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本草纲目通俗读本
7183400000033

第33章 草部(1)

山草类

人参

【释名】又叫神草、地精。生长在山谷地带和辽东等地。

【采集加工】在二月、四月、八月上旬挖采它的根,用竹刀刮去泥土,然后晒干,不能见风。传说人参根像人形的,有神性。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耳聪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开心益智。久服可轻身延年。又治五劳七伤,虚损痰弱,保中守神,消痰,治慢性肺病,体虚,梦多而杂乱,肺脾元气不足,短气少气,上渴,生津液。

治土火旺的病,就适宜用有凉薄之气的生人参来泻火补土,这是纯用它的气。脾虚肺怯的病,则适宜用有甘温之味的熟参,以补土生金,这是纯用它的味。

【附方】治闻雷即昏:一七岁小孩,闻雷即昏倒不知人事,这是气怯造成的。服人参、当归、麦冬各二两,五味子五钱为膏,服完一斤,自此以后听到雷声仍神态自若。

治离魂异疾:一人睡觉,自觉身外有身,与自身一样没有别,但不说话,其属怪涎。人睡觉时魂归于肝,这是由于肝虚邪气侵入,造成魂不归舍的原因,所以病名叫离魂。用人参、龙齿各一钱,赤茯苓八分,水一盏,煎至半盏水时,撒上朱砂末一钱,每晚睡时服。十服后,真身气爽,假身即去。

治上吐下泻:用人参、黄连各一钱,水煎,细细呷服。

治口干、饮水多、小便多:将人参制成末,用鸡蛋清调服一钱,每日服三次,有效。

治产后血运:人参一两,紫苏半两,以童子尿酒水三合煎服。

治产后喘急:乃血入肺窍,危症。苏木煎汤,调人参末三钱,服用有奇效。

人参膏:

用人参十两细切,以活水二十盏浸透,装入银石器内,桑柴火缓缓煎取十盏,滤汁后放在一边。在滓里再加水十盏,煎取五盏,合煎成膏,用瓶子收藏,随时使用。

甘草

【释名】甘草又叫生甘草、炙甘草、甘草梢、粉甘草,是豆科的草本植物。

【采集加工】春秋二季采挖。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补脾益气、脾胃气虚症,心虚动悸脉结代症、脏躁症;润肺止咳嗽气喘症;缓急止痛脘腹或四肢挛急作痛;清热解毒痈疽疮毒,咽喉肿痛,食物、药物及农药中毒;缓和药性调和百药。

【附方】四君子汤:常与人参、茯苓、白术同用,四君子汤。本品通过益气又能养心,治气虚血亏之心动悸、脉结代等症。

润肺益气兼祛痰:用治咳喘有止咳平喘作用。所以没有论寒热虚实有痰没有痰咸宜。治风寒犯肺之喘咳,甘草与麻黄、杏仁合用,如三拗汤;治风热犯肺之喘咳,甘草与桑叶、菊花、桔梗、杏仁等合用,如桑菊饮;治肺有郁热之咳喘,甘草与麻黄、生石膏、杏仁等同用,如麻杏石甘汤;治外感风寒、内有停饮之咳喘,常与麻黄、细辛、干姜、五味子等合用,如小青龙汤。

甘草与芍药合用,即芍药甘草汤,可治营血受伤、四肢挛急作痛、屈伸不利;若与芍药、桂枝、饴糖、生姜等同用,即小建中汤,可治中焦虚寒、脘腹挛急作痛。

甘草与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等同用,治痈肿疮毒;与桔梗、牛蒡子、胖大海等同用,治咽喉肿痛,如桔梗汤等。用治食物、药物或农药中毒,可单用本品煎汤服,或与绿豆同用,以增强药力。

黄精

【释名】就是黄芝、鹿竹、野生姜,是服食的良药,因吸取了土地的精粹,所以叫它黄精。

【采集加工】三月挖采根,先蒸,晒干后才能使用。现在到了八月便去采摘,当地人蒸九次晒九次,然后当成果实卖,为黄黑色且味道很甘美。

黄精的根、叶、花、实都可以食用,但是已对生的是正精,不对生的叫偏精。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感到饥饿。补五劳七伤,助筋骨,耐寒暑,益脾胃,润心肺。单单只吃九蒸九晒的黄精,便可驻颜。补各种气虚,止寒热,填精髓,打下三种尸虫。

【发明与传说】李时珍说:黄精吸取了戊己的淳气,是补黄宫的上品。土是万物之母,母是它的养分,则水火既济,木金交合,使各种邪气自然消失,百病不生。

【附方】补益精气:黄精、枸杞子等份,捣末做饼,晒干为末,再炼成梧桐子大小的蜜丸,每次用汤服五十丸。

黄芪

【释名】黄芪叶似槐叶但稍微要尖小些,又似蒺藜叶但略微要宽大些,为青白色。开黄紫色的花,大小如槐花。结小尖角,长约一寸。根长二三尺,嫩苗也可以食用。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痈疽、烂疮,排脓止痛,麻风病,内外及混合痔、瘘管,补虚,治小儿百病。治妇人子宫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男人虚损,五劳瘦弱,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治发背。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破腹内积块、淋巴结核、大脖子,非行经期间阴道内大量出血,湿热痢,产前后一切病,月经不调,痰咳,头痛,热毒赤目,治虚劳自汗,补肺气,泻肺火心火,益胃气,去肌热及诸经痛。黄芪的茎、叶,主治口渴及筋脉痉挛,痈肿疽疮。

【附方】治小便不通:绵黄芪二钱,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小儿减半。

治饮酒过多面色发黄、上腹痛、足胫胀、小便黄,或发赤黑黄斑,因大醉吹风淋雨所致:黄芪二两,木兰一两制成末,用酒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三次。

治白浊因气虚而致:黄芪盐炒半两,茯苓一两制成末,每次一钱。

治小便尿血,痛不可忍:黄芪、人参等份制成末,用大萝卜三个,切如指厚,蜂蜜二两拌炙令干,勿使焦糊,蘸末吃,再用盐水送下。

治吐血:黄芪二钱半,紫背浮萍五钱制成末,每次一钱,用姜、蜜水送下。

治阴囊出水作痒:绵黄芪酒炒为末,以熟猪心蘸来吃治疗效果非常好。

治胎动不安,下黄水,腹中作痛:黄芪、川芎各一两,糯米一合,水一升,煎至半升,分两次服。

治咳血:黄芪四两,甘草一两制成末,服二钱。

白术

【释名】苗高二三尺,它的叶环抱着茎梗生长在枝梢间,叶似棠梨叶,离地面近的叶,有三五个叉,都有锯齿状的小刺。根的形状像老姜,苍黑色,肉白有油膏。它的根可以吃,嫩苗也可以吃。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风寒湿痹,颈强直,背反张,止汗除热消食。做成煎饼久服,可使身体年轻,延年益寿,不感到饥饿。主治血虚阴亏、气血逆乱引起的眩晕头痛,流眼泪,消痰水,逐皮间水肿性结肿,除腹胀满、霍乱、呕吐、腹泻不止,利腰脐间的血,益津液,暖胃助消化嗜食。治腹部胀满、腹中冷痛、胃虚下利、多年气痢,除寒热,止呕逆、反胃,利小便。主治五劳七伤,补腰膝,长肌肉。治潜匿于两胁之间的积块、妇人腹内积块,除湿益气,和中补阳,消痰逐水,生津止渴,止泻痢,消足胫湿肿,除胃中热、肌热。辅佐于枳实,可消气分痞满;辅佐于黄芩,可安胎清热。服用白术的人忌吃桃、李、菘菜、雀肉、青鱼。

【功效主治】苗作茶饮很香,去水。也止自汗。

黄连

【释名】黄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分黄连、三角叶黄连、峨嵋野连、云南黄连四种。根须及叶都可入药。

【采集加工】秋季采挖5~7年的植株,除去茎叶、须根,晒干或燥干。切片,生用或清炒、姜炒、酒炒、吴茱萸水炒用。

黄连川连雅连云连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清热燥湿,中焦湿热,湿热泻痢,湿热黄疸;泻火,解毒热病烦燥,心火亢盛,胃热呕吐,血热妄行,痈肿疮毒。

【附方】用于湿温病之中焦湿热,脘闷呕吐、舌苔黄腻者,配以厚朴、半夏、石菖蒲等,如连饮;用于大肠湿热之泄泻、痢疾,疗效为佳,如《千金方》、《肘后方》治泻痢,均单用本品。若病情较重或兼他证者,则多配入复方中。如用于腹泻而发热者,常配以黄芩、葛根以增强它的止泻退热之功,如葛根芩连汤;用于痢疾,可配伍木香以调气行滞,使后重自除,如香连丸。

本品为泻火解毒之要药,清泻力强而以清心、胃二经之火见长,用于热病,热盛火炽,壮热、烦躁,甚至神昏谵语等证,常配伍黄芩、山栀等,如黄连解毒汤;用于心火旺盛,心烦不眠,可配伍竹叶、山栀等;阴虚火旺之心烦不眠,则配以阿胶、白芍、黄芩,如黄连阿胶汤;用于肝火或胃热呕吐,与吴茱萸同用,即左金丸,或配伍半夏、竹茹等,均可奏清热降逆止呕之效;用于内热炽盛,迫血妄行而见吐血,衄血者,可配用大黄、黄芩,泻心火以凉血止血,如泻心汤用于痈肿疮毒,疗毒内攻,耳目肿痛诸证,内服、外用均有良效,如与黄芩、山栀、连翘等同用;又如黄连煎汁点眼,可治目赤肿痛,配枯矾外用,可治耳内疖肿疔毒。

治胃火炽盛,消谷善饥、烦渴多饮之中消症,但须配伍天花粉、生地、知母等清热生津之品。

胡黄连

【释名】胡黄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胡黄连的根茎。

【采集加工】秋季采挖,除去泥土,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退虚热--阴虚发热;除虚热--小儿疳热;清湿热--湿热泻痢,痔疮肿痛。本品苦寒沉降,偏于走下,功能退热除蒸消疳,消热解毒,治阴虚骨蒸发热,小儿疳积发热,以及湿热火毒诸症,尤其善治中下二焦湿热之泻痢、痔疮肿痛。

【附方】本品善清虚热,用于阴虚骨蒸,潮热自汗之征,常与银柴胡、地骨皮、知母等配伍,如清骨散。

本品能清热消疳,用于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腹胀体瘦、下痢、发热等症,常与党参、白术、使君子、山楂等同用,如肥儿丸。

本品有类似黄连的除湿热、解毒功效,用于湿热泻痢,可单用,亦可配伍黄芩、黄柏、赤芍等;用于痔疮肿痛,内服外用均可,如《张氏医通》以之同刺猬皮、麝香为丸内服,《孙氏集效方》以之同鹅胆汁调涂。

荠(ji)尼

【释名】又叫杏参、白面根。川地、蜀三四月生长苗茎,类似于人参但稍微要小些;根似桔梗,但与桔梗的区别是空心。

【采集加工】二月、八月挖根晒干。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可解百药的毒性,杀蛊毒。治毒蛇咬,毒箭伤。利肺气,和中,耳聪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止痛。蒸后切碎煮成羹粥吃,或者作成酸菜吃、还能压丹石发动。治咳嗽渴饮多尿,疮毒疔肿,避沙虱短狐毒。

【发明与传说】李时珍说:荠尼寒而利肺,甘而解毒,是药中良品,而世人却不知道使用。

桔梗

【释名】三四月长苗茎,高一尺多;叶似杏叶但稍长些,四叶相对而生,嫩时可煮食。六七月开小花,紫绿色,颇似牵牛花。秋后结籽。根细如小指,黄白色的。

【采集加工】八月采根,它的根有心。若没有心的便是荠尼。现在的人先将它的根泡去苦味,然后拌上糖蜜浸成果脯。

【性味】味辛,性温,有小毒。

【功效主治】主治胸胁如刀刺般疼痛,腹满肠鸣,惊恐悸气。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咽喉痛,下蛊毒,治下痢,祛瘀积气,消聚痰涎,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治小儿真气衰弱及惊风,下一切气,止霍乱抽筋,胸腹胀痛。补五劳,养气,能除邪气,避瘟,破腹内积块和肺脓疡,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利窍,除肺部风热,清咽、嗌胸膈滞气及痛。除鼻塞,治塞呕,口舌生疮,赤目肿痛。

芦头

【功效主治】

吐上膈风热痰实,取芦头生研成末,白开水调服一二钱,探吐。

【附方】治肺脓疡咳嗽,胸满振寒,脉象滑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粳米粥:用桔梗一两,甘草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升,分服。

治喉痹:桔梗二两,甘草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升,分服:赤治口舌生疮。

治牙根溃烂:桔梗、茄香等份,烧研敷上。

治衄血不止:桔梗制成末,用水送服一方寸匕,一日四次。或加犀角屑,更治吐血下血。

治打击瘀血在胸腹中,久不消,时发痛:桔梗为末,和饭吃一刀圭。

治小儿受惊,死不能言:桔梗烧研三钱,米汤送服,再吞麝香少许。

治中蛊毒下血如鸡鸭肝片,昼夜出血无度,四脏皆损,惟心未毁,或鼻破将死:苦桔硬制成末,以酒送服一方寸匕,每日服三次。不能下药的患者,用物拗口灌。七日内,适当吃些猪肝肺来补养。

黄芩

【释名】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根。有黄芩、子芩、条芩、枯芩、酒黄芩、黄芩炭。

【采集加工】蒸透或开水润透切片。生用,酒炒或炒炭用。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清热燥湿--湿温症,湿热中阻,温热黄疸,温热泻痢,热淋;泻火解毒气,少阳症,肺热咳嗽,痈肿疮毒;止血,血热妄行;安胎,胎热妄行。本品味苦性寒,若以燥湿,寒以清热,能清肺、大肠、胃、胆诸经之湿热,尤长于清上焦之火而泄热,且有泻火解毒之效。常用于湿热所致多种病症,如湿温、湿热中阻、黄疸、泻痢、热淋等;也常用治热病烦热不退、肺热咳嗽、痈肿疮毒等。还能止血、安胎,治疗血热妄行之吐衄下血,怀胎蕴热之胎动不安。

【附方】本品清热燥湿力强,用于湿温病发热、胸闷、恶心、苔腻之证,可配以滑石、通草、白蔻仁等渗利化湿药,如黄芩滑石汤;用于湿热中阻,痞满呕吐,常与黄连、半夏、干姜等同用,如半夏泻心汤;用于湿热黄疸,可辅佐菌陈、栀子、大黄,以增强清利肝胆功效;用于湿热泄泻及痢疾,常配黄连、芍药、木香等,如芍药汤;用于下焦湿热,小便涩痛,可配伍生地、木通。

木品泻火解毒而长于清肺热,用于肺热咳嗽,可单用,即黄芩散,也可配伍桑白皮、知母等,如清肺汤;用于热病发热烦渴,常与石膏、山栀、黄连配伍;用于少阳证寒热往来,与柴胡配伍,如小柴胡汤;用于痈肿疮毒,可与黄连、黄柏、山栀配伍,如黄连解毒汤,或配以天花粉、白芷、连翘之类。

本品清热泻火而能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咬血、便血、崩漏等证,可单用黄芩炭,也可配伍生地、白茅根、三七等药,或配以大黄、黄连,如泻心肠。

本品有清热安胎功效,用于胎热不安,常与当归、白芍、白术同用,如当归散。

长松

【释名】类似人参,生长在古松下,根的颜色如荠尼,长三五寸。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疗风血冷气宿疾,温中去风。

【附方】主治麻风恶疾,眉发脱落,百骸腐溃:每次用一两,加入甘草少许用水煎服,十日即愈,又解诸虫毒,补益长寿。

长松酒:治一切风病,这是庐山休子所传的。长松一两五钱,熟地黄八钱,生地黄、黄芪蜜药煨、人参、枳壳各四钱,苍术用淘米水浸泡二钱,木香、川椒、胡桃肉各二钱,小红枣肉八个,老陈米一撮,一百二十根五寸长的灯心。一料分成十剂,用绢袋装好,泡酒十斤饮用。

秦艽

【释名】秦艽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分几类: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

【采集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秦艽及麻花艽,集积成堆,使它发热出汗,至表面呈红黄色或灰黄色时,摊开晒干,或不经“发汗”直接晒干;小秦艽趁鲜时搓去黑皮,晒干。切片生用。

秦艽、西秦艽、左秦艽

【性味】味苦、辛,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祛风湿、舒筋络、风湿痹痛,筋脉拘挛;湿虚热骨蒸潮热、小儿疳热;利湿退黄去湿热、黄疸。

【附方】本品祛风湿、舒筋络,对于风湿痹痛不问久新,或偏寒偏热,均可配伍应用。本品性寒,所以对湿热痹症发热、关节红肿等热象者尤为适宜,常配伍防己、丹皮、忍冬藤等;风寒湿痹,常配羌活、独活、桂枝、附子等。本品能通络舒筋,所以又适用于中风手足不遂或拘挛等。

本品善清虚热,常配伍鳖甲、青蒿、地骨皮、柴胡、知母等治疗骨蒸劳热,如秦艽鳖甲汤;配伍胡黄连,使君子、槟榔、鸡内金等治小儿疳积发热。

本品兼能利湿退黄、配伍菌陈、栀子、金钱草等治湿热黄疸。

地榆

【释名】老根在三月里长苗,独茎直上,高三四尺。三月叶子对分长出,似榆叶但稍狭窄、细长一些,像锯齿状,颜色为青色。七月开花,紫黑色。根外黑里红,可用来酿酒。它的叶可以泡茶,味很美。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