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杜诗里的唐朝往事:杜诗女读者新选评级
7119300000087

第87章 又示宗武

又示宗武

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大历三年(768)正月初一,子美让次子宗武试笔,自己也专门为宗武作了励志诗。在第一首《元日示宗武》中有两句家常语:“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表达父子二人作诗写毛笔字时互相关怀与戏谑的情景,读来亲切,有现场感。

子美是一位颇懂教育的父亲,前面有《催宗文树鸡栅》,我分析说子美了解长子不喜读书作文章,他有多首诗中表达因逃难的境遇便放任儿子的懒心无肠,即“从儿懒”,可能大多是宗文给他带来的无奈感觉,因此他们一家到夔州的第二年,家务事多了起来,宗文也长到十七八岁了,子美便拿一些简单的家务事交给他做,培养他当家做主人的意识和管理仆人的能力。而对宗武,子美从来在诗中都是喜悦称赞的口气,表扬他从小背功好,到他十五岁的这年,子美对他非常满意,并开始悉心指导他的学业和文章之道。这便是子美因材施教的故事。

从《又示宗武》可以看到子美对次子的喜爱与期盼,头两句描述少年学习和作文的典型场景,“摊书满床”就十分可爱。第三四句子美就开始“训子”兼表达一个父亲的最大心愿了。“青玉案”,浦起龙解释说:“此是廷献之具”;而仇兆鳌认为此处代指古诗,出处为张衡的《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时报之青玉案”。“紫罗囊”,典出《晋书》,讲一个少年喜欢佩带紫罗香囊,其叔叔担心影响学业,用一个不伤害少年自尊心和意志的方法,即与少年打赌而戏取之并烧掉,从而结束了分心事的影响。仇兆鳌认为子美用典泛指“戏具”,即规劝宗武专注学业,戒玩物丧志。第五六句教导宗武好好吃饭,只在过年过节的日子饮酒作乐,这样才能好好长身体。“明年共我长”和前一首“吾笑汝身长”,是表明次子身材痩长也像自己的细节,表达父亲的喜爱和期待。

第七八句指导兼赞扬,希望的风帆在子美心中扬起。末两句承“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而来,讲读书作文与求取功名的路途不管年龄大小时间先后,“达者”为胜。据《杜诗全集今注本》注释:曾参是孔子的入室弟子(孔子弟子三千,但入室升堂者,仅七十余人),他以孝著称,相传《大学》是其所著,后被尊为“宗圣”;游夏指的是孔子的另两位入室弟子子游和子夏,子游擅长文学,曾做武城宰,提倡以礼乐为教,他管理的境内有“弦歌之声”;子夏曾提出“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等观点,相传《诗》《春秋》等儒家经典是由他传授下来的。这几位就是“达者”,即学问修养都达到了高水平。我认为子美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并不是有的评者说的“誉儿癖”,而是一个壮志未酬的父亲对子孙的合情合理的理想寄托。

胡应麟从唐人小说中看来一则传说,《云仙杂记》云:“甫子宗武,以诗示阮兵曹(友人),阮答以石斧一具,并诗还之。宗武曰:‘斧,父斤也。欲使我呈父加斤削耶?’阮闻之曰:‘欲令自断其手耳,不尔,天下诗名,又在杜家矣。’此事甚新,然史传不载宗武诗,诗亦竟不传。……杜尝命宗武熟精《文选》,又作诗屡令其诵。友人之言,宜有可信者,惜无从互证之”。

也许宗武学会了也喜欢作诗,但由他保存传承的子美诗稿,就如高山大海会时刻令宗武灰心丧气的,他怎么可能达到父亲的广度和深度?放弃是明智之举。另外,日常生活的艰辛也是导致他放弃做诗人求功名的重要原因。子美一生也可以说是靠诗歌换饭吃,他用诗歌、名气混生活虽然艰难,但真的是以此取得了无数人的供养,养活了一大家子人(包括奴仆),子美死后,宗文宗武的少爷生活立马结束,必须投身具体的谋生之路方能存活下去。两个儿子生前都没有财力送父亲魂归故里,直到宗武的儿子杜嗣业长大成人,才实现了宗武的夙愿,将子美归葬祖坟之地。

宗武的少年时代聪明好学,对子美的晚年生活给予了温馨的安慰。宗武长大后,整理保存子美作品,应该算是一位子美的亲密知音。宗武老后将传承的接力棒交给了子美的孙子,由孙子完成子美归乡和诗作传扬两大心愿,不仅给了子美一个完美的交代,也给了中国文学一份最伟大的馈赠。

所以我要说:“谢谢你,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