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登陆成功不久,巴顿得到了一个内部消息,美国即将组建第5集团军,作为下一步进攻欧陆的主力,巴顿是内定的人选之一,而要得到这一职位,必须首先取得中将军衔。巴顿对这个位置很感兴趣,认为是自己成功阶梯上的重要一步。当时他胸有成竹,认为自己胜算在握。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使巴顿大失所望,马克·克拉克被晋升为三星中将,因此他极有可能捷足先登,获取第5集团军司令之职。这样一来,巴顿梦寐以求的率军远征欧陆的梦想似乎破灭了,他的情绪一下子变得十分沮丧。同样使巴顿难以忍受的是,随着战斗的胜利,他已经远离了战火纷飞的战场,生活在一个安宁而庸俗的社会之中,这将会使他失去建功立业的机会。
尽管对克拉克的晋升心怀不满,但巴顿仍然表现出宽容的气度——虽然其中也包含着几分虚伪,主动向克拉克表示祝贺,并特意给克拉克发了一封贺电。但私下里他却大骂克拉克,鄙夷地指责他是“窃取荣誉的老鼠”。
在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激战正酣。在欧洲和北非战场,战斗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双方的战线呈犬牙交错状。在亚洲和中国,抗战正在经历最艰难的时期,法西斯主义仍然十分嚣张。而巴顿此时却生活在一个似乎与世隔绝的国度里。他是美军在摩洛哥的代表,实际上是这里的最高统治者,处处受到礼遇,养尊处优。他与当地的部族建立起了良好关系,与法国军方来往频繁,而这些人也在千方百计地巴结巴顿,尤其是诺盖之流,似乎总是在挖空心思讨巴顿的欢心。
在摩洛哥最初的日子里,巴顿参加了许多礼节性的活动:先后拜访了诺盖将军、摩洛哥国王等各界要人,还参加了一系列民间的节日、庆典和狩猎活动。巴顿本人不想过于招摇,但诺盖等人却总是设法把每一件事都搞得隆重而铺张,他们组织了一系列盛大的欢迎仪式、阅兵式和宴会,巴顿一行所到之处,常常会受到盛装仪仗队和军队的迎接,鼓乐齐鸣,主要街区也被装点得五彩缤纷……面对眼前的这些场景,巴顿起初还有些反感,但不久就习以为常了。在这个“集好莱坞和圣经特征于一身”的世界里,巴顿似乎已经完全融合进了这种金迷纸醉、浑浑噩噩的社交圈子之中了。
然而,巴顿并没有真正放弃继续参战的希望。在摩洛哥的日子里,除了应付日常社交活动之外,他在军事方面也紧锣密鼓地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首先,他对法军采取了笼络和积极使用的方针。他把维持治安、防止部族冲突以及保卫交通设施等繁重的工作交给他们去做。这样,一方面可以使美军腾出空来,全力备战,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法军的对立情绪,并对法国国内政局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次,他要把卡萨布兰卡建设成重要的交通和补给中心,为此,他从国内要来了资金,组织扩建机场,维修铁路,改善了后勤供给系统。此外,他还从国内调入了一批新兵,在当地设了几个训练营地进行军事训练,以便尽快把他们充实到部队里去。
但是,巴顿是个纯粹的军人,并不是一位精明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在政治上,他是十分幼稚的,而且一向高傲自大。法国的亲纳粹分子狡猾地利用了巴顿的这一弱点。
法国驻摩洛哥的最高长官诺盖是个老奸巨滑、城府很深的亲纳粹分子,他表面上对巴顿百依百顺、阿谀奉承,尽量满足巴顿的虚荣心,暗地里仍与贝当政府来往,想方设法巩固扩大自己的势力,迫害与盟军合作的人。由于巴顿与诺盖来往密切,使他的气焰更为嚣张了。他继续关押迫害为迎接美军而发动兵变被捕的贝图阿尔等军官,如果不是巴顿抢先一步把他们营救出来,诺盖已经判处他们死刑了。但巴顿并没有因此而提高警惕,他坚持认为,与法军通力合作是当前的大局,只要能最终打败轴心国,他甚至愿意与魔鬼同行。
诺盖等人早已猜透了巴顿的心思,他们牢牢地把摩洛哥的权力继续抓在手中,猖狂地进行反盟国的活动。在这一时期,一切似乎与纳粹统治时期没什么两样,过去的法西斯分子及其组织可以公开活动,招摇过市,气焰十分嚣张,而亲盟国的反纳粹分子则受到了排挤和打击,他们有的被赶出了军界,有的被投入监狱,其余则转入了地下。
摩洛哥的这一反常现象很快就传到了海外,引起美英两国政界的极大关注,也招致广大进步人士的强烈抗议。
1942年末,英国特工人员将摩洛哥的政治状况向丘吉尔首相做了详细汇报,使丘吉尔感到震惊和焦虑。他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卡萨布兰卡控制在盟军手中,而且不久后将在这里召开盟国首脑会议,怎么能容许法西斯分子继续在这里为所欲为呢?丘吉尔先后两次给罗斯福总统写信,要求他尽快制止事态的发展。
英国政界要人的干预和舆论界的抨击使巴顿的声望受到很大影响,也给他未来的事业蒙上了一层阴影。但这一切尚未危及巴顿在军界的地位,因为他在美国陆军中有一些真挚的朋友和强有力的支持者。****生、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等陆军要人了解巴顿的为人,他们清楚地知道,巴顿是一员不可多得的战将,他具有其他将领所不具备的某些素质和能量,在未来的艰苦岁月里,还有许许多多重大的战斗需要他去指挥,不能因为他政治上的不成熟而终结他的军事生命。况且他们认为,稳住法属摩洛哥对战争的全局是利大于弊的。但通过摩洛哥的经历,他们也认清了巴顿性格的另外一面,也更深刻地领会了当年巴顿在夏威夷服役时的上司威廉·鲁思文·史密斯少将给他下的那个不可思议的评语:“此人在战时会成为无价之宝,而在和平时期却是一个捣乱分子。”
虽说有友人相助,但巴顿仍然感觉到了事态的发展对自己不利,而且,他对于这么长时问的无所事事已感到厌倦了,他在私下里大声抱怨:“为什么我们老是坐在这里无所事事,难道战争已经结束了吗?我对于待在这里已经烦透了。”于是,他开始暗中收集有关前线作战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有关装甲部队作战的情况。他曾经亲自去过前线,在现场做实地调查,走访了前线部队的指挥官。他了解到战争中暴露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如果不认真解决,有可能对战局产生不利影响,例如,运输补给工作压力大(这也是巴顿后来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之一)、空军对装甲部队的配合与掩护、步坦协同、机动作战中的指挥问题,等等。回到摩洛哥后,他对这些问题做了透彻的分析,并研究了解决的办法和途径。虽然全是纸上谈兵,但对他日后指挥作战是大有裨益的。
闲置的时间越长,巴顿对命运就越感到悲观,对几位上司的怨气也越大。他认为盟军高层都是一些“优柔寡断的无能之辈”,他们才能平庸,整日碌碌无为,在事关全局的问题面前缺乏“勇气和决断力”,所以才导致了目前这种糟糕的局面。但这只不过是排遣一下他心中的积闷,在公开场合,巴顿对马歇尔、****生、艾森豪威尔等人是极其尊重的,以致有人说他是“拍马大师”。因为巴顿清楚,正是这些人掌握着自己的命运。
1943年初,北非的战局变化不大,抓住这一空隙,美国陆军参谋部对驻北非美军的领导层进行了充实、调整。2月,又派奥马尔·布莱德雷任驻北非的战地代表,协助艾森豪威尔工作。
1943年1月中旬,美英两国首脑在卡萨布兰卡召开重要会议(斯大林因斯大林格勒战役进入关键阶段,无法与会)。该会议历时10天,是继“阿卡迪亚”会议后盟国首脑的一次重要会晤。会议的内容是交流、研究战况,确定盟军控制地中海南岸后,下一步的战略方针。会议做出了如下重要决定:下一步应攻占意大利西西里岛,并向东地中海发展;对德国进行最猛烈的空中攻势;对法国发动局部登陆战;规定了两国在地中海和太平洋战区配置人力、物力资源的比例;任命艾森豪威尔将军为盟军总司令。卡萨布兰卡会议是盟国间协调作战方针的一次重要努力,其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确定了攻占西西里的计划。
作为东道主,巴顿忙里忙外,把会议安排得井井有条。会议地点安排在市郊的一所大旅馆里,几位大人物住进了附近的豪华别墅,并制定了严格的保安措施。巴顿的准备工作使与会者十分满意,他们一再夸奖主人的工作“十分出色”。
1943年1月,巴顿在卡萨布兰卡迎接罗斯福总统。会议期间,巴顿还别出心裁地安排了几次海滩旅游,以缓和一下紧张的生活节奏,并试图乘机加深与会者对他本人的印象。兼有史学家和诗人气质的丘吉尔对这种旅游十分感兴趣,不仅身心得到了放松,而且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后来写道:“我们在岩崖和海滩上做了几次愉快的散步。惊涛拍岸,卷起大片白云状的泡沫,这使人难以相信竟会有人能从海面登上滩头。没有一天是风平浪静的,高达5米的巨浪以山呼海啸之势冲击着巨大的岩崖。难怪有那么多的登陆艇和小艇连同艇上人员被弄翻了呢?”这段话充分说明,巴顿部队不久前在这里的登陆战役打得是多么艰难。
在会议间歇期间,巴顿寻机和与会的一些大人物进行了多次接触,并共同进餐。令巴顿兴奋和鼓舞的是,两国首脑及其顾问们对他的印象都很深刻,一致称赞他在北非登陆战中表现出了杰出的指挥才能并认为他的部队具有最强大的攻击力量。巴顿一向善于捕捉战机,乘机表达了自己强烈的参战的愿望。会议中两国首脑决定:由英国的亚历山大将军负责西西里战役,巴顿指挥参战的美国军队。
巴顿终于如愿以偿了。他即将走出这庸俗透顶的生活圈子,奔向广阔的欧洲战场,去一展宏图。他异常兴奋,暗下决心,要步古代罗马人、迦太基人和拜占廷人的后尘,踏着伟大统帅尼西亚斯、汉尼拔、西庇阿等人的战斗足迹前进,取得永垂青史的功勋和荣誉。当然,他也十分了解他面前的困难,但他坚信:“我将吉星高照,谁也不能阻挡我前进的步伐!”
然而,正当巴顿陶醉于喜悦之中时,******战场传来了坏消息:弗雷登道尔的第2军遭到了隆美尔统率的德意军队的沉重打击!
隆美尔早已揣摩到了盟军的战略意图,于是趁盟军在******疏于防备之时,发动了“卡塞林山口战役”,连续向美法部队发动了两次突击,想一举把他们赶出******。第一次突击发生在1943年1月30日,作战地点在法伊德;第二次发生于2月14日,主要是进攻卡塞林山口。由于艾森豪威尔的情报部门判断失误,致使美法军队在这次战役中因分散了兵力而严重受挫,隆美尔企图乘胜追击,将美法军队驱逐出******。此后,隆美尔继续扩大战果,在斯比塔山口等地再创盟军。
在此次战役中,仅美军就伤亡3000多人,被俘3000人,损失坦克200辆,丢失了几个战略要地,巴顿的女婿约翰·沃特斯也成了德军的俘虏。卡塞林山口惨败震惊了整个世界,也使许多人对美军的作战能力公开表示怀疑。为此英军的亚历山大将军专程视察了前线。他认为,美军官兵作战很勇猛,但缺乏实战经验,难以胜任大规模战斗。但问题关键并不在这里,第2军军长弗雷登道尔将军的指挥失当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艾森豪威尔最信任的布莱德雷将军经过调查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必须撤换弗雷登道尔将军。
3月4日,巴顿突然接到一份急电,艾森豪威尔命令他立即乘飞机前来报到。对于巴顿来说,这又是一个天赐良机。但他能否完成整顿第2军,抵抗隆美尔的艰巨任务呢?人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