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多彩的世界让自己更快乐
7128300000004

第4章 快乐是生命的本色(3)

感觉不等于工具,感觉是一种终极的心境,而工具只是阶段性的事物,是一个可能的途径。我们太多的人都是追求工具的高手,在生活的每一天,我们都在被周围的事情所打扰,疲惫不堪。比如,可能某一天你一大早就和好朋友们约了一起去郊游,可是在去的路上就下起了大暴雨,把你们淋成了落汤鸡,你也许会很生气,和大家一起闷闷不乐;矧时,你完全可以选择不生气,就在这样的暴雨的天气里和大家玩的更开心、更有乐趣。不要忘了你郊游的目的,你想要的只是一种快乐、放松和刺激的感觉,而郊游不过是你实现这些感觉的众多工具之一,你期待的也许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里的郊游,可那不过是一个可能的(可供选择的)工具而已,你可以有很多的选择。你一定要一次晴天的郊游吗?难道一次暴雨下的郊游就一定令人沮丧吗?它会不会成为你生命中一次最有趣、最难忘的经历呢?当你这样去问自己的时候,也许你可以带领你的同伴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最后玩的更疯,比预期的还要开心。

上面说的是一次郊游,而人生中大大小小的几乎所有事情都是如此。价值隐藏在事物的背后,需要我们去把它找出来,用意识去明确;而明确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它,不受外界风云变幻的干扰和影响,不去做一些离我们想要的价值越来越远的事情。我们干了太多与追求幸福快乐背道而驰的事情,那些终日醉心于收集工具的人往往得不到持久的、真正的人生的快乐。看看你现在的生活:你为什么要选择现在的工作?你想在这份工作中得到什么样的感觉?你得到了吗?想一想你当初为什么要选择现在的婚姻生活?你想通过它得到什么样的感觉?你得到了吗?再想一想你为什么一直要赚取那么多的金钱?你希望用这些金钱换来什么样的感觉?而现在的你得到这样的感觉了吗?

无论是工作、婚姻还是金钱,都不过是实现幸福快乐的可能因素。世上所有谋求幸福的人,都应该抛弃条件至上的念头。

幸福的联想

假如将全世界各种族的人口组成一个100人的村庄且按比例来计算的话,那么,这个村庄将有:

——57名亚洲人、21名欧洲人、14名美洲人(包括拉丁美洲)、8名非洲人;

——52名女人和48名男人;

——30名白人和70名非白人:

——30名基督教徒和70名非基督教徒;

——89名异性恋者和11名同性恋者;

——6人拥有全村财富的89%,而这6人均来自美国;

80人住房条件不好;

——70人为文盲:

——50人营养不良:

——1人正在死亡、1人正在出生;

——1人拥有电脑、1人(对,只有一人)拥有大学文凭。

如果我们以这种方式认识世界,那么忍耐与理解则变得再明显不过了。

还请记住下列信息:

如果今天早上你起床时身体健康,没有疾病,那么你比其他几百万人更幸运——他们甚至看不到下周的太阳了。

如果你从未尝试过战争的危险,牢狱的孤独,酷刑的折磨和饥饿的滋味,那么你的处境比5亿其他人更好。

如果你能随便进出教堂或寺庙而没有经受过任何被惊吓、暴行和杀害的危险,那么你比其他30亿人更有运气。

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有衣可穿,有房可住及有床可睡,那么你比世上75%的人更富有。

如果你在银行里有存款。钱包里有票子。盒里有零钱,那么你属于世上8%最幸运之人。

如果你父母双全,没有离异,且同时满足上面的这些条件,那么你的确是那种很稀有的地球之人。

如果你读懂了这本书,那么你也可得到一个祝福。因为你不属于那另外的20亿文盲。

所以:去工作而不要以挣钱为目的:

去爱而忘记所有别人对你的不是;

去跳舞而不管是否有他人观看;

去唱歌而不要想着有人在听;

去生活就像这世界便是天堂。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往往见到有人乐观,有人悲观。为何会这样?其实,外在的世界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个人内在的人生态度不同罢了。

当你收入赶不上别人时,不必向上看,那你就应该和付出比你更多、获得比你更少的人去比较,这样一比你心里就舒服了。

当你生活困窘时,不要眼红别人。有位作家说得好:大腕们出入的豪华场所不让普通人进,我们也不想进:大腕们吃河蟹、甲鱼,我们不稀罕吃也不稀罕看;卡拉OK、KTV包房算什么东西,不就是拿着话筒装模作样宣泄吼两嗓子?其实要吼野外吼得更刺激。我们有理由拥有比大腕们更好的感觉,更好的潇洒。至少他们比我们多一重担惊受怕。不客气地讲,被绑票勒索常是富豪们的事。

当你高考落榜时,不要悲观,不要失望,不妨多想想爱迪生和飞机之父莱特兄弟,他们都没有上过大学,靠着自学也能成才。人常说,条条大道通罗马。这一次落了榜,还有下一次。

当你失恋了,也不要自己折磨自己,最好去读读居里犬人的自传,如果没有那次“幸运的失恋”,她的历史将是另一种写法,世界上就会少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当你没有评上职称时,不要垂头丧气,也不要怨天怨地。你不妨想想没有职称的民族音乐大师王洛宾,体味体味他的一句话,“是不是有了职称我的歌就能立刻传遍天涯海角呢!”

当你仕途失意时。大可不必自暴自弃,自己难为自己,自古失落者甚多。不然,李白怎么会有那么多名篇佳句,遗留后世呢?

人生一直处于比较之中,人的心灵和身体也在不停地进行对话。20世纪科学家为此已经作出了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心灵的对话不单单是抽象的观念性东西,还会产生影响身心健康的物质性东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荷尔蒙。一个人,遇上不如意的事,心情不好时,大脑就会分泌出影响身心健康的荷尔蒙。反之,遇事能正确对待,心情舒畅时,脑内就会分泌出增强健康的荷尔蒙。荷尔蒙是在人体细胞之间传送信息的物质,大脑也就是通过它向全身传递命令,进行心灵对话的。据说,现在已知的荷尔蒙有100多种,人在发怒或情绪紧张时,体内分泌出去甲肾上腺素。感觉恐怖时,体内会分泌出肾上腺素。这些荷尔蒙都是有毒的荷尔蒙。如果人的心情愉快,常常能把事情往好的方面去想。体内就会分泌出具有活跃脑细胞。增强体质功能的荷尔蒙,科学家称它为β-内啡呔。

比较是一种思维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比较。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具有积极心态的人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对任何事情都能往好的方面思考,体内产生的物质就有利于健康,而具有消极悲观的态度,遇事爱往高处比,爱与人较劲,心理常得不到平衡,体内产生的物质就有害身体。

朋友们,无论你遇上多么烦恼的事,只要你用积极的心态,从不同的角度去比较,你就会保持乐观心态,幸福愉快地度过每一天。

会自我安慰

吃了亏的人说:吃亏是福。

丢了东西的人说:破财免灾。

胆子小的人说:出头的椽子先烂。

侥幸逃过一劫的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受欺压的人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卸任官员说:无官一身轻。

官场失意者说: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生了女孩的父母说:养女儿是福气,养儿子是名气。

没钱人的太太说:男人有钱就变坏。

惧内的丈夫说:有人管着好呀。啥事都不用操心。

夫不下厨,妻跟人说:整天围着锅台转的男人没出息。

住在顶楼的人说:顶楼好呀,上下楼锻炼身体,空气新鲜,还不会有人骚扰。

住在一楼的人说:一楼好呀,出入方便,省得爬楼梯,怪累的。

某人被老板炒了鱿鱼,他对人说:我把老板给炒了。

中国人的确有些“阿Q”精神,既要面子,又要自我解嘲。然而这又没什么不好,达观地处理嘛。

我们每一个人所拥的财物,无论是房子、车子、金子……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没有一样是属于你自己的。那些东西不过是暂时寄托于你,有的让你暂时使用,有的让你暂时保管而已,到了最后,物归何主,都未可知。所以智者把这些财富统统视为身外之物。

卡耐基说:“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根据古希腊哲学家艾皮科蒂塔的说法,哲学的精华就是:一个人生活上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减少对外来事物的依赖。罗马政治学家及哲学家塞涅卡也说:“如果你一直觉得不满,那么即使你拥有了整个世界,也会觉得伤心。”且让我们记住,即使我们拥有整个世界,我们一天也只能吃三餐,一次也只能睡一张床,即使是一个挖水沟的工人也可如此享受,而且他们可能比洛克菲勒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安稳。”

“身外物,不奢恋”是思悟后的清醒。它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来的豁达襟怀。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会活得轻松,过得自在,遇事想得开,放得下。身上修筑的这个无形“桃花源”,还可以改变体内生化状态,保护心脏和血管不受损害。

淡泊自己的心灵

有一个人,性格内向,喜好安静,可妻子生性活泼,一天到晚有说不完的话。后来他们有了孩子,孩子的性格与他们的母亲一样,好说好动,一刻也不安宁。再后来,儿子又有了儿子,个个随祖母的脾气,叽叽喳喳,他真是烦死了。

无比烦恼的他来到了教堂,祈求上帝帮他解决这一问题。上帝正面对着墙上自己的像祈祷着。他非常纳闷:“亲爱的主啊,你是万能的。为什么你也在祈祷呢?”

“自己的问题只能自己解决,你看,我还在祈求自己呢,你还是回去吧!”上帝在自己胸前划了一个十字,回头对他说。

他没有回去,而是和上帝讨价还价:“万能的主啊。快救救我吧,你不知道,全家上下20口,每人嘴里都念叨不停,要是再呆上一刻,恐怕我就再也见不到你了。”

“唉!”上帝叹了口气,“除人之外,你家还有没有其他东西?”

“有。”他回答,“有1条狗、10只鸡、20只鸭。”

“听我的话,孩子,把这些东西全关到你的屋里,一周后再来找我。”上帝说。

为了表示对主的虔诚,他照办了。一周后再次来到上帝的面前。

“怎么样?”上帝问。

“更吵了!”他说,“人言,兽语,禽鸣,****人禽嬉戏的声音。兽禽鸡鸭打斗的声音……真是烦死了,地狱恐怕都不会这样吧?”

“孩子,回去把禽兽都赶出去,打扫一下房间,一周后你再来见我。”

不到一周,他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上帝的身边,问:“万能的主啊,我十分虔诚地向你表示感谢,现在…切都好了,我感觉世间原来是这样的安宁和幸福。”

“请不要感谢我,孩子。”上帝说,“每个人的上帝只能是自己,你应该感谢自己才对呀!”

他的眼里无比的怀疑。上帝继续说:“到我这里之前,你住在那样的环境,现在,你所处的环境依然没变呀!你能感到安宁和幸福,得益于你心态的改变和心灵的觉悟。”

人都有这样一种习惯,生活在痛苦之中,他会觉得很痛苦,当更大的痛苦降临时,他就会觉得与现在的痛苦相比,以前的痛苦根本称不上是痛苦。

诸葛亮有句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能在一切环境中保持宁静心态的人,是有高度修养的人,也是能成就大事业的人。他能冷静地应对世间的千变万化,永远不迷失自己的目标。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抗干扰能力,“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这个“台”,就是宁静的心灵。

有两位着名的画家,一时兴起,相约用同一个题目一起作画,两人想一决高下,在彼此认真地脑力激荡之下,会有什么样的杰作产生。他们抽中的题目只有一个字——“静”。两位画家用心冥想了片刻,便开始提笔在画纸上着墨。

过了不久,两人的作品几乎同时完成。第一位画家自豪地将他的画作摊开来,只见长长的画轴上,一片碧绿动人的湖水无尽地延伸开来,湖面不见一丝波澜,岸边的垂柳,婆娑摇曳的倩影,倒映在清澈见底的湖水当中,又似乎留有无尽的低回之意,整个湖畔的画面看来,当真只有一个“静”字得以形容。

第二位画家由衷地夸赞了几句,缓缓地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

那是一道雨后山中的雄伟瀑布,湍急的水流猛烈地冲向陡峭的山石,颇有万马奔腾的架势:令观看者的耳中,依稀可以听到瀑布不断地传来轰然巨响的隆隆声。

在气势壮阔的瀑布半腰处,有着一处突兀横生的枯枝,正随着水波的冲击,不断地晃动着。而在摇曳不停的枯枝树梢,凌空悬着一个简陋的鸟巢,鸟巢当中正有一双幼小的雏鸟,安详地闭着双眼,沉沉地睡着。对于瀑布巨雷般的声响,雏鸟仿若不觉。

第一位画家呆呆地看着这幅画,不知经过了多少时间,方似大梦初醒一般,轻轻地摇着头。口中讷讷地道:“我只能描绘情景,你却能诠释出情境,的确是你高明得多了。”

所谓“静”,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是不沉寂的。人生亦是如此,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一定能领会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一定得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你偶然间丢开一切,悠然遐想,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这就是忙中静趣。

活在自己的程式中

你有没有整个星期都不戴表的经验?你说,怎么可能!

好吧!那一整个上午或下午呢?总该有了吧!早上匆匆出门,放在床头上的表偶尔会忘了戴;也有可能是上班时间手表突然停了;这时的你;会怎样呢?还不是过得好好的,顶多有点不便而已。你瞧,没戴表,这世界也不会就此无声无息地走到尽头。

大多数人都被钟表限制了生活,不时地抬头望望墙上的钟,不时地就抬起手来看看表,惟恐错失了什么似的。要是真没了钟表。就频频找人问时间,好像在和时间赛跑一样。

其实,一天的行程里,真正重要的事没几样,根本没必要随时盯着钟表看。频频对时的举动,只不过显示出你的焦躁不安而已。

是的。大自然原本就有对时的机制存在,冬天里北鸟南飞。夏天里荷花满池都是如此。动植物就这样配合着它在运转的。偏就人类频频以人造方式另创机制,一旦没了这人造机制,就无法过得安稳。同时,随着对这机制的依赖日深,渐渐地,我们也失去了参考自然界的能力。

要是哪一天闹钟突然坏了,我敢打赌你一定醒不过来。当然,迟到的借口就是闹钟坏了。然而,你有没有想过,窗外由黑暗、微曦、一直到大放光明,不就是最好的报时器吗?为什么你感受不到?

我看到许多年轻男女大学毕业后,找工作、结婚、搬迁、买房子、养小孩似乎都在同一时间里做完了。然后他们开始怀疑,为什么自己要这么累得半死?

这就是不懂得配合时序的关系。

我们无法同时做每件事。甚至,也许有些事情不应该现在就做,因为此时不合时宜。

青年人原本就有大好的青春等着他去享受、去运用,在青春渐逝、经验渐长的过程里,生命的历练自然会教导他什么时候该做些什么,根本不需要我们事先规划。当然更毋需强迫。更何况,依着各人天赋的不同,每个人成长的步伐也必有异,因此也就无法强求其统一步调。

然而,囿于约定俗成的观念,我们总是勉强做些不合自己步伐的事。30岁了,早就该结婚了,为什么还不进教堂?与你同龄的人孩子早已上小学了,怎么还不快生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