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杜诗里的唐朝往事:杜诗女读者新选评级
7119300000011

第11章 月夜

月夜

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是杜诗全集中难得一见的爱情诗,是子美为妻子所作。

学界一般认为子美先生30岁前后结的婚,也有学者根据子美写给儿子的诗,由其子年龄推论他快40岁才解决个人问题。这些情况在女读者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由于古代女子地位低下几乎统统史上无名,我们只知道子美的妻子姓杨,是司农少卿(相当于农业部的副部级官员)杨怡的女儿,大概比子美小十几岁。鉴于她大家闺秀的身份,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她是识文断字知书达礼的女子,在她前半生和子美先生彼此分居两地之时,子美先生收到的家书,必是这位杨氏亲手所书。因此,子美写这首诗,必定不会只给周围同好欣赏,必定会另抄一份寄给妻子或留待二人重逢团圆时共看。

仿佛有一位身着素雅洁净唐装的美丽少妇,随着子美诗文缓缓浮出历史长河的水面,她抬头仰望月亮思念夫君的清澈容颜,她孤单伫立窗边被月色染上淡淡寒意的倩影,穿越千年岁月而来,令我们惊艳无言。与之照面,唯有赞叹和羡慕。

这首诗写于子美离家投奔新主,半路上被俘后困于长安的那一年,孤独的子美不光是担忧国家大事,也同样担心自家亲人的安危。对月思亲凭月传情古已有之,子美此诗令人惊叹之处是不写自己如何,反而想象所想念之人正在月夜里想念自己,成就了不写之写的新境界:别出心裁将主客体位置反转,却既表现出一对夫妻以月光为媒双向相思的大全景,又细致鲜明地为异地妻子的美丽与哀愁画出近景和特写,令人疑心这不过是诗人读到妻子书信的自然联想,或者是诗人亦真亦幻的梦境,醒来后笔墨生风浑然天成这清丽的咏叹。

子美有一个情圣的头衔,他所拥有的情感异常丰富异常细腻,不仅对皇家朝廷和黎民百姓有深情厚意,他对亲人朋友,对妻子儿女更是掏心掏肺,紧系于心,决不放松其牵引之力。这首诗是子美的爱情诗代表作,诗眼在“独看”,表达了子美这个唐朝好男人对妻子的体贴心疼与美好形容。

王嗣奭的解读,非常深刻到位,值得女读者关注,他跟雪芹一样仿佛是中国古代女子的蓝颜知己,他说:

孟子言穷民无告,盖人处苦难,若有亲人讲话,犹可过日;若寡妇无夫,苦向谁说?今闺中看月者,儿女尚小,虽与言父在长安,全然不解,有夫而与无夫同,其苦可胜道耶?

儿女尚小,此其只独看者也。鬟湿臂寒,此看月之久,忆望之至也。

月,本伤神,而偏说到“香雾”、“清辉”,“香雾”与“云鬟”相宜,而无奈其“湿”;“清辉”与“玉臂”相映,而不胜其“寒”也。……然不厌于久看也。意亦两层,描写情事曲尽。

对于一贯从自身经历中选择并剪裁生活素材入诗的子美来说,这首优美的爱情诗,应该算是他和妻子共同谱写的。他妻子对他的深情,给他写来的温暖家书,告知他她的思念与牵挂,还有孩子们尚不懂得大人心事的忧伤心情,都是这首《月夜》的直接素材,对子美的创作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这也许是杜诗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值得继续探索下去,毕竟,子美年近五十岁时弃官、携家逃难,家人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国已顾不了或无法直接相顾之时,只有暂且先顾好自己的小家,方显子美资深儒家和情圣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