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二十几岁必须要知道的心理学常识
7191200000021

第21章 用“心”铺就成功坦途——20几岁必须要知道的职场心理学(3)

反观现代的职场生活,很多人都是在熟悉的工作中,浑浑噩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然后慢慢地强化了自己的钝感神经,对工作上的“压力”麻木不仁,他们没有动力,也没有激情去工作,而且也没有居安思危的想法,所以工作和前途逐渐走下坡路。长此以往,就很有可能像温水中的青蛙一样。

那么,我们到底要怎么避免职场中的青蛙效应呢?

第一,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逐步去接近。我们之所以没有动力,大部分情况下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目标,我们不知道我们的人生在何方?因此我们的工作也就缺乏动力。

第二,降低自己的期望。我们总是失败,总是对自己不满意,就是因为我们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太高,我们都希望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驾轻就熟,这样对自己才有充分的自信。可是实际情况是,任何人学习新的东西都需要一个过程,即使天才也不可能对一件从未接触过的事情立马就上手。所以,对自己的期望不要太高,给自己一点宽容,那么你就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时候,相信你也就拥有了前进的动力,不会再安逸下去。

第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让自己成长,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这也是职业生涯中最为根本的一点,它应该贯穿我们的职业生涯。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一般人在一生中发挥的能力只不过是他全部潜能的8%,还有92%都在沉睡。因此,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能力,才能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最大,所以,永远不要沉溺于现状,别放弃在职业领域的探索,你就会在新的领域里取得更大的成就。

心理学迷津

我们总是希望工作轻松一点,总是希望工作少一点,但是,一旦人拥有了这种轻松的工作之后,那么就会安于现状,这必定会让自己走下坡路。

习得性无助──职场中的致命心理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在职场上,习得性无助已经成了员工最严重的消极心理。

职场中的习得性无助是指员工因为以往的种种挫折和失败经历,而形成的一种极端无助的心理反应。这种现象,心理学中称之为习得性无助感,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

小昭是北京某名牌大学的大学生,是家中的独生子。人长得不够机灵,但从小学习却很努力,每次考试都能排在前几名,学习成绩很好,这让父母很高兴,他也因此成了家中的骄傲,父母把他捧在手心里,除了让他学习之外,其余的事情全给包揽了,什么活都不让他做。他大学毕业之后却一直找不到工作,一次,通过朋友的介绍,好不容易才到一家小公司做起编辑工作。工作第一天,领导给他一份资料,让他写一个短评。半天之后,他完成了稿子,可是脑袋却一直在东张西望。公司的老员工看着他怯生生的样子,于是热心地问他:“你是不是需要帮助?”他说:“领导今天让我写了些东西,我写好了,可是不知道写得好不好,想请你帮我把一下关好吗?”

同事觉得他想第一次给领导留个好印象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于是,就帮他修改了他写的短评。后来,领导看到他的短评之后还因此表扬了他。对此,他也高兴了一番。但从此之后,小昭的所有稿子动不动就找人给他把关,自己完全不相信自己。

关于习得性无助,心理学家还做过这样的实验,研究者们把一个装有几条鲦鱼的无底玻璃钟罐放入装有一条梭鱼的水箱中。这条梭鱼立刻向罐子里的鲦鱼发动了几次攻击,结果它敏感的鼻子狠狠地撞到了玻璃壁上。几次惨痛的尝试之后,梭鱼最终放弃了,并完全忽视了鲦鱼的存在。钟罐被拿走后,鲦鱼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水中四处游荡,即使当它们游过梭鱼鼻子底下的时候,梭鱼也继续忽视它们。由一个建立在错误信念基础之上的死结,这条梭鱼会不顾周围丰富的食物而把自己饿死。

在职场中,习得性无助感也可以认为是“人或动物在不断的受到挫折后而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一种心理状态,简称无助感。”

在一家企业中,如果员工有了这种“习得性无助”,那么,企业的创新就变成了一句空话。因为这种习得性无助会使员工对自己完全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甚至“破罐子破摔”。

而这种习得性无助是怎样产生的呢?

第一,消极的失败归因。遭遇失败和挫折后,正常的人都会寻求和分析原因。不同的结论,对人产生的心理影响是截然不同的。消极的失败归因会导致和加剧“习得性无助感”。

第二,严重的自信缺失。严重缺乏自信,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活动能力持怀疑态度,不管做什么事,想得更多的是可能遭遇失败,不加任何努力就会轻易放弃。

所以,要想消除自己的习得性无助感,首先要建立自信,培养自己的成就感。因为自信是前进的动力,是通往成功的桥梁。人有了自信,才能够调动全部的身心潜能,并会将这些潜能发挥到极致,直到取得成功。

同时,预防“习得性无助感”要从“源头”抓起,多为自己创造成功的机会。自己对自己一定不要期望过高,因为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失败也越多。同时,不要盲目地把自己和别人进行攀比。因为各人有各人的具体情况,要因人而异,盲目攀比只会打击自己的信心。

此外,对自己要多欣赏、多鼓励。多欣赏自己的长处,多鼓励自己的进步,多为表现自我、获得成功创造机会。要多让自己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使自己不断增强自我认同感、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成功感。

所以,“习得性无助感”的预防和矫正,不是别人能给你的,而是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只有自己具有了这种意识,才会把自己的这种感觉消除在意识中。

心理学迷津

有时候我们总是因自己所受的挫折而无助,这种无助正在慢慢地侵蚀我们的激情,而我们一旦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时候,那么也就是我们在职场中之所以失败的开始。

强迫症──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每天洗好几次手都觉得自己的手不够干净;走到小区门口突然不能确认自家防盗门是否锁好,于是返回检查一番;刚刚整理好的手包又觉得东西没带齐,于是翻开检查一番;上班时总想着自家的煤气没有关掉……这些经历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心理医生认为这些行为是强迫心理所致,严重的会发展为强迫症。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神经症障碍。

据统计,人群中大约有3%的人患有强迫症,男性多于女性,多数患者发病在30岁以前。它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如每天数十次地反复洗手、苦思冥想一些无任何现实意义的问题,还有现代“应运而生”的手机强迫症,网络强迫症等,这些病症给患者和其周围的人造成了很大痛苦。

半年前,梅子和丈夫离婚了。从此以后,她总觉得自己的手是脏的,所以她每天都会无数次地洗自己的那双手,每次一洗就是3分钟,但是刚刚洗完没几分钟,又会去洗手间把自己的双手重新洗一遍。

王小姐今年28岁,是一家合资企业的秘书。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起草完一份合同文案她总要看数十遍,要逐字逐句甚至标点都要念出声。经常躺在床上还觉得文案中写了错别字,好几次甚至半夜回到办公室看文案。

莫先生在一家大型家电企业担任市场部经理,对工作要求尽善尽美的他经常让下属觉得精疲力尽。他常常长时间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客户发来的订货传真或者本季度职员的业务报告,还自制了“年度业绩总数上升图”、“个人业绩指数表”等图表挂在办公室。一到周末,他就下意识地给下属打电话询问业务情况,明知这样不好,但无法控制。

梅子、王小姐、莫先生的行为都是一种强迫症的表现。有强迫症的患者都有一种冲动的观念,强迫自己洗手、强迫自己半夜看文案、强迫员工周末加班,这种冲动大都来自于当事人的自身,尽管当事人能意识到这种强迫症状的异常,但是又无法摆脱。

所以强迫症现在越来越成为职场中人的流行病。正像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中的主人公格利高里因为工作压力而变为一只甲虫一样,强迫症的存在也会导致职场中人的心灵异化,有些人承受不了这种异化与反复的行为,从而走上了轻生的道路。

强迫症是一种精神疾病,那么它的诱因也是以精神因素为主,这种心理疾病大多出现在男性身上,并且大多是白领阶层。不要只看到那些白领阶层的人每个月拿着丰厚的薪水,但是他们的压力却是我们常人所不能见的,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才清楚。因此,他们所处的环境具有压力大、竞争激烈、淘汰率高的特点,在这种环境下,内心脆弱、急躁、自制能力差或具有偏执性人格或完美主义人格的人很容易产生强迫心理,从而引发强迫症。其中完美主义人格者表现的尤为突出,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他们会制定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目标,过度强迫自己和周围的人去达到这个目标,但总会在现实与目标的差距中挣扎。

此外,自卑、缺乏信心,如果这种人长期处在紧张压抑中时,就会产生焦虑,而为了缓解这种焦虑,那么就会强迫自己去干某一件事,使自己得以有个依靠而暂时忘记自己的焦虑。

但是,像反复检查门锁是否也是一种强迫症呢?其实,这种现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只要这种行为是轻微的或者是暂时的,当事人不觉得痛苦,也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就不算病态,也就不算是强迫症,也不需要治疗。但如果这种强迫的行为每天出现多次,而且又因为这种行为而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那么这种强迫症就必须进行治疗。因为强迫症是一种心理行为,那么进行心理疗法将是一种最好的方法。心理学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当自己受到某件事强迫的时候,可以向朋友或者家人把这种强迫宣泄出来。

第二,要保持一种平常的心态,任何事情一旦做完了,就不要去想。对自己要多一点肯定,因为强迫症很多都发生在追求完美的人身上,所以要认识到这个世界上的人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任何人都会有缺陷。

第三,生活中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紧凑一些,让自己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做那些反复的强迫行为。同时,还可以经常去锻炼,锻炼能够放松心情,能够减轻强迫心理的干扰。

第四,如果这些方法都没有用的话,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药物。

附强迫症小测试:

每题回答“是”记1分,回答“否”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1.你头痛时,会觉得脑中有许多乱七八糟的事在盘旋。

2.你的记性不好。

3.你总担心自己的衣着不够整齐。

4.你必须做一件事时,总感到难以完成。

5.你做事必须做得很慢才能保证做得正确。

6.你做事必须反复检查。

7.你很难作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