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本草纲目通俗读本
7183400000028

第28章 鳞部(1)

蛇类

蚺(ran)蛇

【释名】就是蟒蛇,它的头是扁的,尾巴呈圆柱形,身上没有鳞,生命力强。身上有斑纹,如旧的丝织品。它常在春夏的山林中伺机捕食野鹿,羸瘦的蛇将鹿消化后才变得肥壮。它的形状很是吓人。

【性味】味甘,性平,有小毒。

【功效主治】治流行病、喉中有毒、吞吐不出。除疳疮及瘟瘴气,手足风痛。可杀三虫,去死肌、皮肤风毒、疠风、疥癣、恶疮。四月勿食。

【性味】味甘、苦,性寒,有小毒。

【功效主治】主治眼睛肿痛、心腹隐痛,下部暗疮。治小儿八种癫痫、疳疾。将胆水灌入小儿鼻孔,可除脑热,治疳疮;灌下部,治小儿疳痢;和入麝香,可敷齿疳宣露。还能治大风,聪耳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去翳膜。

【发明和传说】唐慎微说:顾含的养嫂双目失明,须用蚺蛇胆医治,但顾含无从得到。有一个书童送一只小盒给他,顾含看是蚺蛇胆。书童则化作青鸟飞去。顾含于是拿去给养嫂治病,养嫂的眼睛便复明了。

【功效主治】主治伯牛病。

【附方】蚺蛇酒:治疗中风瘫痪,筋脉拘挛骨病,肢体麻木,瘙痒。杀虫避邪,治疗风疥癣恶疮。蚺蛇肉一斤,羌活一两,用袋子装好。取糯米二斗蒸熟,把酒曲放在缸底,再将蛇盘在酒曲上,用米饭密盖,待酿熟时取酒。然后将蛇焙后研末,用它的酒随量温饮几杯,但应忌风及房事。

治狂犬咬人:将蛇脯为末,用水送服五分,每日三次。

鳞蛇

【释名】就是巨蟒。长达一丈多,有四只脚,鳞有黄、黑两种颜色,能食麋鹿。春、冬两季生活在山中,夏、秋则生活在水中,能伤人。当地人将其捕捉而食,取胆治病。它生在云南的边远地带。

【性味】味甘,性平,有毒。

【功效主治】主治杀虫,去死肌,治大风。

【性味】味苦,性寒,有小毒。

【功效主治】解药毒,治恶疮及牙齿疼痛。

白花蛇

【释名】又叫蕲蛇。身上的花纹呈方形,胜似白花。它喜欢咬人的脚。贵州人一旦脚被蕲蛇咬了,立即将此脚锯掉,接上木脚。此蛇有烂瓜气味,必须用韧带将它驱逐,以防它伤人。

【采集加工】凡用白花蛇,春秋二季用酒浸三夜,六七月浸一夜,十一二月则浸五夜,然后取出用炭火焙干,如此三次;再用瓶装好,埋在地下一夜,消除火气,除去皮、骨,肉用。

【性味】味甘,咸,性平,有毒。

【功效主治】主治中风及肢体麻木不仁、筋脉拘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脚软不能长久站立,瘙痒及疥癣。又能治肺风鼻塞、瘾疹、身上白癜风、疠疡斑点、破伤风、小儿风热及急慢惊风抽搐。李时珍说:风善行数变,蛇亦善行数蜕,又食石南藤,所以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痹惊、瘀癣恶疮之要药。

眼睛

【功效主治】主治小儿夜啼。以一只为末,用竹沥调少许灌入。

【附方】驱风膏:治风瘫疠,遍身疥癣。用白花蛇肉四两酒炙,天麻七钱半,薄荷二钱半,研末。放入好酒二升,蜜四两,用瓦器熬成膏。每天服一盏,用温汤送服,一日三次。

乌蛇

【释名】又叫乌梢蛇、黑花蛇。背部有三条棱线,色黑如漆。性情温和,不乱咬物。还有一种能缠物至死,也是这一类。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顽痹诸风、皮肤不仁、风瘾瘙痒、疥癣、皮肤生癞、眉毛胡须脱落。功效与白花蛇相同,而性善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耳聋,用绵花裹豆粒大的膏塞进耳朵,有神效。

【功效主治】主治大风疠疾、木舌胀塞。

【功效主治】主治风毒气、胆生翳、唇紧唇疮。

【功效主治】主治大风癞疾。

金蛇

【释名】生长在宾州、澄州。细中指,长一尺左右,常攀树饮露水,身体是金黄色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色白的叫银蛇。都能解毒。

【性味】味咸,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解中金药毒,令人肉作鸡脚裂,夜晚如银色,到次日早晨变为金色的,就是中金药毒。可取蛇四寸炙黄,煮汁常饮,直到毒消为止。

水蛇

【释名】又叫公蛎蛇。生活在水中。体大像鳝鱼,黄黑色,有花纹,咬人,但毒性不大。它能变成黑色。

【性味】味甘、咸,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消渴、烦、热、毒痢。

【性味】烧成灰用油调,敷小儿骨疸脓血不止。

【功效主治】主治手指天蛇毒疮。

【发明与传说】治天蛇毒:刘松篁《经验方》载:会水湾陈玉田的妻子患了天蛇毒。一个老头用一条去除了头尾的蛇,取其中段,如手指长,剖去骨肉。不让患者看见,便用蛇皮包她的手指,束紧,外面用纸裹好。患者立即感到遍身清凉,病也就好了。过几天解开看,手指上有一条如小绳的浅沟,蛇皮内宛然有了一条小蛇,头目俱全。

黄颔蛇

【释名】俗名黄喉蛇。以吞食老鼠及小鸡为生。身上的花纹黄黑相间,喉咙下呈黄色,大的近丈长。毒性不大,有人喂养它来玩耍,死后即食。它大多生活在人们的房室里。

【性味】味甘,性平,有小毒。

【功效主治】主治风瘌顽癣恶疮。须酿酒服用,也可作羹。

蛇头

【采集加工】蛇头烧灰,治久疟,将其研末入丸散中。

【功效主治】主治症同上。

蛇吞鼠

【功效主治】主治鼠瘘、有细孔如针的蚁瘘。

【采集加工】用腊月的猪油煎焦,去滓涂用。

蛇吞蛙

【功效主治】蛇吞蛙治噎膈。

蝮蛇

【释名】又叫鼻蛇。黄黑色像土,有白斑,黄颔尖口的,毒最烈。众蛇之中,只有它是胎生的,它咬人着足断足,着手断手,一会儿全身就开始糜烂。七八月毒盛时,啮树以泄它的毒。树一会儿就死亡;又吐涎沫在草木上,咬人成疮身肿,称为蛇谟疮,最不容易医治。

【性味】味甘,性平,有毒。

【功效主治】酿作酒,可治疗癞疾诸瘘、心腹痛,且可下气结,除蛊毒。

【性味】味苦,性寒,有毒。

【功效主治】主治疗各种漏疮,研成末涂抹患处。

【采集加工】烧成灰。

【功效主治】主治疗疔肿、恶疮、骨疽。

【功效主治】主治身痒、疥癣。

【功效主治】主治痢。烧成灰,饮用三钱。

鱼类

鲤鱼

【释名】鳞有十字纹理,所以名鲤。死后鳞不反白。有从头至尾的胁鳞一道,不论鱼的大小都有三十六鳞,每鳞上有小黑点。但山涧水中的鲤鱼,不能吃。它味道最佳,现在处处都有生产。人很爱吃。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煮食,可治咳逆上气、黄疸、口渴,通利小便。消除下肢水肿及胎气不安。作鲋,有温补作用,去冷气、胸闷腹胀、上腹积聚不适等症。烧研成末,能发汗,治咳嗽气喘,催乳汁和消肿。用米饮调服,治大人小儿的严重腹泻。用童便浸煨,可治反胃及恶风入腹。

【发明与传说】李时珍说:按丹溪朱氏所言,诸鱼在水,一刻不停地游动,所以皆能动风动火,不单独指鲤鱼。鲤脊上两筋及黑血有毒,食用害人,山涧溪水中的鲤鱼脑中有毒,不可以食。凡烧烤鲤鱼,不可让烟入眼,否则损害视力。流行病后,痢疾腹泻后,皆不能吃,服天门冬、朱砂者不能吃。也不能与狗肉及葵菜同食。

【性味】味咸,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杀虫,不可和豆藿同食。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目热红痛等症状,还可治青光眼,有耳聪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作用。久服使人强悍健壮,益志气。点眼,可除红肿疼痛、视物不清。滴耳,治聋病。

【功效主治】食服,治小儿惊厥和抽搐症状。

脑髓

【功效主治】主治各种抽搐症状。煮粥食,治突然耳聋。和胆等份,点眼,可治青光眼。

【功效主治】主治小儿红肿疮毒。涂于患处立即见效。

【功效主治】主治小儿皮肤生疮。同醋捣烂,棉布裹后塞入耳内。治疗痔瘘时,切断鱼肠烤熟,棉布裹后坐贴于患处。

齿

【功效主治】主治结石症及小便不利。

【功效主治】主治女性白带多、带血、阴部疮疖,又治鱼鲠不出。

【功效主治】主治瘾疹。烧研成灰,用水服,治鱼鲠六七日不出者。

【功效主治】烧研成灰后酒服,治产妇滞血腹痛。又可治吐血,崩中漏下和痔疮脱出。

【附方】治水肿及妊娠水肿:用大鲤鱼一尾,醋三升,煮干食用,即愈。又可用鲤鱼一尾,赤小豆一升,水二斗,煮食饮汁,一顿服完,即愈。

治咽喉麻痹疼痛:用鲤鱼胆二十枚,和灶底土混合后涂抹在咽喉外,很快见效。

治阳痿:鲤鱼胆公鸡肝各一枚为末,成雀蛋和豆子大的丸,每次吞一丸。

鲢鱼

【释名】它的形态像鳙鱼,鱼头小而形体扁,有细小的鱼鳞和肥大的肚腹。它的色彩最白,现在到处都有。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它的作用是温中益气,多食会使人的中焦酿生温热,出现口干症状,又易生疮。

鳙鱼

【释名】今俗称皂鲢,又称为皂包头。鳙鱼在所有的江河湖泊中都有,它的形状像鲢鱼,颜色呈黑色,它的头最大,有重四五十斤的,味道不如鲢鱼好。这种鱼的眼睛旁有一种骨头称为“乙”,食鳙鱼时去除乙骨。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它的作用是温补脾胃强身,消除赘疣。食多易引发风热和疥疮。

鳟鱼

【释名】形状似必鱼但小些,鱼身圆而长,有一条红色的脉纵贯全骨止于鱼目,鱼鳞细小,颜色为青底赤纹。就是必鱼和赤眼鱼。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它的作用是温补脾胃。多食易引起风热和疥癣。

鲩(huan)鱼

【释名】形体长而身体圆。肉松厚,形态像青鱼,有青、白两种颜色。白色鲩鱼味道好,它也叫草鱼。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作用是温暖中焦的脾胃。不可多食,否则会引发多种疮疡。它的胆汁味道苦,性寒,无毒。腊月将其阴干,可治疗咽喉肿痛及传染病,用水冲服。若是有骨鲠、竹木刺在咽喉中,可以用酒化三枚鱼胆,温开水呷几口,即可吐出异物。

青鱼

【释名】是一种颜色青的鱼。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同韭菜一同煎煮,可治疗脚气和下肢弱无力,又能补气,解除烦闷。

头中骨

【功效主治】用水磨成粉服,可治心腹忽然气滞作痛,平抑水气。有解毒的功效。

眼睛汁

【功效主治】滴注入眼中,能夜视。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腊月收取阴干。点眼,能消除眼睛赤红肿痛症状。又能治疗恶疮,吐出因咽喉痹引起的痰多及鱼骨鲠喉。

【附方】治疗乳蛾喉痹:将青鱼胆含化咽下。

治疗红眼及视物不明:用青鱼胆频频点眼。

鱼胆丸:治疗一切视物不清。用青鱼胆、鲤鱼胆、羊胆、牛胆各半两,熊胆二钱半,石决明一两,麝香少许,研为粉末,制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次空腹用茶服下十丸。

竹鱼

【释名】长得像青鱼,体形大,骨少刺。外观颜色,青翠可爱,鳞下夹杂着红点,味如鳜鱼。为两广珍品。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它的作用是调理脾胃,补气,治疗湿气。

鲻(zi)鱼

【释名】又叫子鱼,体侧扁,银灰色,有暗色纵纹。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或河海交界处。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有开胃、通利五脏的作用,令人肥健。与任何药物同用没有妨碍。

白鱼

【释名】就是乔鱼,生长在江河湖泊中。呈白色,喜昂头,体形大者长六七尺。它的味道很美。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作用是开胃下气,去水气,令人肥健。助脾气,调整五脏,理十二经络。可治肝气不足,补肝,耳聪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助血脉。患疮疖、痤疮的人食后,可促使其成熟,加快脓液排出而愈。宜用新鲜的豆豉一起煮汤,虽可免于发病,但也不要多食。隔夜的鱼最好不要吃,吃后会使腹部冷痛。腌后或糟藏后都可食。多食生痰。与枣同食,患腰痛。

石首鱼

【释名】就是黄花鱼,也叫江鱼。此鱼出水能叫,夜间发光,头中有像棋子的石头,所以叫石首鱼。

【采集加工】每年的四月,来自海洋,绵延数里长,鱼来时的声音有如雷鸣。渔民用竹筒探到水下,听到它们的声音后就下网捕捞。向鱼的身上泼些淡水,就浑身没有力了。第一次来的鱼味道最好,第二、三次来的鱼就慢慢变小,味道也没有以前鲜美了。鱼捕上来后,在船中装满坚冰,将鱼冷冻。不然,鱼易腐烂,不能运送到远方。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和莼菜一起做汤,开胃益气。

头中石

【功效主治】主治疗泌尿系结石(石淋)小便不通,解砒霜毒及野菌毒和蛇毒。

【采集加工】方法是用火烧成灰或用水磨成粉后冲服。

鲚(ji)鱼

【释名】就是刀鱼。生长在江湖中,常在三月出现。形态狭长。鳞细呈白色。唇边有两根硬须,肋下有像麦芒的长毛,腹下有硬角刺,锋利如刀。腹后近尾端有短毛,肉中多细刺。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它能助火生痰,引发疥疮。不可多食。

江鲚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作用是开胃爽脾。味鲜而没有腥味,乃是鱼中的佳品,多食亦能助火生痰,引发疮疡。

湖鲚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鲥(shi)鱼

【释名】鲥鱼这种鱼只在初夏才出现,其他时间不出现,所以称为“鲥鱼”。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作用是补虚劳,治疗小儿慢性营养不良和顽症,不宜多食。蒸出的鱼油用瓶装后埋于土中,过一段时间取出涂于火损伤的皮肤创面,效果特佳。

嘉鱼

【释名】就是丙穴鱼。此鱼因常在丙日游出洞穴而得名。形状像鲤鱼而鳞细如鳟鱼,肉肥而味美。这种鱼四川很多。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食后令人体健容美。用于治疗肾虚消渴,身体劳瘦虚损。因此鱼食乳水,所以此鱼的营养强于乳汁。

鲳鱼

【释名】鲳鱼生长在南海。身体呈正圆形,没有硬骨。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食后令人身体健壮,有力气。腹中子,有毒,可引起腹泻。

鲫鱼

【释名】就是鲋鱼。头像小鲤鱼,形体黑胖,肚腹中大而脊隆起。大的可达一二斤重。喜欢藏在柔软的淤泥中,不食杂物,所以能补胃。三四月它的肉厚而且鱼子多,味道很美。鲫鱼是鱼中上品,它产在池塘水泽地域。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与五味煮食,作用是温中下气,补虚羸,止下痢肠痔。六七月发生的热痢可用;十一二月发生的则不宜作此种方法。和莼菜一起作汤饮用,治疗脾胃虚弱、饮食不下,调理中焦,补益五脏。和茭白煎汤,治疗丹石发势。鲫鱼与赤小豆煮汁服,可消除水肿。烤鱼滴出的油涂抹妇女阴部及诸疮处,可杀虫止痒。剖开鱼腹后塞入白矾,烧烤研成末冲服,治疗肠风血痢。用硫黄酿后,五倍子煅烧,研成末用酒冲服,治疗便血。酿茗叶煨服,治疗消渴。酿胡蒜煨好后研末冲服,治疗膈气。酿盐花烧研成粉,掺入齿缝,止牙痛。和当归一起焙干,研磨成粉,可用来止牙出血和乌胡须。和酒、盐一起焙干成粉,可治疗鱼疽。和附子一起烤焦后加油混合,擦治头部脓疮和斑秃。生的捣烂后,涂敷,治疗恶核肿毒不散及恶疮。同赤小豆捣烂外敷,治疗丹毒。烧成灰和着酱汁涂抹,治疗诸疮久不收敛者。用猪油煎鱼灰服用,治疗肠烂急性化脓性炎症。

【功效主治】主治小儿头疮和口疮、重舌和眼睛视物不清。烧成灰研末冲服,治疗咳嗽及下痢。用酒送服,治疗脱肛及女性子宫脱垂,也可用油调搽之。烧灰和酱汁涂抹,治疗面部黄水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