动机,是为公司利益着想而不是为了个人利益。确认了这一点,你就能选择正确的做法了。

所以,在工作中你有什么建议需要打报告时,一定要逐级上报。最好先与直属上司进行沟通,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细节提升:

打越级报告的人最后伤害的往往是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