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经典散文集(散文书系)
7193500000012

第12章 兰波(法)

作者简介

阿尔蒂尔·兰波(1854-1891年),19世纪法国象征派诗人、散文家。他禀性聪慧,十六岁便开始用拉丁语写诗,后来他与象征派诗人保尔·魏尔伦一起流浪比利时和英国,进行创作。1875年后,兰波退出诗坛。他的创作生涯虽只有五年多,但却对现代派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代表作品有长诗《醉舟》、散文诗《地狱一季》等。

黎明

我拥抱了这夏日的黎明。

宫殿前依然没有动静,寂然无声,池水安静地躺着。荫翳还留在林边的大道。我前行,惊醒那温馨而生动的气息,宝石般的花朵睁眼凝望,黑夜的轻翼悄然翔起。

幽径清新而朦胧。第一次相遇:一朵鲜花向我道出了芳名。

我笑向那金黄色高悬的瀑布,她散发飘逸,飞越了松林:在那银白色的峰巅,我认出了她——女神。

于是,我撩开她一层又一层的面纱。林中的小径上,我舒展着臂膀。平原上,我把她告示给雄鸡。

都市里,她逃匿在钟楼和穹隆之间。像乞丐奔波在大理石的站台,我奔跑着,把她一路追寻。

大路上空,桂树林旁,我用她聚集的绡纱把她轻轻地围裹,我感觉到了她那无比丰满的玉体。黎明和孩子一起倒身在幽林之下。

醒来,已是正午。

名篇鉴赏

兰波曾说,诗人应是“通灵者”,其任务就是通过感觉的“错位”去探求神秘的“未知”。在这篇散文诗《黎明》中。诗人兰波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黎明到来时的情景,为读者呈现出一个令人心动不已的夏日清晨。在兰波的笔下,黎明幻化成一位神秘、曼妙的女神——她令人捉摸不定,充满了媚惑之感;她始终在“我”的视野之中,却又若隐若现、若即若离;她散发飘逸,戴着层层面纱,玉体丰满;她一路逃匿,吸引着我一路追寻。诗人用绚丽的文笔,描绘了“我”追寻黎明女神的过程,把读者引入一种似梦非梦的意境。随着诗人瑰丽的想象,我们也不由自主地融进了这个浪漫诗意的意境之中,意念跟随女神的飘忽身影而飞扬。这个女神,实际上代表了诗人的美好理想,文章寄托了他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

文章结尾,“醒来,已是正午”,读者也仿佛刚从酣畅的美梦中醒来,不觉恍如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