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就是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规律,通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正确发挥政府机构和经济组织的经济管理作用,带领人民群众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是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决定的。中共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选择,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当代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经济现代化建设,这既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正确性。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同其他经历了数百年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们对市场经济的特点、发展规律及趋势的认识还不成熟,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现代市场经济还缺乏经验,许多规律性的东西我们还不熟悉,需要进行长期的开创性探索,许多崭新的课题都需要在探索中加以解决。
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了解和把握市场经济的本质特点、运行规律及其内在要求,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去办事。市场经济体制是人类社会文明演进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它强调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以追求效益为目的,恪守价值规律,并依靠法律法规来调整和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这些本质特点和要求决定了它同计划经济有着质的区别。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市场经济的新知识,研究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在实践中摸索和掌握市场经济的本质和规律,自觉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则来约束和规范经济行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
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及时地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重发展,化解矛盾。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以敏锐的目光及时捕捉,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应该看到,我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如何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有一个长期磨合和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复杂的关系需要正确处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解决。比如,如何摆脱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思想观念束缚,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如何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又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如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又有效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克服“市场失灵”带来的负面效应;如何随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基础的变化,使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作相应的调整;如何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的。中共十六大报告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指出,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种种矛盾和问题的重要基础和根本途径。我们只有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用科学的态度、改革的思路、务实的作风、有效的办法,通过正确制定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步骤,才能及时化解各种矛盾,有效地解决前进中出现的新问题。
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善于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市场经济的竞争特点愈益凸现,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只有善于抓住机遇,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加快发展步伐。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纵观发展形势,“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科学判断说明了在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有所作为的重大使命。我们要按照中共十六大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这一战略机遇期,坚定改革的决心,强化机遇意识和使命意识,努力提高领导改革的艺术和水平,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二)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无论从执政能力的本来意义上讲,还是从其广义上讲,执政党都有一个如何发展民主政治、提高依法治国能力的问题。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在政治体制改革中追求的基本目标。
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民民主,是亿万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焕发建设国家的强大创造力量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是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作风的必由之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是我们党总结自身执政经验,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
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决定性特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法治国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依法治国的实现要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党的政策是法律的灵魂,法律是党的政策的稳定化。没有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意志的提炼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政策,法律就无从产生,没有中国共产党通过执政优势、组织优势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依法治国只能是空谈。只有坚持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才能保证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才能有效地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发展。
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必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共产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目标,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生命力。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
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必须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的水平。依法执政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尤其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的重要途径和具体体现,它既是确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必然要求,又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要求,提高依法执政水平,是不断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步骤。依法治国的重心就在于依法规范国家政权的配置和使用,在于依法规范国家政权的执掌者和行使者。而国家政权的执掌者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国家政权的行使者是各级党委领导的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我们党执掌国家政权,具体是通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来实现的;各级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政权,具体是通过这些机关的工作人员来实现的。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示范性。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不仅意味着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而且必将产生强大的带动作用,从而有利于依法治国不断取得新进展。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中国共产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统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保证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
(三)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党要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当代,判定一个政党是推动历史进步还是阻碍社会发展,既要看它是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又要看它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思想文化上树立起先进的旗帜,才能对党员和群众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执政才具有思想基础。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在理解“发展是硬道理”的过程中,摒弃那些认为只有经济发展才是发展,而文化的发展则无关紧要的浅薄之见,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我们只有把群众的文化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更加拥护和支持,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使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把政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就必须注意文化的作用和力量,改进领导文化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文化建设的效果。
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积极推进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的立党之本,立国之本。在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研究。其次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理论的研究。第三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研究。目的是要调动全党、理论界等各方面的力量,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习推向深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过程中,还要形成一支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队伍,尤其要形成一批中青年理论人才。
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有利于促进文化创造和文化生产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最终是为了提高我国的文化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中国有着长达几千年的灿烂文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思想资源。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不能脱离传统的根基,只有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我国文化才能保持自己独特的人文理想和精神品味。因此,必须在新的生活基础上重塑自己的民族精神,构建当代中国的文化理想、文化旗帜和文化形象。当前在继续抓好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要特别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提高我国文化产品的创造生产能力,扩大文化产品的输出和文化传播。
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社会舆论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社会舆论部门既要搞好大众传播,又要维护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完整和稳定。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以正面宣传为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进一步统一起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当前国际国内媒体竞争空前激烈,互联网发展迅速,各种信息的影响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受众的选择余地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主流媒体一定要采取主动出击、积极竞争的态势,要扩大传播渠道,加大信息输出量和准确度,重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不断提高自己的吸引力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