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着斧头,一个人独自到山中。走着走着,他看到了一棵形状弯弯曲曲的树,在日光的映照下显得非常美丽;但可惜,他是在找房子的干梁,这棵树就用不了……
忽然间,他看到了一棵非常高大雄伟,又直、又粗、又美丽的树,心想这就是他所想要的,所以当下就拿起了斧头,一斧又一斧的砍。因为这棵树蛮粗的,所以足足砍了一天一夜才把这颗树砍倒,砍完之后便把它拖回家去了。
因为这棵树在山中和其他树生活多年,现在它被砍了,它的同伴非常伤心,于是在晚上时山中便传出许多的怪声。有一棵奇丑无比,形状弯弯曲曲的千年古木便开口说了:
“唉,它之所以被砍,是因为他‘有才’所惹的祸啊。”
另一个故事说:
有一天,一个人到他的朋友家去做客,天色将晚,朋友之妻便到了厨房去做菜。她想既然是老朋友,所以当然是要做丰盛一点啦,于是便到了鸡笼去看看。鸡笼中只剩下了两只大公鸡,一只每天早晨都准时报时,是一只会报晓的鸡;而另一只呢,则是每天早上都睡过头,一点用处都没有的鸡。
至于妇人会选哪只鸡来杀呢?也许有人会说那只每天准时报晓的鸡,让人在早上都不能好好的“赖床”一下,所以它该杀。但在古代时,没有钟表的流行,时间的标准都是靠每天早上的鸡鸣来知道的,所以妇人就选了那一只啥用都没有的鸡来做今天的晚餐。另一只在笼子中的鸡从头到尾完完全全看到了这一慕。它非常痛心,也说了一句:
“这都是它的‘无才’所招惹来的杀身之祸啊……”
所以人生于世,其处世之道就是一个“藏”字。有才的人要会“藏锋”;而至于无才的人呢,则是要“藏拙”。收敛锋芒,学会藏拙,才是正确的生存之道。
强大与柔弱
在老子看来,凡“生”者必是“弱”的,而以“强”自居者,“死”期已将至。他认为,人的牙齿很坚固,然而几十年便纷纷脱落了,而舌头最柔软,往往却能够百年长存。
受自尊心的驱使,人们总是对自己的缺点和短处讳莫如深,不甘示弱。其实,如果对示弱巧妙地加以运用,它会成为赢得成功的有力帮手。示弱是化解妒嫉,维护团结,和睦相处,共同进步的重要手段。恰当的“自贬”,有时反会出奇制胜。
与强敌作战,力避正面硬拼消耗自己,力争出其不意以奇取胜,在与敌交战的过程中,强调运用计谋,巧设圈套,诱敌上钩,并千方百计麻痹敌人,在敌人毫无戒备之时,突然“重拳”出击,置敌于死地。
兔子斗隼鹰,可谓实力悬殊。当苍鹰张开利爪向兔子发起凌厉攻势之时,机敏的兔子佯装死去,等待完全放松了警惕的苍鹰扑上来,突然集中浑身气力于双腿,猛然一蹬而击毙隼鹰。这就是兔子巧胜苍鹰的方法。军事上把这种示弱诱敌、巧搏智取、以弱胜强的方法称为“兔搏苍鹰”战术。它的基本思想是:与强敌作战,力避正面硬拼消耗自己,力争出其不意以奇取胜,在与敌交战的过程中,强调运用计谋,巧设圈套,诱敌上钩,并千方百计麻痹敌人,在敌人毫无戒备之时,突然“重拳”出击,置敌于死地。
中国古代的政界权谋和兵家计策也是相近相通的。擅长“眼泪攻势”、“微笑外交”甚至是“夫人外交”等手段的政治家常常将对手“怀柔”于胃囊之中。三国中有名的诸葛亮“空城计”、“草船借箭”,是典型的以弱示弱、以柔克刚的战术变通。
“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出山指挥的第一仗,夏侯悖率精兵十万,杀奔而来。诸葛亮利用夏侯悖的轻敌心理,派赵云统领队杂乱、旌旗不整的赢弱之兵前去迎敌,使夏侯悖更加心骄气傲:“吾笑徐元直在丞相面前,夸诸葛亮为天人,今观其用兵,乃以此等军马为前部,与吾对敌,正如驱犬羊与虎豹斗耳。”又让刘备率弱兵于途中进行毫无攻击力的“接应交战”,使夏侯悖完全丧失了军事将帅应有的警惕性:“敌军如此,虽十面埋伏,吾何惧哉。”结果横冲直撞,钻入诸葛亮布置好的火攻圈套,大败而归。
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老子教人要效法水的智慧,把水的特性化为智慧。“守柔”,“处下”,提倡“弱用之术”:“弱者道之用”、“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弱者示弱,可以保护自已,为自己套上一层软甲,使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在未强大之前,不会让你四面受敌伤痕累累。所示之弱又是有目共睹无法回避的缺点或弱点,自己事先表明,可避免给人可乘之机。
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这样的先例,世外高人鬼谷子有两个学生,就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庞涓与孙膑。庞涓知道孙膑的才能在他之上,嫉妒使他产生邪念,要置孙膑于死地,扫除自己前进路上的障碍。孙膑早已看出庞涓的邪念,才装疯卖傻躲避了杀身之祸,成为军师的孙膑为齐国立下了赫赫战功,留有《田忌赛马》、《围魏救赵》这样传奇的故事让后人们得到智慧的启迪。更有在后来军事史上影响颇深的《孙膑兵法》一书。
人际交往中,在特定的情况下亮出自己的弱点,往往是一种有益的处世之道。适度“示弱”有以下好处:其一,可以减少甚至消除嫉妒,人们对成功者产生嫉妒是一种天性,适度示弱可以将其消极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更可以消除敌意,化干戈为玉帛;其二,示弱可以给人一种你这个人诚实可靠的感觉;其三,适度示弱,有意让对方看轻自己,这样容易被人接纳,与人打成一片,又可在关键时刻脱颖而出,让人大吃一惊,印象深刻。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收敛触角并蓄势待发。一个人想干成事业,一要靠自己帮忙,二要靠别人帮忙,所谓要靠别人帮忙,就是必须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尽可能减少行进过程中的“磨擦系数”。
美国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人们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受到重视。”而向人示弱正是一种让对方觉得自己受重视的表达方式。它更是一种策略,一种智慧。它具有疏通人际关系的积极效果,有时还能发挥变被动为主动的作用。适度示弱能给人以一种心理平衡,能拉近你与人们的距离,消除你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但示弱也要适可而止,否则会给人虚伪的感觉。
博采众长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善于发现自己和别人的长处,并能够利用,不嫉妒别人的长处,不袒护自己的短处,能够协调别人为自己做事情,与合作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信誉,是成功者的法则,更是人与人之间共同发展的主旋律。
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培养某种你欠缺的才能,不妨主动去找具备这种特长的人,请他参与相关团体。三国时的刘备,文才不如诸葛亮,武功不如关羽、张飞、赵云,但他有一种别人不及的优点,那就是一种巨大的协调能力,他能够吸引这些优秀的人才为他所用。多一样才华,等于锦上添花,而且通过这种渠道结识的人,也将成为你的,火伴、同行、同事、专业顾问,甚至变成朋友。能集合众人才智的团队,才有茁壮成长,迈向成功之路的可能。
能够发现自己和别人的才能,并能为我所用的人,就等于找到了成功的力量。聪明的人善于从别人的身上汲取智慧的营养补充自已,从别人那里借用智慧,比从别人那里获得金钱更为划算。读过《圣经》的人都知道,摩西算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导者之一了,他懂得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得到其他人的帮助,就可以做成更多的事情。
刘备就是凭着高超的交际能力发家的。在黄巾起义时,他聚集徒众镇压有功,被安排做安喜尉,后来因为与郡督邮发生冲突而弃官亡命,投靠了中郎公孙瓒,当上别部司马,因为数有战功而领平原国相。曹操攻击徐州牧陶谦时,他率兵与之抗拒,后来代死去的陶谦任徐州牧,这位徐州牧不知道如何跟六亲不认的吕布打交道,结果倒了大霉。
被吕布打败的他只好投奔曹操,曹操推荐他做豫州牧,进位左将军。乱世的政治家大都目光敏锐,他的“以弱胜强”的为人之道尽管独到,也无法逃过曹操的火眼金睛,这个破落贵族早就为曹操另眼相看了:“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听到这种不能随便承认的实话,他吓得当场掉了筷子,曹操的意思大概是你别装了,可刘备却装得越来越成熟了,当然俩人谁也不比谁傻。刘备也确实不老实,时刻都打算成就大事的他找到了并不够精明的合作者,却没有赢得成功,因为与献帝舅舅董承谋划杀曹事情的泄漏,刘备只好悄悄地逃走。
这时候的刘备自然打不过曹操,被强敌击破的他只好抛妻别子投奔刘表,好在刘表始终以上宾之礼相待,刘备的声望逐渐升高,荆州的很多豪杰都来归顺他。从危急关头缓过来的他试图卷土重来,当曹操北征乌桓时,他建议刘表攻击曹操根据地许都,此建议未被刘表采纳。刘表去世之后,其子降曹,刘备逃至夏口。
刘备确实是高明的政治家,在群雄割据的社会,懂得重用人才的意义和价值。三顾茅庐的他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屈尊纳贤的美名,也实实在在地笼络了大批极有才干的文臣武将,有能出主意的,有能将兵打仗的,有懂得联合之道的,名将关羽、张飞是左右手。他的底气肯定很足。
能知人善任的刘备根据诸葛亮的建议,与孙权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成功能给人带来勇气,他又率数万人应益州牧刘璋之请,入蜀共同制御张鲁抵制曹操。后来跟合作者失和,翻脸的他毫不含糊地攻下成都,推翻刘璋的地方统治,置身乱世的他开创了一代帝业。刘备与孙权、曹操差不多,都是把利益放在首位,把道义放在第二位。刘备的高明在于真诚的表演,他的“摔孩子”的目的并不为人深知,情节却很感人,狡猾的他懂得在曹操面前装懦弱,在诸葛亮面前装无知,在部属面前装仁义老实厚道。他在政治上也很低调,如果曹丕不去当皇帝,他也就不会堂而皇之地称帝,因而曹操成了“奸”,而刘备却没有“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