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大愿说净土法门(上册)
7125500000029

第29章 回归生命的故乡第十讲(2)

[生佛不二]就是众生心与佛心从理体上来说都是不二的,所以说我们念佛的众生,一念心与佛号相应就是一念佛,就是当下在佛法界。念念相应念念佛,就是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

接下来从无量光这个角度解释阿弥陀的名号。

(己)今初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光明无量也。”

此地讲佛光无量,是先从证悟的角度来说(下一段的《要解》是从愿力的角度来说)证的角度来说即诸佛的心性都是寂而常照,不变常随缘。寂而常照的角度就立为光明,这种智慧光明遍照法界。阿弥陀佛从因至果,复本心源,彻证心性无量之体,称体起用,所以说[彼佛光明无量]。

“诸佛皆彻性体,皆照十方,皆可名无量光。而因中愿力不同,随因缘立别名。弥陀为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有光明恒照十方之愿,今果成如愿也。”

现已成就佛果,满其愿力,这是从愿的角度来解释。若从性德来说,诸佛都是圆满成就、普照十方,所以都可以名为无量光,但阿弥陀佛的特胜是他在因地的愿力不同。

阿弥陀佛因地为法藏比丘时,在世间自在王如来面前发四十八愿,第十二愿说:“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现在他圆成佛果了,所以此愿也圆满了,他的光明能遍照十方一切佛世界。故此,可以悟到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因地愿力殊胜,现在果地也就满其所愿。

在会集本就是第十三光明无量愿、第十四触光安乐愿:“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是从愿力的角度(前面第一段是从证的角度说明阿弥陀佛光明无量,命名为无量光),此地是特别地从阿弥陀佛特别殊胜的超胜于十方佛的愿力来说。

下一段是从三身来说。

“法身光明无分际,报身光明称真性,此则佛佛道同。应身光明有照一由旬者,十百千由旬者,一世界十百千世界者。唯阿弥普照,故别名无量光。然三身不一不异,为令众生得四益故,作此分别耳。”

此段讲如果单从法身和报身的角度来说,是佛佛道同。法身的光明无有边际,法身就是本体,法身就是法界性,法身就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所以他的光明是无分际的,是遍一切时处的。而报身光明称真性,报身是以智慧为身,他是称合真性所现的,所以法报二身的光明,诸佛如来都是一样的。

但应化身佛的光明就不一样,有些佛的化身,其光是照一由旬,有些是照十由旬、百由旬、千由旬,唯有阿弥陀佛的光明不是照一世界、十百千世界,而是光光普照,遍满一切法界。大智慧光遍满十方佛世界,接引十方佛世界、加持十方佛世界念佛的众生得生极乐净土。

所以讲阿弥陀佛特别的殊胜是其化身佛光明殊胜而特别立名为无量光,同时阿弥陀佛化身佛的光明是说常光如是,不是现神通。

放光者,如本师释迦牟尼佛没有开始说《妙法莲华经》时是:“先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亿佛土”。正说《首楞严》时也是:“从胸中卍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如百千日,普照十方,微尘世界。”这是放光。

但阿弥陀佛化身佛的光明也遍照十方佛世界是常光,三身不一不异。法身是以理为身;报身是以智慧为身;化身是以机缘为身,应机示现,所以不可以说一。同时三身本来一体,也不可以说异,所以说法身不一不异。

说一说异都是戏论,“佛身不可思议,离诸戏论”,所以说不一不异。为了让众生得到四悉檀的利益,所以展开来说三身佛的光明。

“当知无障碍,约人民言。由众生与佛缘深,故佛光到处,一切世间无不圆见也。”

这是讲佛光无障碍。从佛边来说当然是佛光无碍。从众生分上说,众生与佛的缘分浅,不睹佛光,所以说明为碍。与佛的缘分深,就能看见佛光,所以说明为无碍。而佛光到处,一切世间的有缘众生无不圆见,所以说:“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一念阿弥陀佛,当下念佛人就身有四十里光明烛身,光明善导大师在临入涅槃之前就曾示现给大众看,他念一句佛号就有一道光明从口而出,“大众同见”。善导大师就说:“在会念佛……”看到我念一句阿弥陀佛后,出光明的人,将来都能生极乐世界。当然也有个别障重,痛切忏悔,至诚恳切念弥陀,后来也能见光明。

蕅益大师在《劝念豆儿佛序》上说到一个公案:在安徽桐城,当时有两个人一起外出做生意,其中一个人生暴病死了,另一个同伴马上就把他埋葬了,并把他的资财回去还给死去朋友的老婆,他老婆就怀疑这个同伴是谋财害命,他就有口难辩,很生气,马上又跑到朋友的坟上呈祭,就是祭祀他,之后就在那里大哭。

于是这个鬼就与他一起回桐城来给他做证明,这个人中途想起难过,就偶然念一句阿弥陀佛,马上那个鬼就大叫说:“何放光怖我?”你为什么突然放光让我恐怖呢?“更数念”,更加多念几句,这个鬼就很恐惧说:“汝一念佛,胸辄舒五色光十余丈,炫我心目,不能复近汝。”你一念佛胸前就有五色的光明放出来十余丈,让我眼睛都睁不开,我不能靠近你了。“归语我妇,令自来,当为汝雪冤”。那算了,我不跟你去了,你回去告诉我老婆,让她自己到我坟上来,我会给你洗清这个冤。

这个同伴就醒悟过来,知道念阿弥陀佛的无量利益,就放下世间的一切来随佛出家,后来成为高僧,这是讲阿弥陀佛的光明无量。

有些人问:“佛光既然遍照十方,为什么念佛之人许多不见佛光呢?”是因为我们念佛的功浅,宿世的障深,不能见。但诸天龙鬼神却都能见,我们清净念佛就能得到天龙八部的护持,所以不能因为自己不见佛光,就怀疑佛光不能照十方国。

譬如一个人眼睛不好,还是盲的,还没有治好,在太阳光下他也不能知道,但眼睛治好了,当然就知道。同样,我们念佛念到心空净寂,当下也现量地能知道阿弥陀佛无量光明遍照十方,无有障碍。所以我们要能念念无间,念阿弥陀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何况是佛光呢?

一般人之所以不能见到佛光,不能体会到佛的真实功德,是由于障深,业重,所以乾隆年间有位慈云灌顶法师就在《观经直指》中说:“世人业重,所有经忏不能消除,最后凭一句佛号能够消除。”

下面是从无量寿来解释。

(己)二约寿命释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心性照而常寂,故为寿命。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寿命无量也。”

佛寿无量,也是先从证量的角度来说(下一段从愿力的角度来说)。从证量的角度来说是因为诸佛的心性之体都是照而常寂,随缘常不变,所以名之为寿命,也就法身常住,阿弥陀佛也已经因行果满,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所以名为无量寿。

“法身寿命无始无终,报身寿命有始无终。此亦佛佛道同,皆可名无量寿。应身随愿随机,延促不等。法藏愿王,有佛及人寿命皆无量之愿,今果成如愿,别名无量寿也。”

这是从愿力的角度来解释无量寿,法身寿命是无始无终,就像一条直线;报身寿命是有始无终,像一条射线;化身有始有终,就是像线段;法身清净,犹若虚空,既无形相,当然就没有始终。所以法身寿命无始无终,报身是修成,惑净智满,智德圆满了,断德究竟了,这时他成就圆满报身,圆满时就是开始,有始无终。这些都是佛佛道同,本无差别的。

应身寿命就要随佛的本愿,随他与众生的机缘示现有长短。比如释迦牟尼佛生于人寿百岁时,他说我的愿力是减寿二十年,以其无量的功德来护持这些末法修行的众生,让他们能够得成就。

佛陀说,到当来末法时期乱世的时候,哪怕是一颗米卖到像珍珠一样的价钱,修行人都不会饿死,因为佛陀的智慧福德及其功德力加持他。但化身释迦牟尼佛示现的寿命就只有八十年,十方佛世界种种的化身佛寿命都不同,有些是多少年,有些是多少劫,唯有阿弥陀佛、法藏比丘因地的愿力——第十三愿就说:“设我得佛,寿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第十五愿又说:“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是弥陀佛因地的愿力之所成,所以现在圆满成佛,愿就满了,所以名为无量寿。

“阿僧祇,无边、无量,皆算数名,实有量之无量。然三身不一不异,应身亦可即是无量之无量矣。”

[无量无边阿僧祇劫]这个寿命长到无量无边阿僧祇劫。阿僧祇其实就是印度的那种数学观念,《华严经》中善财童子去五十三参,各行各业都有。有些人教他制香——香严童子悟真常;还参访一位叫自在主童子的数学家,他向善财童子说数学,从个、十、百、千、万开始,总共有一百五十六个单位,后面不是十进制,而是倍倍相乘。阿僧祇是无数的意思,阿僧祇乘以阿僧祇就名之为无量,无量乘以无量就名之为无边。

第四就是无等,第五就是不可数,第六是不可称,第七是不可思,第八是不可量,第九是不可说,第十是不可说不可说,形容数目非常之浩瀚,非常大,凡夫无法思议,都是倍倍相乘,这是华严上说善财童子去参访,当时得到自在主童子教他数学,是印度数学上不可思议的大数目。

阿弥陀佛的应身当然也有示现涅槃的时候,不过那是有量的无量,他不同于法身、报身是无量的无量,所以化身阿弥陀佛的正法住世也是无量,而且没有像法和末法。

正法于上半夜灭尽时,观世音菩萨补佛位,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国号名为众宝普集庄严,其佛寿命和正法住世亦复无量。正法灭后就是大势至菩萨即补佛位,号善住功德宝王如来。我们知道三身是不一不异的,是为了破有情的分别妄计来阐释,所以同样从三身(法身、报身、化身),不一不异这个角度,也可以说是应身,也可说是无量的无量,所以蕅益大师的《要解》是非常非常圆融的。

“及者,并也。人民,指等觉以还。谓佛寿命并其人民寿命,皆无量等也。”

阿弥陀佛是法王,等觉以下极乐世界的那些大菩萨都称之为人民,彼佛寿命无量,所以依本愿力加持得生极乐世界的众生也都得无量寿。

“当知光寿名号,皆本众生建立。以生佛平等,能令持名者,光明寿命同佛无异也。”

这段归纳起来总明光寿二义,当知无量光寿的佛名,其实都是本于众生现前介尔一念心,现前一念竖穷横遍的心性而建立,因为众生心与佛心本来就是同一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所以称为平等。生佛平等,能让持名念佛的人,即佛号而悟心性,悟明我们的心性就是光寿无量,同阿弥陀佛无二无别。

“复次由无量光义,故众生生极乐即生十方,见阿弥陀佛即见十方诸佛,能自度即普利一切。由无量寿义,故极乐人民,即是一生补处,皆定此生成佛,不至异生。”

这是给我们阐明无量光的妙处。因为众生的心性有大智慧光明,自性也是横遍十方无量光,所以生极乐世界就是生十方;见阿弥陀佛就是见十方诸佛;能自度就是普利一切。

自度就是断自性的烦恼,度自性的众生。十方一切众生与我本来同体,所以能自度,就是普利一切。

由众生的心性,有竖穷三际,常住不变之义,也名为无量寿,所以极乐世界的人民一得往生,都是一生补处,都是以最后身来圆证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任运进趣佛果,都能定在此生,一生成佛,不需要第二身,因为无量寿,所以就可以知道无量光寿特别殊胜的意思。

下面这段就是蕅益大师的称性极谈。

“当知离却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何处有阿弥陀佛名号。而离却阿弥陀佛名号,何由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愿深思之,愿深思之。”

特别地重复一遍就是特别地强调这段话特别重要,强调这是蕅益大师顺佛意而特别地告诉我们持名念佛法门特别不可思议。

归结到心性上来,阿弥陀佛用大愿大行来庄严这句万德洪名作为接引十方佛世界众生,超出轮回往生不退的无上方便,他不是一个佛世界,而是十方无量佛世界都能接引,因他本是称性起修,全修在性,而且成就了无上的方便。

[当知离却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何处有弥陀名号。]我们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阿弥陀佛接引众生的无上方便。从众生边来说,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横超三界最殊胜的法门,就是能彻证现前无量光寿之心,明心见性的最殊胜法门,所以说我们要能起智慧来观察,要知道即佛即心,即心即佛。

归纳起来说一下这句阿弥陀佛名号的体相用。

从体上说,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实相:“实相之体非寂非照,而复寂而恒照,照而恒寂。寂而恒照名无量光;照而恒寂就名无量寿,即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真实智慧是无量光,无为法身是无量寿。光寿交融即是实相。”

弥陀佛的名号与九法界众生的一念心性是同构对应,离却众生本具的无量光寿的性德,就不会有阿弥陀佛名号的安立。而离开阿弥陀佛的名号,也难以显发我们本具的无量光寿。所以法藏菩萨以大愿大行,庄严弥陀名号广度众生,是至极悲智的结晶,是最究竟、最圆满的大智慧大慈悲,是无上方便的结晶,这是体。

从相上来说当然就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

从用上来说,第一种妙用是阿弥陀佛的名号能灭重罪,《观无量寿佛经》中说:“至心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能灭种种重罪,所以又称为宝王三昧。

第二种妙用是名号能救拔地狱众生。也是《观经》上说:“有人造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无量苦。临命终时,遇善知识,教称南无阿弥陀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便得往生安乐净178土,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毕竟不退。”

从来没有闻过佛名,没有闻过佛法的人,有这么一个甚深殊胜的因缘,宿世有善根,临终能头脑清醒、值遇善知识教诲,能马上生信心,具足十念,令声不绝,就能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犹如活命神丹,入口即活,能救拔地狱众生。

第三种妙用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能开发智慧,能暗合道妙、巧证无生。阿弥陀佛的名号能破众生一切的无明,因为无量光就是般若智慧,执持名号,就是全摄阿弥陀佛的智德为自己的智慧德能,转生灭妄见为无生智,就能由有念而入无念,暗合道妙,因往生而证无生,巧入无生,所以说德用无穷。

古往今来,念佛开智慧得往生的事例不胜枚举。

如《净土圣贤录》上讲:清朝时有个人很愚痴,只知道他姓王,大家也不晓得他叫什么名字,就叫他王痴头,他父母双亡以后,“亲亡乏食,”没有能力养活自己,“困卧蔽庐,无所为计。”穷困潦倒躺在一个破草房子里。

“或与之钱,莫辨多寡”。有人看他可怜,给点钱帮他,他连大小钱都分不清楚。愚痴到这种程度。“陈道人收之为徒,令其白天扫地拾柴,晚上念佛号数百,礼拜一炷香为度。”有个人可怜他就把他收留了,给他一口饭吃,白天让他做点杂事,扫扫地,捡点柴火,晚上就让他念几百声阿弥陀佛,拜阿弥陀佛,拜完一炷香后就去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