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代战神:韩信
7121300000017

第17章 韩信封王(2)

韩信说:“我向汉王请立假齐王,完全是从齐国安定考虑的,没有一点私心杂念。主公心怀大度,加封我为齐王,高兴还来不及呢,哪有不满意的地方?”

张良听韩信的话,知道是解释引汉王发脾气的事,说:“将军不要想得过多,那一时期,由于楚军攻打荥阳特别急迫,汉军吃紧,汉王的脾气总是不好,动不动就发火骂身边的人,不要把那事放在心里。”

韩信说:“我从小家境贫寒,母亲死的时候,埋葬的钱都没有。后来参加楚军,不能受项羽重用,是汉王破格任用我为大将军,使我天下成名。知遇之恩,没齿难忘,我怎能因一两句话的小事,就记在心里呢?”

张良说:“汉王对将军的军事才能非常敬佩,常常在众将领面前表彰你的功绩。汉王常说,如果没有大将军,大汉在军事上很难打开局面。汉王说的都是真心话。”

韩信说:“我虽然打了几个胜仗,但都是众将士浴血拼命所致,我不过出谋划策而已。常言说:‘世无英雄,故使竖子成名。’我就是捡了这个便宜。”

张良说:“将军过谦了。魏王魏豹、赵将陈馀、楚将司马龙且,都是当世一流的军事人才,他们也曾有决战决胜的美名,但他们在将军面前却一败涂地,将军的才能非同一般。我来齐国前,汉王嘱托我:告诉韩将军,现在天下未定,项羽是头号强敌,务要将军做好会战的准备,再建奇功。”

韩信说:“我受汉王之恩,怎能不尽犬马之劳?我虽在齐国,但随时听从汉王的召唤,马革裹尸,誓死不辞。请汉王放心,我韩信虽为齐王,但也是汉王的齐王!”

张良听韩信说得实在,非常高兴,便从行囊中拿出一对玉龟、一只翡翠绿、一只玛瑙红,都是晶莹剔透,没有一点瑕疵。

张良把玉龟放在韩信面前,说:“这是汉王给你带来的礼物。这对儿玉龟是稀世珍宝,价值连城,天下独有。龟的寿命长,永恒、坚定,希望你能理解汉王的一片心意。”

韩信收下玉龟说:“谢谢汉王送给我这么珍贵的礼物。龟有灵性,人更有灵性。人的坚定龟是无法相比的。”韩信说完,拿出一份王宫珠宝账册,说,“你明天走的时候,我也送给汉王一件礼物。账册上有的,只管选用,然后你自己也挑选一件。”

张良说:“我向来和这东西无缘。给汉王的,我还是要挑选一件。”

韩信和张良聊了许多许多,谈得很投机。

张良回到荥阳后,把出使齐国的情况详细地向刘邦作了禀报。刘邦听了也非常满意。

韩信被拜为齐王后,想用李左车为相国。

李左车推辞说:“我老了,不堪重用,谢谢你的好意。赵国还有许多事要我做,我还得回赵国去。”

韩信说:“看天下局势,还有一仗,你打完这一仗再走不行吗?”

李左车说:“正因为这事,才要想离开你。下一仗就打项羽了。项羽对赵国有恩,我不忍心和他直接作战。”

韩信知道李左车原是儒学家,理解他的心情。想李左车自破赵归附以后,休兵备战,推荐蒯彻,征服燕国,东破强齐,水淹联军,奇计百出,韩信舍不得他离开,只是无法强留。

临别那天,韩信给李左车准备了好多礼物,并亲自送了他一程。临别时,李左车什么也没说,转身要走。韩信说:“今天和先生一别,不知何时再能见面。先生还有什么话对我说吗?”

李左车转过身来,说:“你喜欢《孙子兵法》,你知道孙武的故事吗?孙武把兵法献给吴王阖庐,又帮助吴王打败了楚国,然后北威齐、赵,使阖庐称霸诸侯,其功可算大了。可他后来却被吴王逐出吴国,死在深山。”

“先生的意思是……”

李左车说:“没什么,随便说说。”李左车想了想,又说,“我在玉龙潭和老道人分手时,他送我几句话:‘功成则退,君臣无猜。相安无事,可永葆名节。’这是至理真言哪。”

韩信再问,李左车什么也不说了,只说道别的话。临别时,韩信送的礼物李左车一件也没收,只带着两个随从骑马回赵国了。

韩信怅然良久,眼望李左车远去的身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却说项羽听说援齐楚军全军覆没,司马龙且被韩信所杀,周兰被擒,大惊失色。

以前,项羽也知道韩信打了许多胜仗,但总没有把他放在心上。没想到楚军在韩信面前竟血本无归。司马龙且也是楚军名将,此人战败,何人还能抵挡韩信?这时,项羽才回想起韩信在自己帐下做郎中时的件件往事。他没有忘记,韩信因军中大事多次提出谏议,项羽总以为他人微言轻,没有认真听取。韩信离开楚军时留下一封长书,自己看也没看就扔掉了。韩信走后,项羽一点也没觉得惋惜。没想到,他到汉军却被刘邦拜为大将。项羽开始还耻笑刘邦,汉军无人,任用韩信。哪想到韩信在汉军中越来越显出非凡的本领,一直逼到楚军头上。楚军在荥阳三次大败以后,给项羽一霸天下的雄心泼了一盆冷水。那时,他对韩信只有恨,而今天,对韩信却是思念。

项羽非常懊悔,当初,怎么没重用韩信呢?今天却成为自己的对手,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呀?

就在项羽懊悔心焦的时候,武涉来见他,说:“项王不要忧虑,我可以出使齐国,说服韩信归附楚国。至少也要他保持中立,不再为刘邦出力。”

项羽知道,武涉的辩才在军中很有名气,见他自告奋勇出使齐国,非常高兴,说:“如果你能说服韩信归顺楚国,我同样加封他王位;即使韩信不能归楚,能保持中立,也是你的功劳。这件大事就拜托你了。”

项羽一向为人强悍,天地不服,今天在韩信面前,却显得无奈。

武涉从中看出项羽恳切的心情,知道这次出使责任重大。

这天,武涉带三五个随从,悄悄离开荥阳,到齐国见韩信。

两人在王宫见面,摒退左右后,武涉说:“当初,天下豪杰并起,反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这是为了天下人生活安定。后来众豪杰推翻了秦王朝,霸王项羽分封天下,诸侯各得其所。诸侯本应守望自己的封地,过太平日子。然而刘邦却从中作乱,出汉中,取三秦,并吞诸侯,把黎民百姓又拖入战乱之中,这是天大的罪过。”

韩信说:“天下****,过在项羽。当初,关中封王时,我就预料天下必乱。项羽不听劝阻,一意封王,这是根源。汉王并吞诸侯,一统天下,是长治久安之计。我跟随汉王,志亦在此,你怎能说汉王有罪呢?”

武涉说:“刘邦是个包藏心机凶险不测的人。他为人奸诈,心毒手狠,不讲友情,不认亲情,儿女不顾,太公发妻不管,何况别人?你和他在一起不会有好下场的。刘邦还贪得无厌。他侵夺三秦大地后,还不满足,又出关攻打别国,竟打到彭城。项王仁慈,当初鸿门宴上放他一条生路,刘邦兵败彭城后,又放他一条生路。可刘邦却像一只赖皮狗,重整军队后再起祸端。他还身怀大恶。多年争斗,不知多少人死于战乱。百姓生活无法安定,往往成村成县地流离失所,赤地千里。人们恨刘邦,恨不能寝他的皮,吃他的肉。”

武涉看了看韩信,又说:“现在你为他打仗,尚能保一时平安。将来仗打完了,你一定被刘邦所擒。封你为齐王,是迫不得已,是权宜之计。现在你认清这事还来得及,待项王兵败以后,后悔就来不及了。当今天下,轻重在你一人。你投靠项王,则楚胜;投靠刘邦,则汉胜。项王思贤若渴,多次和我谈起你的才能,无不唏嘘感叹,后悔不已。项王说,如果你回到楚军中,仍加封你为齐王,掌辖燕、赵大地,并为全军元帅,一点不会折损你的尊贵。同样为王,一个凶而险,一个平而安,请问将军,你想走哪条路呢?”

韩信说:“当初我在项王部下,多次向他提出谏议,也想干一番事业,然而终究没有得到项王的重用。项王言不听,计不从,致使我弃楚从汉。我怎能再回过头来背汉从楚呢?如果那样,后人一定骂我反复无常。我韩信虽然没读过诗书,但绝不能出尔反尔。先生过去待我好,我不能忘记,但先生也不能强夺他人之志,给后人留下骂名。”

武涉又劝道:“将军不想归楚,君子亦不夺他人之志,但我不得不为将军的前途着想,只好为你谋划第二条道路。将军既不想投楚,也不必从汉,自立为王,三分天下,才能永保平安。如果天下成鼎足之势,互相钳制,也会出现稳定的局面。将军以为如何?”

韩信说:“三分天下和百分天下有何不同?只有一统天下,才有太平。韩信披荆斩棘,为的就是一统天下!”

武涉说:“你知道世界上什么最愚蠢吗,蜜蜂。一生为他人辛劳,直至累死。你帮助刘邦攻打项王,是最愚蠢的选择。项羽兵败之后,你必自食恶果。现在,正是三分天下的好时机,你失去这个机会,再也找不回来了。请你不要愚忠,像蜜蜂一样为别人酿蜜。”

韩信说:“我在项王那里,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而我在汉军营中,汉王却破格拜为大将军,任我能施展才能,名威天下。我如果没有今天,项王也不会派你说服我。汉王对我很好,他穿的衣服给我穿,他吃的饭给我吃,他坐的车给我坐,还把数万军队交给我指挥,言听计从,如今又拜我为齐王。如果我背叛汉王,于情理不通,与大志相悖,我死也不会那样做。”

武涉说:“如果不听我的劝告,以后必有后悔之日。还请将军认真思考,不要痴迷。”

韩信说:“我的志向已定,虽死不移。你回去替我谢项王,谢他没有忘记我。”

武涉旁征博引,数点历史,列举事实,一再强调陪伴刘邦的凶险,一再强调三分天下才安全。韩信见武涉还在喋喋不休,就对他说:“你可以走了。要不是看在楚军旧情,我把你交给汉王,他会剥你皮、挖你心的。”

武涉不能说服韩信,只好告辞。他知道蒯彻在韩信军中,想一想又来见蒯彻。当年武涉游说天下时,和蒯彻相识,二人志趣相投,无话不说。

武涉见到蒯彻之后说:“齐王韩信即将大祸临头了,你是他的幕僚,为什么不给他指一条生路呢?”

蒯彻说:“先生之言,骇人听闻。韩信刚刚拜为齐王,正是春风得意之时,为何说他大祸临头呢。”

武涉说:“我听说,乐极生悲,物极必反,日中则昃,极寒则暖。凡事到了极点,都会发生逆转,这是人力无法抗拒的。现在韩信虽然被拜为齐王,其实,汉王并不信任他。因为他掌有重兵,能决定天下大事,刘邦才封他为齐王的。你想,主不信任臣,臣会有怎样的下场呢?现在,项王在,韩信还能求得一隅偏安,项王一旦兵败被杀,韩信就会大难临头。只是韩信身在事中,迷惑不解。你切不可耽误了他。”

不论武涉怎样说,蒯彻只是发笑,不作回答。

武涉说:“先生为什么只发笑?”

蒯彻说:“我听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凡事都有定数。齐王自有他的天数,你又何必远涉千里为他操心呢?”

武涉激动地答道:“吃人家的饭,就要为人家做事;穿人家的衣服。就要替人家求暖。你在韩信帐下已经多时,韩信待你不薄,你怎能在主人大难临头之际,袖手旁观,坐谈高论呢?”

蒯彻又是发笑,说:“先生不必操心,顺从自然,依托天道,天下事都有其归宿。你是楚军谋士,何必为汉军的事操心呢?”

武涉不能说服韩信,也没能说通蒯彻,只好回荥阳,向项羽报告说:“我实在无能,不能说服韩信,没有完成使命,请项王治罪。”

项羽说:“我知道先生尽力了,只是韩信不念旧情,铁心跟随刘邦。待我有余力时,定要亲率大军教训韩信,到那时,韩信才能认识我项羽。”他叫武涉出帐休息,不必自责。

武涉不能说服韩信,韩信却正在威胁彭城。

楚国自司马龙且被消灭之后,彭城已无兵防守,韩信一旦率大军南下,直取彭城,后果不堪设想。

因而,韩信成为楚军心腹大患,让项羽昼夜寝食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