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杜诗里的唐朝往事:杜诗女读者新选评级
7119300000057

第57章 舍弟占归草堂检校聊示此诗

舍弟占归草堂检校聊示此诗

久客应吾道,相随独尔来。

熟知江路近,频为草堂回。

鹅鸭宜长数,柴荆莫浪开。

东林竹影薄,腊月更须栽。

读到这首诗,才知道子美漂泊西南,原来还有一位弟弟相跟随。

子美有四个弟弟,一个妹妹,虽然都是同父异母的关系,他对他们却情感深厚。其中三位弟弟一位妹妹大约年纪都比较大,都成家立业了,国难来袭之时,便各携自家人四散逃走。杜诗中专门怀念弟妹之诗很多,前面我选过一首,其他未选的诗歌中,动人的佳句也非常多,有些句子光是看着默诵都会心动眼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月夜忆舍弟》)“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弟妹悲歌里,乾坤醉眼中。”(《九日登梓州城》)正是将如此深情厚谊都倾注于离散的弟妹身上,而对身边跟随相伴,一路同受艰辛困苦的弟弟占,却只字未提,一直到三四年后才在吩咐占弟回成都草堂去检查并布置看家仆人的工作时,为占写了这首诗。这种推测令女读者心生波澜,一半对子美有怨,另一半对占有怜。由此也对占心生好奇,占的故事会是怎样的呢?

也许占年龄还小,无法独立生存。也许占读书方面比较差,无法去走读书做官之路,必须依靠大哥生存。“安史之乱”发生前,有兄弟在洛阳老家一起住着,他们的母亲可能也在“安史之乱”前去世,小弟杜占,或者说智商不高的杜占依靠他们生存。战乱开始,兄弟四散逃难,连妾都无力带走,这位小弟弟的生活也成问题,只有子美带上他,可见子美不仅心善且负责任,真正的正统儒生,其善举已然消解了女读者刚才的怨气。

诗的前四句诉说占跟随自己流浪,在客居草堂以及离开草堂的这三四年中默默相伴,特别是离开草堂以后的日子,都是占在暂居地与草堂之间来回跑。仇兆鳌分析说:“年谱谓宝应秋末,公回成都迎妻子。遍考诗中,绝无一语记及,知公未尝回成都矣。此诗云‘熟知江路近,频为草堂回’,想迎家赴梓,必弟占代任其事也。”

也就是说子美此诗不仅透露了弟弟占跟他在一起的消息,还证实了子美内心一直想着有朝一日能重回成都草堂。他派弟弟来回地跑,目的只有一个:让杜占时常回去维护一下草堂,不让草堂过于荒芜。从诗的后四句我们得知,草堂并未因主人一家离去而成空宅荒院,而是植物依然繁茂,小动物依然活泼。子美真的很会理家,要求占和代管的仆人颇为严格,这一回弟弟回草堂的任务,就是让弟弟去吩咐仆人,第一,养好小家禽,注意守护家门,不要随意开门,防止发生损失;第二,草堂东边竹林稀稀拉拉不好看,趁着腊月农闲时节补栽一些,到春天时竹影便会浓阴养眼了。

而女读者最关心的是占这个唐朝人:他跟着大哥生活时年纪几岁了?后来怎样?结婚了没有?

子美却没有就此再写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