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佛说观无量寿佛,观就是观想。这上面讲了十六种观想的方法,十六种观想念佛的方法,即净土十六观。经有教理行果,我们学习就有信解行证。诵经的时候,我们要依照经来起观照,这个很重要。这里面告诉我们一十六种观法,由落日观开始。这是净土十六观,这样观想念佛。
我们东土的净土宗,一般常规,大家应该都知道,就是以庐山东林寺慧远法师结白莲社开始。当然在此之前,还是有很多的法师弘扬净土法门,在慧远法师之前都有。但是我们常规以白莲社结社作为一个标准,作为一个开始。慧远法师在结集白莲社的时候,有一百二十三人参加。一百二十三人全部往生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人不能往生。
为什么你知道吗?因为当时慧远法师非常重视的,就是我们现在要学的这一本《观无量寿佛经》。不单单是持名念佛,而且要观想念佛。观照念佛,所以都能往生,品位很高。而且慧远法师很有智慧,当时有一个名人,叫谢灵运,东晋的名人,他也听说了,他也想参加这个白莲社,慧远法师就不同意。为什么?
法师说:“你虽然很有才能,但是我看你的相,还是有乖戾之气。也就是你这个人思想行为很特异。”然后就叫他一定要至诚恳切地忏悔,三年才接受他参加白莲社。谢灵运这个人很傲慢,就没有参加。果然几年以后,就给东晋的皇帝杀掉了。
当时能够参加的人全部都能往生,也就是说他不单单注重持名念佛,而且还注重《观经》里教的十六观。
慧远法师本人,也是自入庐山,三十二年足迹不入尘世——三十二年之间都没有离开庐山,以澄净之心观想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之境,修净土十六观。在一十一年之中,三次见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临终又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观水流光明分十四支。这是十六观里的一个观。而且他见到阿弥陀佛身满虚空,这个往生品位就很高,这是报身阿弥陀佛迎接,水流光明分十四支,阿弥陀佛说:“汝七日后,当生我国。”所以慧远法师,他当时主要做的就是持名念佛和十六观念佛。所以我们要往生,要保证自己能够顺利往生,而且往生品位高,学透《观无量寿经》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因为白莲社已经给我们作了一个证明,一百二十三人全部往生。
在《观佛三昧经》上面,佛说:“我与十方诸佛,及贤劫千佛,从初发心,皆因念佛三昧力故,得一切种智。”十方诸佛和贤劫千佛,从初发心,开始修行,都是因为成就了念佛三昧,所以能够圆成佛道,能够得一切种智,所以念佛三昧很重要,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很重要。
如何修呢?佛号要从心而起,心起阿弥陀佛,而出于口,口念阿弥陀佛,“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从心起佛号,而出于口。耳朵呢,自己耳朵又听,听得清清楚楚,念得明明了了,历历分明,才能够摄住妄念而安然入定。所以十六观,也就是教我们最好的观照念佛的方法。
印光法师在《念佛三昧摸象记》上说:“若论其法,必须当念佛时,即念反观。专注一境,毋使外驰。念念照顾心源,心心契合佛体。反念自念,反观自观。即念即观,即观即念。务使全念即观,念外无观,金观即念,观外无念。”才能证入念佛三味。事实上我们持名念佛也是如此,念到怎么样?念到境寂心空,念到全念是心,全心是念,这个是成就一心不乱的时候。这是说观。
同时也是开示我们,不单单要作净土十六观,不单单要观照念佛,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经典上所学来的这些智慧,都要能够落实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在生活之中来了生死,在生活之中来体现我们所学得的如来的智慧。运用如来所得的智慧,来解决我们现实人生所遇到的问题,有智慧就没有烦恼,有慈悲就没有冤家。
然后保持观照般若。这个转念的功夫,就是观照般若。转念的功夫,就能够让我们“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以在逢缘对境之中,我们遇到一切的善人、恶人,遇到一切的顺境、逆境,都要能够觉而不迷,不被境界所转。这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才能够得自在,才能够心无挂碍,欢喜自在,那么将来我们往生,也就欢喜自在。所以成就清净心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日常生活之中,一定要能够保持正念,降伏自心,降伏自心我顶礼。最关键是要能够降伏自心,凡圣都在一念之间,念头转得过来就是修行境界;转不过来,起烦恼了,就是业障。我们经常说业障重,业障在哪里?就在你放不下执著的那个地方。哪一个地方,你放不下执著,那就是你的业障。你的痛苦就是你的地狱,你的执著就是你的业障。所以修行在转念之间,“前念迷即是凡夫,后念悟即是佛。”日常生活之中能够得自在,我们将来往生才能够自在往生,必然如此,如是因,如是果。
因此我们一定要在现在能够看破放下,万缘放下,单提佛号,这样,将来临命终时自在往生。所以一定要成就清净心。往生不是以后的事,往生是现在的事。什么意思?超度不是以后的事,而是现在的事。超度,不是“哎呀,我走了,请法师给我放堂焰口,超度超度。”法师给你放堂焰口超度,最多把你送到天上去,最多送到忉利天,不能再往上了,那也要很好的修行。否则的话……
我们讲的真正的超度是什么?超出生死轮回,度到极乐世界。所以我们现在就要超,自己超度自己。自己把自己的心安住在极乐净土上,让自己的心保持十六观,这样当下我们就自己超度自己,将来就一定能够有把握往生,所以我们往生就是当下的事情。“往”,往生。往,我们离开对于娑婆世界的执著、分别、妄想;生,生而无生,即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成就无生法忍。
所以要知道,我们现前在日常生活之中保持观照,这是最重要的。怎么做呢?这就是生活瑜伽。比方说我们要去上班,在上班的途中,保持一个什么观想呢?心里面一边念佛,一边提醒自己,我正在走向西方极乐世界。坐下来的时候,我就想着,我就坐在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七宝莲池的大莲花上。那现在我们闻法,也是观想在极乐世界,每个人都坐着一个大莲花,然后我们听到任何声音,我们都想,这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人家骂你,你也是想,这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欲令法音宣流”,为什么?“欲令法音宣流”,为了成就你的忍辱。
比如,庄松有一次跑到一个朋友家里去,朋友对他说:“哎呀,庄松,好久不见你了。”很高兴,把最好的房间让出来给他住。
这间房子里面有一件主人最舍不得的、很名贵的衣服。庄松住了以后,他朋友家里的佣人,很早就起心想把主人这件名贵的衣服偷走,一直没有机会下手。刚刚庄松要进去住,这个仆人就把那件名贵的衣服偷偷地藏起来,想据为已有。
庄松不知道,进去住了。第二天早上一起来,他就说要走了。走了以后,这个主人一进去打扫清理房间,一看,我最贵重的这件衣服不见了,又没有其他人来过,就庄松来过,肯定是他偷了。马上就派这个佣人把庄松追回来,说:“庄松,你是一个伪君子,把我衣服都偷走了。”
庄松也不解释,也不分辩,说:“哦,这样,那件衣服多少钱?”主人说多少钱,然后他就说:“那我钱不够,我回去马上拿钱过来还给你。”
他马上就跑回家去,跑了很远的路,拿了那件衣服所值的钱,而且拿了佛前的供果送给他们。还说:“对不起,对不起。”
朋友家里面的那个佣人很惭愧,看庄松被冤枉,一点都不解释,也不生气,就很感动,马上向庄松忏悔,说出真相,说衣服是自己拿走的。
所以我们要能够像庄松这样,把一切的侮辱、冤枉、障碍,把一切众生对我们不好、让我们的心不舒服的地方都能够转念看待。都看做是什么?都看做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这样的话,我们所听到的一切声音,都是净土的妙音。
这个生活瑜伽很重要,在生活中间念念觉悟,看到任何人,都想着他是阿弥陀佛的化现,来教导我。现慈悲相、现忿怒相、现种种相来教化我。
你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所参的甘露火王,其实一般的凡夫看起来,认为那就是瞋心很重,事实上是化现,教化他。
事实上,只要自己的心清净,一切人都能够成为我们的善知识,一切境界都可以成为我们修行的助缘。当看到阳光,我们想着阿弥陀佛光明遍照法界,摄取众生。晚上沐浴的时候就想着,洗去我们往生净土的障碍。这样在每一个念头,做每一件事情,都用一个很好的念头去摄持它。这样就是在作观想,不一定要局限在这十六观,而是把经中的每一句话,都落实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我们来到灵泉寺,听到鸟叫的声音,都观想它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白鹤、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在演说法音,在劝我们求生极乐,在念佛、念法、念僧。我们看到这些树木,都观想是极乐世界的光明宝林,皆是阿弥陀佛为了教化众生而愿力成就的。
这样,见一切境界、见一切人,皆能历事练心、当相即道,皆能转到与西方极乐净土心心相应,那么我们现前当下就在极乐世界之中。
古德说:“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最关键是我们心的垢与净。修,其实本性、自性不属修,但为消除习气假名为修。“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我们在一切境界之中,去降伏自心,去转变念头,去突破我们内心的执著,消除执著,突破我们内心的种种障碍,这样是真正地会念佛。所以一定要保持清净心来念佛。
如果我们用轮回心来念阿弥陀佛呢?那是在造轮回的业。清朝的一位慈云灌顶法师,这位法师解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一开始就说到,念佛人一百种果报,第一种果报就是什么?念佛堕阿鼻地狱。为什么念阿弥陀佛会堕到无间地狱去呢?起心动念都违背佛法,破坏念佛人的形象;口里面念阿弥陀佛,心里面起贪瞋痴慢;他的言行举止比社会上一般的人还不如,让社会大众看到以后,就吓得不敢念佛了。这是断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这样子结罪,所以就堕阿鼻地狱。所以我们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以清净心念阿弥陀佛,唤醒本来人。这是讲观。
观想念佛很早就有人提倡。北魏时候,一位昙鸾法师,北魏的皇帝称之为神鸾,神通自在。南朝的这边,宋齐梁陈,粱武帝每一天都面向北方点三支香,来顶礼肉身菩萨,就是顶礼这位昙鸾法师。
这位法师原来是学道教的,学仙,想求得长寿。学了好久的仙,道教的什么小周天、大周天,想得长寿,想成仙。
后面他遇到印度的一位大德菩提流支。菩提流支就劝他,“你求仙,求长寿,我告诉你一个得到无量寿的方法。”就把这部《观无量寿佛经》传给他,教给他。他见了以后非常欢喜,就把以前的那些道教的那些修仙的典籍,一把火全部烧掉了。从此以后,归心净土,专修十六观。而且著了一部书,专门解释世亲菩萨的《往生论》,叫做《往生论注》,这是昙鸾法师弘扬《观经》的做法。
还有一位道绰法师,他原来是讲《涅槃经》的。后面在隋炀帝大业五年,专修净土,讲《观无量寿佛经》,讲了两百遍,著了一部书《安乐集》。
后面善导法师见到了道绰法师的九品念佛道场非常欢喜,受戒以后就祈祷诸佛:修什么法门能够容易成就?祈祷以后,就去到经架上面,闭上眼睛随手拿经,连续拿了几次,拿出来的都是《观无量寿佛经》。从此以后,善导法师就弘扬、学习、研究《观无量寿经》。而且他很精进地修十六观,每一天晚上在睡梦之中,就有一位法师来给他指导《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的要义。
他醒来马上就写《观经四帖疏》,把《观经》分为玄义分、序分、定善分、散善分,所以叫做《四帖疏》。前面从日想观到杂想观,总共十三观,善导法师称之为定善。后面的三辈往生观,说之为散善观。“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总为十六观,也称为《观经楷定疏》。因为善导大师也是阿弥陀佛的化现,他的《四帖疏》对《观经》的解释是最透彻、最圆满的。
观经的核心内容——三福十六观,事实上将整个的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相念佛和持名念佛,四种法门都圆满开示了。
这是说观无量寿佛。无量寿佛是彼土的教主。无量寿,可以从法身、报身、应化身来说。从法身和报身来说,佛佛道同,每一尊佛的法身、报身,都是无量寿。
法身,照而常寂名常寂光土,寂而常照名清净法身。法身又分为自性清净法身和离垢妙极法身。我们一切众生皆具自性清净法身,因为法身是无始无终的,好像一条直线。
报身,圆满报身,惑净智圆,净满。所以报身是有始无终,有成就报身,然后无终,好像射线。
这个法身和报身无量寿,是佛佛道同,每一尊佛都如是,而且是无量的无量。
而这个应化身如线段,有始有终。应众生的机缘,得度的机缘而化现佛身。比方说,释迦如来的应化身就很短暂——八十年。为了让众生警悟无常,让众生不要懈怠,“机薪既尽,应火则亡。”
而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他的寿命无量。但是虽然是无量寿,寿命无量阿僧祇劫,仍然还是有涅槃,无量无量阿僧祇劫以后,阿弥陀佛也示现涅槃。然后观世音菩萨就示现成佛,观世音菩萨的寿命也是无量阿僧祇劫,将来他的应化身涅槃以后,大势至菩萨示现成佛。所以这是应化身的无量,是有量的无量。这个无量寿佛是从应化身寿命无量,来体现这尊佛的殊胜,他的超胜的地方。
这是简要地说这个经题。
明天我们继续学习,大家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