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经典散文集(散文书系)
7193500000039

第39章 佩德罗·普拉多(智利)

作者简介

佩德罗·普拉多(1885-1950年),智利后现代主义诗人,也写哲理小说。作品大多通过对一般事件的引申,总结出人生的哲理,主要作品有《一个乡村的法官》和《阿尔西诺》。

当玫瑰花开的时候

老园丁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的玫瑰花。他像蜜蜂似的把花粉从这朵花送到那朵花,在各个不同种类的玫瑰花中进行人工授粉。就这样,他培育出了很多的新品种。这些新品种成了他心爱的宝贝,也引起了那些不肯像蜜蜂那样辛勤劳动的人的妒羡。

他从来没有摘过一朵花送人。因为这一点,他落得了一个自私、讨人厌的名声。有一位美貌的夫人曾来拜访过他。这位夫人离开的时候,同样也是两手空空没有带走一朵花,只是嘴里重复嘟哝着园丁对她说的话。从那时起,人们除了说他自私、讨人厌之外,又把他看成了疯子,谁也不再去理睬他了。

“夫人,您真美呀!”园丁对那位美貌的夫人说,“我真乐意把我花园里的花全部都奉献给您呀!但是,尽管我年岁已这么大了,我依旧不知道怎样采摘下来的玫瑰花,才能算一朵完整而有生命的玫瑰花。您在笑我吧?哦!您不要笑话我,我请求您不要笑话我。”

老园丁把这位漂亮的夫人带到了玫瑰花园里,那里盛开着一种奇妙的玫瑰花,艳红的花朵好像是一颗鲜红的心被抛弃在蒺藜之中。

“夫人,您看。”老园丁一边用他那熟练的布满老茧的手抚摸着花朵,一边说,“我一直观察着玫瑰开花的全部过程。那些红色的花瓣从花萼里长出来,仿佛是一堆小小的篝火喷吐出的红通通的火苗。难道把火苗从篝火中取出来还能继续保持着它那熊熊燃烧的火焰吗?花萼细嫩,慢慢地从长长的花茎上长了出来,而花朵则出落在花枝上。谁也无法确切地把它们截然分开。长到何时为止算是花萼,又从何时开始算作花朵?我还观察到当玫瑰树根往下伸展开来的时候,枝干就慢慢地变成白色,而它的根因地下渗出的水的作用,又同泥土紧紧地结合起来了。

“结果我连一朵玫瑰花该从哪儿开始算起都不知道,那我怎么能把它摘下来送给他人?要是硬把它摘下来赠送给别人,那么,夫人,您知道吗?一种断残的东西其生命是十分短暂的。

“每年到了十月,那含苞待放的玫瑰花蕾绽开了。我竭力想知道玫瑰是在什么地方开始开花的。我从来也不敢说:‘我的玫瑰树开花了。’而我总是这样欢呼着:大地开花了,妙极啦!

“在年轻的时候,我很有钱,身体壮实,人长得漂亮,而且心地善良,为人忠厚。那时曾有四个女人爱我。

“第一个女人爱我的钱财。在那个放荡的女人手里,我的财产很快地被挥霍完了。

“第二个女人爱我健壮的体格,她要我同我的那些情敌去搏斗,去战胜他们。可是不久,我的精力就随着她的爱情一起枯竭了。

“第三个女人爱我英俊的容貌。她无休止地吻我,对我倾吐了许许多多情意缠绵的奉承话。我英俊的容貌随着我的青春一起消逝了,那个女人对我的爱情也就完结了。

“第四个女人爱我忠厚善良。她利用我这一点来为她自己谋取利益,最后我终于看出了她的虚伪,就把她抛弃了。

“在那个时候,夫人,我就像是一株玫瑰树上的四朵玫瑰花,四个女人,每人摘去了一朵。但是,如果说一株玫瑰树可以迎送一百个春天的话,那么一朵玫瑰花只能有一个春天。我那几朵可怜的玫瑰花,就是如此这般地,一旦被人摘下,也就永远地凋零了。

“自此以后,从来没有人在我的花园里拿走过一朵花。我对所有到我这花园来的人说:‘你什么时候才能不热衷于那些被分割开来的、残缺不全的东西呢?假如你真能把每件事物的底细明确地分清楚,假如你真能弄清玫瑰长到何时算作花萼,又从何时开始算作花朵的话,那么,你就到那玫瑰开花的地方去采摘吧!

名篇鉴赏

提起玫瑰,人们很容易就会联想到“爱情”,然而对于“爱情”这个神奇而又美好的事物,真正理解的人却不多。在《当玫瑰花开的时候》这篇精美的散文中,作者以故事的形式向人们传达了自己的“爱情观”,意蕴深刻,富含哲理。

作者以老园丁种植的玫瑰虽然美丽诱人但却从不让人采摘开篇,给读者造成一种悬念。那么,这么美丽的玫瑰花,为什么不采摘下来与人分享呢?难道真的是因为老园丁极其“自私”吗?读完全文,我们会豁然明白了作者写老园丁“古怪之举”的真正用意。

老园丁在年轻时曾有过四次情感经历,且皆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是那四位女人对爱情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她们仅仅看到了爱情的一个侧影,便急不可待地将爱情之花采摘了,结果花很快就枯萎了。作者假借老园丁之口,向读者阐释了自己的爱情观:他认为爱情就像一株有生命的玫瑰树,在人们采摘之前,一定要看到它的全部面貌,单纯采撷部分只能导致爱情之花的早凋。因此,他建议人们,在真正全面理解爱情之前,千万不要急于去采摘爱情之花。

作者巧妙地以有生命的玫瑰树来比喻爱情,形象而又生动地阐释了自己的爱情观,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