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犹太富翁的教子课
7147700000027

第27章 犹太家庭的智力教育课(2)

每个父母都要牢记:发问才能使人进步,鼓励孩子多问问题,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穷人和富人都要接受教育

在教育的园圃里,有早结果实的树,也有晚结果实的树。学习的目的,就是开启智慧和思想。

犹太人认为,智慧和知识是最甜蜜的。

在犹太教中,勤奋好学是敬神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其他任何一种宗教能对学习如此重视。《塔木德》写道:“无论谁为钻研《托拉》而刻苦,均会受到种种褒奖。不仅如此,整个世界都受惠于他,他被称为一个朋友、一个可爱的人、一个爱神的人;他将变得公正、虔诚、正直,富有信仰;他将会远离罪恶,接近美德;通过学习,他会享有全面认识世界的聪慧和智性的力量。”

12世纪时,犹太大哲学家迈蒙尼德还宣布:

“每个犹太人,不管年轻还是年老,强健还是羸弱,都必须钻研《托拉》。甚至一个乞丐也必须日夜钻研。”

犹太人认为,没有人是贫穷的,除非他没有知识。拥有知识的人拥有一切。

《塔木德》里有这样一句格言:“一个人要是没有知识,那他还能有什么呢?一个人一旦拥有知识,那他还能缺什么呢?”正因如此,犹太人养成了全民好学、全民信仰知识的悠久文化历史传统,这自然是犹太人成功的第一黄金律。当然,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犹太人天生头脑聪慧,天才层出不穷。

典型的犹太人家庭有个风俗就是,在孩子识字时,把蜂蜜滴在《圣经》上,让他们尝到知识的“甜蜜”。后来,这成为犹太小学生的入学第一课。孩子上学的第一天,穿戴整齐,被父母或有学问的人领到教室。在那里,每位孩子都可以得到一块干净的石板,石板上有用蜂蜜写成的希伯来字母和简单的《圣经》文句,孩子们一边朗读,一边舔掉石板上的蜂蜜。随后,拉比们会分给孩子们蜜糕、苹果和核桃——让孩子们一开始就感受到学习的神圣和知识的“甜蜜”。

每一个人学完一卷《塔木德》,便被认为是生命中的一件大事,往往要请亲朋好友前来庆贺一番。《塔木德》中的许多格言,常常让人一生都记忆犹新:

教育是人人都必须接受的,愚蠢的人受教育,可以去掉他们本性中的愚蠢。

聪明的人更需要接受教育,因为聪明人如锋利的刀,不接受教育,砍到不该砍的地方,其破坏力更大。其活泼的心性,不去忙碌有益的事情,就会干出有害的事情。正如肥沃的田地,不种上庄稼,就会长出茂密的野草一样。

富人和穷人都要接受教育。

富有的人没有智慧,岂不像吃饱了糠麸的猪或者驴子一样无知之极。

贫穷的人不懂得学习,宛如一头负重的驴,只知道用自己愚昧浅薄的观点来挑战世界,结果只能是头破血流或弄出许多笑话。

美貌的人没有智慧,就仿佛开屏的孔雀或一把藏着钝刀的金鞘,中看不中用。

有权力的人更要学习,正如向导必须有眼睛,喇叭一定要出声,宝剑有锋刃一样。

地位低的人更要努力学习,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智力低能到无法教化的人,世上绝无仅有,仿佛一把筛子,如果你连续不断向它泼水,虽然留不住一滴水,然而它会愈来愈干净。笨拙和思考力贫乏的人,虽然不可能有独创,但在某种程度上会改变气质,脱离愚昧和庸俗。

人的智力如同身体,有的人从小身强力壮,长大后反而体弱多病。总之,多锻炼一定有益健康。在教育的园圃里,有早结果实的树,也有晚结果实的树。学习的目的,就是开启智慧和思想。

学者的地位高于国王

学者的地位要高于国王。如果一个学者死了,没有人能替代他,而如果一个国王死了,所有杰出的犹太人都有能力竞选国王。

犹太人爱读书,爱买书,爱写书。

在犹太人的国度,无论是在街头巷尾,无论是在车站还是广场,专心致志读书的人随处可见。在每个家庭里,书房是必不可少的。

犹太人在休息日,所有的商店、饭店、娱乐场所都停业,交通全部中断,每个人都必须在家中“安息”和祈祷,严禁走亲访友,但有一点是允许的,那就是读书和买书。倘若你从阳台上向下看,你会发现海滩上空空荡荡,大街上寥无人迹,只有书店开业,每个书店中都挤满了人,没有大声喧哗,人们都在静悄悄地看书或购书。

每个书店都生意兴隆,人们对书的酷爱似乎胜于财富,书店中各种观点的书一应俱全,从最为深奥的哲学著作到最通俗的大众读物,都有着各自的读者群体。

在街头的报亭里,可以买到头天出版的西方各种大报,如《世界报》、《纽约时报》等。

犹太人除了希伯来母语之外,大多数人都能讲流利的英语,全国有近30家报刊分别用15种文字出版,出版社与图书馆的数量居全球之首,仅有500万人口的国家竟有近900种刊物。每种刊物的定价都很昂贵,即使最节俭的犹太人家庭也总是要订阅好几种期刊或者报纸。购买书报是每个犹太家庭中的重要支出部分。

在犹太民族中,一个14岁左右的孩子每个月都要阅读一本书,全国平均4000人就有一家公共图书馆。

在犹太民族中,学者的地位要高于国王,他们认为如果一个学者死了,没有人能替代他,而如果一个国王死了,所有杰出的犹太人都有能力竞选国王。

教育越晚孩子智商越低

就算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假如所有孩子都受到一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决定于禀赋的多少。

一位犹太拉比曾说过这样的话:

“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没什么两样,但因为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就算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假如所有孩子都受到一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决定于禀赋的多少。”

多数犹太教育家认为,婴幼儿具备着非同寻常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比常人认为的要高得多,也要复杂得多。成人的全部知识,零到三岁占到了70%以上,婴儿时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家们还说,婴儿有辨别母亲面孔与声音的能力,而现代无论怎样高明的机器人却不能达到这一点。机器人尽管会潜水,会下国际象棋,却无法认识一个人的脸。婴儿的这种模式记忆能力,既是原始的又是极为高级的智能,而不正确的早期教育却偏偏无视婴儿的这些卓越的能力,致使孩子极为珍贵的能力白白浪费。

教育家们认识到每个儿童都是有潜能的,但不同的教育条件下,儿童的潜能发挥程度是不一样的。资深的犹太教育学家约瑟伯约说:一棵树,如果按照它理想的状态生长到30米高,那么我们可以说这棵树具有长到30米高的可能性。同样的道理,一个儿童,如果按照理想状态成长,能够长成一个100度能力的人,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儿童具备100度的潜在能力。

这种潜在的能力就是天才。因此,天才并不是我们常人所认为的那种只有少数人才具有的禀赋,而是潜藏于每个人的内心。

如果教育得法,就算生下来禀赋只有50的一般孩子,他也会优于生下来禀赋为100而得不到有效教育的孩子。

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使儿童的潜在能力达到最高,并得以充分发挥。只要充分发挥出这种潜在的能力,他们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来,他们的一生也就将是最为充分的、辉煌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令人遗憾的是,很多的孩子由于教育不得法,或者说教育的方法不得当,他们的这种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就是人们要问的为何天才如此之少的原因。

如何塑造天才,如何发掘天才?最为重要的就是在生活中,在我们的家庭中尽早挖掘出孩子的潜能。

生活中的天才是神秘的,事业上的天才更为神秘,这只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天才是怎样出现的。天才并不神秘,也不是望不可及,而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潜能。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只是后天的培养不当,潜能没有开发出来而已。

很多人说人人都是有潜能的,但人的潜能并不是恒定的、永存的,而是有一个潜能递减规律。这一规律是一位老教育学家发现的,这位犹太老教育家说:

儿童虽然具备潜在能力,但这种潜能是有着递减法则的。初生下来的婴儿他们具备的潜能是100度,如果作为一个父母不对孩子进行早期的教育、利用和开发,孩子长到五岁时才接受教育,即使是最为出色的教育,那也只能成为具备80度能力的人。而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的话,即使教育再好,也只能达到60度的能力了。以此类推,孩子的教育越晚对孩子的开发价值就越低。

送给孩子一包蜡笔

男孩子与女孩子相比,触觉灵敏而色感迟钝。所以男孩子若不从小培养对色彩的感觉,那他们的色彩感觉将会非常迟钝。

在犹太家庭中很多孩子都是幸福的,如果能在一个擅长绘画的母亲的培养下成长则更为幸福。一个能绘画的母亲能把与孩子交流的内容绘成图画,以此来增加孩子的知识。当然,在很多的报刊或杂志中也载有这样的漫画,但画风非常颓废,这不利于孩子的品德和兴趣培养,最好不要让孩子接触。如果要让孩子有所了解,家长要做到有所选择。

在犹太人的家庭中,为了发展孩子对色彩的感觉,主妇们总会为孩子买来检查色盲使用的“测验色系”作孩子的玩具。让孩子通过这个玩具开展各种游戏。这些主妇们还把这样的经验相互推荐并相互交流。

一位犹太教育家说:因为男孩子与女孩子相比,触觉灵敏而色感迟钝。所以男孩子若不从小培养对色彩的感觉,那他们的色彩感觉将会非常迟钝。

在犹太人的家庭中,父母就是孩子的启蒙教师,他们总是能恰到好处地为孩子们挑选一些五彩缤纷的美丽的小球或小积木,这些成了孩子们所喜爱的玩具。这些玩具,加速发展了孩子的色彩感。

在犹太民族中,任何一个有孩子的家庭,总会为孩子藏有一包蜡笔。这包蜡笔便是孩子获得色彩的最好工具。家长可以用这种五颜六色的蜡笔同孩子进行“绘画游戏”。

这种游戏是先为孩子准备一张能随意涂鸦的大纸。在这张纸上,先让孩子从某点开始,再由母亲用红色的蜡笔画一个圆心,而后,让孩子跟着画,用同样的颜色画同样的圆心。母亲可以用很多种颜色来画圆心,让孩子也这样做,如果孩子用错了颜色,这种游戏就算是结束了。这样一来,如果孩子一直用与家长相同的颜色画相同的圆心,那么这个孩子就已经具有了颜色分辨能力。

除了这种游戏之外,家长还带着孩子去野外。在犹太人看来,那里有许多的颜色需要孩子去认识与了解。比如:天空的颜色、云彩的颜色、树木的颜色、建筑物的颜色等都是孩子所要了解的对象,这些东西都能增添孩子的色彩感觉。

质量胜过数量

对教育的投资是有远见的投资。教育是创造以色列新民族的希望所在。

犹太人是根据《塔木德》的教导开展教育的。他们成功的第一个关键就是重视教育。

犹太男孩一到13岁,就要参加被称为“巴·米茨瓦赫”的成人礼仪式,自己选择《圣经》中的一节,在众人面前宣读。不仅是读,还必须阐述自己对这节经文的解释。虽然刚刚13岁,但已经被要求发表独立见解了。

被誉为“以色列之父”的本一古里安曾说过:“如果要让我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犹太史的基本内容,我就用这么几个字:质量胜过数量。”确实如此,以色列的富强是和犹太人的高素质、犹太移民带来的先进文化、犹太人重视教育的传统以及全世界犹太人的慷慨解囊分不开的。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人口素质,人口素质提高了,国家自然也就强大了。

早在以色列建国前,犹太复国主义就把教育作为复国的重要手段,当时的一个提法就是“文化犹太复国主义”,因此以色列建国前就出现了两所大学和若干中小学校。之后,以色列历届政府将教育立国和科技立国作为国家兴亡根本。

本一古里安说:“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

梅厄夫人说:“对教育的投资是有远见的投资。”

夏扎尔也曾说过:“教育是创造以色列新民族的希望所在。”

曾担任总统,退下来后去当教育部长的纳冯更直截了当地说:“教育上的投资就是经济上的投资。”

以色列的第一任总统是著名的物理学家魏兹曼。刚建国,还在炮火隆隆声中,以色列的首任教育部长盖尔,叫来了他的秘书艾德勒。

“艾德勒,我们一起来草拟教育法,必须强迫3岁到15岁的孩子们,让他们接受免费教育。”

“免费!”艾德勒惊愕不已,要知道,立国之初的以色列尚处在战火之中,战争的经费都是美国人提供的,而当时整个教育部只有盖尔和艾德勒两个人,唯一的财产是一架破打字机。“是的!免费!”盖尔坚定地回答,“我们处在敌人的包围之中,背靠地中海……我们必须培训高素质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对付几十倍于我们的敌人。”

盖尔激动地说:“我们要建立一个历史博物馆。让孩子们知道3000年前圣殿被罗马人毁掉的悲剧,让他们知道在二战中犹太人被屠杀的事实,知道那些毒气室、骷髅、鲜血和希特勒。”

当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盖尔和艾德勒拟出了以色列的义务教育法。

第二年,这部法律在以色列议会全票通过。

正是对教育的重视,使以色列在许多方面都处于世界前列。

知识从敬畏上帝开始

上帝为所有被欺凌的人主持正义和公正。

犹太人的孩子上学时,最先接触的就是“箴言”里的一句话,即“知识从敬畏上帝开始”。

《箴言》是所罗门王时代,统治者为了宫廷内部子弟的教育而编纂的。就是到了今天,它也被当作犹太人道德教育的教科书而倍受重视。

《箴言》中的下一句可以作为上面一句的诠释。

“上帝给予你智慧

他有知识和感悟

他为正直的人提供正确的知识

他是诚实者的保护者

保护公正之路,保护圣徒们的路

最终,你将感悟到所有的正义﹑公正和公平。”

上面话的核心意义就是:通过知道上帝的存在,人能够走上没有错误的,真正的道路。

“上帝为所有被欺凌的人主持正义和公正。上帝告诉摩西自己的路,并让所有的犹太人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

一个人在道德上的完全主义可能会受到周围人的指责,这不是一件什么可怕的事情。1950年初轰动美国的麦卡锡上院议员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

有的人大谈所谓的正义和公正,丝毫没有在上帝面前谦虚。对这些人的论调,犹太人是持怀疑态度的。

《箴言》中说:

“人将自己的眼睛变得更加明澈,以便看得更清。”

“耶和华却可以看到人的灵魂。”

《圣经》说:“对心灵实施割礼,不能强求第二次。”三千多年以来,上帝一直教育犹太人“不能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