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药膳食疗治百病
7178900000003

第3章 补气(1)

补脾气、胃气

白术

【别名】于术、冬术、山精、山连。

【产地】浙江、安徽。

【季节】霜降至立冬时节采收。

【性味】性温,味甘、苦。

【归经】入脾、胃经。

【功效】补益脾胃,燥湿利水。

(1)脾胃气虚:症见饮食减少、脘腹胀闷、大便稀薄、少气乏力等。多见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下垂、慢性肠炎、视网膜色素变性、萎缩性鼻炎等。

(2)脾虚水停:症见水肿、小便不利、痰饮咳喘、眩晕等。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营养不良性水肿、妊娠水肿、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等。

1.术枣饼

原料:生白术、大枣各250克。

用法:将白术洗净,干燥,研成粉末,焙干。将大枣洗净,煮熟,去核,捣烂如泥。将大枣泥与白术末混合,做成小饼,烘干后食用。每次3~5个,1日2次,用山药煎汤送服。

功效:补益脾胃,和中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大便溏泄、饮食减少等症。

2.白术膏

原料:白术、炼蜜各2000克。

用法:将白术洗净,切碎,加清水浸泡12个小时,水煎3次,分次过滤。将滤液合并,用文火煎熬,浓缩至膏状,以不渗纸为度。兑入炼蜜,调匀成膏。

每次食用15克,1日2次,白开水冲服。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食欲减退、精神不振、消瘦乏力等症。

3.芪术粥

原料:白术10克,黄芪(炙)30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

用法:白术、黄芪切片,用冷水浸泡约30分钟后捞起,入砂加适量水煎沸,取汁,再以同样方法煎取浓汁,将两汁合并,分成两份,早晚各服1份,服时加30克粳米,同适量水煮粥,熟后加入白糖即可。

功效:大补元气,健脾益胃。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久病羸弱,年老体衰,食欲不振,心慌气短,泄泻,气虚浮肿。

4.软炸蒸肚

原料:猪肚1付,莲子100克,白术(焦)、炙党参、炙黄芪、当归各10克,陈皮8克,柴胡、升麻各5克,干面包末50克,鸡蛋3个,姜、葱、菜油、白砂糖、胡椒粉、酱油、精盐各适量。

用法:将水烧沸,猪肚洗净后放入,煮2分钟后捞出,加些微精盐揉搓干净;莲子洗净,去皮、去心;白术、党参、黄芪、当归、陈皮、柴胡、升麻拣净,烘干后共研成末;姜、葱洗净切碎。把莲子和胡椒粉纳入猪肚中,上蒸笼蒸至烂熟后,取出莲肉捣茸,再将猪肚切成长条,盛于碗内,将药末、姜末、葱花、白糖、酱油、精盐加入其中并调和均匀。将鸡蛋打入并搅散,加入莲肉茸并调匀。开中火,炒锅入菜油,烧至八成热,将蛋汁莲茸糊抹在猪肚片上,并撒上面包粉末,入锅炸至金黄色,捞出盛盘。

功效:健脾养胃,补中益气。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食欲不振,气短力乏,头晕目眩,腹胀,便溏。

茯苓

(1)水肿尿少:症见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少气乏力等。多见于营养不良性水肿、妊娠水肿、高血压等。

(2)痰饮眩悸:症见痰饮咳喘、心悸气短、口干舌燥、肩背酸痛等。一般见于伤寒、饮食劳欲、哮喘、失眠及一般心脑血管病。

(3)脾虚食少:症见食少倦怠,呕吐泄泻,气虚便溏。多见于黄疸、慢性肝炎、消化不良、慢性肠炎、小儿厌食等。

【别名】云苓、玉灵、茯菟、万灵桂。

【产地】云南、湖北、四川。

【季节】小暑至秋分时采收。

【性味】性平,味甘、淡。

【归经】入心、脾、肾经。

【功效】利水消肿,和胃健脾。

1.茯苓栗子粥

原料:栗子25克,茯苓15克,粳米100克,大枣10个。

用法:将茯苓洗净后研细,将栗子、大枣洗净后和粳米同煮,待半熟时徐徐加入茯苓末,搅匀后煮至栗子熟透即可。可依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白糖食用。

功效:健脾益肾,利湿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消化不良,大便溏泄,呕逆少食。

2.茯苓膏

原料:茯苓500克,炼蜜1000克。

用法:将茯苓洗净后研为细末,伴以炼蜜和匀,以文火熬成膏状,装瓶备用。1日2次,1次12克,以温开水冲服。

功效:健脾渗湿,减肥防癌。老年性浮肿、肥胖症患者以及常人经常服用较有禆益,也能预防癌症。

3.茯苓山药肚

原料:茯苓50克,山药20克,猪肚250克左右,黄酒2克。

用法:将猪肚洗净,茯苓、淮山药装入肚内密封,淋上黄酒,撒上细盐,入锅加水慢炖至猪肚酥烂;将猪肚捞出剖开,将肚内茯苓和山药倒出冷却烘干,研末装瓶以备食用。日服3次,每次服10克,以温开水送服。猪肚则可切片后蘸酱油食用。

功效:补肾益胃,健脾渗湿。适宜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食用;无病者服食则可健身延年。

4.茯苓莲子糕

原料:茯苓、莲子、麦冬各500克,白糖、桂花各适量。

用法:茯苓切片,莲子以温水泡过后去皮、心。

将茯苓、莲子、麦冬研为细末,放入白糖和桂花并拌匀,加入适量清水成糕坯,上笼以武火蒸15~20分钟即成。

功效:健脾益气,补心安神。适用于脾气虚弱所致饮食不振,心悸怔忡,口渴,乏力。

5.苓桂术甘汤

原料:茯苓12克,桂枝(去皮)9克,白术、甘草(炙)各6克。

用法:上四味加水12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热分3次服用。

功效:健脾利湿。适用于脾气虚弱,中阳不足所致痰饮,目眩心悸,舌苔白滑,脉弦滑。

人参

(1)脾气大虚:症见气短神疲、脉微欲绝、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等。一般见于大病、久病或大汗、大泻、大失血所致元气虚脱之重症,或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等心血管系统疾病。

(2)脾虚食少:症见心腹胀满、反胃吐食、全不思食、饥不能食、大便滑泄等。一般见于劳欲过度、腹泻、胃溃疡、糖尿病、慢性肝炎等。

(3)脾虚水停:症见咯唾脓血、满面生疮、遍身黄肿等。一般见于便秘、水肿、湿疮、疥癣等症。

【别名】黄参、血参、孩儿参、地精、玉精、人衔、金井玉阑。

【产地】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

【季节】秋季采收,一般为9~10月。

【性味】性平、微温,味甘、微苦。

【归经】入脾、肺经。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1.四君子汤

原料:人参、白术、茯苓各9克,炙甘草6克。

用法:人参去芦,白术和茯苓去皮,同甘草一起加水煎至七分,加盐少许,口服,每日2~3次;诸药也可以共研为细末,每服15克,每日2次。

功效:温和脾胃,进益饮食,辟寒邪瘴。适宜脏腑机能低下、心腹胀满、肠鸣泄泻、呕吐逆食等患者食用。

2.人参爆山鸡片

原料:鲜人参15克,山鸡肉200克,黄瓜25克,鸡蛋1枚,葱、姜、香菜、鸡汤、植物油、麻油、食盐、味精、黄酒、淀粉各若干。

用法:将鸡肉切片;人参洗净切片,放入碗中上蒸笼蒸半小时;葱姜切丝,香菜切节待用。将鸡肉用盐及味精微微抓过,加蛋清、淀粉上浆。将油下锅,烧至6分熟时,下鸡片,用筷子划开后加入人参,煸炒片刻后加入葱、姜、香菜、食盐、味精、黄酒及鸡汤,烧开后加入湿淀粉勾芡,即可起锅。

功效:补脾和胃,益气补肝。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饮食不振、乏力、头晕眼花、咳嗽、尿频等症。

3.人参山药糕

原料:人参3克,白茯苓、山药、芡实各10克,莲子5克,糯米粉、大米粉、白糖各1000克。

用法:莲子水泡后去皮、心,将上述前五味研为细末,加入糯米粉、大米粉和白糖,放入盆中后加适量清水揉团成糕。上蒸笼以大火蒸半小时即成。

功效:补益脾胃,大补元气。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病后体虚,身体羸弱,大便稀溏等。

4.补虚正气粥

原料:人参10克,黄芪30克,粳米90克,白糖适量。

用法:将黄芪、人参烘软切片,入冷水中浸泡约半小时,入砂锅加水适量煎沸,去渣取浓汁。在药渣中加冷水,再煎,方法同上,取汁。将两煎药汁合并,等分成两份,早晚各服1份,同粳米加水适量,以文火煮粥,熟后入白糖即成。空腹食用。

功效:健脾胃,补元气。适用于脾虚气弱所致久病羸瘦,劳倦内伤,年老体衰,心慌气短,体衰自汗,浮肿。

5.参芪白莲粥

原料:人参6克,黄芪30克,去心白莲、粳米各60克,大枣(去核)15枚。

用法:将人参、黄芪切片,加水300毫升,煮至200毫升,去渣后加入莲子、粳米和大枣煮粥,粥熟即成。

功效: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食欲不振,神疲气短,心悸,慢性腹泻,女性经淡量多,舌淡苔薄而润。

吴茱萸

【别名】吴萸、茶辣、米辣子、漆辣子、左力纯幽子。

【产地】贵州、广西、湖南、云南、浙江、四川等地。

【季节】8~10月采收。

【性味】性温,味苦。

【归经】入脾、胃、肝经。

【功效】温中止痛,理气燥湿。

(1)中气虚弱:症见呕逆吞酸,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津伤口渴,五更泄泻,内热燥气,咽膈不通等。一般见于高血压症、脚气、疝气、腹痛、肾气、水肿、产后瘀血。

(2)脾虚水停:症见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风邪痨嗽,喉痹咽痛。一般见于慢性咽炎、肺气肿、咳嗽等症。

1.戊己丸

原料:吴茱萸、黄连、白芍药各50克。

用法:同炒为末,加蒸饼做成梧子大小丸子。每服20丸,以米汤同服。

功效:健脾清心。适宜脾胃受湿、下痢腹痛、米谷不化、赤白痢等。

2.补脾丸

原料:白术(去芦)300克(分四等份,分别与吴茱萸、五味子、肉蔻、骨脂各60克拌炒,去四味,只取用白术),人参、莲肉(去心,炒)各30克,陈皮、山药(炒)各21克,白芍(炒)、甘草各15克,木香(煨)12克,干姜(炒)9克,神曲少量。

用法:以上各味研为细末,加适量水煮粥,熟后加些微炒神曲末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服100丸,于空腹时以淡姜汤送下。

功效:温中理气,健脾止泻。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滑泄不禁、日夜无度等。

3.吴茱萸五味子散

原料:吴茱萸6克,五味子18克。

用法:将五味子、吴茱萸同放锅中,文火炒香后,研成细末,混合均匀。每日2次,每次6克,以米汤送服。

功效:散寒燥湿,补肾固涩,补脾理气。适用于脾肾虚寒所致的腹泻、久泻不止等。

4.吴茱萸肉桂酒

原料:吴茱萸250克,肉桂50克,米酒2000毫升。

用法:将吴茱萸和肉桂共捣成粗末,放入容器中,加入米酒,密封保存,浸泡7~10日后,启封,滤去渣滓,澄清酒液后,装入瓶中备用。每日2次,每次20~30毫升。

功效:温中散寒。适用于中气虚弱所致的高血压以及突发性心、腹绞痛、呕吐身冷等。

5.散风健脾汤

原料:吴茱萸5克,羌活、独活、防风、当归、川芎、赤芍、鸡血藤、前胡、苍术、焦神曲、山楂、麦芽、白术、枳壳各10克,忍冬藤12克,红花6克,甘草3克。

用法:将上述所有药材共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60分钟。

功效:散风燥湿,温中理气,健脾化食。

生姜

脾胃气虚:症见饮食减少、胃痛、腹中冷痛、呕吐泄泻等。多见于风寒感冒、寒痰咳嗽、慢性胃炎、胃下垂等。

【别名】鲜姜。

【产地】江西、湖北、福建、云南等省。

【季节】10~12月采挖。

【性味】性微温,味辛。

【归经】入肺、脾、胃经。

【功效】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1.健脾汤

原料:生姜、白芍各10克,黄芪15克,生地黄12克,白蜜10克。

用法:将生姜、白芍、黄芪、地黄用砂罐加适量水煎煮,沸后取一大碗药汁,去渣后加入白蜜并搅拌均匀,再煮数沸,分成2份,早晚各服1份,温服。

功效:健脾益气,滋阴养血。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气短,肢体酸软,头晕目眩,胃脘疼痛。

2.参苓粥

原料:人参、白茯苓、生姜各10克,粳米100克。

用法:上述三味以水煎煮至沸,去渣后取汁,将粳米加入药汁内煮粥,待粥熟后加入适量食盐即可。

功效:益气补虚,健脾养胃。适用于脾气亏虚、胃气不和所致不思饮食、虚羸少气等症。

3.生姜山药羊肉汤

原料:生姜15克,山药50克???????????,羊肉500克,胡椒粉6克,黄酒20毫升,葱白30克,精盐3克。

用法:将羊肉去筋洗净,入水焯过;淮山药以冷水泡透切段;葱白洗净切段,生姜拍破。将羊肉、山药放入碗中,加水及姜等调料,先以大火烧沸去沫,再用小火炖至熟烂,捞出羊肉,放凉后切片,装入碗内。原汤去掉姜和葱白,加调味品,即可服用。羊肉和汤皆可服用。

功效:补益脾胃。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咳嗽气少、身体消瘦、营养不良等症。

神曲

(1)脾胃虚弱:症见饮食减少、胸膈痞闷、腹胀腹痛、消化不良、贪睡萎靡、呕吐泻痢等。多见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下垂、糖尿病、小儿食积等。

(2)脾虚生湿:症见虚肿水肿,呕吐痞满,纳呆便秘等。多见于痢疾、淋症、肾炎、急性肠炎、黄疸等。

【别名】六(神)曲。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主要产于福建泉州。

【季节】全年均可培植。

【性味】性温,味苦。

【归经】入脾、胃经。

【功效】健脾和胃,理气化湿。

1.神曲散

原料:神曲、麦糵各100克,木香、陈橘皮、草豆蔻各50克。

用法:将神曲微炒,陈橘皮汤浸后去白瓤并焙干,麦糵微炒,草豆蔻去皮。将上述药材捣细罗为散。以粥饮调服,1日3服,每服2钱。也可加入生姜1片,如果以茶法煎服,则不拘时候。

功效:补益脾胃,消食调中。适用于脾胃冷弱、腹中气胀、食不消化等症。

2.曲术丸

原料:神曲90克,苍术45克,陈皮30克,生姜汁适量。

用法:先将苍术泔浸三夜后洗净晒干,微炒,再将神曲微炒,研为细末,用生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般大小。不拘时候以姜汤送服,每服30丸。

功效:理气化湿,消食调胃。适用于宿食、停饮、脘痛吞酸、嘈杂嗳腐、口吐清水等症。

3.消食丸

原料:神曲、陈皮、青皮、山楂、萝卜子、麦芽、香附各60克,阿魏30克。

用法:将阿魏以醋浸适当时间,并研为细末。将神曲和麦芽分别微炒。用汤泡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小。空腹时以姜汤服下,每服50丸。

功效:理气化滞,适用于食积伤脾、中气不和、呃逆痞满等症。

4.神曲丸

原料:神曲(炒微黄)、麦蘖(炒微黄)各120克,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60克,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皮各45克,桂心、干姜(炮裂,锉)、槟榔各30克。

用法:以上各味研为细末,炼蜜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生姜汤下,一次20丸。

功效:补益脾胃,消食调中。适用于膈气、饮食不下、不能消化等症。

5.断下丸

原料:神曲(微炒)、吴茱萸(取绿色者,泡洗七遍)各30克。

用法:以上各味研为细末。以米醋为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服10~5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功效:尤其适用于暴泻。

甘草

(1)脾胃虚弱:症见饮食减少、脘腹胀闷、心悸气短、咳嗽痰多、大便稀薄、倦怠乏力等。多见于慢性胃炎、胃肠炎、慢性肝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

(2)脾虚水停:症见泛恶欲吐、纳呆、口淡不渴、便溏等。多见于肾炎、黄疸、急性胃肠炎、腹水等。

【别名】甜草根、粉草、棒草、美草、蜜草、红甘草等。

【产地】内蒙古、陕西、甘肃。

【季节】秋季采收。

【性味】性平,味甘。

【归经】入心、肺、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和中缓急。

1.甘草饮

原料:甘草10克。

用法:以开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补脾益气。常服可治疗咽炎。

2.红茶玫瑰粥

原料:甘草、红茶各6克,金银花10克,玫瑰花4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用法:甘草、红茶、金银花、玫瑰花加水适量煎煮,沸后去渣,加入粳米同煮成粥。可加白糖调味。

功效:补益脾胃。常食能消食化痰,清心明目,尤其适用于急慢性肠炎。

3.芍药甘草汤

原料:芍药、甘草各12克。

用法:上二味加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功效:调和肝脾,缓急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腿脚挛急,心烦,脘腹疼痛。

4.甘草蜜粉粥

原料:甘草9克,蜂蜜20克,米粉5克。

用法:先以水3升煎甘草至2升,取汁1碗,加入米粉和蜂蜜,煎成稀粥。温服,1日2服。

功效:益气养胃,安蛔和胃。适用于吐涎、脘腹疼痛而脉弱者。

5.益气聪明汤

原料:黄芪、甘草各15克,党参、葛根子各12克,升麻、蔓荆子、黄柏(酒炒)各10克。

用法:每服9克,以水2升,煎至1升,去滓温服,睡前服用,凌晨再煎服。

功效:补益脾胃,聪耳明目。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饮食不振、头晕头痛、耳鸣目暗、神疲气短等。

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