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新礼如是说
7205000000026

第26章 专营公司“老板化”——朱新礼论渠道建设(2)

与大多数企业一样,汇源集团在创业之初,品牌与产品尚未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产品的销售前景并不为广大经销商所看好,因此只好走由企业投入人力物力在全国各地建设销售渠道的传统路子。

但是,随着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大,汇源直营销售子公司在经营管理上的一些弊端也日益凸现。转制之前,汇源按区域把全国销售网络划分为东北、华北、华南等6大区域公司,下辖85家销售子公司。

由集团公司对各大区进行全面管理,并为各大区支付管理费用,各销售子公司除了完成经营指标拿一定奖金之外,管理者是显缺乏更大的积极性,这也使一些大区与销售公司出现了机构臃肿、管理滞后、工作效率低下、资金使用不合理、单纯追求销量、销售费用高等不良状况。

对集团总部来说,虽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分出许多精力来对销售渠道进行统一管理,但由于战线太长,还是会出现什么都管,但可能什么都管不好的局面。

朱新礼最终决定采用让销售子公司经理出资买下原销售公司产权,并让其承包原销售公司所创建的营销网络经营权,实际上就是“销售公司经理自己做老板”的方式来激励渠道,并把原来居于集团与销售子公司之间的六大区域管理机构取消,实现营销渠道管理扁平化。

具体而言,由集团公司及各直销公司共同将北京汇源集团总公司投入建设销售网络的资金、资产及配额清算,由原销售子公司作为专营款一次性向北京汇源集团总公司进行清偿后,该公司的资产所有权即转为专营承包人及其新加入股东所有。同时,由集团公司授予为期5年的专营汇源产品的资格。而一旦专营公司运作市场不力,各事业部有权力选择另外的经销商,使专营公司时时面临压力。同时,合同约定,一旦发现专营公司经营非汇源公司的产品,汇源集团将取消其专营资格。

汇源内部的人形象地将“转制”前的直营公司比作“吃大锅饭”,干好干坏没有特别大的差别,而专营公司则为“包干到户”,其经理责任与压力更大,同时获益权也更大。

“有的经理说干了几年,还没有(转制)这一个月动的脑子多。没有转制前,每个公司都有库存,且产品日期长了也没人管,现在每个经理都把眼光盯在每一包产品上,想方设法把每一包产品卖到消费者手中。实现了唤起一批人二次创业激情的良性循环。”

北京汇源果汁销售中心经理戚建国是第一个吃“转制”螃蟹的人,他联手一个汇源经销商,出资500多万元,承包了北京餐饮市场的销售网络。据了解,7月转制之后,新公司销售额一路攀升,每月增长都在40%以上,9月份销售额由于受中秋国庆“双节”拉动,销售额达到破记录的320万。

渠道也是生产力

——渠道不要重大轻小。每个企业都希望获得一些大渠道,这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大渠道毕竟有限,如果目标寡、争者众,必然增加竞争成本、减少成功希望。因此,争取渠道要实事求是,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不要死盯着大的不放。小渠道虽然价值小,但数量多,加在一起仍然价值可观。中小企业更要重视小渠道。

——要重视未来渠道建设。企业的产品要提前开发,技术要提前开发,渠道也要提前开发。渠道形成需要一个过程,现上轿现扎耳朵眼儿未免有点仓促。提前开发渠道,可以做些舆论先行工作,可以先交一些朋友,也可以跟现有客户打一声招呼。总之,不要等水来了再开道。

——开发渠道要慎重。经营渠道客户的是人,而人是理智的动物,是感情的动物。不要轻易跟客户谈重要产品或服务交易,更不要跟重要客户轻易谈重要产品或服务交易。在他不了解你及你的产品或服务之前,在他不信任你及你的产品或服务之前,在他与你没有一点感情之前,谈什么重要交易都没有意义。非但无益,反而有害,因为你已经给他留下了浅薄的印象,以后再说什么都不灵了。

——开发渠道也要定位。客户们都很忙,越是重要客户越忙。有时,他们忙得站着跟你说话,催问你有什么事情,很难忍受你唠唠叨叨。因此,你必须学会跟他们说话少而精,最好用一句话把自己产品或服务的特点说出来,最好用一句话引起他最大的欲望。只要他对第一句话感兴趣,后面的话就容易听进去了。这就是所谓的“定位”。广告要定位,开发渠道也要定位。

——大客户不一定是大渠道。大客户往往经营许多公司的产品或服务。你看得起他,他不一定看得起你。他如果看不起你,就不会经营你的产品或服务,或者虽然经营也漫不经心。相反,小客户不一定是小渠道。他正在发愁缺少业务,看到你去了会往往会很高兴。他如果看中了你的产品或服务,也可能拼死拼活地把它做起来。因此,要辨证地看待与对待大小客户,千万不要在大客户与大渠道之间划等号。

——开发渠道要善于识人。渠道能否做大与经营那个渠道的人有密切关系,跟他的德、神、胆、智、毅及专业知识有密切联系。他如果缺少其中一个字,就很难把你的渠道做大。因此,开发渠道要善于识人。不要光听他怎么说,更不要光看他有多大买卖,那都是靠不住的。重要的是琢磨一下他是什么样的人,尤其是要琢磨一下他的人品。他如果人品不好,你理想中的大渠道很可能就是大陷阱。

——渠道重要,水更重要。水枯道涸。渠道是销路,水是产品或服务。渠道是人开的,也是产品或服务开的。民间有俗话句话就是“水到渠成”。其话的意思之一是水本身就能开渠通道。“好酒不怕巷子深”也是这个意思。许多企业重视渠道,却不重视把产品或服务做好,这是很成问题的。多少企业最后都跌倒在这里,原来的渠道都变成别人的了,岂不可惜?

——要尊重渠道中介。开发渠道的人往往不认识几个客户,因此需要中介。往往有这样的情况:那个中介本来能帮他开发许多渠道,然而开发了一条就完事大吉了。分析其原因,是那个开发渠道的人只跟中介人说了声“谢谢”,甚至连“谢谢”的话都没说。他虽然很知道渠道的价值,却没有给中介人应有的回报。他自以为占了个大便宜,其实是吃了个大亏——后面的渠道一条都见不到了。

——善用互联网开发渠道。互联网是个宝贝,越来越多的公司有越来越多的渠道是借助互联网开发出来的。开发渠道不就是要跟人见面说话吗?借助互联网,除了不能见面,什么话都能说。说不拢就散,说得拢就见面,事先根本就用不着出差,这能省多少时间与费用?当然,隔着互联网谈生意更需要对人的识别能力。

——开发渠道要争取主动。开发渠道不一定登门拜访。别管你先去还是他先来,只要把生意谈成就是开发了一条渠道。有这样一句俗话,就是“一赶三不卖”。其实,往往也“一赶三不买”。“赶”就是上赶。有时候,登门拜访就是上赶,而被动就不容易开发渠道。开发渠道要尽量争取主动,让客户登门拜访你。争取主动有许多办法,不一定打广告,比如可以精心策划一次新闻发布会,这样许多客户就会找上门来 的。

——重奖首批渠道。首批渠道非常重要。他们不仅卖了你的货,还宣传了你的货,并且还带动了后来的渠道。因此,首批渠道与后来渠道的价值是不一样的。他们给你创造了特殊的价值,你就要给他们以特殊的回报。所以要奖励他们,并且要重奖。在他们身上多花点钱是值得的。他们会体会到你对他们的尊重,于是就会更加积极地卖你的货。

——不要急于开发渠道。在开发渠道之前要谋划好许多重要问题,比如怎样确定目标市场,怎样确定价格策略,怎样选择营销方式、怎样展开市场布局,怎样保证产品运输、怎样培训业务人员等等。如果不把这些重要问题谋划好就开发渠道,那么结果不是渠道难开发,就是开发出来的也难免放弃。

——渠道开发与品牌开发。渠道开发与品牌开发应该并重、应该互补、应该共进。不开发渠道形不成品牌,不开发品牌保不住渠道。许多企业忽视品牌开发,结果原来的许多渠道都越来越窄了。渠道的宽窄是可变的,随着品牌之变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