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杜诗里的唐朝往事:杜诗女读者新选评级
7119300000035

第35章 堂成

堂成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成都草堂对于子美来说意义非凡,是他真心想做隐士兼养活家人的第一个园林居所,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碗一筷,都是他亲力亲为寻来,都是他以诗代简找做官的亲友资助得来,纵观他建设草堂园林的九首诗作,我们看到的是一份文学化的营建清单和唐朝住家生活资料清单,读来真实有趣。

经成都首长批准选址后作《卜居》,得到一位远亲的一大笔资金后写了感谢信:《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草堂资》。成都府权力系统消息灵通,子美刚到成都不久,当时正在彭州当官的青年时代的朋友高适就寄来了问候诗。子美到裴冕幕府拜访,也认识了不少愿意帮忙的大小官员。《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草堂堑西无树林,非子谁复见幽心。饱闻桤木三年大,与致溪边十亩阴。”《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诣徐卿觅果栽》:“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

上元元年(760)二月底,作《堂成》。

我为何知道这个具体的时间呢?根据子美觅桃树诗要求“春前”送达树苗,仇兆鳌在注释中专门引《齐民要术》相关知识说:“凡种树,正月为上时,二月为下时。”可知子美的草堂和园林建设在二月底前后完工。草堂有几间房我们不太清楚,但其四周园林的规模从子美诗中的“桃栽一百根”、西边桤林“十亩阴”、又是果树又是柴禾树又是竹又是松的安排,可知裴冕给了大约二三十亩荒郊之地供他改造。

从诗中我们还可知子美要这些树木,各有各的理由。桃栽、果栽是为果更是为花。桤木是为遮挡西晒,也是为解决燃料问题。仇兆鳌引《蜀中记》说:“玉垒(今都江堰)以东多桤木,易成而可薪,美阴而不害。”竹本是川西民居不可缺少的风景线,子美草堂门前有江水,配上竹梢“拂波涛”,当然更完美了,况且竹是许多生活用具的制作材料,实在是雅俗兼备之物。最能表达子美用心成就千年草堂的是松,仇兆鳌引《酉阳杂俎》古代知识称:“松千岁方顶平偃盖。”子美非常直率自信地说:“欲存老盖千年意”,即我就是想要千年之后人们指着这些青松说:“此为杜子美亲手所植!”

早在蜀道上时,子美就数次想起成都的两位历史名人扬雄和司马相如了,到成都后与故友高适唱和诗中他自比相如,现在堂成,又借居所的相似性将自己和扬雄并论。扬雄在成都的故居名为草玄堂,在华阳县。子美诗中“解嘲”的典故是讲扬雄为权贵写《太玄》,有人嘲笑他写了玄(黑)却没成名,还是白丁一个(即无官位),扬雄又写《解嘲》进行辩论之事。子美用这个典故,意在表现自己精神高妙已然进入了隐士境界吧?

仇兆鳌引《杜臆》说:“《堂成》与《卜居》相发,前诗写溪前外景,此诗写堂前内景;前景是天然自有者,此景则人工所致者,乃《卜居》《堂成》之别也。”仇氏在清朝时读到的《杜臆》版本没有流传下来,所以中华书局出版的《杜臆》上找不到仇氏所引的很多段落。这一段虽不精彩,但教给我们用对照的方式欣赏子美九首诗的思路还是可取的,如此我们可以发掘出许多细节来。

《堂成》前四句所绘草堂及周边景致风情,不必多说,第五六句却要细讲。仇氏引罗大经评论说这两句是因物感触,言此意彼,比兴兼有,可解为:“因乌飞燕语而喜己之携雏卜居,其乐相似。”好比《发谭州》诗句“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盖因飞花语燕,伤人情之薄,言送客止有燕与花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