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20位思想大师之智慧人生
7225600000012

第12章 唯心论哲学家——柏拉图(3)

柏拉图在其最后的作品《法律篇》中进一步发挥了关于法律的作用的思想。从理想出发,他推崇哲学王的统治,“没有任何法律或条例比知识更有威力”;从现实出发,他强调人类必须有法律并且遵守法律,否则他们的生活将如同最野蛮的兽类。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在12卷的《法律篇》中,设计了他的“第二等好”的城邦,包括地理环境、疆域大小、人口规模与来源、国家经济生活、阶级结构、政治制度、法律等细则。由于指导思想的变化,第二等好的城邦与《理想国》中的正义之邦相比,在具体措施上有很大区别。主要有:政治制度由哲学王执政的贤人政体转为混合政体,以防止个人专权。《法律篇》中关于法律的性质、立法的目的、法律实施这几个角度来看(第九卷、十卷、十一卷),《法律篇》中法律被视为最高权威;所有公民都有自己的土地和家庭。政治上有一些民主制的特色。柏拉图在《法律篇》强调了法律的至上性,统治者是法律的奴仆等观点。但是,由于柏拉图强调,法律的目的在于实现国家的善与培养公民的德性,从而最终目的是实现神的意志(第十章),并且认为,“神学知识是所有知识中最好的不去努力学习神学的人绝对不能当选为守卫者”。因此,柏拉图的法治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法律工具主义的神治。只有某种特殊资格的人,才能够领悟到最真实、最好的法则,因此,只有具有统治者资格的人才能领会神的意志。无疑,这就容易推导出柏拉图《法律篇》中一直企图消灭的结论:众神不过是人工的概念,最终导致柏拉图的法治被消解为以神治为名的人治思想。这同样证明了《法律篇》与《理想国》之间在精神气质上的继承关系。

柏拉图在《法律篇》里把和贵族政体(Aristocracy)相对立的政体不叫做“民主政体”(Democracy),而叫做“剧场政体”(Theatrocracy),意思就是文艺当权就等于群氓当权。他明确地规定了他的“理想国”的国王必须是哲学家。为着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他不惜冒被卖身为奴的风险,曾一再长途跋涉,由雅典前往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城去培育一个“哲学家国王”。

为着制定由哲学家当国王的理想国来恢复雅典贵族的统治,柏拉图花了40年之久写出了他的几十篇对话。其中最突出的是他对荷马和悲剧诗人的控诉,最大的罪状是摹仿艺术显不出真理;其次是文艺滋长人类低劣情欲,例如悲剧中的感伤癖和哀怜癖以及喜剧中的“诙谐的欲念”和“小丑习气”。文艺把神和英雄写得和平常人一样,口盗邪淫,无恶不作,这只能伤风败俗,培养不出正直、真诚、勇敢、镇静之类为“城邦保卫者”所必有的优良品质。他质问荷马:“请问你,你替哪一国建立过一个较好的政府?是哪一国的立法者和恩人?”并且讥笑荷马只在歌颂英雄而并不认识英雄,“否则他就会宁愿做诗人所歌颂的英雄,而不愿做歌颂英雄的诗人”。他告诉悲剧诗人们说,雅典人制定了很好的法律,所以“我们也是悲剧诗人,我们也创造了一部顶高尚顶优美的悲剧”,用不着你们的那种悲剧了。于是向到雅典来“展览身体和诗歌”的人鞠躬致敬,替他们洒上香水,戴上花冠,请他们到旁的城邦去了,回头向雅典人宣告:“至于我们的城邦里,我们只要一种诗人和故事作者,态度要比他严肃,作品须对我们有益,只摹仿好人的言语,并且遵守我们原来替保卫者们设计教育时所定的规范。”从替理想国的统治阶级训练统治人才的角度来彻底检查和正确处理希腊史诗和悲剧,这就是柏拉图在《对话集》里的中心任务。

《法律篇》是柏拉图的绝唱。按一般意见,《法律篇》是对《理想国》的修正,即前者的面向现实修正了后者的神圣疯狂。Strauss自己的最后一部著作就是解释柏拉图的这部最后著作。Strauss说:“当我们到达《法律篇》的终点时,我们必须回到《理想国》的开端。”换言之,在《法律篇》终结的地方,《理想国》方才开始。(erotic)上升,一种从现实的城邦向言辞里的城邦上升,也就是说,从政治生活到哲学生活的上升。这自然令我们想到Seth Benardete以“发现存在”来作为他的《柏拉图<法律篇>释义》一书的副标题。

精点语录

善是知识和真理的起因。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正义和美怎样才是善,他就没有足够的资格做正义和美的捍卫者。

爱是美好带来的欢欣,智慧创造的奇观,神仙赋予的惊奇。缺乏爱的人渴望得到它,拥有爱的人万般珍惜它。

爱人的心灵从不会摒弃美丽的意中人,他敬她在一切之上。

知识是精神食粮。

生活从不简单容易,即使你活在愉悦顺遂的境遇中,你也会遇到你要克服的困难。

最完善的东西就最不容易受外来影响的变动。举例来说,身体最强健的人不容易受饮食或劳作的影响,最茁壮的草木也不容易受风日的影响。

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就不应该只爱他自己,也不应该只爱自己的事情,而应该只爱公正的事情,不论那件事情碰巧是他做的,还是别人做的。

健康最完善的东西就最不容易受外来影响的变动。举例来说,身体最强健的人不容易受饮食或劳作的影响,最茁壮的草木也不容易受风日的影响。

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无知,那才是双倍的无知。

思想智慧

柏拉图是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学派创始人。他的文论思想是作为他的哲学思想的一部分而存在的,他的哲学理论的中心是理念,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变动不居的,真正真实的是绝对不变的。理念是共相,一般是本质,是事物的原型模式,绝对真实永恒不变的是思想、观念,是精神性的东西。

柏拉图认为世界分为两类,一个是人们的感觉器官能够直接接触到的各种具体失去组成的实物世界,一个是只能由理智才能把握的由各种概念组成的理念世界。柏拉图认为,哲学任务就是指导人们视现实世界为虚幻,努力追求真实的理念世界。

理性主义是柏拉图思想中的突出特征,他应是西方理性主义的创始者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对世界、社会、人生坚信有一个真、善、美统一的理想状态,对三者统一的美好目标的追求,构成了柏拉图的终极理想,这一理念对基督神学,对整个西方文化,甚至是西方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

柏拉图是一个诗人和神秘主义者,也是哲学家和论辩学家。他以罕见的程度把逻辑分析和抽象思维的巨大力量,同令人惊奇的诗意的想象和深邃的神秘感情结合起来。柏拉图认为,任何一种哲学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须包括一个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学说在内。这样的一个学说可以从属于伦理学、政治学和神学。柏拉图因此发展一种适合并从属于他的政治见解和神学见解的自然哲学,使自然规律服从于神圣原理的权威。

柏拉图认为,天文学和几何学一样,可以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来研究,而不去管天上的星界。他也认为宇宙开头是一片混沌,但他又认为是一个超自然的神通过一个理性方案,来实现对混沌的开辟,而使宇宙变得井然有序。柏拉图的宇宙观基本上是一种数学观。他认为,数学并不是研究自然界的工具,而是使灵魂从暂存过渡到永恒的捷径,是人进入“理念世界”的“跳板”。在数学的刺激下,人的知识可以远离“虚幻的”感性世界,走向真理的理性世界。他继承和发展了毕达哥拉斯的宇宙和谐的思想,为地心说打下了基础。

柏拉图还认为,在所有动物中,人最先出现。因为头是灵魂的器官,而且非常接近球形。别的动物都是人退化而成的,是人的灵魂投入低等身体的形状。四足动物是对哲学一窍不通的人变的。柏拉图假定有一个恶的世界精神,这个魔鬼代表的就是他的最大敌手原子论者的见解。

柏拉图的教育观点是,教育应当由国家来组织,其目的主要是培养统治者。柏拉图非常重视数学,他自己阐明了负数的概念,可以称为一个数学家。在柏拉图学园的门口上就有“不懂数学者免进”的警句。柏拉图建立了古希腊第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他的成就并不在于他的文论思想是多么的正确,而是他提出的许多美学问题成为美学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至今仍然有讨论的价值,至今仍然引导人们去探索,去研究。他还围绕培养“哲学王”的教育问题,构思了一个庞大的教育体系。

延伸品读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一个源头,是留存下来的第一部反映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专著。柏拉图的重要性难就难在他对世世代代的影响广泛而深入,却微妙而间接。除了他的政治学说、哲学、美学思想外,他的道德学和玄学的论述也影响着后来的许多哲学家。可以说柏拉图不愧为一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美学家和哲学家。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代表着西方政治哲学以及我们的许多道德和玄学思想的起点。他对这些课题的思索已被阅读和研究两千三百多年之久。因此,柏拉图是西方思想的伟大创始人之一。

亚里士多德在悼念他的诗文中写道:“对于这样一个奇特的人,坏人连赞扬他的权利也没有,他们的嘴里道不出他的名字。正是他,第一次用语言和行动证明,有德性的人就是幸福的人,我们之中无人能与他媲美。”

趣味链接

柏拉图去世

公元前347年秋,白发苍苍的“智圣”老人柏拉图已走了人生的81年,他的生日那天,恰是学生博瑞克丝婚宴,平生未娶的柏拉图也欣然出席。结婚典礼上,过于喧嚣的场景,搅得柏拉图心神难以安静,他请求小憩一会儿,颤巍巍地走进隔壁的卧室。当婚宴正式开始时,新娘、新郎去请这位“智圣”,这才发现,他已经永远地睡着了。他的手里,还捏着一纸墨迹未干的文字:结婚是美、公正与爱的化身。这一噩耗,使热闹的大厅顿时寂然无声,他们仿佛领略到这位哲学家正展翼在无极之中翱翔,他正将自己的生命洪流融入自己的“理想国”……

开学第一课

开学的第一天,苏格拉底对他的学生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最容易的事,每人把胳膊尽量向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学生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80%的学生举起了手。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哪位同学还在坚持?这时,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大哲学家的柏拉图。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甩手和成就伟大的事业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正是因为柏拉图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造就了他在学问上的伟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