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下一站拉萨
7207700000004

第4章 走出体制化

正如有着许多该做和能做的事情,并非我们做不到,而是在繁琐生活的牵绊下,日积月累被阻碍在一边了。当年华已逝人老心衰之时突然发现,曾经多么渴慕的事情直到鬓白如霜也没有去做,该是何等的悲哀啊?

生活与谎言的距离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在一家公司做图书编辑,收入虽然不算高,但是工作很稳定,日子在平淡中过得飞快。西安这样的城市容易让人变得安逸,懒散地拿着一本杂志就可以度过整个下午。在这样的日子里,我几乎忘记了一切,活在属于自我的世界中,恬然而自得。

然而生活并不尽如人意。远在安徽老家的母亲,已经多次催促,要我在10月1日之前回去与一个从未谋面的女孩见面,如果成功,她将会是我的终身伴侣。年近三十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是极其尴尬的年龄:穷困、逼婚、想转行。如果摆在面前的是一个清净的世界,那也就罢了。偏偏是四面八方的压力在督促,让人喘不过气来。

每次给母亲打电话,都会告诉她自己很好,收入高,工作也舒适,一切都很完美。可其实只有自己知道,自己陷入的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状态。一个谎话总需要许多谎话来证明它的真实,因此我每次都只能通过夸耀自己来告慰母亲的期望,用谎言来换取别人的欣慰。然而当别人眼中的你,跟真实的你已经不是同一个人时,就会变得很累,彻底的累。这种累,不是休息能解决的,它深入骨髓,无可疗治。这种情况下,人会想跳出,逃走,逃到一个陌生的世界中去,因为,对于一个说谎的人而言,陌生的世界是最安全的。

契机

此刻,去西藏旅行的想法再次占据了我的脑海。如果你想跳出这个圈子,就必须寻找另外一种生活。如果你不想那么累,就只能做回自己,做回真实的自己。

当时我们有一个叫肖姮的主管,是去过西藏的。看了她拍回来的照片,我羡慕得欲流口水。但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不允许,我只好忍着,慢慢等待时机。在下半年的时候,我已经挣够了西藏旅行的钱,但是对刚刚稳定下来的工作却有了依赖感,这是许多在城市生活的人都患有的毛病。

后来有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做了一本跟西藏有关的书,我的任务是为其设计封面。当时,我在网上搜寻了大量西藏图片,以期找到灵感。也就是这个时候,我再次与西藏接近了。

工作还是旅行?这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又有谁敢于辞去工作去旅行?辞去工作也许意味着无法生活,还谈何旅行?但是晨起时,我又总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想试试这种刺激而充满挑战的事。我了解到,已经有很多人开始把旅行作为工作,但对于我来说,我只愿把旅行看成一种修行。

曾看到作家李剑红的介绍,他的经济条件并不太好,但就是热爱旅行,热爱旅行中的写作。现在有很多人旅行,但很少有人能够把旅行当职业,但它真的可以是职业,而且很久前就有人把它当作职业了。

我为什么要去旅行呢,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以旅行为职业的人,是生活的体验者。我曾问过一位作家,一件令人伤心的事在我们的人生中占去了什么?他先回答时间,我说难道我们的人生是用时间来衡量的吗?他又说心力,我说心力跟人生有什么直接关系呢?其实,它占去了我们的体验,我们的人生本就是一场丰盛的体验。富有富的体验,穷有穷的体验,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体验着生命。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没有任何人的生活是成功的,但是也没有任何人的生命是失败的。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无论多美好的生活,都充满了烦恼,而对于一个生命来说,无论多差劲的生活,也是一场丰盛的体验。

旅行丰盛了我们的体验,让我们的生命更加饱满。

生活在别处

我常常恨自己跳不出生活的圈子。《肖申克的救赎》给我们展示了“体制化”的悲哀。影片中当布鲁斯放飞乌鸦,离开肖申克监狱的时候,对他有一段非常诗意的描述。此后瑞德说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字眼——体制化。

布鲁斯工作时,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环境的飞速变化感到措手不及,“在我幼年时只见过一次汽车,而现在满街都是。”之后回到旅馆,他又经常在半夜惊醒,弄不明白自己身在何处。此外瑞德曾经自述,没有长官的命令,小便解不出来。也就是说,在长期的体制控制之下,不仅仅是人的思想、行为,甚至生理也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这就是被体制化了。

对于个体来说,群体就是体制,我们的生活只是一种模仿。因为别人都这样生活,所以我们也这样生活。因此很多在城市中生活的人显得贫瘠无趣。读书——工作——结婚——生子——教孩子读书。我们总是知道后面要做什么,因为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了,那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体制。毕业后谁不找工作呢?然而跨出校门之后,一种想找回组织的本能袭来,这就是制度的体制化。我们就像一群在冰面上集体爬行的螃蟹,因为同伴都在向前爬,所以我们就跟着爬,但是我们从来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

这样看来,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庞大的体制,谁能跳出这个旋涡呢?不管你行不行愿不愿意,读书,找个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结婚,工作,老死。我们可以不这样活着吗?我们有没有想过换一种方式去生活,跳出这个读书育子的旋涡?为了这样的想法,我常常想自己突然遇到车祸,或者遇到一场地震,让我有借口跳出这个被体制化的生活轨道。有时我甚至希望剜去自己的双眼或者口舌,借以跳出这不能改变的生命,就像上古的琴师熏瞎自己的双眼来专心练琴一样。但是谁又真正属于自己呢?

舍与得

2009年6月18日,也就是在我的生日这天,我做了平生以来最有魄力的一件事——辞职。当时,我的主管和另外两个领导,一同劝我不要离开,因为我的工作还是比较出色的。她说再过一段时间公司就会调整工作分配,这是一个很好的提升机会,我的工作一直不错,机会是我们部里最大的,何苦在这个时候辞职呢?我当时只是对她笑了笑,没有解释什么。后来临行时,我说,我的工作不在这里,而是在路上,完成我未曾圆满的生命。她也一笑,我们总算互相理解了。

当我在办公室收拾东西的时候,同组的同事都感到奇怪,但我内心是狂喜的,我知道我不用再每天坐在这里浪费生命了。一个茶杯、几本书很快就收拾完了,我再回头看看我的同事们,向他们微笑道别。这时主管拿了一本书给我,梭罗的《瓦尔登湖》。

“你不是最喜欢这本书吗?我这刚好有一本,生日快乐。”

当时我有点想哭的感觉,能理解我已经让我心满意足了,最后竟然还送我一本书,而且把我的生日、喜好记得那么清楚,我只是微笑点头。但在我心里,已经将此时作为这次旅行的开始,因为我相信感动总在路上。我对他们挥手道别,并在临行时大声说:“我就要去西藏了!”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我在做,而且做得轰轰烈烈。我想这就是旅行的意义之一吧,我找到了与众不同的人生。临行时同事王炜也送了我一本书,是我非常喜爱的《南怀瑾全集》。

走出公司大门,我伸开双臂在阳光下伸了个懒腰,仿佛天空向我扑来,我知道我现在自由了。是的,如果你不敢舍弃,就永远也不会有真正得到的一天。

很多时候,一条道路之所以难走,不是因为它荆棘丛生,而是因为它的岔道太多,以至于我们徘徊而不能抬步。然而转念来想,如果我们不抬步,就永远不可能有识路的一天,更没有到达目的地的一天。许多时候,如果我们不踏出这背水一战的一步,就永远也没有云破天开的一天。面壁十年,只有当某一刻灵机一动时,才能破壁而出。一条河顺流而来,迂回往复,但如果不踏出最危险的一步,就绝对看不到一泻而下万丈悬瀑的胜景,更到达不了它的目的地——大海。

舍得,舍得,有舍才会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