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巴顿(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7142500000020

第20章 冲击北非(2)

决心已定,巴顿马上进行战斗部署。他首先与海军方面进行了协调,要求海军给以最有力的炮火支援,并出动舰载飞机进行轰炸。但巴顿知道,最终解决战斗的还是地面部队。但要想使地面部队具备取胜的能力,目前需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是使他们得到充足的武器装备。巴顿心里明白:自己亲自出场表演的时候到了。

第二天天刚亮,巴顿就来到了海滩,组织部队卸运武器装备。他特意换上一身漂亮的军装,穿上他最喜欢的呢子马裤,威武潇洒,满面怒容,在士兵眼中简直就像一个愤怒的上帝。他一边指挥加快卸载速度,一边亲自帮助推船,弄得浑身都湿透了。他用坚定而粗鲁的语言大声发布命令,斥责咒骂那些懒惰胆小的无能之辈,激励官兵们的士气。每当法国飞机从上空掠过,有些士兵就本能地畏缩起来,而巴顿却似乎视而不见,照旧精神抖擞地站在那里指挥。这样做虽然要冒巨大的风险,但效果极佳,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很快就稳定了军心。巴顿在海滩上一口气干了18个小时,产生了神奇的效果。到他回指挥所休息时,海滩上的一切都变得井井有条了:各种物资和武器装备卸载完毕,沉船也被打捞上来了,甚至连将士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了。

9日,形势进一步好转。第3师按原订计划向卡萨布兰卡发起攻击,在缺乏炮火支援的情况下取得了显著的战果。在萨菲方面,美军进展神速,法军的抵抗已近尾声,法军指挥官通过电报向上司求援,抱怨美军的炮火太猛烈,战线已“岌岌可危”。穆罕默迪亚的消息更鼓舞人心,特拉斯科特的坦克部队攻势如潮,法军节节败退,已经溃不成军。这种情况虽在预料之中,但巴顿仍感到很振奋。

令巴顿意外的是,虽然遭受了重创,但卡萨布兰卡的法国守军却似乎没有投降的意向,看来一场决战在所难免了。局势已发展到紧要关头。

巴顿在卡萨布兰卡受阻,但盟军在阿尔及尔不仅没有流血,而且进展迅速。这主要是美国特派人员事先做了周密的工作,说服了法军司令马斯特将军。法军未放一枪一弹就放下了武器,阿尔及尔得以和平解放。盟军在该城建立起了稳固的防线后,即着手做东进的准备,攻击矛头直指******。

在奥兰,美军在登陆时遇到了顽强抵抗,双方激战了两天。但由于奥兰的法军缺乏海空军的有力支持,而美军则战术运用得当,陆海空协同作战,配合默契,战斗进展得很顺利。11月9日,法国人军心动摇,宣布投降。

此时,巴顿的西线部队成了全军关注的焦点。

10日,艾森豪威尔终于与巴顿恢复了通讯联系,他立即发了一份措辞强硬的电报,要求巴顿立即砸烂卡萨布兰卡这个“硬核桃”,迅速解决战斗。事实上,一场好戏正在卡萨布兰卡上演呢。

此时,巴顿完全是在“孤军作战”——他根本不可能得到其他部队的支援,而法军则在兵力和地理位置上占据着明显的优势。但是,巴顿还是下达了死命令:各部队立即发动全线进攻。当天,第3师就迂回至卡萨布兰卡南部,实现了侧翼包围。其他部队也根据各自的情况迅速行动起来。巴顿设想,总攻发起后,至少要激战几日才能见分晓。但形势的变化却异常之快。当天晚上就传来了好消息,穆罕默迪亚的守军或者被赶走,或者投降,特拉斯科特已经控制了这一地区。哈蒙的坦克部队已驶近卡萨布兰卡近郊,即将与巴顿会师。巴顿感到极为振奋,遂决定第二天早晨发动更大攻势。

为了达成攻击的突然性,巴顿十分重视夜战,但这次他却把进攻时间选在了白天。因为他通过实践发现,部队刚刚参加战斗,实战经验严重不足,再加上对当地的环境不熟悉,夜间行动有可能造成内部的误伤和混乱。为了制定出详实可行的作战计划,巴顿与参谋部的几位负责人几乎忙了一个通宵,并与休伊特将军协商了有关海军炮火支援和运输等问题。

在一切安排完毕之后,巴顿才去睡觉。

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战日,恰好也是巴顿的生日。巴顿刚刚睡着就被人从梦中叫醒,得知:两名法国军官打着白旗前来谈判停火事宜。

这一突然变故使得大家都兴奋不已,副指挥官凯斯将军和盖伊上校等人都建议巴顿立即下令停止进攻。但巴顿沉吟了片刻,表示不同意这一意见,他主张继续对法国人施压,以争取谈判桌上更大的主动权。

于是,巴顿把法军谈判代表召来,严正地告诉他们:“告诉你们的司令官,必须立即投降,否则美军将从海、陆、空发动一场全面的进攻!”

两个小时过去了,法军方面仍然没有动静。

早上6时25分,进攻的时间就要到了,轰炸机在甲板上待命起飞,舰炮和地面炮兵部队也做好了射击准备,步兵、装甲兵则严阵以待,准备向法军发动强攻。几分钟后,几架舰载飞机飞临卡萨布兰卡,在城市上空盘旋,象征性地扔下了几颗炸弹。

在美军强大的压力下,6时45分,法军正式宣布投降。这时,巴顿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轻轻地说道:“感谢上帝。”

战斗结束后,巴顿给妻子写了一封信,描述了激烈的战斗场景和最后关键时刻的心理感受,他认为,等待敌人投降的那段时间是他“有生以来最难熬的”。他在当天的日记中还写道:战斗结束是送给他57岁生日的“一个绝好的生日礼物”。

在巴顿11月11日签署的一个命令中,他对部队的表现给以高度评价。他写道:“官兵们,在海军的援助下,你们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并在停战纪念日之际又增添了一次停战。这一行动将名垂青史。我祝贺你们所取得的胜利,并完全相信我们能继续取得胜利。”同时,他告诫官兵们:“不要因欢庆眼前的胜利而放松在今后光荣的战斗中争取更大的荣誉。”

其实,与以后发生的战斗相比,这次战役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美军仅有3万人参战,死伤和失踪共1300余人。作为战败方,法军无暇去统计它的损失,但数量肯定大得多。从战斗的全部过程来看,反映出刚刚参战的美军(包括指挥官和士兵)缺乏实战经验,加上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充满了各种偶然的因素,更加大了登陆作战的难度,整个战役充满了混乱和悬念,显得没有什么章法。美军之所以能最后取胜,除了法军内部反战情绪强烈等因素外,主要应归功于巴顿及其下属指挥官安德森将军、哈蒙将军和特拉斯科特将军的胆略和主动精神,他们临危不乱,在孤立无援的困境之中各自为战,机动灵活地指挥部队,再加上美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因此圆满地完成了预定的战斗任务。在这次战役中,相对较弱的敌手使美军未遭受重大损失,而各种复杂情况的出现则使他们经历了现代战争的洗礼,获得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对于巴顿及其部队来说,这场战斗就像竞技大赛前的一次“热身赛”,对于他们参加这场史无前例的世界大战具有深远意义。

11月11日上午,美法双方指挥官在费达拉巴顿的司令部进行了停战谈判。整个会议过程显得颇有戏剧性,并成为以后人们批评巴顿的一个把柄。

法国总督诺盖和米什利埃上将等人刚进门时的心情是窘迫不安的,他们举止拘谨,面色紧张,似乎是在以失败者的姿态听候发落。但他们很快就发现,巴顿和休伊特将军的态度是礼貌而友好的。

巴顿让威尔伯上校向法国人宣读了事先拟好的停战协议。鉴于法国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并直至被彻底击败,而且盟军遭受了一定损失,因此协议的相关条款比较苛刻,规定:收缴法军武器,解散军队。

宣读完协议后,会场里突然沉寂下来,气氛极其紧张。米什利埃上将立即向诺盖暗示:“不能接受。”诺盖面色铁青,目光冷峻,沉思了好一会儿,然后冷冰冰地甩出一张王牌:该协议意味着终止了法国对摩洛哥的保护国地位,显然超出了与会代表的权限。他进一步解释说:法国人经营这里已有多年,建立起了一整套相当有效的统治秩序,法国是这一地区安全稳定的保护者,也是维系阿拉伯人、柏柏尔人和犹太人等各个部族之间关系的中介人。如果法军被解散,当地的法制和社会秩序就会崩溃,不仅会在当地导致剧烈的动荡,而且会危及周边地区的安全。美国人初来乍到,在短期内无法有效地维持当地的局势。

诺盖这段尖刻的威胁弄得巴顿有些措手不及。他是个纯粹的军人,缺乏处理政治问题的实际经验,况且,他对摩洛哥的历史和现状也缺乏深刻的了解。巴顿原先的谈判目标是迫使法国人投降,但现在看来问题已不这么简单了。巴顿看到,美军是在距本土6000多千米之外作战,还没有在摩洛哥站稳脚,人员和物资都急需补充,他目前的首要目标是继续打击轴心国,而不是把法国人撵出摩洛哥,使自己陷入政治纷争的泥潭而不可自拔。巴顿虽表面上强悍粗犷,威风凛凛,但他的心肠却特别软弱,总是同情失败者,而法国人目前正处在这一位置上。况且,巴顿热爱法国,他和他的夫人都非常欣赏法兰西的民族文化。因此巴顿从实用主义的考虑出发,迅速做出新的决定:遵循罗斯福总统临行的吩咐,维持法国人在当地传统的统治方式,因此只能从轻发落他们。

决心已定,巴顿整了整军装庄重地站起来,伸手要过条约草案,把它撕得粉碎,一边撕一边说道:“我建议,在上级机关确定最后条件之前,双方迅速交换战俘,并把阵亡人员尸体带走。法军可以保留武器,但双方不得相互使用武力。你们要尽力维护治安和交通,包括守卫通过塔扎峡谷的铁路桥和铁路。”

在巴顿讲话的同时,法国人紧张的神经逐渐松弛了,诺盖也暗暗松了一口气,表示完全接受这一条件。然而就在这一刻,巴顿故意节外生枝,他提高嗓门说道:“先生们,现在一切事情都已解决了,但我们还应履行一个令人不快的仪式。”法国人听罢大惊失色,刚刚平静下来的心又悬了起来,但当他们听到巴顿的条件是“大家共饮一杯香槟”时,心中的疑惧便全部消失了。就这样,几小时之前还在互相厮杀的对手,此时却坐在一起开怀畅饮,称兄道弟,历史就是这样令人费解。

11月12日,巴顿再次来到“奥古斯塔”号旗舰,准备把司令部搬到卡萨布兰卡城内。当他登上旗舰时,发现休伊特上将及其主要助手早已等候在那里了,水手们也自发地来到甲板上列队欢迎,气氛热烈而真挚,使巴顿十分感动。与此同时,国内的赞誉之声也席卷而来,北非登陆战役胜利的消息被各大媒体炒作得十分火爆,一个个有关该战役的故事也迅速流传,巴顿再次名声大噪。

巴顿此时也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以威武之师的形象进驻摩洛哥这个古老的国度。从这时起,巴顿俨然成了摩洛哥真正的统治者,凌驾于国王之上的太上皇,这种礼遇是他一生中从未享受过的,使他的自尊心和虚荣心都得到了满足。但他的兴致很快就遭受了沉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