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20位商业巨子之财富人生
7214900000007

第7章 石油大王——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

商业巨子档案

全名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JohnDavisonRockefeller)

国别美国

生卒年1839年—1937年

出生地美国纽约州

职务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

人生轨迹

1839年,洛克菲勒出生。

16岁时在一家商行做记账员。

19岁时与人合办公司。

1865年,买下合办公司的另一半股份,独立经营。

1870年1月10日,在克利夫兰市挂出了公司招牌——美孚石油公司。

1896年,他退休之前,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已经垄断了美国的市场。

1896年,洛克菲勒退休让位。

1937年,洛克菲勒离开人世。

成长经历

约翰·洛克菲勒一手创立了美孚石油公司,垄断了全美的石油业,他也因此而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10亿富翁,同时他还缔造了洛克菲勒家族这个王朝,使洛克菲勒家族成为能左右美国经济的三大金融巨头之一。

约翰·洛克菲勒(以下称洛克菲勒)的父亲“大个子比尔”是一个赚钱能手。洛克菲勒在很小的时候,就在父亲的熏陶和培养下,学会了做生意。父子间的契约式的交往,使得犹太人特有的商业意识,从小就深深地根植于洛克菲勒的心灵深处,以至于儿童时代的玩伴问及他将来干什么时,洛克菲勒不假思索地说:“我要成为一个拥有10万美元的阔佬。”

一心只想赚钱当阔佬的洛克菲勒对上大学不感兴趣。16岁那年,他在一家商行里找了份记账员的差事,干得很出色。三年后洛克菲勒要求加薪的要求被老板拒绝后,洛克菲勒毫不犹豫地辞掉这份工作。这时的他逐渐明白,靠给别人打工是永远发不了财的,想要发大财,只有自己办公司,于是与人合办了第一家公司:克拉克—洛克菲勒商行。由于合作伙伴不善于经营,俩人的经营理念相差太大,1865年,洛克菲勒买下这家公司自己经营,同时,洛克菲勒把目光转到了石油行业,于1870年挂出了新公司招牌——美孚石油公司,注册资金为100万美元,这在当时是全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至此,洛克菲勒大举进军石油行业。洛克菲勒垄断美国石油市场是靠降低生产成本和不断兼并购买其他的石油公司来实现的。为此,洛克菲勒受到新闻界的攻击,称他为“刽子手、强盗、恶狼、掠夺寡妇和穷人财产的抢劫犯和流氓”,甚至称他为“不顾穷人死活的吸血鬼”。洛克菲勒这个名字也就成了冷酷、贪婪、掠夺的代名词了。但是洛克菲勒却不为所动,他认为,在充满竞争的商业场上,适者生存,大鱼吃小鱼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只有足够强大的公司采取大片开发,大规模开采,才能降低成本,向全世界的人们提供价廉质优的石油产品,因此,不管新闻媒体如何咒骂他,他依然我行我素,不予理睬。

在控制了美国石油业以后,洛克菲勒把触角又伸向了全球。可以说,美孚石油公司繁荣的时间表就是美国经济称霸全球的时间表。

19世纪末,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美孚公司生产的产品,甚至在最落后的国家的穷乡僻壤里,也能找到“美孚”的踪影:印度、暹罗以及中国的天津、广东、上海等地。据说当时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一盏“美孚灯”。

强大的销售网给洛克菲勒带来了惊人的财富,1912年,洛克菲勒的财产从1901年的两亿美元增值到九亿美元,就这样美孚石油让洛克菲勒坐上了美国首富的宝座。

名人小传

洛克菲勒不择手段的降低生产成本和不断兼并购买其他的石油公司,垄断了美国石油市场,这种做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抗议,受到新闻媒体的猛烈攻击。如1897年9月18日《世界日报》上的一篇文章这样写道:

“美孚石油公司的头头们是一群吃人肉、喝人血的野兽,他们把有秩序的世界搅得天翻地覆,民不聊生,有些中产阶级被迫沿街乞食或开枪自杀,他们掠夺妇女、老人、儿童、寡妇和小商小贩口袋里剩下的最后一分钱。这是一伙有组织的匪徒和强盗……”这些危言耸听的报道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注意,于是政府下令调查美孚石油公司和洛克菲勒本人,已经隐退了的洛克菲勒不得不出面接受法院的调查。当时的一家晚报报道了洛克菲勒接受调查时的情况:

“手执文明杖的洛克菲勒仍穿着那件常穿的青色短大衣,头上的那顶礼帽已经褪了颜色,面容显得有些难看,他毕恭毕敬地坐在一个指定的椅子上。他解开了大衣上的最后一颗铜纽扣,双腿交叉,两只手不停地抚摸裤子的膝盖部分。他用直溜溜的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一会儿望着调查委员会的委员,一会儿把视线转向窗口,他尽量压抑内心的不安和恐惧,故意装出一副绅士派头。他回答委员们的问题时更令人啼笑皆非,忽而拉长脖子,似乎什么也没有听到,忽而一问三摇头。不知道,想不起来了,我没听说过……成了他最大的词汇量。与其说是接受调查,不如说洛克菲勒先生在演哑剧……”

洛克菲勒一生永远属于金钱和财富,却与美女无关。他“一生只恋爱过一次”。

15岁时,洛克菲勒在教会的唱诗班结识了美丽的姑娘罗拉,他深深地被罗拉迷住了。“她极具吸引力!”洛克菲勒后来说,但生性腼腆内向的洛克菲勒却不敢向罗拉表达自己的感情。而罗拉呢?也同样被“带轻微感伤主义情调的忧伤少年”所吸引。随着交往的增多,双方热情迅速升温了,但又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从未有过如拥抱、亲吻类的亲密之举。

终于,饱受情感煎熬的罗拉主动出击。在两人的一次约会中,洛克菲勒被那块绿茵茵的草地吸引了,他忘情地躺在草地上,罗拉深情地看着他,大胆地张开双臂,扑入了“白马王子”的怀中。从此,两人正式进入了恋爱阶段。1864年,两人在教堂举行了婚礼。婚后几十年,洛克菲勒一直忠贞地坚守着当初在教堂的誓言:“在任何情况下彼此相爱。”罗拉成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亲密伴侣。在世界为数众多的富翁中真是难找如此忠于爱情的人了。

1865年2月2日,洛克菲勒与合伙人克拉克分道扬镳,双方决定把公司拍卖给出价最高的人(只限他们两个人之中)。洛克菲勒先报价:

“我出价500美元。”

“1千美元!”克拉克超出洛克菲勒。

“6万美元!”经过几次反复报价,洛克菲勒沉重地喊出了他不愿喊出的高价。

“7万1千美元!”克拉克颤抖着声音叫喊道。

“7万1千5百美元!”一咬牙,洛克菲勒涨红了脸吼道。

克拉克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站起来握着洛克菲勒的手说道:“你能干,你赢了,这笔买卖归你了……”

就这样,洛克菲勒从以前的伙伴手中夺取了公司,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

经典语录

我研究人有钱时候,看出只有一个办法能使他们花够了钱,得到了真正的等价物,那就是培养一种乐趣,产生把钱花得足以令人满意的效果。

当红色蔷薇含苞待放时,唯有剪掉四周无用的叶,才能在日后一枝独秀,绽放成艳丽的花朵。

我确信,有大量金钱必然带来幸福这一假设是错误的。极富的人正像我们其他人一样,假使他们因为有钱而得到快乐,他来自能做一些使自己以外的某些人满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