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大师档案
全名培根
Francis Bacon
国别英国
生卒年1561年—1626年
出生地伦敦
经典评介
培根(1561—1626),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英国近代著名哲学家,唯物主义哲学代表人物。代表作有《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论学术的进展》、《新大西岛》。官至大法官,授子爵。是近代西方企图将科学从神学解放出来的第一人。被马克思认为是近代新兴科学与技术的象征。
思想大师简介
13岁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接受传统教育,但他不满这种教育,对传统观念和信仰产生怀疑,对自然科学兴趣很浓。
19岁进入葛莱法学院,两年后取得律师资格。
23岁选为国会议员,热衷从政,却10年不得任用。1602年,伊丽沙白去世后,得到詹姆士一世重用,开始平步青云,同年受封爵士,继为詹姆士顾问。
1607年以后,先后任副检查长、检查长、掌玺大臣、大法官,并被封为男爵、子爵。
1621年被控贪污受贿,逐出宫廷,免除职务。
1597年起发表著作,著述颇丰。《新工具》、《新大西岛》为代表作,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观点,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了科学认识自然的归纳法,为近、现代实验工作提供了崭新的思维模式,并提出在未来的理想国度里科学应决定一切。
弗兰西斯·培根于1561年1月22日生于伦敦。他的父亲是英国女王的掌玺大臣、男爵、大法官。母亲安尼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才女,她娴熟的掌握了希腊文和拉丁文,是加尔文教派的信徒,翻译过许多外国作品,思想很开明。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5岁,与女王一次偶然相遇的谈话,使培根的聪明人所共知。母亲是继室,共生二男,弗兰西斯是次子。弗兰西斯从小体弱多病。后世传者多以为这就是他少年老成的原因。其实他自幼即喜研读较他的年龄应读的书更为高深的书籍,所以他的态度老成的原故或在于此而不在于彼。关于他的幼年我们所知甚少。
只知道他的生活是在两个地方度过的:一处是伦敦的府邸(约在现在的临河街与泰晤士河之间),另一处是哈弗州的高阑城的别墅,到了他十三岁的时候他与长于他二岁的哥哥安东尼同入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这所学院是专门为国家培养官员的学院,在这里他系统的学习了哲学、文法、修辞、逻辑等课。在校学习期间,他对传统的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他在剑桥住了三年。离开的时候,如麦考莱(Macaulay)所说:“他是带着这么一种心理走的:对剑桥的学科深为轻蔑;对英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坚决地认为根本有害;对亚里士多德派的学者虚耗精力于其上的‘学问’有一种应有的藐视;对亚里士多德本人亦没有多大的尊崇。”他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没有好处,只有坏处,因为这里学的是经院哲学,实际上是神学,而这个学科是为神辩护的哲学,他认为这种思想束缚了人的思想,并使人的思想远离了自然科学,成为上帝的奴隶,完全堵塞了认识自然科学的道路。
1674年在剑桥大学学习三年后,培根作为英国驻法大使埃米阿斯·鲍莱爵士的随员来到了法国,在旅居巴黎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整个法国,接触到不少的新鲜事物,汲取了许多新的思想,这对他的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579年,培根的父亲突然病逝,他要为培根准备日后赡养之资的计划破灭,培根的生活开始陷入贫困。在回国奔父丧之后的同年年底,培根考进了葛莱法学院,一面攻读法律,一面四处谋求生存。
艰苦求仕
1582年,培根取得了律师资格,终于依靠自己的努力,以优异成绩获得了毕业资格,取得学位。而且还于1584年当选为国会议员,1589年,成为法院出缺后的书记,然而这一职位竟长达20年之久没有出现空缺。他四处奔波,却始没有得到重用。此时,培根在思想上更为成熟了,他决心要把脱离实际,脱离自然的一切知识加以改革,把经验观察、事实依据、实践效果引入认识论。这一伟大抱负是他的科学的“伟大复兴”的主要目标,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志向。
1602年,伊丽莎白去世,詹姆士一世继位。由于培根曾力主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合并,受到詹姆士的大力赞赏。培根因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1602年受封为爵士,1604年被任命为詹姆士的顾问,1606年培根娶了艾丽斯·巴南,一位市参事会参政员的女儿。巴南女士带来的陪嫁相当丰富。这债台高筑的培根来说当然是很欢迎的。婚礼颇为盛大,新郎新妇的衣着亦极其奢丽。婚后15年中培根和他的夫人似乎过着很平静的生活。但是培根失势之后,他们感情破裂,直至培根死时终未恢复。1607年被任命为副检察长,1613年被委任为首席检察官,1616年被任命为枢密院顾问,1617年提升为掌玺大臣,1618年晋升为英格兰的大法官,授封为维鲁兰男爵,1621年又授封为奥尔本斯子爵。
1621年,培根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被高级法庭判处罚金四万磅,监禁于伦敦塔内,终生逐出宫廷,不得任议员和官职。虽然后来罚金和监禁皆被豁免,但培根却因此而身败名裂。从此培根不理政事,开始专心从事理论著述。
潜心著述
1597年,培根发表了他的处女作《论说随笔文集》。他在书中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对人生的理解,浓缩成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1605年,培根用英语完成了两卷集《论学术的进展》。这是以知识为其研究对象的一部著作,是培根声称要以知识为其领域,全面改革知识的宏大理想和计划的一部分。培根在书中猛烈抨击了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论证了知识的巨大的作用,提示了知识不能令人满意的现状及补救的办法。在这本书中,培根提出一个有系统的科学百科全书的提纲,对后来十八世纪的狄德罗为首的法国百科全书派编写百科全书起了重大作用。
1609年,在培根任副检察长时,他又出版了第三本著作《论古人的智慧》。他认为在远古时代,存在着人类最古的智慧,可以通过对古代寓言故事的研究而发现失去的最古的智慧。
培根原打算撰写一部六卷本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伟大的复兴》,这是他要复兴科学,要对人类知识加以重新改造的巨著,但他未能完成预期的计划,只发行了前两部分,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是该书的第二部分。《新工具》是培根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它提出了培根在近代所开创的经验认识原则和经验认识方法。这本书与亚里士多德的《工具篇》是相对立的。
培根在结束其政治生涯后,仅用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亨利七世本纪》一书,这部著作得到后世史学家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是“近代史学的里程碑”。
大约在1623年,培根写成了《新大西岛》一书,这是一部尚未完成的乌托邦式的作品,由罗莱在他去逝的第二年首次发表。作者在书中描绘了自己新追求和向往的理想社会蓝图,设计了一个称为“本色列”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科学主宰一切,这是培根毕生所倡导的科学的“伟大复兴”的思想信念的集中表现。此外,培根在逝世后还留下了许多遗著,后来,由许多专家学者先后整理出版,包括《论事物的本性》、《迷宫的线索》、《各家哲学的批判》、《自然界的大事》、《论人类的知识》等等。
1626年3月底,培根坐车经过伦敦北郊。当时他正在潜心研究冷热理论及其实际应用问题。当路过一片雪地时,他突然想做次实验,他宰了一只鸡,把雪填进鸡肚,以便观察冷冻在防腐上的作用。但由于他身体孱弱,经受不住风寒的侵袭,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于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经典著作
《论说随笔文集》、《论学术的进展》、《论古人的智慧》、《新工具》、《亨利七世本纪》、《新大西岛》。
内容精要
《新工具》首次发表于1620年。这一年,培根原本计划写一部大书,名为《伟大的复兴》,分为六个部分,但未能完成,《新工具》是其中的第二部。《新工具》就是关于科学方法论的重要著作。在书中他响亮地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观点。他指出,要想控制自然、利用自然,就必须掌握科学知识。他认为真正的哲学必须研究自然,研究科学。为此,他十分重视科学实验,认为只有经过实验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书中还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如何运用形式逻辑的规律来了解世界,主要是归纳法。本书的书名是针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工具论》而起的。培根批判了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说和三段论方法,认为《新工具》是对《工具论》的修正,是促进科学研究的正确的方法。《新工具》一书的出版,得到了全欧洲学者的极大赞赏,因为这种思想既是对经院哲学的有力批判,也是对人们探索自然的鼓励。
《新工具》一书的主要思想是:认识自然界不能靠演绎法,而应靠归纳法。演绎法一开始就从极抽象的原理出发,无论它的演绎过程是多么的精巧,都不能帮助人们理解自然,它是一种不结果实的方法。归纳法则教导我们:一开始要从感官和特殊的东西出发,从中引出一些中间的、普遍的原理。因此归纳法是认识自然的科学的方法。
《新工具》一书分为两卷,第一卷主要讨论制定归纳法的原理。第二卷主要讨论收集事实的方法。在第一卷中,培根提出了他的“四假相”论。他认为阻碍我们认识自然、认识真理的情形有四种,将它们称为“四假相”。第一是“种族假相”,说得是人类由于自身本性的局限,常受一些习惯性的观念的蒙蔽;第二是“洞穴假相”,指由具体的个人的局限而产生的一些错误观念;第三是“市场假相”,指由于语言的含糊不清或意义不明使人们在交流中产生的一些错误观念。第四是“剧场假相”,指由于盲目崇拜权威和迷信教条而产生的错误。培根批判了传统的自然哲学,认为其最大的特点是崇尚争论,流于空谈。也是科学长时期停滞不前的一个原因。
在具体的实验方法和思路选择上,培根提出了科学而具体的主张。在《新工具论》中,他批判了西方传统学术思维模式中以演绎为主体的“三段论式”,认为这种方法只求在争辩中制胜对手,而不注重在行动中征服自然。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培根讨论了三种理解自然的方法,即蚂蚁式的、蜘蛛式的和蜜蜂式的方法。他认为实验家像蚂蚁,只会采集和使用材料;推论家像蜘蛛,只凭自身的材料织网;上述这两种方法都把实验和理性分开来了,是不可取的方法。真正的哲学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像蜜蜂那样从花朵上采集花粉,又以自身的能力将其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