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未来的108种可能
7176500000078

第78章 假如日本获胜

2005年是中国打败日本60周年。却不料海外竟有人写了一篇《假如日本战胜中国》的文章,认为60年前日本本可以战胜中国,而中国笃定会分裂成诸多小国,从而触犯了国内愤青们的众怒。显然,这与客观事实不符。日本人面对的是“四万万五千万人民筑成的血肉长城”,打的又是一场“非正义战争”,因此,怎么可能战胜中国?

不过,“假设日本如何如何”一类的文字,并不因为愤青们的声讨而绝迹,并且,实际上,也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英国文豪H·G·威尔斯,也就是今年火爆上映的好莱坞大片《世界大战》的原著作者,在1934年就预言了日本会长驱直入征服中国。他在《未来的世界》一书中,称战事会发展到汉口陷落之后,形成一个相持局面,局面长期拖下去,使沦陷区田园荒芜,农作物歉收,从而发生广大的饥馑与瘟疫,使战事无法继续。1937年“七七”事变后,一些中国智识人士对威尔斯的预言感到吃惊和——无可奈何。

美国作家斯坦利·鲁宾逊也想象了日本成为战胜国的情形。他在《蛮荒海岸》一书中,设想统治世界的是日本人。日本兵乘坐巡逻艇,封锁了美国西海岸,禁止战败的美国人与外部世界交往。饥饿的美国人成了“食腐族”,靠从坟墓中挖掘死人的残留物,拿到旧货交易市场换取食品。电、印刷术、降落伞、人类登月等对于美国人来说都是难以置信的奇迹。

鲁宾逊接着写道,有的美国人为了生存,就买通了封锁西海岸的日本人,不惜花重金偷渡上岸,为以一睹美国废墟为乐的日本游客作向导。这当然是很可耻的。不过还是有一些美国人参加了抵抗运动,但是他们在日本人先进武器的打击下难看地蜷曲着凄惨地死去了。只有个别先知先觉者,躲过了日本人的盘查,偷偷潜出封锁圈,来到了外部世界,最远到了西伯利亚,探寻美国为什么亡国。他回来后,写成了《一个美国人环绕世界一周》的手抄本,表达了一个二等公民面对世界先进文明时的震惊心情。当然,这是一本禁书。

给我印象很深的是《蛮荒海岸》中的这么一段话:主人公亨利被日本人抓住了,问日本军舰的舰长:“你们为什么要绕半个地球到这里来巡逻?”日本舰长回答:“联合国给我们的责任。我不相信你能理解这事情的细节。”2005年,日本拼命想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引起了中国愤青们的极大愤怒,大家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这是后话了。

这一类“假设”的代表作应该是美国作家菲利普·迪克的《高城堡里的男人》。在这部作品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国和日本的胜利而告终。美国成了日本的殖民地,仅在萨克拉门托保留着傀儡政府。日本人在美国建立了各种现代化设施,并在芝加哥的一幢大楼中出版《日本时报》给美国人民阅读。美国人则把二战时的一些旧货搜集起来,卖给喜欢古董的日本人,以此维持生计。后来,一个叫奇尔丹的美国人通过研究中国古代的《易经》,发现在“另一个世界”里,日本才是战败国。但这也于事无补了。

外国人为什么要写这样让人泄气的文字呢?中国人从来就不。我曾读到过一篇描写中国人在淞沪会战中打败日本人的科学幻想小说,里面写道,一批中国愤青乘坐时间机器,从未来驶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扛着先进的火箭制导武器,把日本军舰悉数打沉了,从而扭转了中国的悲惨命运。也许有人会说这又是意淫了,但是,为什么就不能解释为爱国主义的崇高表现呢?最可怕的就是习惯性单向思维。话又说回来了,在这个方面,中国人倒有些像日本人。日本人也曾以小说的形式幻想过山本五十六复活,率领联合舰队攻占了美国本土。至于石原慎太郎重拍二战“神风敢死队”的电影,“描述这班少年美妙但令人伤感或悲哀的短暂人生”,也是一个意思吧。

历史的玩笑当然不是随便能开的,每一种说法、每一个细节都有严格的官方规定性。但有意思的是,上述的外国人写的书籍如今大都已在中国翻译出版了——也许是商业的缘故吧,却似乎“无意中”也起到了某些经典读本无法起到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中国小说研究会会员郑军说:“小说中作为战胜者的法西斯令人不寒而栗,在对法西斯主义的警示方面起着了特殊的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岩说:“刚巧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看到电视里法国和荷兰大选,极右翼势力险些胜出,心中不禁暗暗为作家们的先见之明而感叹不已。”但我只是为西方作家们创造另类世界的想象力叫绝。在一个奇异的维度上,他们虚构出自己国家的失败,这至少是需要勇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