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执政问题简论
7144500000006

第6章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1)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来指导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党坚持什么样的思想路线,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实践结果。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历史中,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所得到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什么时候坚持了科学的思想路线,党的事业就发达;什么时候党在思想路线上出了问题,党的事业就受到影响。《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领导历史和50多年的执政历史中,始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彻底而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全部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的普遍规律,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的学说,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是整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刻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矛盾和斗争的经济根源,指明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与正确道路。科学社会主义直接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利益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二)当然,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也有一个正确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我们要学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处理社会现实中的矛盾问题。不拘泥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个别结论,更不能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个别结论去否定社会现实中已被实践证明的正确的东西。观念陈旧,思想僵化,对有些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或者不予承认,或者不敢肯定,对某些过时的结论或者抱着不放,或者不敢突破,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一种表现,是不适应执政要求的。

因此,当世界历史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和平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如何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列宁正是适应着无产阶级革命和理论创新的要求,不断总结俄国革命的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列宁主义阶段。1917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列宁领导俄国无产阶级进行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因此,列宁主义就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在我国,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以农民为主要群众的、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里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开展共产主义运动的问题。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独立自主,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革命和建设事业,是我们立国、建国的一个根本方针。

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指导革命,克服了党内的右倾投降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取得了打败日本侵略者,推翻蒋介石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问题上都有新的理论创建,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飞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了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大幅度增长;始终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开创了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四)实践在不断发展,理论在不断创新,党的指导思想也必须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眼于国际环境的特点和时代主题,着眼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着眼于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现状及其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始终做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这是一个历史性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贡献。

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既是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一脉相承,又站在时代之巅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因而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最现实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具有一脉相承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这恰似一条红线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整个科学体系。正因为它不脱离实践这个坚实的基础,才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我们衡量一种理论是否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最重要的就是要看这种理论是否具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如果仅仅在“口径”、“话语”上照抄照搬,却脱离新的实践,那恰恰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背道而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江泽民同志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上,着眼于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现实,着眼于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着眼于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的新变化,着眼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创造性的理论思考而产生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它说出了新话,却蕴涵着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世界观。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一个显著标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具有一脉相承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的理论基础”。有没有这个理论基础,是区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标尺。“三个代表”是一个统一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具有一脉相承的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离开人的全面发展,就没有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得出的科学结论,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江泽民同志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包含了这一价值取向,又为如何实现这一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因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是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这集中体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上。

在执政党建设规律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初立意就是要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的基本目标,即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的,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以改革的精神,提出了新的建党方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是提出了“两个转变”的思想。就是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两大历史性变化,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80多年所取得的全部胜利、成就和进步,也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今天所面临的全部挑战和考验,说明了研究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的规律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二是提出了“两个先锋队”的思想。“两个先锋队”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思想表明党既要为工人阶级利益而奋斗,又要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斗。“两个先锋队”思想的提出,体现了党的思想政治上的先进性同党的基础的广泛性的有机统一;三是提出了“两个纲领相统一”的思想。我们共产党人是发展的阶段论者,又是发展阶段的统一论者;是理想主义者,又是现实主义者;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统一论者。既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要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既不失掉大目标,又不放松今日之努力,把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四是提出了“两个基础”的思想。就是坚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统一,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五是提出了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的思想。就是在执政条件下如何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中国共产党必须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这要求全党,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六是提出了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的思想。这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