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悟百年哈佛
7129100000020

第20章 感悟四:用思考改变世界(1)

善于思索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的一个明显标志。

——哈佛大学课程指导书

立志成为未来的精英

每个哈佛人都将自己定义为社会精英。他们坚信自己未来将是某个行业的领军人物。

哈佛校长曾这样总结过他的学校和学生:“学生们一代接着一代,如同海浪一浪接着一浪冲向陆地。有时候是静止着,有时候则带着暴风雨的怒吼。不论我们认为人的历史是单调的或是狂暴的,有两个事物总是新的,这就是对成功和对知识的追求,这也正是一个大学和他的每一个学生所真正关心的。”

如何追求成功呢?哈佛人认为,首先要有一个伟大的目标,然后为之终生奋斗。哈佛人明白,一个从未幻想过成功的人不会为成功去拼搏,即使在生活中偶有所得,他也不会有成功的喜悦。

正如哈佛导师教导他们的学生所说:“非伟人不能成就大业,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立志要成为伟人。”

在哈佛的教学案例中,有一个关于大企业家福勒的故事:

福勒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个黑人佃农七个孩子中的一个,他在五岁时开始劳动,九岁以前以赶骡为生。和大多数佃农的孩子一样,很早就参加劳动,认为家庭的贫穷是命中注定的,并不要求改善生活。

但福勒还是有一点与身边的伙伴不同,这足以改变他的命运:他有着一位不同凡响的母亲。他的母亲知道在财富包围的海洋中,她的家庭生活在贫困之岛上这件事一定有什么地方不大对劲,于是她对儿子说:

“福勒,我们不应该贫穷。我不愿意听到你说:我们的贫穷是上帝的意愿。我们是贫穷的,但不是由于上帝,而是因为你的父亲从来就未曾产生过致富的愿望,我们家庭中的任何人都没有产生过要出人头地的想法。”

于是福勒改变了那种认命的念头,而为自己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努力打拼。虽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是他始终坚信一句话:“胜利往往来自于再坚持一下。”当他坚持到第七个年头的时候,终于感动了上帝,他成功了。

现在福勒已经取得了七个公司的控制权,有人问及他成功的奥妙时,他用母亲多年前所说的话回答说:

“我们是贫穷的,但不是由于上帝,而是由于我们的父亲,他从未产生过致富的愿望。在我们的家庭中,从来没有一个人想到过改变现状。假如你知道你需要什么,那么,当你看见它的时候,你就会很容易识别到它。”

一个希望致富的人才会主动地去追求金钱,一个渴望权力的人会积极地追求权力,一个喜欢声名地位的人才会费尽心机出人头地。每一个哈佛人,都在为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个伟人而孜孜不倦地学习着。

每个哈佛学子都深深地知道,成功最困难的并不是争取成功的过程,而是成功的目标的确定。早年哈佛大学曾经对各大学的学生作过一项抽样调查,内容是将来毕业以后,有没有一个非常具体的人生目标。结果,只有3%的学生回答“Yes”,97%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

哈佛大学继续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当年在学校有明确目标的3%的学生在20年后,都成了有作为的人。

这项研究再一次提醒我们,给自己设定目标对于人生成长是多么重要!

成功的人,他们在成功之前,早就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的成功,只不过是长期地向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的结果。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没有获得他们渴望的成功。因为他们不是参赛选手,只是看客。他们没有目标,不知道哪儿才是自己的赛场,也不知道应该将智谋体力投放在什么地方。没有人在乎他们的“比赛成绩”,也没有人给他们发“奖牌”。他们只能落寞地看着别人接受鲜花和掌声,在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中藏起自己的希望。

古今中外,但凡成功者,大都有这样一个坚定的通往成功的起点,半路出家的毕竟不在多数。当然半路出家有所作为的也有之,但至少意味着前半生的追求遇到了自己无法承受的也无力逃避的挫折甚至失败。

正如屋大维一样,他知道自己的目标是罗马的主人,他才能始终如一、心无旁骛地去追求,他才毅然抛弃了那么多的诱惑和干扰,比如罗马城的次席等。

知道自己要什么,同时也就知道哪些东西不是自己最想要的。只有得到了自己立誓要争取到的东西,才会感到满足与内心的宁静,才会像旁人一样对自己的成功感到欣慰和满意。

目标和努力,都是成功的要素。靶子在前,枪在手,意味着你已经有了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基本条件。但是,你能否击中靶心?这依赖于你的枪法。而枪法是练出来的,需要付出相当努力才行。

无数的犹豫、痛苦的选择或者所谓壮士断腕、悬崖勒马,实施这些行动都不像想象中那么艰难,只是在决定是否要追求这样一个目标时才显得格外的悲壮与感人。

因此,那些伟大的人物一直都想成为伟大者,有着崇高的志愿,目光远大,终于得以在芸芸众生中树立权威,这也造就了许多人为之倾倒的执着而倔强的灵魂。如果他仅仅满足于平凡的事情,他就只是一位优秀而勤恳的仆人,而绝不是一个能够赢得信任和吸引人类理想的英雄。

有伟大的目标这是成功的起点,也是成功的一半,我们站在伟大英雄们的来路上向回望去,我们都能找到这样一个起点,对着上帝和自己立下的约定,这个誓言无时无刻不回响在我们为之奋斗的每一段行程的上空。所以,我们要说的成功者的第一个特征是成功的意愿,或者说是志向、目标或者其他一些称谓,但不管怎样,他们都渴望成功。

与众不同的声音

一个哈佛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曾这样说:我们有自信,我们每个人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我们的思考、我们的内在,别人都无法模仿。我们信心十足,我们一定可以唱出与众不同的声音来给世界听。

这就是哈佛人的个性,他们要求站在台上,让全世界听到自己的声音;而不仅仅是站在台下,为别人的声音鼓掌喝彩。这种个性对成就杰出人生的好处是:能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立意志,而不会成为他人盲目的追随者。

美国成功学大师休伊特讲过这样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

“在富兰克林·罗斯福当政期间,我为他太太的一位朋友动过一次手术。罗斯福夫人因此邀请我到白宫去玩。我在那里过了一夜,工作人员告诉我,隔壁就是林肯总统曾经睡过的地方。我感到非常荣幸且惊讶万分。‘麦克斯,’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你来到这里了。’我无法用正确的言语描绘我那时受宠若惊的心情。那天夜里我一直没睡。我用白宫的文具纸张,写信给我的母亲、给我的朋友,甚至还给我的一些冤家。

“早晨,我下楼用早餐,罗斯福总统夫人是那里的女主人,她的眼中总是透露着特别温和迷人的目光。我吃着盘中的炒蛋,接着又来了满满一托盘的鲑鱼。我几乎什么都吃,但对鲑鱼一向讨厌。我畏惧地对着那些鲑鱼发呆。罗斯福夫人向我微微笑了一下。‘富兰克林喜欢吃鲑鱼。’她说她指的是总统先生。

“我考虑了一下。‘我何人耶?’我心里想,‘竟敢拒吃鲑鱼?总统既然觉得很好吃,我就不能觉得很好吃吗?’于是,我切了鲑鱼,将它们与炒蛋一道吃了下去。结果,那天午后我一直感到不舒服,直到晚上,仍然感到要呕吐。

“我说这个故事有什么意义?很简单。我没有按照自己的心愿唱出自己的声音。我并不想吃鲑鱼,也不必去吃。为了表示敬意,我勉强效颦了总统。我背叛了自己,站在了不属于自己的位置上。那是一次小小的背叛,它的恶果很小,没有多久就消失了。不过,这件事的确提醒了我们,在走向成功之道最常碰到的陷阱之一就是:别人眼中的成功如果并不是你想要的成功,你就一定要表达出来,而不是盲目追随他人。因为此种‘成功’,实在是一种失败;它剥夺了一个人自我完整的概念,它使他放弃了自我立场——就像我在效仿罗斯福总统时所做的一样令我自己陷入心灵所不需要的那种荒谬竞争之中。”

休伊特吃鲑鱼,这种盲目追随他人的做法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别人一身名牌,我也不能天天穿“休闲”;别人染了头发,我也要赶紧改掉黄种人的老形象;别人出入豪华场所,我勒紧裤带也要跟着上:别人天天在网上冲浪,我也要经常泡网吧……但是,我们应该想想,作为一个哈佛人,罗斯福总统会因为某个大人物爱吃鲑鱼,他也去吃鲑鱼吗?不会!既然罗斯福总统不这样做,我们在生活中寻找学习榜样时,为什么不向具有独立人格的罗斯福学,而要向那些喜好攀比的小人物学呢?

哈佛人说:只有长期保持高度的乐观和自信,才能使你不断地获得成功。你最可靠的指针,是接受你自己的意见,尽你所能地去好好生活,而不必盲目追随别人。

只有倾听自己的心语,接受自己的意见,才能在这个世界上唱出自己的声音。唯其如此,才能从普通人中间脱颖而出,成就杰出人生。

当然,执意要唱出自己的声音,也有一定风险:可能受到那些保守者或嫉妒者的批评。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每一个杰出人士都曾受到过批评,这并没有妨碍他们的杰出。

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被人贬为“让青年堕落的腐败者”。

贝多芬学拉小提琴时,技术并不高明,他宁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师说他绝不是个当作曲家的料。

歌剧演员卡罗素美妙的歌声享誉全球。但当初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当工程师;而他的老师则说他那副嗓子是不能唱歌的。

发表《进化论》的达尔文当年决定放弃行医时,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狗捉耗子。”达尔文在自传上透露:“小时候,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认为我资质平庸,我与聪明是沾不上边的。”因为他总是那么“不听话”,总是那么自以为是。

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不合群,满脑袋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遭到退学的命运。

牛顿在小学的成绩一团糟,曾被老师和同学称为“呆子”。

罗丹的父亲曾怨叹自己有个白痴儿子,在众人眼中,他曾是个前途无“亮”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的叔叔曾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托尔斯泰读大学时因成绩太差而被劝退学。老师认为他:“既没读书的头脑,又缺乏学习的兴趣。”

如果这些人不是尽力唱出自己的声音,而是被别人的评论所左右,怎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人生的成功自然包含功成名就的意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只有做出了举世无双的事业,才算得上成功。世界上永远没有绝对的第一,关键是要唱出自己的声音。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得好:“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当叫,就让它们各自用自己的声音叫好了。”

小狗也要大声叫!实际上,追求一种充实有益的生活,其本质并不是竞争性的,并不是把夺取第一看得高于一切,它只是个人对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所以说,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于成就的大小,而在于你是否努力地去实现自我,喊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经营自己的长处

人生的诀窍就是经营自己的长处。在人生的坐标系里,一个人如果站错了位置——用他的短处而不是长处来谋生的话,那是非常可怕的。

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善于经营,是一种聪慧的生存方式,也是我们摆脱局限,超越自己超越别人的最好捷径。

英国近百年来最年轻的首相梅杰,47岁登上首相宝座,为世人所瞩目。然而他年轻时并无超人的聪明之处,16岁时因成绩不好而退学,后又因心算差未被录取为公共汽车售票员。对此有好多人想不通:一个连售票员都不能胜任的人怎么当了首相?针对这种怀疑,梅杰在一次谈话中回答说:“首相不是售票员,用不着心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学历的高低,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能不能扬长避短,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

卡莱尔说:“发现自己天赋所在的人是值得信任的,他不再需要其他的福佑。他有了自己命定的职业,也就有了一生的归宿。他找到自己的目标,并将执着地追寻这一目标,奋力向前。”

而英国散文家托马斯·卡莱尔则说:“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要数那些说不清自己究竟想做什么的人。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适合他们干的事,简直无处容身。”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人,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某些缺陷,但我们每个人也都有或这或那的长处和优势。在这多元化的社会里,在很多可供你选择的情况下,这些长处和优势恰恰正需要引起我们自己的注意,如果我们不把心思放在这些长处的经营上,而是老念叨着自己的缺陷,那就可能会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沦。

正如一位哈佛的退学生比尔·盖茨说:“缺点教会了我一个真理,那就是一个人受自己缺点的限制是可大可小的,这取决于你自己如何看待和处理它。关键是应该注意发挥你所具有的长处,而不是老记着自己的缺点。”

美国着名的歌唱家卡丝·黛利有一副美丽的歌喉,但美中不足的是她却长着一口特别显眼的暴牙,这使她在成名之前非常自卑。后来,在一次全国性的歌唱比赛中,她听从一位好心评委的劝告,比赛时不再考虑她的牙齿问题,而是全身心地投入演出。结果,这次比赛她凭自己的实力征服了听众和评委,终于脱颖而出。从此,卡丝·黛利就走上了歌坛。

想想我们每个人,谁没有长处,谁又没有缺点呢?同样是有着长处和缺点的人,为什么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却失败了?其实,不是他们不行,而是由于他们不能接受自己的缺点和由此带来的自卑,使他们连同自己的长处也放弃了,从而制约了他们的发展。

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创始人托马斯·沃森的儿子小沃森,小时是个末流学生,同他声名显赫的父亲相比,他简直是个低能儿。在读公司商业学校时,他的各科学业全靠一名家庭教师的鼎力相助才勉强过关。后来他开始学飞行,却意外地有种如鱼得水的感觉,他发现他驾驶飞机竟是那样得心应手,这使他对自己的信心倍增。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当上了一名空军军官。这段经历使他意识到自己“有一个富有条理的大脑,能抓住主要东西,并能把它准确地传达给别人”。

沃森最终子承父业成为公司总经理,使公司迅速跨入了计算机时代,并使年盈利额在15年里增长了10倍。

以上的事例给我们的启迪就是:人生的诀窍就是经营自己的长处,因为经营自己的长处能给你的人生增值,经营自己的短处会使你的人生贬值。正如富兰克林所说:“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

先有想法再想办法

身陷逆境的人有一个共同的困惑:有想法没办法。他们并非不想改善处境,但眼前的困难却让他们束手无策。于是,很多人自暴自弃,就此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