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二十几岁必须要知道的心理学常识
7191200000026

第26章 爱情是人生的纪念碑——20几岁必须要知道的婚恋心理学(4)

不管是媒体报道,还是司法机关审理的案件,性骚扰都占有很大的比重。而遭遇性骚扰的女性由于难以启齿,于是很多都把苦水咽在心里,而没有通过法律的手段来捍卫自己的权利。所以关于性骚扰的案件在全国来说,还不是很多,但是窥一斑而见全豹,从为数甚少的案件中能够发现制止这种道德犯罪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国家应该从法律上对其进行明文规定,以此来保护女性的权利。

2004年3月12日,北京市朝阳法院宣判了首起短信性骚扰案。判决书从四个方面对性骚扰做出了认定,认为性骚扰是指违背对方意愿,故意侵扰对方性权利的某种作为或不作为。第一,被骚扰者的心理抵触、反感等;第二,骚扰者的主观状态,是处于一种带有性意识的故意;第三,骚扰者的客观行为,骚扰行为可以表现为作为,即积极主动的言语、身体、眼神或某种行为、环境暗示等;第四,侵犯的客体,性骚扰行为直接侵犯的权利客体是被骚扰者的性权利,实质上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一种。

但是这种鉴定没有明文写进法律里,所以一起一起的性骚扰案每天都在发生。2005年6月24日,《郑州晚报》联合新浪网推出“夏季性骚扰,你遭遇过吗?”的特别调查,结果令人堪忧。接受调查的人中61.02%为女性, 76.17%的人遭遇过性骚扰,25.04%的人每天都遭遇到性骚扰,22.32%的人选择更多。同时,调查中76.36%的人认为社会对性骚扰的界定不清楚或很不清楚。

所在夏天在公交车上,女性时不时会遭遇“咸猪手”,在办公室里,由于夏季着装的特殊性,那时女性员工总是遭遇男性员工或者上司的黄段子。这些对于女性来说,都是一些性骚扰的表现,也是对女性权利的一种侵犯。

性骚扰是性歧视的一种形势,它的表现尚无统一界定,一般认为有口头性骚扰、行为性骚扰、环境性骚扰。口头性骚扰是指用下流的语言挑逗异性,向其讲述个人的性经历或色情文艺内容;行为性骚扰是指故意触摸碰撞异性身体敏感部位;环境性骚扰是指在工作场所周围布置淫秽图片、广告等,使对方感到难堪。不管哪种方式,在法律上性骚扰都是一种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民事侵权行为,会对他人的生活造成影响和困扰。

性骚扰对于女人来说总是如影随形,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男人女人之间如果没有了道德,只追求快感的话,性骚扰必定会出现。女人的态度常常可以影响男人的行为,在一部分女人那里,对性骚扰有一种变相的纵容行为,没有性骚扰总觉得自己没有魅力,对性骚扰甚至半推半就,把它当作男女之间的一种娱乐,或是维持亲密关系的手段。这样的话,性骚扰就更容易发生。

但是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都不希望自己被性骚扰,所以,心理学家说,要想摆脱性骚扰,可以试着从下面的几点出发:

第一,当性骚扰有点苗头时,要坚决果断地把它掐掉,性骚扰是种越长越大的欲望,如果被骚扰对象软弱与恐惧它,要消灭起来就越难。

第二,不要提供与异性单独相处的空间,在没有外人的空间里,性骚扰实施者的胆子会变得很大,发生一些女人没法控制的伤害。

第三,要义正严词地警告对方,因为做坏事的人内心肯定还是害怕的、心虚的,你强他就弱。

第四,最后就是诉诸法律,通过法律途径彻底摆脱性骚扰。

女性本来就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要是国家还不从法律上对性骚扰进行明文规定,那么女性的权利时时刻刻都有被侵犯的威胁。

心理学迷津

女性是上帝赐给人间的礼物,我们应该好好地去尊敬,不应该对其抱有非分之想。而对于女性来说,当自己受到性骚扰侵犯的时候,一定要勇敢的站出来,指出这些侵犯者的罪恶,相信你身边的人都会支持你的。

丁克家庭──两个人的世界不热闹

一个30出头的女人,衣着光鲜,身材苗条,脸上闪烁着从容、自信的光芒,一手拿着名牌手袋,一手牵着一个5、6岁的孩子,她无疑是这个时代最前沿、最时尚的女人!

一个30出头的女人,衣着光鲜,身材苗条,提着名牌手袋,穿着名牌衣服,带着名牌首饰,穿着名牌鞋子,独自一人从一家店铺逛到另一家店铺。

这两种人,哪一种更幸福?

有人推崇第一种,有人推崇第二种。第一种是身为人母者,第二种是丁克一族。

开着名车,拿着高薪水,没有小儿的拖累,两人过得那叫一个潇洒。女人男人都穿名牌,投资根本不用,给谁投资呢?有钱不用是傻瓜。想去哪儿玩抬脚就走,国内国外省内省外,玩了一个遍。玩累了,就在城市的周边玩。

这就是现在的一种家庭模式──丁克家庭。

“丁克”(DINK)是double income and no kids的缩写,即双收入无子女的意思。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不得不承认,没有孩子的生活,的确看上去会优雅些。拥有一副好身材的女主人总是青春迷人,永远都是男人掌心里的宝。夫妻俩或者像两个大孩子,或者相互是对方的孩子,过着浪漫而自在的生活。因为没有孩子,在经济上,他们只需要对自己负责。一年结伴出游几趟,每次旅行,似乎都是一次蜜月。因为没有孩子,减少了80%吵架的几率,他们的感情似乎比有孩子的夫妻要热烈、甜蜜一些。同样是因为没有孩子,他们的生活水平一直不停地增长,见到好看的好玩的连眼睛都不眨一下照单全收。总而言之,他们的生活的确更潇洒自由些。

在这些人的眼里,“单身的,才是贵族的”几乎成为真理。这种人认为有许多伟大的事业要完成,为了生孩子把前途拱手相让,未免太亏了。早早把自己埋没在家务琐事的陷阱里,岂不等于白活了一场?于是一时间,个个年轻人都丁克了起来。

小君与盈盈都是大学老师,早在五年前就结婚了,但是到现在都还没有打算要孩子。从结婚那天起,他们的生活就很美满。尽管两家人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希望他们俩能有个宝宝,但是小君和盈盈却认为,生活是自己的,当事人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不能让别人来影响。加之两个人教学科研任务一直很重,一年里面,不是小君出国进修,就是盈盈出国交流,有了孩子就麻烦了,这些机会都得让给别人。

前不久,盈盈结束了半年的学习交流从日本回来,他们赶紧抛出了蓄谋已久的计划,两个人趁着暑假好好出去享受一下二人世界。旅行结束后,他们回了一趟老家看望父母。当时小君的妹妹也回来了,原来她刚生完孩子,回娘家坐月子。那一夜真是让小君和盈盈刻骨铭心,小外甥晚上不睡觉,哭哭停停,停停哭哭,弄得一家人团团转,一夜没睡。领教了这个厉害,小君和盈盈丁克的决心更强了。

在现代的年轻人中,像小君和盈盈这样的夫妇太多了。他们有稳定的收入,有地位,有身份,并且他们也有事业。可正是因为这些,他们才选择了不要孩子。因为他们认为孩子的到来必定会打破两个人之间的宁静,也不能再享受两人世界,加之自己的事业也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而孩子的到来只会给自己增添麻烦。

这种家庭模式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开始在欧美等地流行,随后传入我国,从而开始打破中国的传统婚姻观念。在中国传统家庭中,人的一生就生活在一种相互依靠的家庭关系中,父母年老体衰时,唯有儿女的劳动成果来赡养父母,养儿育女对父母来说是为自己“养老”进行储备,即“养儿防老”。随着社会的养老保障,失业保障,疾病,工伤保险制度的不断推出,家庭的保障功能逐步由社会来承担,家庭中子女已不再是“防老”“养老”的唯一保障了。加之现在的年轻人肩上缺少了责任感,于是轻而易举地就选择了这种的一种家庭模式。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婚姻的社会意义表现为夫妇在很大程度上认为控制生育是无害的,而且只要夫妇双方赞成就是合法和正统的;传统的多子多福观念已被绝大多数中国人所抛弃,人们或者出于减轻家庭负担,或者出于提高生活质量,普遍希望少生、优生,包括有的不喜欢生育,都是一种正常现象,既然如此,丁克家庭的出现也是一种正常现象。

但是,不能否认,“丁克家庭”是一种由于社会规定其模式后的心理变态的病态的爱。在大多数情况下,“丁克家庭”现象的出现是源于人这一个体,由于过渡追求个性解放,并“相互配合”和逃避责任的表现。如果这一现象在社会中占据了主流,那么就意味着一个社会开始解体,因为人会越来越少。这也就是现在的很多西方国家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原因,也是那些国家之所以鼓励年轻人生育的原因。

心理学迷津

没有了小孩的吵闹,确实是清净了,也没有了很多烦心的事。但是要记住,两个人的世界尽管很亲密,但是不热闹,所以,在选择丁克之前要想清楚,自己的决定到底是对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