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源于实践的思考
7116500000028

第28章 毛泽东思想研究(7)

一般和个别辩证关系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就是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毛泽东认为,在实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基本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从群众中来”的过程,是领导者从对群众实践的个别指导中形成的一般意见或一般号召的过程,“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是领导者把一般号召付诸实施,到群众实践中作出具体指导,并检验和丰富一般号召的过程。正确的领导意见,只有在“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和实施。而要在集中和坚持的过程中形成和贯彻正确的领导意见,就必须采用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毛泽东说:“从许多个别指导中形成的一般意见(一般号召),又拿着一般意见到许多个别单位中去考验(不但自己这样做,而且告诉别人也这样做),然后集中新的经验(总结经验),做成新的指示去普遍地指导群众。”①我们知道,人类历史是从认识个别开始的,通过对许多个别的认识和概括,才形成了一般的认识。而一般的认识形成后,它又用于指导对许多个别的认识,在指导过程中,一般不断地得到个别的补充、丰富和发展。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也是这样,一般号召来源于个别指导,是对许多个别指导的总结和概括。一般号召一旦形成之后,它就会对许多个个别事物产生普遍的指导作用,并在指导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包含着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从理论上讲,必须把一般号召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所以我们的各级领导机关不能光发空洞的号令,而应深入到实际中去,了解情况,抓住典型,解决具体的个别的问题。开始,领导的认识只是对个别事物的认识,根据这种个别的认识所作的指导,是个别的指导。许多个别指导不断地检验着领导者的认识,这种经验积累多了,认识就逐渐地深化,并且可以发现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有着某些共同的本质,这些共同的本质还会存在于某些类似的事物之中。于是,领导者就形成了一个一般的意见(一般号召),用这个一般意见(一般号召)来指导别人也指导自己的工作,并且用这个个别指导来继续考验、充实和发展这个一般号召。由个别上升到一般,需要舍弃某些非本质的特殊的东西,而由一般回到个别,又需要把一般号召具体化,结合每个事物的特点来贯彻。其次,从实际工作中看,我们的各级领导在执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中,应该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意愿,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群众的思想,发现群众的创造,总结群众的经验。这样,我们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来源于对群众实践个别指导总结和概括,才会更具有一般性、可靠性。但是,要把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贯彻下去,必须有一般的号召,这样才能为群众所理解,把他们发动起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一般号召在贯彻到个别的具体的单位去时,必须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把它化为具体的计划,方案、办法,在执行中突破一点,取得经验,这样才易于被群众掌握和实施。化为具体的群众行动,同时也可以使一般号召得到检验,得到丰富和发展,并形成新的一般指示。

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是一个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毛泽东经常强调,在我们党领导的一切实际工作中,都应该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我们党和毛泽东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具有丰富内容和形式的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经常运用的重要工作方法。例如“解剖麻雀”,就是做典型调查研究,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挑选出能表现特点的具体事物,进行深入的、具体的研究,从中认识社会的一般状况,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找出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然后再用具有这种普遍的、规律性的东西去指导全面,以取得工作的进展。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具体办法还有诸如“蹲点”“种试验田”、“以点带面”等等,都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它们无一不是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生动地表述和体现了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这一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五、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

共产党需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人民群众需要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能得到彻底的解放,这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依据。因此,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还必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领导和群众,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毛泽东一贯认为,群众是主人,领导是公仆,领导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领导的首要问题是必须保证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人民的利益。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就是既要发挥领导骨干的积极性,又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其实质在于发挥两个积极性。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正确处理领导和群众之间的关系,使领导的积极性和群众的积极性结合起来。毛泽东说过:“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的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①开展任何一项工作,先要注意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形成真正团结一致的、联系群众的、能坚决执行党的路线的领导骨干,同时还要凭借这批骨干,通过他们去提高中间分子,争取落后分子,团结和联系广大群众,使少数领导骨干的积极性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把群众带动起来,组织起来,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同心协力地搞好工作。对于群众的积极性,领导不能有丝毫的低估,压制群众的积极性更是错误的。但是,重视群众的积极性和崇拜群众的自发性,有着原则的区别。在一些情况下,群众需要教育,群众的思想需要提高,群众的积极性需要组织和引导,这些都是领导者的责任。其次,领导者的正确意见只能在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的反复过程中形成。毛泽东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②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是否行之有效,取决于能否抓好“集中起来”和“坚持下去”这两个环节。

正确的“集中”,是领导者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对群众的各种意见加以分析、选择,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改造和制作。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既要有鉴别正确与错误的能力,切不可把少数群众的错误意见当成是广大群众的意见,做群众的尾巴,又要运用辩证法,讲究工作方法,通过集中、分析、综合,把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认识。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加工制作,就形成了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和集中群众智慧与经验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正确的“集中”,归根到底是为了指导群众的行动。因此,“到群众中去”、“坚持下去”,是贯彻群众路线的一个更重要的环节。正确的认识、意见,政策只能是来源于社会实践,并且要在社会实践中接受考验,得到发展,而社会实践的主体和认识的主体都是人民群众,因此,实际工作中领导和群众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认识论中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领导者要真心诚意地把制定的方针、政策、计划、方案在“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中,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实践的检验,如果发现有错误,就要立即纠正,这也是对人民群众负责的精神。同时,我们还要相信群众,把政策交给群众,让广大群众知道他们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才能做好。群众对政策的认识水平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可以在贯彻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来。

1962年1月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讲到开会的方法问题时说道:“这个方法是一个什么方法呢?是一个民主集中制的方法,是一个群众路线的方法。先民主,后集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和群众相结合。”①他指出:“现在有些同志,很怕群众讨论,怕他们提出同领导机关、领导者意见不同的意见。一讨论问题,就压抑群众的积极性,不许人家讲话。这种态度非常恶劣。”②他又说:“我们现在不是有许多困难吗?不依靠群众,不发动群众和干部的积极性,就不可能克服困难。但是,如果不向群众和干部说明情况,不向群众和干部交心,不让他们说出自己意见,他们还对你感到害怕,不敢讲话,就不可能发动他们的积极性。”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