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本草纲目通俗读本
7183400000034

第34章 草部(2)

【功效主治】主治妇人乳产,带下五漏,止痛,止汗,除恶肉,疗金疮,止脓血,诸瘘恶疮热疮,补绝伤,产后内塞,可做金疮膏,消酒,除渴,耳聪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止冷热痢、疳积有良效。止吐血、鼻出血,肠风,月经不止,非经期阴内大量出血,产前后各种血疾水泻。治胆虚气怯。地榆汁酿的酒,可治风痹,补脑。地榆捣成汁,可涂虎犬蛇虫咬伤。

【附方】治男女吐血及妇人非经期阴内出血:用地榆三两,米醋一升,煮开十余次,去滓,饭前服一合。

治血痢不止:地榆晒干研细,每次二钱,掺在羊血上炙熟吃,以捻头煎汤送下。

治毒蛇伤人:新鲜地榆根捣汁饮,兼泡患处。

治胃肠风热:地榆三钱,苍术等份,用水煎服。

治下痢赤白相兼骨瘦如柴:地榆一斤,水三升,煮至一升半,去滓,再煎直至如稠饧,每日服三合。

萎(wei)蕤(rui)

【释名】它的根横生,似黄精但稍微小些,黄白色,性柔多须。它的叶像竹叶,两两相对。可以采根来种植,很容易繁殖。嫩叶和根都可煮淘食用。它生长在山谷中,又叫玉竹、地竹。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中风急性热病,身体不能动弹,跌筋结肉。久服可消除黄褐斑,容光焕发,面色润泽,使身体年轻不易衰老。疗胸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阴茎受寒,及眼痛眦烂流泪。时疾寒热,内补不足,去虚劳客热。头痛不安,加量用,很有效。补中益气,除烦闷,止消渴,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腰热疼痛,天行热狂。服食不用忌讳。服诸石人有不适反应的,可煮萎蕤水喝。

肉苁(cong)蓉

【释名】形扁柔润,多花且味道甘美;是北方生长的,形短而少花;多色的地方是生长根,传说是马的精液落地而生。很像肉。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五劳七伤,补中,除阴茎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增强生育力,除妇女腹内积块。久服则轻身益髓,容颜光彩,益寿延年。大补壮阳,日御过倍。治女人非经期阴内大量出血,男子脱阳不举,女子脱阴不孕,润五脏,长肌肉,暖腰膝,治男人泄精带血,女子带下阴痛。

独活

【释名】独活为伞形,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多齿毛。

【采集加工】春初苗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烘至半干,堆置2~3天。发软后,再烘至全干。切片生用。

独活川独活

【性味】味辛、苦、微温,无毒。

【功效主治】祛风湿,止痛,风湿痹痛;解表,风寒表症、兼有湿邪者。

本品辛散苦燥,主散在里之伏风,且可去湿,而止疼痛。善治风寒湿痹,尤宜腰膝痹痛。又治少阴经伏风头痛及风寒兼有湿邪的表症。

【附方】去风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凡风寒湿邪痹着于肌肉关节者,不问新久,均可应用。尤以下部之痹证为适宜。如用于风寒湿痹膝较重者,常与桑寄生、防风、杜仲、牛膝等药同用,如独活寄生汤。

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湿邪,恶寒发热、没有汗、头身疼痛较重者,可与荆芥、防风、羌活、川芎等药配伍同用,如荆防败毒散。

此外,本品可治少阴头痛,常与细辛、川芎同用。

天麻

【释名】叶如芍药但小些,当中长出一茎,直上如箭干。茎端结果实,形状像续随子。等到叶子枯萎时,它就发黄成熟了。它的根连一十二枚,犹如天门冬之类的块状茎,形状像黄瓜,也像芦菔,大小不定。生熟吃均可。

【采集加工】在二月、三月、五月、八月里采。刚采的天麻乘着鲜润刮去它的皮,用开水煮过以后,晒干收藏,嵩山、衡山人,有的将生天麻蜜煎后当做水果吃,认为非常珍贵。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滋阴壮阳轻身增年,消痈肿、下肢肿胀、寒疝下血。主治各种风湿麻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力。久服益气轻身。治寒痹、瘫痪不遂、语多恍惚、善惊失志。助阳气,补阴气,补五劳七伤,环境不适引起的病证,通血脉,开窍,服食无忌。治风虚眩晕头痛。

龙胆

【释名】龙胆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胆和三花龙胆或东北龙胆的根,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以东北各省产量大,质量佳,习称“关龙胆”。

【采集加工】秋季采挖。晒干,切段。生用。

龙胆草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清热燥湿,湿热黄疸,白带淋浊,阴肿阴痒,湿疹;泻肝火热盛生风,肝热胁痛;肝火上炎。本品苦寒沉降,清热燥湿而以清肝胆及下焦湿热见长,又以清泻肝经实火功效为著。可用治湿热黄疸、湿疹疮毒,以及淋浊白带、阴肿阴痒之下焦湿热证;又用治目赤头晕、耳聋耳肿、胁痛口苦等肝火上炎证;以及惊痫抽搐之热盛引动肝风证。

【附方】本品清热燥湿,用于肝经湿热之黄疸,常配以菌陈、山栀;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白带黄稠、小便淋浊、阴肿阴痒、湿疹疮毒等证,多与苦参、黄柏、车前子等配伍,也可配以山栀、木通、车前子、黄芩等,如龙胆泻肝汤。

本品泻肝火疗效颇著,用于肝热盛生风,高烧不退、惊厥抽搐,可与钩藤、黄连、牛黄、青黛等配伍,共奏清肝息风之效,如凉惊丸;用于肝热盛之胁痛口苦,或肝火上炎所致头痛目赤、耳聋耳肿等证,多与芦荟、大黄、山栀、青黛等配伍,如当归龙荟丸,也可用龙胆泻肝汤。治目赤肿痛,还可以龙胆汁和黄连浸汁点眼。

此外,本品味道苦,少量服用尚有健胃作用。

柴胡

【释名】就是芸蒿、山菜、辛香可食。柴胡长一尺多,微微发白且柔软,入药非常好。其中似邪蒿的柴胡可以食用。

【性味】味苦,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腹部胃肠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可以轻身聪耳明目,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益精,除伤寒胃中烦热,各种痰热结实,胸中邪气,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的拘挛。治虚劳发热,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劳之羸瘦。下气消食,宣畅气血。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消痰止嗽,润心肺,添精髓,健忘,除虚劳,散肌热,去早晚潮热,寒热往来,胆热。妇人胎前产后各种热,腹部包块,胸胁痛。治阳气下陷,平肝胆热气,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鸣耳聋,各种疟疾及痞块寒热,妇人热入血室,月经不调,小儿痘疹余热,面黄肌瘦,腹部膨大。

【功效主治】突然耳聋,取苗捣汁频滴。

【附方】治伤寒余热,伤寒之后,邪入经络所致:柴胡二钱半,甘草一钱,水一盏,煎服。

治小儿阴虚内热,十五岁以下,遍身如火,日渐黄瘦,盗汗咳嗽烦渴:柴胡四两,朱砂三两碾成末,雄猪胆汁拌和,饭上蒸熟,制成绿豆大的丸。每次服一丸,用桃仁乌梅汤送下,每日三次。

治虚劳发热:柴胡、人参各等份,每次服三钱,用姜、枣水煎服。

治湿热黄疸:柴胡一两,甘草二钱半,白茅根一把,水一碗,煎至七分,随时可以服用。

治因热入肠腑引起的痢疾:柴胡、黄芩各等分,酒水各半升煎至七分,浸冷后服用。

前胡

【释名】它三四月长苗,为青白色似邪蒿。初生时的芽是白色的,长三四寸,味道非常香美。又像芸蒿,七月里开白花,与葱花相似。八月结果实。根是青紫色的,叶像野菊但细瘦些,嫩时可以食用。

【采集加工】二月和八月采根晒干,入药。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痰满、胸胁包块、胸腹结气、头痛,去痰下气。治伤寒热,推陈致新,耳聪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益精。能去热实及时气内外俱热。治一切邪气,破腹内结块,开胃下食,通五脏,主治霍乱转筋,骨节烦闷,反胃呕逆,气喘咳嗽,安胎,小儿疳疾、清肺热,化痰热,散风邪。

防风

【释名】茎叶都是青绿色的,茎色深而叶色淡,似青蒿但要短小些。春时为嫩紫红色。防风生长在山石之间。二月采嫩苗当菜吃,味道辛甘芳香,叫做珊瑚菜。

【采集加工】二月和十月采根晒干,入药。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风证眩痛,能除恶风风邪,目盲不能看物,风行周身,骨节疼痛。久服可使身体轻盈。烦满胁风,偏头风,四肢挛急,虚风内动。治三十六种风证,男子一切劳伤,补中益神,风赤眼,因冷引起的流泪不止及瘫痪,通利五脏关脉,治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治上焦风邪,泻肺火,散头目中滞气,经络中留湿。

【功效主治】主治中风出热汗。

【功效主治】主治四肢拘急,不能走路,经脉虚羸,骨节间痛,胸腹痛。

【功效主治】主治风更优,调食之。

【附方】治自汗津津,流汗不止;把防风碾成末,用浮麦汤送下,每次服二钱。

治偏正头风作痛:防风、白芷等份制成末,炼成弹子般大小的蜜丸,每次嚼一丸,用茶送下。

治妇人非经期阴道大量出血:独圣散:用防风去掉芦头,烤红后碾成末,每服一钱,和以面糊,用酒调服,或者是把末放入面糊、酒中一同服下。此药屡经效验,不可等闲视之。

升麻

【释名】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或升麻的干燥根茎。又叫绿升麻、炙升麻。

【采集加工】秋季采挖,晒干,除去须根,润透切片。生用或炙用。

【性味】味辛、甘,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发表透,疹风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清热解毒疮疡肿毒等多种热毒证;升举阳气脱肛、子宫下垂。

【附方】本品发表透疹,用于风热头面作痛(阳明头痛),可与白芷、生石膏等同用;麻疹透发不畅,常配伍葛根,如升麻葛根汤。

本品清热解毒,用于多种热毒证,如治胃火亢盛的齿龈肿烂、口舌生疮,常配伍生地、黄连、生石膏等,如清胃散;治咽喉肿痛,可与玄参、桔梗等配伍;用治痈肿疮毒及斑疹热毒炽盛,可配伍银花、连翘、大青叶、赤芍等。

本品升举阳气,用于气虚下陷,脱肛、子宫下垂等证,常与党参、黄芪、柴胡等配伍,如补中益气汤。

知母

【释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的根茎。又叫肥知母或盐知母。

【采集加工】春秋季均可采收,除去地上部分和须根,洗净晒干。去皮切片,生用或盐炒用。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清热泻火,气分实热,肺热咳嗽。滋阴润燥,阴虚咳嗽,阴虚火旺,消渴。本品苦寒质润,能上清肺热而泻火,下润肾躁而滋阴,中泻胃火而除烦渴。既能清热泻火以治实热,又能滋阴润燥以治虚热。所以可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咳嗽、阴虚燥咳、骨蒸潮热及消渴等证。用它滋阴降火,润燥滑肠,又可用于阴虚二便不利之证。

【附方】本品功善清热泻火除烦,用于外感热病壮热、烦渴、脉洪大之肺胃实热证,与石膏配伍有协同之效,如白虎汤。

本品能清泻肺热,滋阴润肺,用于肺热咳嗽,痰黄黏稠者,多与黄芩、瓜蒌、浙贝等同用;用于阴虚燥咳,常配以川贝母,如二母丸,亦可配沙参、麦冬等同用。

本品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肺肾阴亏所致骨蒸潮热、盗汗、心烦等证,常与黄柏相须为用,配入养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

本品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之功效。用于阴虚消渴,口渴、饮多、尿多者,可配伍天花粉、五味子等,如玉液汤。

此外,本品有润燥滑肠作用,与何首乌、火麻仁同用,可用于阴虚肠躁便秘。本品还可用于阴虚之小便失利。

远志

【释名】又叫远志肉和炙远志。为远志科植物远志或卵叶远志的干燥根。

【采集加工】春秋两季均可采挖。修整后洗净晒干。生用或炙用。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安神益智,惊悸失眠,迷惑善忘;散郁祛痰,寒痰咳嗽;消散痈肿痈疽肿痛。本品辛散、苦泄、温通。既能助心阳,益心气,使肾气上交于心,交心肾而安神益智,惊悸失眠、迷惑善忘。又能散郁祛痰,治寒痰阻肺的咳嗽,此外,又能消散痈肿而止痛,治痈疽肿毒,证属寒凝气滞、痰湿入络者。内服外用均可。

【附方】本品既安神益智,又祛痰开窍,治惊悸失眠,常配朱砂、龙齿、茯神、菖蒲等同用,如安神定志丸;治迷惑善忘,常伍人参、菖蒲、茯神等同用,如不忘散。

本品散郁祛痰,治寒痰咳嗽,每与杏仁、桔梗、甘草等同用。

本品消散痈肿,用治痈疽肿毒或乳房肿痛,单用为末酒送服或外用调敷,也可以本品为末浸酒,取汁内服,取渣外敷患处。

丹参

【释名】又称紫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采集加工】秋季采挖,整修洗净,润透后切片,晒干。生用或酒炒用。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活血祛瘀、凉血止痛,治血热瘀滞、月经不调、经闭癥瘕,产后瘀阻,风湿热痹;清心安神热病伤营,心烦失眠;清热消肿疮疡肿毒。

【附方】本品活血祛瘀凉血止痛,用于瘀血有热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尽,可单用研末,黄酒送服,即丹参散;也可配当归、桃仁、益母草等活血调经药同用。对于血瘀肝郁或肝脾肿大,与柴胡、丹皮、桃仁、红花、鳖甲、三棱等同用。治血瘀气滞胸腹刺痛,可与檀香、砂仁同用,如丹参饮;治瘀血阻滞五心绞痛,可配伍赤芍、红花、川芎等同用。如冠心II号,或配伍降香等制成复方丹参注射液。

本品清热消肿,用于热毒疮疡,常与金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之品配用。用于风湿热痹、关节肌肉红肿热痛,常与苍术、黄柏、牛膝、丹皮、金银藤同用。

本品清心安神,用于热病伤营,心烦失眠,与生地,玄参、竹叶、卷心等同用,如清营汤;若见心血不足,心悸征仲、失眠多梦,可与柏子仁、酸枣仁、夜交藤配伍。

三七

【释名】又叫参三七、四七、三七粉。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的根。

【采集加工】选栽培三年以上的植株,于秋季结籽前采挖的为“春三七”,根饱满,好。于冬季种子成熟后采挖的为“冬三七”。洗净泥土,剪下枝根、须根及茎基,大小分开,先曝晒至半干,边晒边搓,使它的表面光滑。体形圆整坚实,晒干生用。切片或研末入药。

【性味】味甘、苦,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化瘀止血、精肿定痛,人体各种出血症,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胸痹绞痛。本品甘缓温通,苦降下泄。功擅散瘀活血,瘀散则血自归经,血和则肿消痛止,所以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效。用治吐血、衄血、便血、血痢、血崩等一切血症,功效甚佳。外用止金疮出血,且止血而无留瘀之弊,所以为止血要药。也可用治跌打损伤、瘀痛肿痛、血滞诸痛,又为疗伤止痛之佳品。

【附方】本品为散瘀止血良药。用于吐血、衄血、血痢、血崩及产后出血过多,古今临床常单用本品粉剂,用治多种出血症。也可配伍其他止血药,如配花蕊石、血余炭,即化血丹,治吐血、衄血、二便下血,均有疗效;若见血热吐血,本品配生地、丹参、丹皮、栀子等清热凉血止血药同用;治劳嗽咳血,可配生地、阿胶、白及等同用。近年用本品配白茅根,生地、藕节等同用,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效。

本品散瘀消肿止痛,为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的良药,单用即可,也可配地鳖虫、血竭、乳香、没药等,内服外敷均可;疗伤止血的“云南白药”,即以本品为它的主要成分,为伤科常用药物。近年来单用本品,或与人参、琥珀同用等份为散服,用治冠心病心绞痛有效。

隰(xi)草类

白蒿

【释名】就是蘩(fan),即白蒿。到处都有。

叶颇像细艾,上面错落生长有白毛,比青蒿粗。从初生到八九月,都比其他蒿要白。

苗根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五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生发乌发,疗心虚。少食常饥,久服轻身,令人耳聪目明,不衰老。

【附方】将生白蒿用醋揉搓淹浸做成酸菜吃,很益人。捣汁服,可以消除黄疸和胸痛。晒干后碾成末,空腹用米汤送服一匙,治六七月的突发性水痢。烧成灰淋汁煎,治淋沥病,利膈开胃,解河豚鱼的毒性。又治遍地恶疮癞疾,将十束白蒿煮取汁,加以米曲和米,像酿酒的方法,等到熟了以后便可服用。

【功效主治】主治鬼气,捣成末,用酒服,好。

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