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此法门非常微妙。非常妙是怎么样?由有念而入无念。禅宗六祖大师说:“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为宗”,那我们如何达到无念的境界呢?无念不是没有念头,无者无诸尘劳之相,念者念真如自性。于一切境界心不染着,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这是无念,不是没有念头,而是念念无住。
如何达到无念境界?净土法门的妙处就是说,我们不要做很多东西,就念一句名号,就是至诚恳切,老老实实一直念下去。由有念入无念,渐渐地我们就能够根尘脱落,顿悟本来。
所以《念佛三昧》说:“无念而念,念而无念。”“念而无念”,我们念阿弥陀佛这个时间,念而无念,无诸尘劳之念。“无念而念”,我们心空境寂,内无能念的心,外无所念的佛,这个时间,而一句佛号又历历分明,这一句佛号就是我们的佛性,就是我们的真心,就是我们的本体,所以由有念而入无念,因往生而契无生。善巧方便,求生极乐,事实上我们是证入无生法忍。证入无生法忍以后,我们知道怎样?“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净土的依报正报庄严,都是我的自性,都是我的真心,以念佛心入佛知见。所以唐朝时候,韩国的元晓法师说:“四十八愿先为凡夫,兼为三乘圣人。”
阿弥陀佛的悲愿,最关切的是业深障重的凡夫,也可见净土宗的妙处,首为凡夫得度,为了帮助凡夫众生超出生死轮回。所以它所度的众生,上中下根都能普被。
有没有人对这个净土法门没有份呢?还是有。莲池大师说,什么人没有份呢?此法门这么方便,又容易成就,但是还是有人没有份,不信的人就没有份。
只要你肯信,肯发愿,肯依照修行,人人有份,这是“三根普被,凡圣齐收,横超三界,径登四土。”其他法门要修行,要超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很难,要修定,要有禅定的功夫。定是能否解脱的枢纽,这个定的层次,是一层一层往上提升的。
我们说四禅八定,九次第定,离生喜乐地定,定生喜乐地定,离喜妙乐地定和舍念清净地定,这是四禅。初禅,乃至于四禅。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天,这是色界的十八层天。往上还有无色界的四层天,无色界的四种定——空无边处地定,识无边处地定,无所有处地定和非想非非想处地定。
但是,“纵然生到非非想,不及西方一去来。”乃至于你成就非想非非想处地定,生到这个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仍然还有生死轮回。所以,其他的法门要成就的话,在这个上面还要再修一个第九次第定——受想灭尽定,才能超越三界。是次第往上修,一层一层往上修。
净土法门是怎样?“横超三界”。打个比方,一根竹子有九节,一条虫子由最下面开始钻起,一节一节钻空,然后钻到顶上来,才能跑出去,这就很难。那么净土法门呢?她是“横超三界”,一条虫子在这个竹子之中,它不是往上跑,它往边上跑,往旁边钻,钻一个洞它就出去了,“横超三界”,很快,所以我们依靠净土法门了脱生死,而且圆生四土。
我们修其他法门要成就禅定,不容易。净土法门不需要得定,不需要断见思惑,你只要念佛成片,只要伏住见思惑,见思惑不起现行,就可以带业往生。所以我们修其他法门,好像平民之子,好像老百姓的儿子去考试,中秀才,中举人,中状元,一级一级考,考了以后做县长,做市长,做省长,然后做宰相。那净土法门呢?就如太子,他生下来就可以继承王位,不需要一层一层往上升。可见此法门非常殊胜。
“径登四土”,我们如果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生一切生。我们只要能够生到凡圣同居净土,那么上三土:方便有余净土,实报庄严净土和常寂光净土,我们一生一切生。
三十七道品里面所说的五根五力,五根——信根、精进根、正念根和定根、慧根,不要看不起这个小乘的三十七道品,事实上一切佛法都在其中。五根我们真正修好了,不要说你修好五根,就是修好前三根——信生根了、精进生根了、正念生根了,我们就能够怎样?就能够有把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因为我们正念生根,能够一直持这句阿弥陀佛,就能够念佛成片,能够伏住烦恼,不打妄想了,那我们决定生极乐。生什么土?凡圣同居净土。
再往上,我们正念生根以后,一直保持正念,一心不乱,得到定根。就达到事相上的事一心不乱,我们就可以生方便有余净土。
再往上,慧根,开发本有的自性的智慧,达到理一心不乱,我们可以生到菩萨的实报庄严净土。
根一定是在土壤里面,这土壤是什么?土壤是四念处、四正勤。我们学佛,为佛弟子,最基础的还应该是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最根本的,最基础的还应该是《了凡四训》,事实上也就可以用四念处、四正勤,六个字就可以概括了,这是我们信生根的土壤。所以说这是净土法门的殊胜,是圆生四土。
其他法门,依靠自力修行,要成就很难。好像我们要游过长江,如果依靠自己的力量,身上背一块石头,由此岸游过长江到彼岸,很困难。为什么?因为可能游到江中间,我们就没有力气了,而且加上背了一块大石头,然后我们就沉下去了。这比喻我们依靠自力很难成就。
而净土法门不单单是有自力,而且还有他力,有阿弥陀佛的愿力摄受,有十方诸佛护念的力量,所以他力法门善护行人。好像怎样?好像自己虽然背了一块大石头,石头代表我们宿世无量生的业障,但是我们能够坐上一艘大船,可以顺利地不费力气到彼岸。同样的,我们入阿弥陀佛一乘愿海,入阿弥陀佛本愿之海,可以很迅速地超出轮回。
其他的法门,依靠自力修行,障碍很多。尤其是末法时期,五浊恶世,障碍困难更多。《首楞严经》上就说到,修行人在禅观之中的五十种阴魔的干扰,我们修行人,稍微正见差一点点就入魔网。净土法门仗阿弥陀佛本愿的摄受,威神加持,魔不能扰,念佛之人有四十里光明烛身,所以《佛说十往生阿弥陀佛国经》上说:“佛言,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等,二十五位大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所以是自他二力的法门。
其他法门是因教,净土法门是果教。好像我们要吃苹果,那其他法门教我们,首先拿一个苹果的种子种在土壤里面,再浇水、施肥,有阳光,慢慢地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我们才能吃到。净土法门是果教,阿弥陀佛以他的宏深誓愿,直接成就这个苹果,我们以信愿持名,乃至于四种念佛,那么直接将这个苹果摘下来吃。所以是二力法门。
有些人学了一点教理,他就说,你老是说他力,是不是很着相啊?而且《金刚经》上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现在我们又要怎样?又要色见声求,又要观想阿弥陀佛,又要念阿弥陀佛。那怎么解释?会不会自相矛盾?不是这样的。
其实我们要知道,他力亦是自心,事实上阿弥陀佛是我们的自心真如妙心的显现。极乐世界的种种依报正报的庄严,都是我们的自心,自他不二,因他力而显自心,从有念以入无念,这是我们净土法门的最殊胜、最微妙的地方。
“极圆极顿,不可思议之微妙法门”,在圆教之中是极圆之教;在顿教之中是极顿,顿超之教,超越了华严、法华。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上说:“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之奥藏,《法华》之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华严的奥藏,华严是讲佛的果地上的万德庄严的境界,法华是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最甚深奥妙的如来果地境界和法华的秘髓,这个秘密的心髓,都是为了引出净土法门。
所以一位祖师说:“华严、法华,都是为《阿弥陀经》作序言,都是为净土法门,为《观无量寿佛经》作序言。”如来的本怀是说净土法门,“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好像我们有一本大作,前面就有一篇序言,引出此法门,让大家深信此法门。
而且此法门是易行难信之法,其他的经典,流通分是释迦牟尼佛嘱托菩萨来流通这个法门,比如嘱托普广菩萨,嘱托文殊菩萨来流通这个法门,来弘扬这个法门。而《阿弥陀经》上面,谁来流通这个法门?六方诸佛。劝信流通是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称赞是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可见此法门非常深妙,极圆极顿,十方诸佛来流通它,来弘扬它,所以我们说《华严》奥藏,《法华》秘髓,都在本经之中。
“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一切诸佛畅佛本怀要说的法门,都是净土法门。一切菩萨修行六度万行,他的总纲要都是净土法门。寂而常照是名清净法身,照而常寂是名常寂光净土,所以身土不二。六度万行圆满成佛,成就身土,奥妙法门都在净土法门之中。
所以印光法师作了一个概括,法师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犹当逊其奇特。”净土法门就是无上深妙禅,比直指人心的禅宗修法还要更奇特。为什么?“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即是我们自性的本觉的无量光明。是心作佛是无量光,是心是佛是无量寿;是心作佛是始觉,是心是佛是本觉,始觉本觉不二,是圆修不二法门。所以念阿弥陀佛的时候,我们能念的心是始觉,所念的佛是本觉,以始觉念本觉,成就究竟觉。
“即念念佛,即念成佛。历劫修证者,益宜挹其高风。”我们能够直接修佛法界。我们的心在念五戒,我们正在修人法界。我们的心在起贪念,在哪里?饿鬼法界。心起愚痴的念,执著,放不下的念,在畜生法界。现在我们的心直接念阿弥陀佛,那我们的心在哪里?当下就在佛法界。所以“即念念佛,即念成佛。”
“普被上中下根,统摄律教禅宗。”一句阿弥陀佛就圆满地在修律宗、教下和禅宗,圆满地在修如来的身语意功德。
“如时雨之润物,若大海之纳川。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大小权实一切行,无不还归此法界。不断惑业,得预补处。即此一生,圆满菩提。”此法门非常妙,惑业没有断,见思二惑一点都没有断,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和贪瞋痴慢疑,这些一点都没有断,只是伏住了,就能够怎么样?“得预补处”,能够一往生,就是一生补处的、候补成佛的大菩萨,因为一生到极乐都是无量寿,“即此一生,圆满菩提。”
“九界众生离此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是以华严海众,尽遵十大愿王。法华一称,悉证诸法实相。”
“华严海众,尽遵十大愿王。”《华严经?入法界品》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予以十信的满心开始参学,遇到文殊菩萨教他去广学多闻,参学,第一位善知识是德云比丘,就教他念佛法门,乃至于当相即道,历事练心,最后遇到普贤菩萨教他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所以祖师说,华严所说的无量甚深微妙的如来万德庄严的果地境界,都是为了净土法门作序言。
“最胜方便之行,马鸣示于《起信》;易行疾至之道,龙树阐于《婆沙》。”释迦牟尼佛入涅槃以后,最初弘扬净土法门的首推马鸣菩萨。马鸣菩萨作《大乘起信论》,上面开示我们,要修五门修行法门和四种信心,以净土法门为修行信心的殊胜的方便。圆摄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进度和禅定度,这五门修行法门,和念佛、念法、念僧、念真如的四种信心,劝我们以净土法门超出生死轮回。
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里面开示我们,净土法门是“易行疾至”之道。
“释迦后身之智者,说《十疑论》而专志西方。”前面讲印度的菩萨,祖师;这里讲东土天台宗的祖师智者大师,也作《净土十疑论》,专志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且智者大师还为《观无量寿经》作了一个解释的疏钞。
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的化现。智者大师住世的时候,有一位阿罗汉,由印度以神通力乘空而来,来到国清寺顶礼智者大师,说:“欲来东土礼文殊,不期遇着小释迦。”由此我们知道智者大师是释迦如来的化现。
“弥陀示现之永明,著‘四料简’而终身念佛。”永明延寿大师,他学教,而且通禅,是禅宗的法眼宗的祖师。明心见性以后,专志西方,终生念佛,写了很多的著作。如《宗镜录》,等于是一个佛法概论,整个的佛法都归纳在其中。又写了《万善同归集》,劝导众生念佛求生极乐。
而且现在我们东土,中国佛教说阿弥陀佛圣诞十一月十七,我们认为是阿弥陀佛的圣诞,这个纪念日如何得来?就是从永明延寿大师这里得来的。因为大家都公认永明延寿大师是阿弥陀佛的化现,所以以永明延寿大师出生的生日,农历的十一月十七作为阿弥陀佛圣诞。
所以他作“四料简”来开示我们。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如果我们不了解禅宗的修法,但是我们具足信愿来修净土,“万修万人去”。而且我们一旦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与诸菩萨为善友,“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天天听阿弥陀佛说法,我们肯定迅速成就。
而且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想听哪一尊佛说法都可以。为什么?我们念《阿弥陀经》就知道,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他们每天“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每天清晨盛着天花,以神足通坐着他们自己的那朵宝莲花,到十方佛净土去供养十方诸佛。而且很快,历事诸佛,吃一顿饭的工夫就可以回到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要见十方诸佛很容易,要听十方诸佛说法都容易。而且极乐世界的宝树之中,好像我们看电视一样,有这个宝网,十方诸佛净土都在这个中间显现。极乐世界的人,心念一动,想听药师佛说法,马上就显现出来了。所以,“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不了解净土法门,你专修禅宗,“十人九蹉路”,你稍微一点点的见地不真,就难以出轮回。我们说过三生石的故事,那个圆泽法师,最后还是要去投胎。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
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
现世作人师,来生作佛祖。
这是延寿大师所著的“四料简”。是不是我们要禅净双修呢?不是这样的。我们如果能够“以般若为行,以净土为归”,这样往生的品位就会很高。我们能够历事练心,修好清净心,我们看“念佛”两个字,不要片面地看,认为说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才是念佛。这就很片面的。
“念佛”,我们看这两个字就明白,“念”字,上面是一个“今”,下面是一个“心”,“今心”,“佛”就是觉,今心觉,现前一念心你觉悟了,就是念佛。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在每一个念头之中,都要转变念头,都要开发智慧与慈悲,今心觉,念念觉悟就是念佛。
“汇三乘五性,总证真常。导上圣下凡,同登彼岸。”净土法门汇三乘,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总证真常”,都归入一佛乘。五性,众生的五种种性,声闻种性;缘觉种性;菩萨种性;还有不定的种性,就是说兼有两种,或者三种无漏种子的,比方说,兼有声闻种性、缘觉种性的,将来所证之位,遇缘成熟,遇到声闻法就成声闻,遇到缘觉法就成缘觉,是不定种性;还有没有三乘的无漏种子,但是他可以修成人天果的有漏种子,这个是五性。汇五性都念佛,都入一佛乘,都直了成佛。
“故得九界同遵,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九界同遵”,九法界,就是六道加上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同遵”,同念阿弥陀佛,十方诸佛都出广长舌相来赞叹净土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