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杜诗里的唐朝往事:杜诗女读者新选评级
7119300000072

第72章 咏怀古迹五首(节选)

咏怀古迹五首(节选)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汉宫明妃的故事非常适合子美咏己抒怀。

明妃即王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以她宫女身份称之明妃。她出生在蜀郡秭归县,后人又用她的名字命名她生活的村子。她肯定生得貌美如花,不然怎么选入宫中?可惜后宫佳丽三千,皇帝一人宠幸不过来,便想个巧法子,托画家画宫女,皇帝识图定人,就这样错过了王昭君。传说昭君自恃美貌,完全不跟别的宫女一样贿赂画工,被画工丑化了,连为皇帝筛选图画的太监都看不上,皇帝很可能连她的丑图都没见过。王昭君似乎不了解这一点,对君王心生怨恨。后来匈奴人入朝,求汉族美女嫁给单于,一说是她因丑图被派上和亲的用场,另一说是她主动请求出宫下嫁。传说中还出现了戏剧性情节:昭君出发前与君王发生一面之缘,君王看到美貌为后宫第一的昭君,好舍不得,又不好违约,便把气撒到画工身上,画工纷纷逃走。

这传说子美也用了,这样方能替这位汉宫美女哀怨,且一唱三叹。第一、二句交代“古迹”作引子,第三、四句急速地讲完了这位美女一生的悲剧故事,作为和亲的汉族妃子,离开华丽皇宫,去到异族粗糙严酷的大漠生活,死了也回不到故土,就埋在那白草茫茫的北方塞外,以一冢青草独自凄凉哀告苍天。

关于昭君之死,也有一惨烈的传说,见于《琴操》:昭君有子,曰世违,单于死,世违继立。凡为胡者,父死妻母,昭君问世违曰:“汝为汉也,为胡也?”世违曰:“欲为胡耳。”昭君乃吞药自杀。“青冢”大约也是后人的美丽附会,为这汉宫美女制造能够让她名垂千古的诗意地名,和昭君村首尾呼应自成一体,“青冢”的意象也的确十分优美,铁石心肠也会被融化。

《杜诗详注》引用陶开虞的评论说:“此诗风流摇曳,杜诗之极有韵致者。”这韵致就表现在一唱三叹的起伏中,三、四句之后,子美又回到昭君怨恨的源头,从皇上取巧错过与昭君的缘分,感叹她的亡魂月夜归来也只是环佩空吟。末两句用流传至今的琵琶曲《昭君怨》,落实昭君为自己和亲的命运,时时在曲中怨诉君王的薄情。有怨恨表明还有爱,有留恋,所以古代评家都认为子美以昭君事自比,自伤不受君王赏识重用,空留一世之才,一颗忠心独向黄昏哀鸣。

这方面他们古代文人心有灵犀,今天的女读者无话可说。

如果从昭君的心情出发,我更喜欢庾信的《昭君词》:“胡风入骨冷,夜月照心明。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琵琶、笳,都是西域胡人的乐器,一样可以表达汉族美女的悲喜心事,对过去不留恋,对未来不期待,决绝地,“若花野草自春秋”(欧阳修诗),不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