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执政问题简论
7144500000005

第5章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的提出和理论意义(2)

党的执政能力的概念,江****在1999年1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金融研讨班上讲话中已经提出。他说:提高“执政能力是极重要的”。2000年2月,他在广东高州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上讲话,再次强调“提高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增强广大党员和干部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2001年5月,他在安徽考察讲话中,进一步论述了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问题。他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取决于中国共产党。这不仅取决于党的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也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将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2001年9月,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将围绕提高党的执政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作为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

第三阶段,从党的******开始明确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此后,这个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报告在论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问题的六项要求时,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且对“执政能力”的内涵初步概括为五个方面,这就是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随后,经过****中央批准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进一步明确提出: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样,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就成为******以来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点。

中国共产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的认识在不断提高,越来越感到它的十分重要性。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鲜明地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说: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对党的执政能力作这样的界定,是比较全面和完整的。根据这个界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报告讲的五种“执政能力”的内涵作了新的概括。即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二、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背景

新世纪以来,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遇到了新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在执政56年之后再次提出执政能力建设。以《****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为标志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提出是由我们在新时期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所决定的。

(一)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方兴未艾,政治多极化在曲折发展,以科技为关键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要融入世界,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合作中竞争,需要提高和平崛起的能力。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重大挑战与考验。如胡****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分析形势,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和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妥善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和不确定因素。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二)从国内情况看,社会利益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社会经济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国改革和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面临着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的严峻挑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关节,这是一个关键时期,搞得好,可以使经济很快上一个大台阶,搞得不好,就会使社会矛盾加剧,经济长期徘徊不前。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强劲,但又面临资源、环境及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同时,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出现了许多发展中的新问题。我国正处于一个“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相交织的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执政党提高以统筹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新一轮的发展的能力。

(三)从党内情况看,党的干部已经从革命干部完全向执政干部转变。革命干部具有理想主义特征,深知胜利的艰辛和民间的疾苦,因而能勤政廉政。从历史经验看,大凡夺取政权的政治集团在执政50年至60年后会逐渐腐朽并趋向衰亡。中国共产党执政56年之后能否始终保持进取精神,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考验,需要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都是围绕执政能力来开展的。党的执政能力增强了,才能应对国内外的严峻挑战,才能担负起振兴民族、复兴中华的重任。

世情、国情、党情都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党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党的建设起综合、牵头、管总的作用。抓住这个重点,就抓住了根本和关键。这是事关事业兴衰成败、国家前途命运和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提出的重大理论意义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丰富了******、******关于党的建设学说,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

第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是过去讲执政党建设理论中没有用过的新概念、新思想。讲党的建设,特别是执政党建设,过去通常分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几个方面,一个时期细分为思想建设、理论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以后又提出了制度建设。加强上述诸多方面的建设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但是,从更宽广的视角来看,执政党建设,归根结底,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它带有统领性,既贯穿于其他各项建设之中,又是其他各项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落实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因此,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非常重要。这是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56年来的执政经验的新概括。

第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的提出,使执政党建设理论进一步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论体系。这个全面性,一是体现在对执政能力的概括上。《****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五种执政能力的内涵新的表述,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以及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二是体现在对执政党建设几个基本问题的把握上。《****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体现了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多方面建设的全面要求。三是体现在对执政党建设总体目标的认识上。它包括了为人民群众执政、怎样执政、靠什么执政等重大问题的要求。是对执政党建设的认识形成了一个初步的理论体系。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的提出,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自2001年“七一”讲话强调加强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研究后,这一直成为党建研究的一个热点,对它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以来执政的主要经验,强调(1)对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既要坚持又要发展;(2)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既要切实坚持又要通过改革不断完善;(3)对推进发展这个党的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既要明确重点又要统筹兼顾;(4)对坚持党的宗旨,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既要为民造福又要清正廉洁;(5)对加强党的领导,治国理政,既要为人民执政又要靠人民执政;(6)对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既要坚持纯洁性又要坚持改革的精神,使党不断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先进性。正确地把握好这些关系,就有利于从总体上掌握执政规律,从而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执政党建设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其中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执政规律认识提高到一个新境界,必将成为执政党建设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