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听面包唱歌
7119600000002

第2章 自 序

面包,真的会唱歌吗?

会,真的会;而且,唱得非常悦耳。

童年时,我便常常被面包温柔的歌声唤醒。

“嗞嗞嗞、嗞嗞嗞……”

那是沾了蛋液的面包在油里发出的歌声,那么的温馨、那么的轻柔,仿佛是撩拨在耳边的一根羽毛。躺在洁净的被窝里,听着这样的歌声、闻着在空气里快乐地游走的香气,幸福的感觉,满满满满。

原本朴实无华的面包,被黄澄澄的蛋液密密地包裹着,变得金灿灿的,像一片铺在盘子里绚丽的阳光;整个大厅,洋溢着一种温饱的蓬勃生机。

这种美好得宛若童话般的早晨,一个接一个地延续着;而无忧的面包每天在旭阳里定时响起的歌声,也让我对每一天的生活产生无比美好的憧憬。

成家之后,我也常常让面包在晨曦里为我的孩子吟唱欢快的歌,把富足的感觉和隽永的香气镶嵌进孩子永远的记忆里。

蘊含着母亲味道的许多食谱,就在这种美丽的心情下,一代接一代地传了下去。

在承接母亲每一道食谱的当儿,我也同时继承了母亲不动声色地蕴藏在食物里的人生智慧;还有,她无比巧妙地贯串在食物里的生活哲学。

我一向坚信,一个爱做饭菜的母亲,不会有喜欢在外面流浪的孩子。母亲的手艺,便是一根又长又韧的绳子,孩子纵然到了天涯海角,依然心系家里。家的味道,是孩子一生眷恋而又眷念的味道。

近几年来,我着力于撰写美食散文。我发现每一道菜肴、每一种食物,都包裹着一颗心。那一颗心里面,蕴藏着丰富如海的学问,即使穷一生的岁月,也学之不尽。

在撰写这一系列美食散文时,我刻意在文末附上实用的食谱,旨在让那些想要“牛刀小试”的读者能够“依样画葫芦”,从而减少“三弯九转”地走冤枉路的麻烦。此外,让纯文学“实用化”,也可说是我在创作上的另类尝试。

然而,话说回来,在每一篇散文后面附上食谱,却也在创作的过程中为我增添了许多“甜蜜的麻烦”。

在烹饪这码事上,我一向凭的是感觉。该下多少盐多少糖多少油多少酱,只要瞥瞥锅中食材便了然于胸;随手一撒,甜酸苦辣便恰如其分地各就各位。可是,撰写食谱不一样,多少匙糖、多少匙盐、多少毫克酒、多少公升水,必须一清二楚,丝毫含糊不得。为了能够附上让读者可以“即学即用”的食谱,在完成了一则美食散文后,我便得在厨房里和有关的食物“耳鬓厮磨”、纠缠不休了;更正确地说,快乐的厨房这时便成了紧张的“战场”了。

在试验期间,屋子里总氤氲着同一个味道,味蕾像穿上了制服。为求客观,每回煮就,我总要求老公日胜细细品尝,告知优劣;然后,我再根据他的批评进行“修正”。有时,同一道菜肴试多了,弄得他味蕾起茧,我依然不依不饶,要他一试再试。坦白地说,对蕴藏在每一道菜肴后面的这个男人,我是心存感激的。

现代生活,节奏奇快,烹饪可以很好地舒缓我们紧张的情绪。然而,花费过多时间在炊事上,却绝非我所愿。我喜欢的食谱,一向以“三简”为主,这“三简”是:用料简单、做法简易、风味简朴。

让我至感欣慰的是,当这一系列美食散文发表于报刊上时,许多年轻的女读者向我表示:这些故事激发了她们对烹饪的兴趣,而文末附设的“三简食谱”,又帮助她们快速掌握了烹饪的窍门。

在父母呵护备至下成长的新一代,往往视烹饪为畏途。她们不会煮、不爱煮、不想煮,甚至把炊事视为琐碎的俗事。非常高兴我的美食散文向她们传达了正确的信息。

烹饪,是艺术的创造、也是快乐的源泉。我们希望家人天天回来吃饭,可是,我们不能以蹩脚的烹饪方式把餐桌上惬意的“享受”变成痛苦的“忍受”。

有一位名字唤作成玮平的年轻教师告诉我,家人对她依照书内煮出的食物赞不绝口,使她对自己的烹饪技巧信心大增。实际上,我觉得,玮平以“三简食谱”煮出的,是一种家的温馨,是一种隽永的亲情。

曾在台湾的《饮食杂志》上读到一篇散文《日本料理师傅的刀》(作者署名“陈静宜”),印象良深。

文中指出:在日本,要成为一位优秀的料理师傅,必得先有一把好刀。刀经常跟着人走,如同手延伸出去的一部分,因而料理师都惜刀如命。文中主角郭桑,远至日本京都学艺,资深的老师傅向郭桑慎重地指出,刀是圆的,用刀切东西时,绝对不能随便用力道压下而鲁莽地使食材“划”开,这会破坏食物的肌理结构。正确的做法是:让刀子顺着食材的脉络“滑”开。

老师傅语重心长地说道:

“任何食材到客人口中前,都要经过许多人的努力,包括捕捞的人、运送的人、收购的人、分切的人等。下刀前心中要抱以谦卑,才不枉费食材背后默默付出心力的人。”

真是掷地有声的金石之言!

一块肉、一棵菜、一条鱼、一只虾,真是要经过许多人的努力,才能安然躺在砧板上的呀!我们在烹煮之前,能不持以谦卑、能不心怀感恩吗?

“吃得到”,是天赐的福气;“吃得起”,是自谋的福气;“吃得香”,却是天人合一的大幸福。

我们一定要惜福。

把书名定为《听面包唱歌》,是希望人人都能听到发自食物那宛如天籁的美妙声响,感受它、享受它;珍惜它、爱惜它。最重要的是,让这种圆融的幸福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衷心感谢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为我在中国出版《听面包唱歌》这部美食散文集,让我有机会和中国广大读者一起在袅袅炊烟里寻觅人生的大情趣、大乐趣。

尤今

二○一三年九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