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未来的108种可能
7176500000079

第79章 适合孩子们玩的“险恶”游戏

未来根本不是什么抽象的词语,未来就是活蹦乱跳的孩子们。而让孩子们习得一些什么,也就等于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未来——这个道理大致是不错的。

不同的国家在这方面所用的心思不同。比如日本孩子习得的一些东西,就似乎与中国孩子习得的不太一样。据媒体报道,日本孩子来到中国参加夏令营,先看到北京的大马路比东京的还要宽,不禁心生自卑,但一到野外,与中国孩子展开竞赛,他们看到自己的独立和自助能力,与娇生惯养的中国孩子比起来,那是要强得多的,便又自豪起来。

对于这样一种结果产生的原因,最近我偶然得到了某种答案。那是在朋友家,她的七岁男孩,有一套“课外活动百科”的书,是从日本的小学课外读物翻译来的。这里面,触目都是教孩子怎么在野外大胆胡闹的内容。将之拿到中国的环境下看,许多玩法恐怕是会让中国家长们心惊肉跳的。

比如,这本书向孩子们传授用枯草制作“秘密芦苇基地”的办法。书中说,“就是大人在做秘密基地时也会着迷,因为这是属于自己的空间。”日本孩子可以用冬天干枯的芦苇或狗尾草来建设秘密基地。这种基地很像中国的地道战、地雷战一般的具有复杂结构的隐身堡垒。但是,中国的大人们现在大概是不会允许孩子拥有这样的秘密基地的。“秘密”也好,“基地”也好,甚至“自己的空间”,连这些词语都是敏感和犯忌的。

再比如,这本书还向孩子教授用树枝来做弹弓的方法:如何选取合适的树枝,如何制作子弹,如何将橡皮圈连接起来,套在弹弓上面。书中还附有照片:孩子们举着很大的弹弓,直端端就瞄准了读者眼睛。在中国,有谁见过在公开出版物上鼓励孩子们制作弹弓的呢?不要说打伤了人,就是打坏了邻居的窗玻璃,打坏了花花草草,那也是很麻烦的。

再比如,这本书还教授孩子们用竹子来做弓箭:把一米长的竹竿,用专用锯子锯开做弓,再系上风筝线,又用细竹竿或芦苇做箭。除了普通弓箭外,还介绍了吹箭、竹枪、水枪的制作方法。中国大人看了这些危险的武器,脊背冷飕飕的!

再有,这本书还教孩子怎么爬大树,而且是专爬那种没有枝条、光溜溜的大树。可以用做成圆圈的绳子盘在要爬的树上,先做成一个台阶,再做出可以用把脚放上去的绳级,再把几根绳子重复使用,就可以爬得老高。在中国大人看来,这简直是不把孩子的生命安危当一回事。

我想,如果遇到一个“讲政治”的中国“愤青”大人,他看到这本书后,一定会愤怒地大叫起来:日本从娃娃抓起,培养军国主义精神!他还可以引用文艺作品中日本中小学暴力泛滥的例子,对他的结论进行支持。还有比《大逃杀》里面的日本孩子更血腥残忍的吗?问题在于,这本书如今已经翻译成了中文。我想,这大概是有关部门为了在未来一旦发生中日战争时,被当作听话乖宝宝培养起来的下一代中国人,也能够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打败敌人吧。

不过,就最近一些年的情况看,似乎也不必太担心。中国的一些大人不教孩子玩如此险恶的游戏,却也没有在培养他们做“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新公民方面下太大功夫,据媒体报道,有的中国孩子,学得多的,还是在家长教唆下,拍老师马屁,说假话,说谎话,算计人。另外,媒体还越来越多地报道了中国的中小学生因一言不合、一件小事,或者因为找一个什么乐子,就杀害、抢劫、绑架同学,其手段骇人听闻。公安部的消息说,在2005年上半年抓获的作案人员中,44.7%是10~25岁青少年。这个现象在抢劫、抢夺等暴力案件中更加突出。2005年上半年,75.8%的抢劫案件和73.1%的抢夺案件是10~25岁的青少年所为。所以,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今后打起仗来,谁的胜率更大,还真不好下结论。

幸好,大多数孩子却没有这么多复杂的想法。我那位朋友的孩子,对这套翻译过来的日本书极是着迷,并把平时中国老师建议的课外书,统统抛在一边,而研究起弓箭、弹弓和秘密基地来了——倒没有想到有一天要和日本孩子比试一番“武艺”,只是显露出普天下孩子共同的玩心。在这方面,中国孩子已经被剥夺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