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成语故事
7180900000024

第24章

光阴似箭,转眼十四年过去了,这时韦固以找到满意的对象,即将结婚。对方是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长得很漂亮,只是没间有一道疤痕。韦固觉得非常奇怪,于是便问他的岳父说:“为什么他的眉间有疤痕呢?”

相州刺史听了以后便说:“说来令人气愤,十四年前在宋城,有一天保母陈氏抱着他从米市走过,有一个狂徒,竟然无缘无故的刺了她一刀,幸好没有生命危险,只留下这道伤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呢!”

韦固听了,愣了一下,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迅速的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他想:难道他就是自己命仆人刺杀的小女孩?于是便很紧张的追问说:“那保母是不是一个失明的盲妇?”

王泰看到女婿的脸色有意,且问得蹊跷,便反问他说:“不错,是个盲妇,可是,你怎么会知道呢?”

韦固证实了这各式时候,真是惊讶极了,一时间答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然后把十四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是,全盘说出。

王泰听了,也感到惊讶不已。

韦固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话,并非开玩笑,他们的姻缘真的是由神作主的。

因此夫妇两更加珍惜这段婚姻,过着恩爱的生活。

不久这件事传到宋城,当地的人为了纪念月下老人的出现,便把南店改为“订婚店”。

由于这个故事的流传,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结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红绳,加以撮合的,所以,后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

运筹帷幄

【出处】

《史记》。

张良是汉朝的开国功臣。他本是韩国人,韩国被秦国灭掉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他变卖家产,到外面去结交英雄好汉。后来,他果然认识了一位勇士,就随他去刺杀秦始皇。张良为此专门铸造了一个重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遗憾的是,这次刺杀行动失败了,张良受到通缉,便逃到下邳(今江苏邳县)。他在下邳隐姓埋名,一面钻研兵法,一面等候时机。

下邳距刘邦的家乡沛县很近。刘邦起兵后,张良就参加了他的部队。张良身体不好,从未带兵作过战。但他足智多谋,为刘邦出了许多好主意。因此,他和萧何、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成为刘邦的主要谋士。

于公元前202年,刘邦正式当上皇帝,称汉高祖。汉高祖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庆功宴会,席问他对大臣们说:“我们今天欢聚一堂,说话不要有顾忌。你们说说,我是怎样得天下的?项羽又是怎样失天下的?”

大臣王陵等说:“皇上对将士有封有赏,所以大家肯为皇上效力:项羽嫉贤妒能,打了胜仗,就忘了人家的功劳,所以失去了天下。”

汉高祖笑了笑,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知道,是成功还是失败,全在用人的得当与否。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应军饷,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统领百万大军,无战不胜,无城不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当代的人杰,我能用他们之所长,正是我取得天下的根本原因。项羽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还谈什么拥有天下呢?”大家都十分佩服汉高祖的高见。一年后,张良被封为“留侯”。

注释

筹: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

释义

在帐幕中谋划军机。常指在后方制定作战方案。

朝三暮四

【出处】

《庄子》。

在战国时,宋国有位老人,他十分喜欢猴子,家里养了好多,整天围着他转悠,和他一起玩,跟自己的孩子一样。所以,左邻右舍都称他“狙(古书里指猴子)公”。

狙公很会揣摩猴子的心理,猴子也听得懂狙公的话,他们生活的很快乐。

狙公的家境不好,口粮也不多。而猴子们吃东西时总是狼吞虎咽,一个比一个胃口大。狙公宁愿自己勒紧裤腰带,也不忍心让猴子们挨饿,就这样,斗里吃完了,吃瓮里的;瓮里吃完了,吃罐里的……眼看一个个都底朝天了。这该怎么办呀?狙公犯了愁,想来想去只有忍痛减少猴子们的粮食了。但他又担心猴子们不乐意,就哄骗它们说:“以后,给你们吃橡栗,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吃了吗?”猴子们听说早上只吃三颗,都生气了,“吱吱”乱叫,左窜右跳,有的去抓狙公的手指,有的去拽狙公的胡子,有的去挠狙公的痒痒。还有的干脆把狙公的鞋子藏了起来,弄得狙公哭笑不得。

狙公想了一会儿,便有了主意。他和颜悦色地对猴子们说:“好了,好了,别吵啦,我改正还不行吗?以后给你们吃橡栗,干脆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总可以了吧!”说完,还亲切地拍了拍一只小猴子的脑袋。

猴子们一听,早上增加了一颗,非常满意,摇头摆尾,好开心。老猴子一声召唤,群猴一齐伏下身子,不住地给狙公磕起头来——它们是在向狙公感恩哩。狙公看着这情景,也捋着长胡子高兴地笑了。

注释

朝:早上。暮:晚上。

释义

原指使用诈术进行欺骗,后多指反复无常。

郑人买履

【出处】

《韩非子》。

从前,有一个人,他想买一双鞋子。去集市前,他特地用一根麦秸量了脚的尺寸,然后高高兴兴地出了门。

集市上人来车往、十分热闹,郑人好不容易才穿过人群来到鞋铺。他对卖鞋的伙计喊道:“掌柜的,我要买鞋!”

伙计低下头看了看郑人的脚,拿起一双鞋递过去。郑人接过鞋后,就到怀里去掏麦秸,想把鞋子的大小量一量。但是,他东摸摸西摸摸,什么也没摸着。

伙计十分奇怪,就问:“你把什么弄丢了?”

郑人也不回答,只是一个劲地在身上寻找麦秸,脸都急红了。忽然,他一拍脑袋,对伙计说:“对不起,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去把尺码拿来再买。”说罢转身就朝家里跑去。

郑人回到家以后,果然在床上找到了那根用来量尺码的麦秸。他拿上便又匆匆朝鞋铺赶去,可是集市已经散了,鞋铺也已关门了。他白白跑了一天的路,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却还是没有买到鞋子。

路上有个行人看见郑人站在那里发愣,就停下来问他出了什么事。郑人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行人问他:“你是替自己买鞋,还是帮别人买鞋?”

郑人说:“当然是替我自己买。”

行人忍不住笑道:“既然是买自己的鞋,那你为什么不自己穿上试一试呢?”

郑人认真地说:“不行,我只相信量好的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

此后,“郑人买履”的事便被传为流传了。

注释

履:鞋子。

释义

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

指鹿为马

【出处】

《史记》。

秦始皇去世后,宦官赵高想乘机图谋不轨,篡夺朝中大权,因此他隐瞒了秦始皇的死讯,并且假传圣旨,立次子胡亥为太子,然后才宣布国丧。这以后,赵高就扶助胡亥当上了皇帝(即秦二世),而他自己,则当仁不让地做上了丞相,掌握了秦朝的军政大权。

赵高的野心越来越大,逐渐起了篡夺皇位的歹念。但他尚存顾虑,惟恐朝中百官不服从他。于是他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坏主意。有一天上朝的时候,赵高牵来一头鹿,对秦二世说:“我将这匹马献给皇上。”秦二世笑道:“丞相在跟我开玩笑吧,明明是一头鹿,怎么说是一匹马呢?”

赵高严肃地说:“谁敢同皇上开玩笑呀!这明明就是一匹马嘛。皇上如果不信,可以问问朝廷上的百官,看我说得对不对。”

秦二世胡亥这一下可真的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来了。他用征询的目光扫了一圈殿下的大臣们,然后问道:“你们看这究竟是鹿还是马呢?”

赵高的亲信和许多趋炎附势的臣子迭声答道:“丞相说得对呀,这的确是一匹马!”“没错,就是一匹马嘛!”另一些正直的臣子,不愿说昧良心的话,却又怕得罪了赵高会惹出大祸来,便干脆不作声。只有少数不惧怕赵高的大臣,敢于当场戳穿赵高“指鹿为马”的谎言。赵高恨得咬牙切齿,暗暗记下了他们的名字,后来就千方百计地整治、陷害他们,把他们全部杀了。

释义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纸上谈兵

【出处】

《史记》。

战国时期,着名的将领赵奢,曾为赵国立下过汗马功劳。赵奢的儿子叫赵括,从小就熟读各种兵书,常与父亲谈论如何用兵,夸夸其谈,头头是道。赵括的母亲见儿子这样,很高兴,赵括更是得意,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儿子担心,认为赵括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还说:“将来赵国不用赵括便罢,若用他为将,一定大败无疑!”所以,赵奢临终前,特地把赵括唤到床前训导:“你不是当大将的材料,千万不可勉为其难。”又嘱托妻子说:“日后如果赵王想叫赵括当将军,你一定要推辞,否则会败军辱国!”

公元前259年,秦军出兵攻打赵国,赵军由廉颇指挥,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坚持抵抗。廉颇虽已年老,但作战经验丰富。他见秦军实力强,不能硬拼快攻,就采取以守为攻的策略,任凭秦军怎样挑衅,也不应战。秦军怕这样长久相持下去难以应付,便派出奸细,到赵国去散布廉颇的谣言,说廉颇老了,胆子小了;秦军最怕的人是赵括,别的将军都不行……赵王信以为真,就把廉颇召了回来,改派赵括去统领军队。蔺相如当时正在病中,听说此事很着急,说:“赵括只不过死读了一些兵书,并无实战经验,更不懂得灵活运用,派他统率军,怎么行呢!”

赵括的母亲也亲自上殿面见赵王,说她的儿子不能当大将。然而赵王主意已定,不管别人怎么反对,他都听不进去。最终,赵括还是当上了赵军的主将。

赵括威风凛凛地来到长平,立刻改变了廉颇持久战的策略,又更换了大批将官。然后,他率领三军主动出击,杀出了赵营。秦将白起非常高兴,设下圈套引诱赵括。两军对阵时,秦军佯装失败,赵括率兵猛追,结果被秦军团团围住。接着,秦军又截断了赵军的粮道。一个多月后,赵军粮绝,赵括被迫突围,被秦军乱箭射死,四十多万赵军也全部阵亡了。

释义

在纸上谈论如何用兵。比喻夸夸其谈,不切实际。也比喻只是空谈而不能成为现实的事物。

自相矛盾

【出处】

《韩非子·难势一》。

楚国有位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围观人,他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围观的人都凑上去看他的盾,想研究一下他的盾究竟是用什么做的,居然什么东西都刺不穿。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他一边不住地夸着口,一边还不停地舞动着他的矛,发出“呼呼”的响声,显得十分威武的样子。这一下,果然又吸引来好多好多的行人。

他非常高兴,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这——”围观的人先都一愣,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释义

比喻语言,行为前后不一致或互相抵触。

走马观花

【出处】

唐·孟郊《登科后》诗。

唐朝中期着名的诗人孟郊,他出身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从小就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品学兼优,才华出众。但是,他的仕途却一直很不顺利,从青年到壮年,好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了第。

他虽然穷困潦倒,甚至连自己的家人都养不起,但他性情耿直,不肯走权贵之门。他决心刻苦攻读,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叩开仕途的大门。

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孟郊又赴京参加了一次进士考试。这次,他终于考中了,而这时,他已46岁了。几十年的拼搏,终于如愿以偿,孟郊十分高兴。他穿上崭新的衣服,扎上彩带红花,骑着高头大马,在长安城里尽情地游览。京城美丽的景色使他赞叹,高中进士的喜悦又使他万分得意,于是,他写下了这首着名的《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恩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的意思是:过去那种穷困窘迫的生活是不值得再三提及的,今天我高中了进士,才真正感到皇恩浩荡;我愉快地骑着马儿奔驰在春风里,一天的时间就把长安城的美景全看完了。这首诗把诗人中了进士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千古名句。

也有人从这首诗中引出“走马观花”和“春风得意”,两个成语。

释义

骑在跑着的马上看花。原形容得意、愉快的心情。现喻匆忙而不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

自惭形秽

晋朝时候,有个骠骑将军名叫王济,相貌英俊,待人接物也很有风度。虽然是个提刀弄枪的军人,但平时读书论经,才学很好,在城里也颇有名声。有一年,王济的外甥卫玠母子前来投靠王济。王济一见卫玠如此眉清目秀,风度翩翩,简直惊呆了。他对卫母说:“人家都说我相貌漂亮过人,现在与外甥一比,就像把石块与明珠宝玉放在一起,我真是太难看了!”过了几天,王济带着卫玠,骑着马去拜见亲朋好友。走到街上,看见卫玠的人都以为他是白玉雕成的,大家都争着围观,你挤我拥。几乎哄动了全城。好不容易到了亲戚家,亲友们想了解一下卫玠除了外貌漂亮,学问是否出众,便坚持要他讲解玄理。卫玠推辞不了,便讲了起来。讲的时间不长,听的人却没有一个不称赞他讲得精深透彻的。人们嘻笑着说:“看来,你们三王抵不上卫家的一个儿郎啊!”王济说:“是啊,和我这外甥一起走,就像有明珠在我身旁,熠熠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