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生成就悟《论语》
713800000025

第25章 必要的掩藏—职场的哲学(1)

人将一生最富有创造力的光阴奉献给了工作,谁都希望付出汗水能收获硕果。但现实的残酷与复杂就在于你付出一百分努力并不能保证一定会得到一百分的回报。如何能让这二者之间达到理性的平衡呢?《论语》给出了精彩的答案。

不留神你也会变成“小人”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有一些领导一上任就要烧三把火,怎么烧呢?首先要铲除前任的“旧党”。拉帮结派在许多单位已经很寻常。这些拉帮结派的人,破坏团结,眼中没有大局,只争自己的利益,在孔子的眼中是实实在在的小人,距离君子十万八千里。

孔子有这样一句精辟的话:“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是说:君子对人一视同仁,不分远近亲疏;小人只讲关系远近,与所有人交往都必定要视关系之亲疏来保持合适的距离。(传统译作:“君子对人普遍厚待,合群而不勾结;小人偏袒阿私,勾结而不合群。”)

小人的一个特征就是爱拉帮结派,他们一群人有自己的利益目标,为了这一目标他们可以不择手段。若不小心与他们搅在一起,结果如何实难预料。

面对办公室里的复杂政治,避免卷入派系争斗是我们的明智之选。孤独有的时候是最好的交际,短暂的索居要比圈内的争斗甜蜜得多。

弗亚在某跨国传媒公司下属的一个办事处工作,和其他4名员工一起,在频道主编的带领下,努力地工作。他们负责的频道眼看着日长夜大,谁也没想到,一场因为值班而引发的派系争斗悄悄降临……

一个周末,轮到弗亚这一组值班。一位同事头天加班,早晨晚到了一会儿。弗亚因为生病,也是下午才过去。不料这些都被“顺带路过”的分站总编看在眼里。第二天,公司里外开始盛传:“××频道的员工不肯值班。”好在频道主编挺身而出,替他们做了澄清……事情很快平息,但总编和他们的关系从此急转直下。

当别的频道还在建设中时,弗亚这一组已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可在例会上,分站总编却要求他们加班,说:“权当做样子给上面看,表面上卖力点,也好加工资。”不料却遭到了频道主编的反驳:“效率出成绩,没必要做‘秀’嘛。”总编感到脸上有点挂不住。

两个月后,总编总算钻到了“空子”:频道主编怀孕开始休假。第二天,总编立马就给××频道“穿小鞋”——每天召开三刻钟会议,一开就是一星期,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反复强调剩下的4个人要对他直接负责,××频道的内容需要全面调整。

以后,总编的小动作不断:试用期过了,弗亚的工资却明增暗减;公司里更在盛传××频道已经被判了“死刑”。

谣言很快变成了现实。一个月后,总编直截了当地对弗亚说:“公司里要调整职位,你的文笔不错,应该可以找到新的工作。”很快,另外3个人也遭厄运:一个同样被辞,总编找人传个话,就把他打发了;一个调到市场部;最后一个“独木难成林”,请了长病假。人事经理事后悄悄告诉弗亚:“你们的上司不在,谁也保不住你们。”

莫名其妙地卷入派系斗争,又莫名其妙地成了斗争的牺牲品,这就是无辜的羔羊最冤枉的结局。

卷入派系带来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后果,虽然可能给人带来好处,但它无疑会大大增加外在的危险。这种危险既可能来自别的派系的攻击,也可能来自派系内部的倾轧。因此,加入派系就意味着成为替罪羊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使自己更加身不由己。

多亲近人品正直的君子,少与勾心斗角的小人纠缠,这是避免成为替罪羔羊的有效途径。

掩藏自己是一种大智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论语·卫灵公》

同在一个单位,彼此熟悉了,话题也就随之多了起来。有些人一打开话匣子就收不住了,把掏肺的话像抖包袱似的抖出来。这确实不是明智之举。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那么,同事之间怎么相处才是适宜的呢?我们看圣人孔夫子是怎样说的: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这段话非常有智慧,不失为为人处世的圣经,意思是这样的:

孔子说:“与人交往时,可以跟他谈的话却不跟他谈,就错过了一个朋友;不适合跟他谈的话却跟他谈了,就是说错了话。聪明的人,既不错过发现朋友的机会,也不会说错话。”

袒露之心犹如一封在众人面前摊开的信,当一个人把自己的过去呈现于别人面前时,就无疑等于为自己埋下了重磅炸弹。

王博是一个公司的职员,他与他的同事张廉卫无话不谈。一次,借着酒兴,王博向张廉卫说出了他不为人知的秘密:他年轻时,与别人打群架,砍伤了别人,结果被判了两年刑。从监狱出来后,改过自新,重新做人,考上了大学,才得以进入现在的这家公司工作。

时值年底,公司效益不佳,并准备裁员。王博和张廉卫从事同一工作,这个位置精简后只能留下一人。但论实力,王博比张廉卫略胜一筹。

但不久,一个信息在公司就传开了,大家都知道王博是坐过牢的“劳改犯”,大家对他的印象大大削弱了。谁愿意跟一个劳改犯一起共事呢?结果王博被裁掉,张廉卫幸运地留了下来。

罗曼·罗兰说:“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座埋藏记忆的小岛,永不向人打开。”马克·吐温也说:“每个人像一轮明月,他呈现光明的一面,但另有黑暗的一面从来不会给别人看到。”

与人相处,不要把自己过去的事全让人知道,特别是对那些不宜让他人知道的个人秘密,要做到有所保留。向他人过度公开自己秘密的人,往往会因此而吃大亏。世界上的事情没有固定不变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今日为朋友,明日成敌人的事例屡见不鲜。你把自己过去的秘密完全告诉你的朋友,一旦感情破裂,反目成仇或者他根本不把你当作真正的朋友,他还会替你保守秘密吗?

也许,他不仅不会为你保密,还会将所知的秘密作为把柄,对你进行攻击、要挟,弄得你声名狼藉、焦头烂额。那时你后悔也来不及了。

17世纪西班牙著名思想家葛拉西安曾经告诫人们:“千万不要让人了解你的全部。”他说:“深谋远虑的艺术,就是善用你的智慧清晰地洞察情势,衡量情势。此中最重要的就是让人们知道你,但不让他们了解你,并不断地培养他们对你的期望,又绝不完全满足他们的期望。当你每成一事,每展长才时,他们便会因为你的伟大业绩而盼望更伟大的业绩。”

这位极富社会经验的思想家还解释说:“看透别人就能主宰别人,被别人看透则会被别人主宰,胜利会因此易手。善于识破他人,就可以号令全局;善于隐藏自己,就不必担心会落入圈套。”

“不要让任何人了解你的全部。一旦被人识破你的才能局限,你就很难获得别人的敬仰和尊重。”

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就十分明白以上的道理,他曾经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仆人眼里无伟人。”正因如此,他把保持“神秘感”作为自己担当领袖必须遵循的一个信条,而且竭尽全力地做到这一点。

事实上,假如一个人被人一眼就能看穿,不仅难以受到别人尊重,而且会令他人更加小心防范,甚至陷自己于危险的境地。

守住自己的秘密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行为。

其实,这一条与人相处的圣典又何止适应于同事之间呢?它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适用于一切的人际交往。一个有关这方面的夫妻故事,丈夫的睿智以人钦佩不已。

婚后,妻子不止一次地问丈夫,在认识她之前,有没有跟别的女孩好过?

妻子并不是丈夫的初恋。丈夫与另外一个女孩子相爱过一段时间,并且吻了她。这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以后丈夫与那女孩再也没来往过。

丈夫曾在心里反问自己,倘若妻子告诉自己,她当初与某个男孩恋爱过,自己真会大度得毫不介意吗?爱情总不愿意看到第三个人的出现,哪怕他只是个越来越遥远的模糊的影子。于是丈夫对妻子说:“你是我最初的恋人,也是最后一个。”妻子为此陶醉在甜蜜之中,两个人一直美满幸福着地生活。

感情是件易碎品,一旦有了裂痕就很难修补。如果夫妻之间把过去的恋情都袒露给对方,这份真诚固然可敬,但势必会在对方心里留下阴影。因为爱情是具有排他性的,每个人都希望成为对方的唯一,过去的恋人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横在你们之间的大山。爱人之间尚且如此,朋友、上下级、同事之间相处时,更不可将往事随便说。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这么一句富有哲理的话:

“我们的心是一座宝库,一下子倒空了,就会破产。一个人把情感统统拿出来,就像把钱统统花光了一样得不到人家的原谅。”

细思量,可不是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微妙,人的心也最难琢磨,不留一些余地行吗?

就当是一种自我保护与自我敬重,还是别把自己变成一个透明人为好。

我不是教你诈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

中国有句古老的警世恒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现代社会在职场中打拼的每个人,都深知明争暗斗的影响力。想在纷繁复杂的办公室游戏中获胜,就必须要有胜人一筹的能力,还要有防人陷害的警惕性。问题在于,哪种人应该着意防范?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在《论语·学而》篇中教给了我们这方面的经验。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所谓巧言令色之人就是口蜜腹剑、善于伪装的那一类人。

这种人表面上对我们友善、真诚,背地里却干着两面三刀的事,不容易为我们察觉。在这方面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斯就吃了一个大亏,摔了一个大跟头——把老命都搭进去了。

秦始皇死后,车府令赵高欲攫取高位,便怂恿丞相李斯和他一起篡改了始皇立长子扶苏为帝的遗诏,改立胡亥为皇帝,是为秦二世。

秦二世登基后,赵高又想独自专权,就千方百计地加害李斯。他一方面在二世面前大肆诋毁李斯,另一方面在李斯面前大肆吹捧他,怂恿他劝谏沉湎酒色的秦二世。

他对李斯说:“关东盗贼纷起,皇上却仍在那里抽夫拉丁,这可不利于国家啊!您位极人臣,又有犯颜直谏的名声,可这件事为什么没有劝劝皇上呢?”

李斯说:“我早有此意,可惜总见不到皇上。”

赵高说:“等皇上空闲时我通知您。”

赵高专选择秦二世把盏品酒,怀拥美女,玩得正高兴时通知李斯去见二世。秦二世当然不见,李斯再次请求,二世大怒。赵高趁机造谣说李斯时常怨恨,心怀不满,这等于火上加油。

秦二世遂将李斯囚禁,后将其车裂。

李斯的悲剧下场虽令人深感遗憾,但这也是他自己没有对别人细加观察所种下的恶果。赵高在李斯面前嘴巴似抹了蜜一样,直哄得李斯飘飘然,于是放松了警惕之心。

像赵高这样的“阴谋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这类人不易被我们洞察,就在于他总是身披一件保护衣——“巧言令色”。所以说最狡诈的对手不是平日对我们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人,而是总是一脸恭敬与和善的人。

越是心怀不轨的人越会装出温顺的外貌来蒙骗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