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7236200000139

第139章 贫贱不移,富贵不忘(1)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至今人们还用“相如卖赋为生,文君当庐卖酒”来比喻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

司马相如,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字长卿,擅长辞赋。从小聪明好学,才智过人,而且好学击剑之术,所以他的双亲就替他取了小名叫“犬子”(取其便捷之意)。当他求学之后,很是仰慕蔺相如的为人,于是改名为“相如”。起初,他用金钱谋了个郎官,侍奉孝景帝,职位是武骑常侍。这本不是他的兴趣,况且景帝也不甚喜好辞赋。此时正值梁孝王人京,带着许多口才甚好的游说之士:如山东的邹阳,江苏的枚乘,沂江的庄忌(夫子)等。当司马相如见了梁孝王以后,内心倾慕,于是,借生病为原由辞了官,投奔到梁(开封)地为客,梁孝王就让他和这些读书人同住,使他得到了讨论学问的机会。在梁孝王府的几年里,相如勤奋地攻读诗书,写了著名的《子虚赋》。只可惜梁孝王徒有爱才之虚名,不知相如之才,所以,相如在梁孝王府内时日虽久,却没有得到重用。梁孝王死后,相如又回到了老家四川。但此时,相如父母已亡,家道衰微,已经穷困到无以为生的地步了。

相如平素与临邛令王吉的交情较好,而王吉也曾说过:“相如啊!如果你久宦无成的话,可以来看我。”于是,相如就住进了临邛县城廓下的一座小亭中,而临邛令每天装着很谦恭的样子去拜访他。起初,相如还见他,可后来,便干脆说生病,叫侍从拒绝了,可是王吉却装得更谨肃而有礼。

在临邛,财主非常多,比如卓王孙就拥有家僮达八百人之多,程郑也有数百人。有一次,他们二人商议说:“听说县令有一位贵客,我们备桌酒席把他们一起都请来,如何?”

当县令来到卓家时,客人已经到了百数十人。等到了正午,便派人前往请司马相如,可相如却称有病而拒绝了。相如没有到,临邛令居然不敢进食,而且还亲自前往迎接,相如出于不得已就勉强答应了。当相如到的时候,在座的客人没有不被他的风采所倾倒。

酒菜酣饱时,临邛令亲自把琴瑟送到了相如的面前,说道:“听说长卿精于此道,愿闻一曲以助兴如何?”司马相如嘴上虽然辞谢,可手上却拔弄了一、两首曲子。但闻曲声悠扬,满座惊绝。

未曾想,这优美的琴声惊动了一位闺阁少妇,她就是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文君是卓王孙心爱之女,曾师从名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为当地有名的才女。此时文君刚刚丧夫不久,在家闲居,百无聊赖,于是以弹琴消磨时光,打发岁月。这一天,文君面对满园春色,痴痴发呆,想到自己不幸的命运,不禁潸然泪下。正在神伤之时,忽然听到这优雅的琴声,怦然心动,于是便抚琴相和。

在前庭的相如,听到附和之琴声,大为惊奇,便问原由。卓王孙以实相告:“此小女文君也。”相如素闻文君貌美有才,今日闻其琴声,果然不同凡响,于是,请求相见。卓王孙传话后宅,叫文君出庭。不一会儿,但闻环珮叮当,文君袅娜而出。相如抬头观瞧,但见文君国色天香,艳丽宜人,不觉为之倾倒。文君见相如雍容闲雅,容仪姣美,也为之心动。四目交合,便不能再分离,正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千里姻缘一线牵”。

宴罢归去,相如茶不思,饭不想,眼前梦里,只有文君之倩影。遂托媒人,携重金到卓府求亲。卓王孙虽慕相如之才,但见他家道中落,居然看他不起,于是就婉言谢绝了相如的求婚。相如并不甘心,又屡次三番求亲,卓王孙终不同意。后来竟把求亲人逐出门外。文君得知情形,上告其父:“小女无福,夫君早亡,闲居家中,拖累父母。儿今见相如品学兼顾,人间少有,愿以身相许。”卓王孙听了,勃然大怒,曰:“宁愿汝老死闺中,亦不同意。”文君掩面哭泣而去。

相如见求亲不成,便用重金买通了文君的侍者,传达了羡慕心意。文君见相如托人相见,大喜。于是,趁夜离开了家,私奔到相如那里。二人知道卓王孙会派人前来追索,于是连夜逃奔到异地他乡。

卓王孙知道女儿私奔后大为震怒,说:“小女实在太不成材,我虽然不忍伤害她,可是一分家产也不会给她。”也有些人曾经多次劝过卓王孙,可是他却始终不听。

相如和文君逃奔日久,盘缠渐渐用完。一日,文君告曰:“长卿啊,只要回到临邛,向亲戚借贷也能够维持生活,我们何必自苦如此呢?”相如看着因连日奔事而日渐憔悴的妻子,只好点头称是。于是,相如文君二人回到临邛,把车骑统统卖了,买了一家酒馆。文君亲自在酒炉前酌酒亮相;相如却自己穿了条“犊鼻裤”和酒保、佣役在一块儿打杂,在大庭广众之前洗涤碗盘。因为价钱公平,童叟无欺,夫妇二人的酒馆虽不兴盛,但却也能度日。卓王孙知道后,觉得给他真是丢尽了面子,连家门都一步也不敢出了。一些亲戚、长辈就来劝他道:“而今你只有一男二女,家中缺少的绝不是钱财吧?现在文君既然已经和司马相如结了婚,而且相如也已厌恶奔波的生活,他虽穷,可确是个可依可靠的好人才呀,况且又是县令的朋友,何必这般看轻他呢!”卓王孙虽恨文君私奔之耻,但文君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于是便分给了文君百余个童仆,百万两钱财,手中一些嫁妆细软之物。起初,相如坚辞不受,文君劝日:“吾父诚意相授,为何不取?否则,倒显得你我心胸狭窄!”于是相如和文君接受了礼物,回到成都,置买了田宅,竟成为一时之富豪。

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有一位四川人名叫杨得意,他是侍奉皇上猎犬的狗监。当时皇上(武帝)正在读司马相如写的《子虚赋》,而且极为赞赏,自言自语地说:“可惜我不能和作者同时呀!”杨得意马上接着说:“这篇赋的作者,正是我的同乡司马相如。”皇上一听大为惊喜,下诏马上召见相如。相如说:“我确实写过这么一篇文章,但是,那只是叙述诸侯游猎而赋的,内容还不甚可观,不如让我再写一篇天子游猎的赋。写好之后,即刻奉上。”皇上听后,满心欢喜,一口答应,而且亲自叫尚书准备笔墨和纸张。

相如用“子虚”(虚构的言辞,称赞楚国的美)“乌有先生”(没有这回事,来诘难楚事)“无是公”(没这个人,以表明天子折中的大义)三人的对话来铺叙天子、诸侯苑囿的美。在最后一章中把主旨归结在“节俭”上,借以达成“讽谏”的意思,赋篇奏进天子后,天子大悦,封相如为郎宰。

相如做了几年的郎官,适逢唐蒙受命往经略夜郎和樊中二地,动员了巴、蜀二郡的吏卒千余人,郡中又增援了水陆运输补给人员万余人,并且引用“军兴法”(地方征聚财物供军用)杀了大帅,于是巴、蜀的百姓大为惊恐,天子得知后就派司马相如去责难唐蒙,并且告示巴、蜀百姓,这并非皇上的意思。

相如虽做高官,但没有忘记文君贫贱相守之贤。回归家中,常和文君谈诗论赋,抚琴相嬉,感情甚笃。后来相如竟辞宰不做,与文君回归故里,休养于园林之间,共享天伦之乐,和亲而终。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贫贱不移,富贵不忘的爱情故事,为后代挚爱男女争相效仿,传为佳话。

历史上这种夫妻相得的例子不少,北宋名相寇准夫妻也是一列。

寇准是宋朝很有名的宰相。他忠于职守,智慧过人,学识渊博,能言善辩。一部《杨家将》将他描写得神乎其神,使他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有关他的传说,无论是载人野史的,还是民间口头传颂的都不少。这里,我们讲讲寇准拜妻为师的传说。

寇准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留下他和母亲过着贫苦的日子。他母亲为了把他抚养成人,起早贪黑、辛勤劳作,省吃俭用。即便如此,娘儿俩也仅能凑凑合合地填饱肚子,相依为命。所以,小寇准根本没有钱去念书。十多岁了,还一个字也不认识。

当时正值五代十国的后期,兵连祸结,烽火四起,战争连年不断,许多百姓流离失所,四处逃命。寇准的家乡也聚积了不少难民。一天,一个女子逃到寇准家里,她大约十五、六岁的样子,长得眉清目秀,唇红齿白,亭亭玉立。寇准母亲觉得这个女子怎么看怎么俊,越看越喜欢,越看越惹人爱,于是就想把此人留到家里。寇母一问这女子,这女子满口答应,因为她的爹妈都在战乱中丧生了,家里再没有第二个人照料她了。不久,寇准就和这个俏丽的姑娘结婚了。此姑娘姓李,所以,当地人称之为“李氏”。

天下越来越乱,老百姓苦不堪言。寇母一直想给寇准请个先生,让寇准学点知识,以便将来能成点大事,整顿国家,报效民族。但毕竟家境太贫寒了,除了勉强吃饱,半文不存,哪里请得起?因此寇母心中很着急,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媳妇李氏看出了婆婆的心思,她对寇母说:

“母亲不用担心,我小时候父亲曾教我《四书》、《五经》、天文地理。如果您信得过我,儿媳愿意为师,教好丈夫是我的心愿,教不好,拿我问罪!不过有一点,若让我教得寇准,他须先行拜师之礼!”

李氏又向寇母阐释了行拜师之礼的意义,她说,严师才能出高徒,行拜师之礼,为的是对寇准严格要求。

寇母一听,真是青天里拣了一块金子!常言道:有福之人不用忙,没福之人忙断肠。想不到半路上拣来的媳妇,还有这么多学问!寇母很高兴,立刻眉开眼笑地对媳妇说:“只要能教寇准上进,怎么办都行。”于是,寇母急忙唤过寇准,让他给坐着的媳妇行三拜九叩之礼。

这寇准从小是母亲拉扯大的,再孝顺不过啦。但现在母亲要他拜妻为师,寇准觉得不好意思,又不服气。他一边看着母亲,一边把头摇得像拨浪鼓。寇母很生气,把眼一瞪说:“大胆寇准,还不快给我行拜师之礼!”寇准没办法,只好朝妻子行三拜九叩的拜师之礼!李氏坐在那里,故装正经,看着寇准那勉勉强强的样子,差点笑出声来。

这李氏乃是官宦之家的后代,只是由于父母死于战乱,才流浪他乡。她从小聪明,读了许多书籍,真可以说是《四书》、《五经》,无一不通;天文地理,无所不晓。只几天的工夫,李氏的才识就使寇准由衷地钦佩。寇准对李氏言听计从,真以师相待。于是李氏鼓励寇准要效法苏秦,立志必愤,规定早起晚睡,不得偷懒,安排的“作业”他须如数做完。这寇准天生聪明,过目不忘,用心攻读,长进很快。把寇母高兴得眉开眼笑,嘴都合不上了。

转眼半年过去了。寇准觉得肚子里的墨水不少了,慢慢地惰怠了起来,甚至连“作业”都不想做了。李氏批评他的不对,他竟然和李氏吹胡子瞪眼。李氏一看,勃然大怒,杏眼一瞪,指着寇准说道:“自古师道尊严,长者为师。你既拜我为师,就得听我指使,不得有半点胡来!我今天谅你初犯,再给你一个时辰,做好作业,否则,戒尺伺候!”说完,李氏拂袖而去。

寇准听妻子这么一说,不觉气上心来。心里话:“自古以来,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咱们情况特殊,夫妻恩爱,你又是我的教师,我让着你,没想到你当了几天先生就拿起架子来了!在我面前想耍威风,没门儿!今儿个,作业我是坚决不做,看你怎么办!”想罢,把书哗地一掀,躺在炕上睡起觉来。

一个时辰过后,李氏又来检查作业,一看寇准那个姿态,气就不打一处来。心里直埋怨:“寇准啊寇准,你怎么不理解我的苦心,还做出个不屑一顾的样子给我看,我今天让你尝尝我的厉害。”于是,她取出戒尺,大声说道:“没出息的东西,你竟敢违师命,偷懒睡觉,拿出手来!”说完抓起寇准的手,“啪啪”就是两拍子!

寇准做梦也没想到妻子竟然会打自己,而且板子是那样的厉害,打得手心火辣辣的痛。所以,当时就火啦,对着李氏就是一拳,将李氏打了个跟头。

就在这时,寇母来了。一看寇准打了媳妇,气得脸色铁青,扭着寇准的耳朵骂道:“畜生,你这不知好歹的畜生!老身因为没有钱给你请老师,把眼都快哭瞎啦。今天,好不容易娶了个好媳妇,教你念书,期望你能长大成人,报效国家,不想你倒撒起野来!我不打死你这个没良心的畜生才怪!”说罢,寇母顺手拿起一把笤帚,对准寇准劈头盖脸地打了下来,只打得寇准满地打滚,大声求饶。

李氏一看婆婆大动肝火,往死里打寇准,心里可急坏了,她惟恐把寇准打坏,有个好歹。于是赶忙上前抱住婆婆,给寇准说情,请求寇母饶了这一回。寇母这才气喘吁吁住了手。寇母从屋里搬出一条板凳子,让媳妇坐在上面,自己也坐在一头,然后让寇准跪在媳妇面前赔情。李氏一想,这样也好,杀杀“冤家”的威风,此后对学业更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