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未来的108种可能
7176500000029

第29章 上帝是一个单兵

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时,电视台重播了不少外国老电影,画面基本上都是大场面,动不动就是航空拍摄,几十万人、几千辆坦克、几千架飞机,呼啸而过。

在这些电影中,个人通常是被淹没的。观众往往记不住人,最多只记住了领袖。

但这些大都是较早期的电影。后来,有了变化,比如,有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把镜头对准单兵。苏联人拍得不错,不过,可惜的是,中国导演最近又重新把它拍成了一部很冗长的电视连续剧,场面大,人多,是其特点,但场面既乱,人物群像又木讷,看上去,便有些“这里的黎明闹哄哄”的感觉。

印象深的还有美国的《拯救大兵瑞恩》,认为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拯救个体,拯救单兵。这种想法当时让很多中国人感到匪夷所思。因为,在崇尚人海战术的我们这儿,蚂蚁似的单个的人,是被淹没了看不到的。

不管怎样,大场面正在消逝。为大战争研制的一些武器下马,为大战争做准备的军队在削减战斗人员。未来的战争,看重的是小器物、小人物,看重的是单兵。

未来的士兵,手中持有微型无人机,尺寸小于15厘米,手抛或弹簧发射即可升空,它通过激光器观察城市街区能见度低的目标。此飞机可装入士兵背包,成为保护生命、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

未来的士兵,手中持有手电筒形状的“探人器”,利用超低频电磁能技术或雷达生命特征信号监测技术,实现隔墙探人,能探测到位于墙壁、房门、树丛后的人员,甚至可以遥测人的心跳和呼吸速率。这令民兵和游击队员心寒胆战。

未来的士兵,还将配备单兵动力装甲,看上去成了星球大战的勇士。这都是以前的个体士兵身上不曾见的“饰物”。

这样一来,人类将进入个体战斗能力迅速提升的时代。一辆装有新式火控系统的坦克,可以对付几十辆旧式坦克;一个携有战场信息系统的士兵,可以相当于一支传统的连队。这在伊拉克战场上已有了证明。

因此,是不是可以这样设想呢:对于希望在未来赢家通吃的人和组织而言,最终的出路,可能在于是否拥有了厉害的单兵。单兵不等同于细节。把细节做得再精致,尤其把那些无关紧要、极低水平的细节做得再精致,只不过是一些缺乏智慧含量的辛苦劳作,只会给你带来更大的失败而不是成功。但如何让每一个单元体现它的锐度而不仅仅是勤勉度,怎么让力量发挥到位而不仅仅是发挥充分,这才是决定未来的关键因素。

在新出炉的一份全球竞争力报告上,中国的排名又下降了。有专家说,这是由于我们重模仿而不重创新,所以,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未缩短,而且在拉大。中国在几乎所有产业都丧失了原创力。

那么,原创力到哪里去找呢?细数19世纪以来最了不起的千百项发现和发明,大都是与个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诺贝尔奖也从来不授予国家,而仅授予“单兵”。在未来,比较可怕的是,作为个体的人,缺乏强悍的单兵作战能力。以前,人们自豪地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我却担心是一个误会,因为在这方面实在看不到更多的例证。在许多需要单兵竞技的场合,其实看不到什么个人的展示,而更多是一大群一模一样的人一起上,以十当一而不是以一当十。

过去20多年,是中国人个性大解放的时代,但新中国成立后的个性都在往哪个方向释放呢?新的千人一面,新的个体平庸,不是正在许多地方形成吗?个性的解放并没有大面积转化为个体的创新力和作战力。至少,我因此难以预言中国足球有光明的近未来。集体项目的成功更需要个体的灵思妙想、步步到位。

要知道,世界是由上帝一个人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