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经典散文集(散文书系)
7193500000038

第38章 穆尔(加拿大)(2)

小时,我并不认为自己聪明伶俐,倒是非常担心是个笨伯、懦夫,将来会使认得我的人感到失望。我如饥似渴地读了很多书,并且跟许多缺乏自信心的儿童一样,总喜欢悲剧性的结局。然而在书中我却发现:英雄人物要从悲剧的顶点跌下来,他首先得攀登上成就的顶峰。我从书本中寻找最美的白日梦。曾记得十四岁那年。我们按老师出的题写过一篇谈人生理想的作文。我写了一个通宵,生平第一次觉得文思泉涌。(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假如本书除外的话。)在文章中我写道,我将会成为一个大诗人,我要用毕生精力写出一部稀世杰作,希望在三十岁正当我的才华晶莹璀璨的时候,竟在同肺痨作最后一次斗争时咯血而死。我将这篇作文交给了英文老师。不料第二天他就走到我的课桌旁,用烟熏黄了的大拇指和食指揪住我的耳朵,把我拽到讲台前面,要我向全班朗读这篇东西。哦,我成为一件用来表演他那套拙劣的教学法的多么理想的教具,又是让全班死气沉沉的孩子们可以乐一阵子的多么有趣的玩物!

可是现在,我的这位老师已经与世长辞了。我不能因为他把我当做自己说俏皮话的靶子而怀恨在心,也不会为诸位同窗在放学后对我变本加厉地揶揄嘲弄而耿耿于怀。我有什么必要呢?当时,那篇文章的风波,大约是我一生中最大的一次胜利了。

诸位也许还记得我在大庭广众面前被拖到学校饮水喷泉下面的情景吧。我的头被按到喷泉下,水从脊梁骨一直流进裤裆,再从干瘦的双腿流到脚下,灌了我满鞋满袜。诸位也许还记得,在把我淋得像落汤鸡之后,我被逼把那篇作文又念了一遍。据我猜想,诸位的动机并不坏,无非是想从根子上打掉我们非分之想,要我汲取我一直汲取不了的教训。可是你们苦心白费了,我什么教训也没有汲取。我浑身湿透,衣裳破碎,但朗读时却充满骄傲,而且还以高亢的声调宣告,我一定会怎么写就怎么做的。你们这些人瞅着我苍白的面孔和颤抖的双肩,从我那桀骜不驯的尖叫声中听出了我是个地道的狂人,于是一个个都掉过脸去,为我感到担心。因为信念这个东西——即使是错误的信念——总要使别人感到不安的。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赢得胜利。我过去那种不自信的感觉消失了。在校的最后几年,我是在你们的非难声中成长的。你们那天那种不相信的态度,把我弄成了——而且现在还是一连我自己也不大相信的大话的牺牲品。

因为我到底没有成为什么大诗人。我并不具备成为伟大的本领。到了三十岁时,我并没有得肺痨咯血,倒是痔疮流血了。我这个曾经对你们夸口说决不按你们旨意庸碌一生的人,到头来虽然不算失败,却仍然是碌碌无为。但是我写这篇文章,说明我连接受自己命运——不管这种命运多么可怜——的尊严都没有。直到现在,我还没法承认我的失败,因为那天,由于你们出自对我的惧怕,叫我尝到了一旦成名可能给我带来的滋味时,我一下子未经深思熟虑就朝着我没有条件达到的目地定下了我要走的道路,而且是丝毫不留回旋的余地。你们那时要是用喷泉水把我从痴心妄想的迷梦里浇醒过来,该有多好!因为还有什么人比一个本来碌碌无能而却大言不惭地自诩为天才的笨蛋更不足挂齿呢?还有什么人比一个一生装模作样其实仅仅在玩弄小骗术的冒牌艺术家更可鄙夷的呢?自称韩波再世,其实不过是一肚子陈词滥调,满嘴烂牙,却叫嚷自己才气横溢、诗情纯正,还有比这样的人更下流无耻的吗?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你们对我今天沦为这样招摇撞骗的冒牌作家难辞其咎吗?该引咎的不只是你们,也还有另外一批人。

现在我就向这一批人来交代我自己了。你们跟我可算是旗鼓相当。你们曾经鼓励过我。你们总是不惜违拗无情的事实,伸出双手,迫不及待地拉人入伙,以参加你们那个自我欣赏、自欺欺人、令人掩鼻的小集团。你们就是这种小集团、小圈子的成员——用不着否认这个事实,因为谁都不会承认他就是某个集团的成员——不过还是让我来描一描诸公的尊容吧,看看是否对得上号。诸公是当代尚无定评的小天才,组织讨论会总少不了列位阁下,你们宴请那些评论家,吹捧可能追随你们的门徒,赞扬那些实力雄厚,可以欺负你们的仇人,出卖那些你们听说名气正在衰退的朋友。你们都是只看书评,不读原著;一听说谁的画不吃香,就赶紧把它们往阁楼上藏。还要我再写下去吗?我说的是什么,难道你们心里还不明白吗?咱们以前生怕虚假见到真理的阳光,曾经一块儿使劲地抓住那块帷幕不放,直到我无力再抓住那狭小边缘为止。我和你们一样,或者说我曾经和你们一样,都是一丘之貉。

真理,我说出这两个字时都满嘴臭气。真理原来可以把我从你你我我造成的我的这种境遇中超度出来,可是我这个人却做了我自己的犹大。在写本文时我又再次表明,我不配去寻求真理。我现在向诸位坦白承认,在我一提笔的时候,我就背离了真理。因为在下笔时我就非常清楚,我的目的完全是为了钱,所以真理不妨等上一等。我自我安慰地想,不到我囊中充裕能有保证完成本书的写作时,我是不能写出反映真理的作品的。我心里非常明白,鄙人只要揭发一半各位心中的阴私,你们某些人就说不定会送来几笔微资,使我能继续写下去。我也自我安慰地发誓(假心假意地),尽管你们送来了钱,也不能阻挠我把你们的阴私如实地揭出来,因为搞敲诈的人本是没有义务恪守信用的。因此,根据这种混乱不堪的道德原则——我曾经想假以时日,秉笔直书,写出一部极其直言不讳的作品,使我的旧仇全部得报。然而我寻求的是什么样的真理呢?我应该向什么样的人进行报复呢?

向你们那些假意奉承我的人么?向你们那些爱我不够的人么?向你们那些谩骂过我的人么?我能够要你们这些人对过去的我、现在的我以及将来的我负责么?咱们谁能说谁不对呢?我只能说你们早年不让我幻想,使我多年来一直不能醒悟。假如你们现在能够见到我,试问诸位将用何辞以对?本人写这篇前言,其意图就在于此。在动笔写本书之前,但愿主旨不至于再错。我很想知道你们是不是认出了我,是不是还记得我。你们看见我了吗?你们看见了一个坐在写字台旁,手里拿着笔——那个因自命不凡才拿起的可笑的武器——在虚度了二十载年华之后给你们写上几句的这个人吗?看看,仔细地看看,你们就会看出我来的。我就在诸位的面前,诸位的面前就是我。你们现在看见我了吧?你们是笑呢,还是哭?

名篇鉴赏

文章开篇作者就标明“本文所写的人物并非出于虚构;对在世与已死的人的影射都是故意的”。作者接着煞有介事地说明此文旨在报复,并且确有要报复的对象。但是,他又声明“真相并非就是事实准确的复述”,这说明他的矛头并非针对某些具体人物。他强调真实性的目的是造成最大程度的真实感,以便大大缩短读者欣赏这篇文章时所保持的心理距离,促使他们认真反思现实社会存在的弊病。本文以“我”为主人公。这个“我”或许有作者的影子,但不是作者本人,也不是某个具体人物。“我”基本代表了一部分受到侮辱与伤害,并因此而产生玩世不恭变态心理的人。文章通过“我”对身边人物充满仇恨的控诉和斥骂,反映了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复杂以及特定环境下人性丑恶的一面。

从写作手法上看,作者采用了粗线条勾勒轮廓与细节刻画相结合的方法。文中,作者为读者绘出一幅百丑图:有趋炎附势的小人,有出卖朋友秘密的伪君子,有凌辱童心的冷血动物,有附庸风雅的文坛败类,等等。另外,传神的细节描写更增加了具体形象的真实感。例如,某些势利之徒对于多次叩门求见但显然毫无权势的“我”,就拿出“泥塑木雕”般不闻不问的倨傲态度;出卖朋友的人,在开口前首先“摆出一副知道内情的样子向谈话者摇摇头”,接着“深深吸一口气”,然后就无耻地“夸夸其谈而图逞一时之快”;那个摧残童心的教师,“用烟熏黄了的大拇指和食指揪住我的耳朵,把我拽到讲台前面”。这些姿势、动作都描画得惟妙惟肖,具有很强的典型意义。

纵观全篇,这样的写法与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是吻合的。作者的目的是促使人们认,真、严肃地审视现实社会的虚伪和堕落,从而树立美好信念,去追求美好的理想。他没有塑造特殊性格或描写具体环境,而是偏重于普遍性的概括,以便揭示比较广泛、抽象的社会道德问题。而细节描写又将普遍性问题表现得更为深刻,加强了读者的真实感受,同时引起读者的严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