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20位商业巨子之财富人生
7214900000023

第23章 索尼之父——盛田昭夫(1)

商业巨子档案

全名盛田昭夫

国别日本

生卒年1921年—1999年

出生地日本爱知县名古屋

爱好听音乐

人生轨迹

盛田昭夫,1921年生于日本爱知县名古屋的酿酒世家。青少年时代,他酷爱电子技术,二战刚结束,盛田昭夫决定去东京创业,其父坚决反对:“就凭你们几个毛小子还想从帝国的废墟上培植出鲜花来?”不顾父亲极力阻止,离家出走的盛田昭夫与老师井深大于1946年以500美元起家,在战争的废墟上正式成立东京通讯工业公司——索尼公司的前身。

在“用自己的技术造福社会”的简单愿望下,公司的业务从修理改造收音机开始,着手生活用品研发工作。但是,盛田的真正目标是致力于创造高科技的电子产品。借着“贝尔”发明晶体管的契机,索尼开发出日本第一代晶体管收音机“TR—55”,为了给这个“亲生长子”取个响亮的名字,盛田和井深冥思苦想,最后决定用“SONY”命名。由拉丁文“SONUS”(声音)和英语的“SONNY”(聪明可爱的小孩)两词合并而成,从此,“东京通讯工业公司”正式更名为“SONY公司”,即“索尼株式会社”。1958年1月,索尼公司的股票正式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尽管当时日本经济非常艰难,在井深和盛田指挥下的SONY乐曲却越来越欢畅:1960年,索尼公司生产出世界第一台半导体电视机;1965年,生产了第一台家庭录像机;1970年,索尼公司成为日本第一家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1972年,又成为日本第一家在美国建厂的公司;80年代,索尼公司开始出售Walkman随身听微型收录机。从此,“日本制造”便成为高品质电器的代名词。井深大以他特有的非凡见识、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独创性,成为将尖端电子技术广泛运用到民用产品的先驱者。

盛田昭夫精力充沛,喜好探求新鲜事物。他以宏观眼光观察商业世界,当估计可能性时,他看到的是森林而不是树木。早在1953年,盛田去荷兰参观菲利浦电气公司发现:在农业国荷兰,像菲利浦这样的大公司,其本部虽在本土,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早已扩展到世界各国。他恍然大悟:市场与企业的关系如同池塘和鱼的关系,只有在大池塘中,才能养出大鱼来。从此,索尼公司的经营战略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走上了国际化道路。盛田与井深大进行分工,井深大在国内潜心研究,不断推出新发明,而盛田则在欧洲及北美调查国际市场行情,推销新产品,设立国外分部。

索尼产品一进入美国,就受到了一家大公司——布罗瓦公司的青睐,它决定订购10万台索尼生产的一种小型收音机,但附加条件是:这些收音机必须换上布罗瓦公司的商标来出售。10万台,对刚刚踏上美利坚这块土地的索尼来说,无疑是非常诱人的数字,其收入也是十分可观的。但盛田昭夫不为所动,因为他要做的不是一笔买卖,而是要使索尼公司在美国长期发展,大展宏图。他毅然回绝,坚持索尼的产品只能用自己的商标。几年后,当带有“SONY”商标的收音机、电视机、录像机充斥美国市场时,人们才不得不佩服盛田当年的做法。

70~80年代,SONY以旋风般的速度发展,在世界各地投资建厂。1988年,索尼又作出惊人之举,以34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从而以咄咄逼人之势闯入了象征美国文化的好莱坞。

1998年,盛田昭夫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20世纪20位最有影响的商业人士之一,当时他是被评选上的唯一的亚洲人。

成长经历

一、少年盛田

1921年1月26日,盛田昭夫出生于日本爱知县的一个酿酒世家。盛田家族是日本最古老、最有名望的从事酿酒业的家族,其生产的名牌米酒“年节松”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作为家中长子,盛田昭夫想当然的会是家中既定的继承人。

少时的盛田昭夫很受家中宠爱,因为母亲十分喜欢音乐,便经常带儿子去听音乐会,在母亲的潜移默化下,小昭夫很小就对声音、电子、能发出声音的东西充满了兴趣。而当父亲买来了日本最初进口的电唱机时,他更高兴了,那些机器的摩擦声,优美的音乐声让他又迷惑又兴奋。

这个小东西为什么会发出声音呢?于是,他开始自己看书,自己钻研,终于他自己装了一个电唱机和一部无线电接收器,这个小小的成功更使盛田昭夫充满了对物理的热爱。盛田昭夫深爱着电子产品,但他逐渐发现仅凭自学是不够的,必须经过系统学习以更好发展自己的兴趣。当他第一次看到从德国进口的钢丝录音机时,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新的方向,凭着年青人的热情,他也开始尝试这种新的设计,立刻去买了一些钢琴上用的钢丝干了起来,但一开始便遇到了始料未及的困难,无法设计出一个理想的磁头。他毫不气馁,整整干了一年,试制了一次又一次都是以失败告终。当时他根本不可能知道失败的原因是录音头的差距,声音是按照电子讯号传到钢丝上的,若间距太宽,讯号正好消失,而且根本不知如何引发偏压电流,当时的书本上也未见说明。失败后的昭夫没有灰心,他决心进一步充实自己,找到失败的原因,闯出一条成功之路。于是,他在初中最后一年准备要进第八高中理工部深造,开始拼命学,寒窗苦读,一年的苦行僧生活终于熬过去了,结果虽然不很理想,但皇天不负苦心人,第八高中理工部破例录取了这个名列一百八十名的学生。高中的头两年并不轻松,相当多枯燥的课程很让盛田头痛,常常处在不及格的边缘,好在第三年可以自由选择专业,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己向往已久的物理,这是他最擅长的功课,一直获“优秀”,而且教这门课的老师也令人喜爱和尊敬。当时的日本已经对美国宣战,但他对此毫不关心,只有物理深深地吸引着他。

后来,盛田昭夫跨进了大阪帝国大学,在浅田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了研究工作。但是,好景不长,因为战争,浅田教授的实验室也被征用。但除了一些实验必须为军方服务外,盛田还是可以继续做实验,实在是不幸中的万幸。勤奋的他抓紧时间做实验,常常从枯燥乏味的课堂逃出来,兴致勃勃地去摆弄电子设备,因此,与浅田教授接触的机会更多了,教授经常手把手地指导他进行实验,盛田在电子方面的造诣突飞猛进,大大超过了同伴。

1944年大学毕业后,盛田被征召入伍,在海军里当技术尉官;不久就在海军研究中心任技术工程师,从事热追踪武器的研究工作。这时,他认识了日本精密仪器会社的总工程师、比他大13岁的井深大先生,两人由此建立了长达40年的合伙关系,并共同创建了索尼公司。

二、初露锋芒

1945年战争结束后,盛田昭夫回到家乡,不久在东京工业大学任教,从事的还是物理方面的工作。一天,他偶尔从报纸上看到老友井深大正在筹办一家电讯公司的消息,便立即与井深大取得联系。当他来到井深大简陋的办公室时,感受到的是对工作深深的热情。为着同样的爱好和对事业的追求,盛田和井深大决定成立新的公司。可是,盛田当时还是继承人。

在当时的日本,作为家族长子,不继承自己的家业而与别人合伙开办公司,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而父亲从出生时就一直以一个继承人的标准来严格要求盛田的。为了说服父亲,井深大及其曾是文部大臣的岳父前田先生特地和盛田昭夫一起去他家,与他父亲商谈此事。

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刚说明来意,早就明白来意的父亲便爽快地说:“我确实盼望盛田能接我的班,掌管家业。但如果孩子为了事业的发达和发挥他的才干,而决心从事别的工作的话,我也认为他应该去干。”然后他笑着对盛田昭夫说:“你放心去干你最喜欢的事业吧。”原来,思想开通的父亲早就看透长子的心思,已安排正在东京早稻田大学读书的三子和昭来继承其家族的米酒酿造业了。事情就这样圆满地解决了,而从此,盛田昭夫开始了自己艰难的创业之路。

清除了后顾之忧的盛田和井深大大张旗鼓地干了起来。1946年,盛田昭夫与井深大共同创建了索尼公司的前身——东京通信工业公司。井深任常务董事,盛田任董事,5月7日,新公司举行了成立仪式,井深和盛田自信地宣布:用技术力量为祖国复兴作贡献。一个满怀憧憬的小公司启航了,不论前面布满礁石还是有恶风恶浪。新事物面临的总是一无所有和重重困难,盛田和井深不得不面临一系列麻烦事,资金周转不灵,物资匮乏,工厂还得迁移……面临着如此众多的考验,井深和盛田没有退缩,他们四处奔走,事情终于有了转机。盛田儿时的伙伴岩间和夫刚刚同盛田的妹妹结了婚,岩间的舅父油田尚郎知道了盛田的困难,便对他说:“到我们那儿去吧!”提供给盛田一块在银座的一等地,公司同仁都极为高兴,总算有了一个合适的办事处了,而盛田又力邀妹夫加盟,这位毕业于东大物理部的高材生在无线电方面有精湛的研究,曾经是横须贺海军工厂航海实验部的技术大尉,东京通信工业公司拥有了他这个开发部长,更显得人才济济。

创业之初,他们利用自己的专长试制出了磁带录音机及磁带,想以此作为自己的主打产品。这种录音机比原有钢丝录音机使用方便,录放音质高,磁带的生产也比录音的钢丝成本低。在鉴定时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盛田昭夫也以为这种新型录音机自然能畅销,但是,事与愿违,当这一批录音机推向市场后并没有马上被消费者所接受,许多人甚至没有搞清它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

盛田明白他已成骑虎之势,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必须开辟录音机市场,去创造顾客。有一天,他在一家古玩店发现一位顾客毫不犹豫地以高价买下了一个旧坛子。他想,旧坛子在一般人的眼中一文不值,但在懂得其价值的人看起来却是宝贝。这启发了盛田昭夫:一定得面向懂得产品价值的人来推销,新产品才会畅销。那么,哪些人最懂得录音机的实用价值呢?当然是真正需要他们的人。盛田昭夫开始有针对性地展开推销。当他得知许多法院的速记员因为人员不足而不得不加班工作时,马上带来录音机上门表演。经过盛田的表演,法庭的工作人员非常满意,“这真是个了不起的发明,比速记方便得多,完整得多了”,当即买下二十台,这给了盛田很大的鼓舞,只要找到了产品价值的对象,销售便不成问题了,一发而不可收拾,公司尝到了甜头,决心大力探讨市场问题,他们又找到了学校这个广阔的天地。战后,日本强调语言交流和视听训练,但由于战时的忽视,教员中少有人能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使用磁带录音机可是个良好的办法,一经说明,一些学校便接受了这一交际工具,这些学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很快,录音机便风靡日本各大院校,市场大得令盛田惊讶不已,这一切也证明了盛田和井深极具远见。

面对着眼前的成绩,盛田和井深大并不满足,而是开始进一步研制更具吸引力的新产品。正在这时,从太平洋彼岸传来一个信息: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专门知识的井深大和盛田闻讯后,敏感地意识到这项伟大的发明具有良好的发展远景。于是,盛田从父亲那里借来了在当时如同天文数字般的20000美元,准备投入生产晶体管产品。在当时的日本国内没有多少人理解晶体管的意义,觉得盛田昭夫简直是他们家族的败家子!

说干就干,他们以西方电器公司的技术为基础,开始了漫长的探索,晶体管研究组的组长就是盛田的妹夫岩间和夫,带领技术人员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试验,成功的用磷渗透法制成梦寐以求的高频元件,令晶体管的发明者贝尔实验室大吃一惊,他们曾试用了该法却没有成功。

在顺利地制造成功了晶体管的基础上,盛田昭夫及其技术人员不知经过了多少次试验和失败,终于在1957年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袖珍式晶体管收音机。在广告中,他们强调这种收音机小到可以放在衬衫口袋里。

接下来的事情就显得顺理成章了,公司如同顺风挂帆的航船一日千里。研制小组不断拿出新产品:TR—55型晶体管收音机,TR—ZK型小型耳机收音机,TR—33型耳机式超级收音机,便携式T管收音机……一系列晶体管收音机来到人们生活中,质量也越来越好,但是价格却越来越低,人们满怀着惊喜开始购买东京通信工业公司的新式收音机,公司的声誉也一日胜似一日,面对着咄咄逼人的晶体管攻势,日本各大公司却毫无知觉,他们说:“真空管就行了,何必去搞晶体管呢?”盛田决定未雨绸缪,抢先巩固了本公司的体制,大规模地批量生产,完全把握了主动权。

为了给这个即将诞生的孩子取个响亮的名字,盛田和井深大冥思苦想,最后决定用世界上不管哪个国家都能通用,不论哪个民族的人都不会读错而且易记的“SONY”命名。其含义是由拉丁文的“SONUS”(声音)和英语的“SONNY”(聪明可爱的小孩)两词合并而成,即“聪明可爱的孩子们组成的发声电器公司”。从此,盛田和井深大创办的“东京通讯工业公司”也正式更名为“SONY公司”,即“索尼株式会社”。

打上“SONY”商标首批生产的200万台袖珍式晶体管收音机刚一投放市场,就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出现了爆发性销售的热潮。销售额高达250万美元,正好是购买专利所用资金的100倍。“索尼”的名称也响遍了全世界。SONY公司的产品的畅销势头终于引起了各大厂家的注意,他们的首领自然不能无动于衷了,他们开始了反击。从1955年到1959年,松下电子工业、东芝、日立、日本电气相继投入晶体管生产,财大气粗的各大厂家果然气势不凡,斥巨资引进WE公司的晶体管技术,很快建了专门工厂,一齐投入了合金型晶体管的批量生产。但由于预防在先,上述大公司的大举措无损东京通信公司丝毫。他们领先的技术保证了他们产品的质量,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TR—63型”,是当时世界上最小型的袖珍收音机,灵敏度极高,而且耗电量不足以往收音机的一半。这一拳头产品捍卫了公司在收音机市场的霸主地位,不久该机型开始向国外出口。看着东京通信工业公司不可遏制的进军,各大厂家悔恨不已,他们的技术人员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无名小辈日新月异的技术走在前头,无可奈何的连声叹息。1958年1月,索尼公司的股票正式以“索尼株式会社”命名,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