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失眠自我康复全书
7177600000023

第23章 欲睡好觉,先养好“心”(2)

虽然听音乐可以放松身心,但也是一种刺激,如果歌曲跟以往不愉快的经历有关联,也可能会刺激大脑,反而增加了清醒的程度。因此,用音乐舒解压力时,最好在沙发或其他舒适的地方聆听;等到有睡意时,再躺上床。

至于说到听哪些音乐效果好?建议选择慢板或柔板、强弱起伏变化小,以及含有较少铜管、打击乐的音乐;而大调的音乐也容易带来愉快的心情,但还是要以听起来自我感觉舒服、愉悦为主。聆听稳定缓慢、节奏与心跳同步、以弦乐为主的轻柔音乐,也有助于心情放松及入眠。研究结果还发现,压力后听音乐,交感神经调节下降较多的人,睡前听音乐助眠效果较好,他们不仅入睡较快,深睡时间也较长,睡眠的效率大大增加。而白天听音乐无法放松的人,睡前听音乐照样睡得不好。另外,生理反应较为敏感,遭遇压力事件后较难平复的人,音乐助眠的效果往往也可能较差。

以调息法防治失眠

“调息”,即调节呼吸,次数越多,呼吸越大,则心的安定性越低;反之,呼吸越迟越小越细,则心的安定性越高。调息既能练气、调气、养气、化气,又能借由调身,强健体魄,收摄心神,宽放躯体,松弛肌肤。调息时应当注意,息要细、长、缓;轻、柔、圆;长、顺、稳。

实验研究已经初步证明,调息有明显的调节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呼吸的变化会影响呼吸中枢,进而调整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张力,最终达到调整相应内脏器官(组织)的功能。作为调心的重要手段,调息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寄心于息,使心息相附,意气相随,五志舒和,气血调畅。

如此,气机则升降出入正常,人们才能卧则坦然,睡则安心,得以健脾养气,保精养神。

借助调息法可防治失眠,具体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大呼大吸法

用鼻使劲地大呼大吸,或以鼻使劲地吸气,用口呼气,每一呼一吸要求尽量延长时间,并且还应发出呼吸声,以达到“出入有声”。在学练此法时,呼吸声可从小到大,并注意在空气新鲜的旷野地带练习。

2自然呼吸法

在平时习惯的无意识呼吸的基础上,身体放松入静,然后将呼吸调整得自然、柔细、匀畅。开始时,可采用吸气时默念“静”字,呼气时默念“松”字,以助调息入静。

3腹式呼吸法

这是调息中最常用的呼吸方法。它有利于内气的贮存、聚集与调动。吸气时腹肌放松,随着横膈的下降,腹前壁逐渐鼓起;呼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凹进,横膈也随之上升到原来水平,此为顺式腹式呼吸。逆式腹式呼吸则相反,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呈凹状,加之横膈收缩向腹腔下降,使腹腔容积变小,呼气时腹肌放松,腹部隆起,横膈也上升,使腹腔容积变大。逆式腹式呼吸难度较大,初练者不宜马上应用。

4潜呼吸法

潜呼吸是在腹式呼吸功夫锻炼得较深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呼吸方法。经长年累月的腹式呼吸的有意起伏,人们的小腹因惯性作用,而无须借助意念和外力,在高度寂静中,微微起伏。此时吸气绵绵,呼气微微,息息均匀,故谓“潜呼吸”。

5提肛呼吸法

吸气时有意识地使会阴部的肌肉收缩,呼气时则放松会阴部。提肛呼吸可用于治疗中气下陷的各种疾病,同时配合逆式腹式呼吸,效果会更佳。

6瑜伽腹式呼吸法

瑜伽腹式呼吸要求,吸气时腹部凸起,吐气时压缩腹部使之凹陷。并且在人吸气的同时,注意空气首先由鼻孔进入,使其在位于腹部和胸部之间的横膈膜向下运动,此时腹部会自然隆起;呼气时,横膈膜应当向上运动,将腹部内的空气压入胸腔,最后由鼻孔排出。瑜伽腹式呼吸是深度的呼吸,可以帮助人们摄入大量的新鲜空气,更有利于体内废气的排出,促进睡眠。

7完全放松呼吸法

先吐净气,再慢慢地往腹部吸气,像要把腹部胀起一样。然后把腹部充满的空气提升到胸部。接下来,一边吸气一边提肩,使空气提到喉咙里。使腹部慢慢地瘪下去,缩胸,放下肩部,吐气,使腹部、胸、肩到喉咙,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方式以及肺的下部、中部、上部全部运用这种方式的呼吸法。练习中会感觉到把滞留在肺部的能量放出去,同时会有新鲜的能量充满肺部。身体会顿时觉得轻松,对于睡眠有莫大益处。

8肩式呼吸

进行肩式呼吸之前,应当先取仰卧或舒适的冥想坐姿并放松全身。

在一开始可以练习胸式呼吸几分钟。之后通过吸气,胸腔完全扩张,此时体内不能再吸入多余气体。再将肩、锁骨微微上耸,同时略微再用力吸一下气,体会体内再次吸入一小部分气体。上面的动作完成之后,慢慢呼气,先放松肩膀和锁骨,之后再放松胸部,将体内气体排出。循环往复,保持均匀的呼吸节奏。这样的呼气能够迅速使身体放松。

以调神法防治失眠

中医着作《景岳全书·不寐》中指出:“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意思是睡觉是阴气的根本,精神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心神安宁则很容易入睡,心神不安就很难入睡了。《黄帝内经》也有大量精辟的论述,认为精神因素既可以引起疾病,同时又可以治病疗伤。如在《黄帝内经》有“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这样的句子,意思是主张调畅情志以防病。如果情志失调,酿生诸病,则应当以调神为先。

而调养安神法(即调神法)对于防治失眠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的方法。

1清静养神法

万事万物皆感传于心,心神日理万机、时时在待命,常常处于动而难以平静、消耗而不止的状态。俗话说“静者寿,躁者夭”,这是因为倘若心神过分躁动,乱而不定,神不内守,不但引起不寐症,还可能耗气伤精,扰乱脏腑,容易招致病痛侵袭,甚至加速衰老,减短人们的寿命。所以,养神之道,全贵在一个“静”字,这个静的意思是:心常静则神安,神安则寐。

同时,清静养神,心静制躁,是防治失眠的重要措施。

2怡情畅神法

善于怡情畅神,精神畅快,怡情放怀,不仅能够防治失眠,还有助于延年益寿。在《素问·上古天真论》当中有专门介绍的圣人养生之道:一是“无思想之患”,意思是说,要把思想包袱放下,减轻自己的压力;二是“无恚嗔之心”,就是指要消除忿恨、恼怒等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开朗;三是“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指的是养生的要务,在于心境的恬静与愉快,同时不要奢望过高,学会满足。

有了这样的心情,就能使人入睡安稳,且能延年益寿。

3适度用神法

这里强调的是“静以养神”,而并非绝对的“神静不用”。人不可不用神,又不可用神过度,贵在一个“适”字,适度用神,适可而止且劳而有度,使心神维持一种恰到好处的适中与协调状态,达到“神安则静寐”。

既然人必有思,又岂能不用神?心神在用神之中,才能生机勃勃。如果绝对地静神不用,则必然导致心神衰退。但是,心不可过思,神也不可过用。思太过则伤,神过用则废,就会出现心神亏损。

4动形怡神法

静中有动,动形之中也能够收到静神、怡神之效。养生应当注重适当的动静结合。养生专着《老老恒言》中就曾说道:“绕室行千步,始就枕”。这就说明在养生学当中动形可静神,有助于入眠。例如散步,既能活络舒筋,也可动中得静,动而怡神。

5节欲守神法

节欲,广义上是指涉及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包括一切声名与物欲的节制。节,意为“调节”,具体是指要适度而止,不可妄用,也不可不用。节欲对于心神平静有重要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使心神守于心中,而心神宁静人们就可入眠安宁。

6顺时调神法

一般来说,顺时调神遵循冬藏、秋收、夏长、春生的规律,顺应四季的变化而养生能够使心神与四季的生发收藏安泰处之,心神安静则寐寤无阻。

以情胜情法治疗失眠

《黄帝内经》篇章中的《素问·五运行大论》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均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可见,“以情胜情”的基本要义,就是人们通过情志的转换,刺激系统并调和七情,有意识地利用另一种情志活动,来控制或战胜因某种刺激而产生的疾病,从而获得改善失眠和治愈疾病的效果。

临床上,以情胜情疗法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1喜乐疗法

“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灵枢·本神》),“思则气结”,而“喜则气缓”,“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

(《素问·举痛论》),据此,所以说“喜可胜忧”。设法令患者精神愉悦,或使其欢笑,用积极、快乐的情绪促使气血和畅、阴阳协调,从而明显治疗由于思虑、忧愁、悲哀等情绪活动所引起的失眠。

2悲哀疗法

在一定的条件下,悲哀能够控制喜悦、平息激动、忘却思虑,因而有可能成为积极的治疗手段,有助于解决失眠问题。如据清代****瞻撰着的《簪云楼杂记》所载,“李某因其子得以高中,故过喜而恒笑不休,某太医即谎称其子殁矣,令其悲哀几殒,因而笑症得止”,这便是以悲胜喜的病例。

3激怒疗法

愤怒属于阳性的情绪变动,能够起到解忧愁、抑惊喜、忘思虑、消郁结的作用,且可引起气机亢奋、阳气升发、营血奔驰等“怒则气上”、“怒则气逆”(《素问·举痛论》)的生理效应。比如史书上所记载的华伦医郡守笃病、文挚疗齐王疾等,都是采用了激怒疗法。因此,利用激怒疗法,常可治疗忧愁不解而难以入眠、惊恐太过而气怯胆虚、思虑过度而气结多梦等各种情志病变,以及气机阻塞、阳气郁滞、营血凝涩等躯体性病变。

4惊恐疗法

厌恶、惊恐、忧愁,皆为人之常情。然而,过喜则“神惮散而不藏”,“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灵枢·本神》);故喜伤心者,以恐吓的方法治疗为宜。如清代吴敬梓的章回小说《儒林外史》中所记载的“范进因中举而癫狂,以恐吓使之转愈的故事”,就是“恐胜喜”的一个典型例子。所以,运用令患者惊慌惶恐之类的刺激方法,可以针对某些忧虑症的治疗,由于惊则气乱,使气得以四散,从而消除了因忧思所致的气机郁结、闭塞和睡眠不安稳。

最后,在应用以情胜情疗法来治疗因情志活动所导致的病变时,还应该注意刺激强度的把握,即用于治疗的情绪刺激,要压倒或超过致病的情志因素,必要时可利用突然的强大刺激,或者是采用持续不断的强化刺激,总之,后者务必要胜过前者,否则就无法达到“以情胜情”的目的。

以自我暗示法治疗失眠

自我暗示是一种常用的心理调整方法,它并不仅仅只限于语言,其他如意念、感觉、想象等都有同样的作用。人们对自身的信念、自我的感觉,如果无条件地给予接受,自我暗示的作用就会展现出来,就会影响人的生理及心理,就会对疾病的治疗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自我暗示通常具有下列的心理效应。

1镇定作用

人的心理非常复杂,而且会经常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处于竞争、对抗的条件下,会造成人们的内心紧张。即使本来有实力超越对方,但由于心理上的紧张,反而束缚了自己潜在力量的发挥。这时,自我暗示就能起到排除杂念、镇定情绪、树立自信的作用。

2提醒作用

当自己快要和别人吵架的时候,脑海中可能已经准备好想说的话了,如果此时在嘴里默念:“我一定不要把这些话说出口。”那么,一场硝烟弥漫的争吵就会偃旗息鼓了──这也是自我暗示的一种方法,它能够提醒人们不去做某类或某件事情。此外,当计划好做某件事情,但却出现了心理障碍如胆怯、紧张、担忧时,自我暗示也可起到强化、推动的作用。

3集中作用

缺乏心理疏导与训练的人,往往到了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的关键时刻,却屡屡会出现心猿意马、心志不坚的情况。学会自我暗示,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自我暗示治疗失眠,方法简便且行之有效,它包括以下几种。

1语言暗示

语言属于第二信号系统,并具有十分强大的心理效应。无声的脑语,可以直达人们的潜意识层,发挥出催眠的作用。反复假想直至入睡,而不要用“马上入睡,一定入睡”这样生硬、强制的词汇,因为这是不切合实际的,潜意识并不会接受。

2条件暗示

床铺是睡眠的“潜在信号”,千万不要养成随便卧床的坏习惯。另外,最好在供睡眠用的枕头上绣上几朵睡莲。朦胧的灯光,穿着睡衣,浴足,习以为常,一定将有助于睡眠。

3情景暗示

可以想象一个能让自己安然入睡的情景。试想一下,旅途中的人们,全身酸困劳累,正舒舒服服、稳稳当当地躺在夜行列车的卧铺上,隐隐约约还听到单调的车轮隆隆声和窗外的风声,终点站还在遥远的前方……慢慢地,眼皮沉重,睡意渐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