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源于实践的思考
7116500000010

第10章 思想政治工作(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这项伟大的工程中,教育担负着调节社会不同阶层利益、保证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的大任,起着基础性的推动作用,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而从事高等教育的高等院校,承担着传承文明、培养人才、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神圣使命,担负着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层次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的重大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质量和进程。

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对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新时期大学生的基本思想政治状况

在新时期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大学生作为一个思想活跃、个性多样的社会群体,其思想状况更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据有关单位近年对全国30所普通高等院校2000多名本专科生、研究生的调查分析显示,从总体上看,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主流呈现出积极向上、务实进取、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与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导向是和谐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格格不入的,与新时期的思想政治主流是不和谐的。

(一)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的主流

1.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充分信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高度认同,对新时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新时期的大学生对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重大政策、方针持肯定态度,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认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当前我国最大的政治,改革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他们对近年来党中央的重大决策给予高度评价。新时期大学生的政治取向与我国当前的国家政治导向是基本一致的,是和谐的。

2.具有较高的政治成熟度,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参与意识,并向着务实化、理性化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激烈碰撞日渐加剧,使得广大大学生开始重新反思,主导价值理念逐步趋于理性,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渐趋提升,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并趋于务实化、理性化。

他们对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高度关注,在各种思想潮流面前,大多数大学生都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他们渴求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主张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

3.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注国家政治生活

当前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积极作用持肯定态度,他们认为在社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对党和国家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而出台的重大举措比较关注。同时,当代大学生对“党内腐败”、“党内民主”等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理性的认识,认为我们党正在以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相信随着党建工作的不断推进,我们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将会得到进一步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4.大学生对人生的态度是积极的,向上的

新时期的大学生既思考社会,也思考人生。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是当代大学生思想热点之一。他们注重人生价值的实现,并能把实现自身的价值与为社会作贡献和谐地结合起来。他们追求精神上的充实,渴望事业有成,对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很有信心,同时,他们也认识到个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重要性,主张在现实环境中求得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脱离现实环境空谈个人的理想和奋斗。在对待个人、集体的利益关系上,他们认为应该兼顾社会、他人和自我,三者应当有机地结合起来。

5.道德主流积极、道德观点正日趋成熟

品德高尚、健全人格是新时期大学生的人生追求,他们推崇诚实守信,敬业勤业的道德原则,希望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在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中,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理念仍然占有最大的比重。同时,他们对优良传统的审视和认同又不以简单的继承为满足,而是希望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对优良传统道德的继承与创新,重塑优良道德传统的现代生命力。可以说,新时期大学生的道德认识是比较全面、正确和理性的,在现阶段整个社会群体范围内,大学生的道德水准是处于较高层面的。

(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部分大学生政治意识淡漠,政治选择上存在功利化倾向,政治觉悟有待提高

在新时期一些大学生爱国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使命感、责任感,缺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他们在政治思想和政治观念上还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一是对国情的认识不透彻,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缺乏正确的分析判断。二是主要以自我发展为立足点来看待政治问题,不少大学生把入党、评优等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手段。三是对敏感性政治热点问题容易受煽动性宣传的干扰,虽然产生过激情绪和行为的可能性不大,但对其思想造成一定影响,情绪波动在所难免,表现出政治上的不成熟和稳定性差的一面。

2.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不一致、不和谐,在社会道德中强调自我,注重个人感受的倾向十分明显

在新时期很多大学生中更多的是从个人情感和利益的角度来理解道德行为,在理论上认同的道德规范,自己则不在行为上加以实施。在判断道德问题时,首先考虑的是是否损害自己的利益,其次才关注到是否损害公共利益,对周围同学的不道德行为,更多的人则是以旁观者、和事佬的角色和不闻不问的态度来对待。一些大学生在如何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关系上,理论上是清楚的,但在具体行动上,他们又往往顾及自己的多,表现出明显的个人本位倾向。在个人与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不能同时兼顾,必须作出选择的时候,思想上容易产生较强烈的矛盾冲突。可以看出,很多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标准具有较明显的偏离社会主导价值体系,转向注重个人情感和利益的趋势。

3.人生价值观出现偏差

新时期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还不够成熟。因此当人生价值目标与现实利益发生矛盾时,一般就倾向于现实利益,价值选择和价值实现上的实惠性、功利性倾向明显。从价值主体看,大学生面对社会变化,利益调整,更加注重“自我”的分量,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在价值取向上,他们注重把理想追求和现实功利结合起来,从注重奉献的理想主义转向注重物质、享受的现实生活,讲求奉献与索取并重。从注重知识的价值、理性的追求转向金钱、感官的享受,讲求知识、理想与金钱、物质并重;在价值评价上,与道德评价一样采取双重标准,用集体主义要求他人,自己则采取利己主义。理论上的认知与实践行为脱节,这种双重性充分反映了新时期社会变革形势下大学生的复杂心态。就价值观的内容来看,当前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所展示的价值观主要表现在:一是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上,更偏向于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但在进行具体的价值选择时,这种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天平则发生了倾斜,他们更偏重于个人利益和个人发展,社会只是个人成长的条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观念还没有真正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二是在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上,一些大学生的理想追求更现实化、物质化。他们更多地注重个人的发展,偏重于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在实现理想的途径上,倾向于外力与自身的共同努力。三是经济因素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日益突出。一些大学生奉行“金钱至上”的原则,他们把同学关系,甚至师生关系看作了功利关系、金钱关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泛滥。有的大学生把金钱看成是地位和事业的象征,从而动摇了他们对政治信念的追求。

4.心理承受能力差,自律意识薄弱,自身的身心不和谐

当代大学生的生长环境比较优越,在父母的宠爱下长大,离开父母进入大学后,独立生活和自律意识不强,心理发育滞后,稍微碰上一点挫折就心灰意冷,不知所措,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过激行为。对自己没有信心,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合适工作,情绪低落,消极悲观。有些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容易产生嫉妒、自卑心理,性格抑郁偏执,不合群,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

二、影响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的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促进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改革开放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和不和谐因素也给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负面消极影响,他们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一方面市场经济自身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特点和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另一方面社会上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唯利是图、假冒伪劣、钱权交易等社会丑恶现象对大学生的思想也产生了严重的腐蚀。

(二)国际大环境中不利因素的影响

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有一点没有变,那就是西方敌对势力企图“西化”、“分化”我国的努力丝毫没有放弃。相反,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在全球化条件下也在不断变换手段,加深对我国的渗透、演变和分化。他们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诸多领域,通过各种渠道向我们渗透和传播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及生活方式,手段更加多样,更加隐蔽。这些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产生着比较强烈的冲击,使他们在裹挟着全球化外衣、带有迷惑色彩的资本主义价值观念面前产生迷茫,真伪难辨,最终造成大学生价值取向由单一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价值判断趋向实用化、功利化。加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跌宕曲折,暂时处于低潮,也在不同程度上冲击了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基本观念,使得一部分政治基础理论与实践比较欠缺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发生动摇。

(三)自身特点的变化是其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内在因素

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不确定性、不和谐性,以及自身存在明显的弱点,加之长期的安宁生活和繁重的学习压力,使他们产生了与现实社会之间的隔离感,对于社会的理解趋于表面、幻想或停留于理论,对社会的实质内涵理解不够,形成了追求虚荣、不尚务实的心理特征。同时,大学生由于其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以及在知识构造、社会阅历以及法律常识等方面的欠缺,在价值观念变化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某些错误观点的影响,造成一部分人政治上的迷惑,甚至造成少数人完全从个人私利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从而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进而影响到了新时期大学生主流政治倾向与党和国家政治导向的和谐统一。

(四)互联网影响明显增强,负面因素继续凸现

方便快捷的互联网对追求时尚的大学生影响日益增加,这个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正在从各方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今的大学生,除了上课,可能花费时间最多的就是上网。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的好的、正面的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不好的、负面的东西,这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价值冲突。网络文化导致大学生价值冲突更加直接、更加剧烈,价值取向更加多元,价值选择困难。网络文化是开放的,超越民族和国家的,必然导致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交融,同时网络文化又是多维变化的,试图直接给出每一个问题的具体答案或者仅用一种价值观去评判是非几乎是不可能的。大学生在思维上易形成两个突出特点,其一是理解信息的多维化,他们很难再简单地按照教育者事先设计的思想和目标去理解和领会信息;其二是理解信息更加主动,他们会将各种信息观点摆在一起,运用自己的是非观、判断力,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而不像以往那样被动地接受教育者的灌输与安排。二是文化渗透。网络文化对网民思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当前国际互联网的信息中,80%以上网上信息与95%以上的服务信息由美国提供,我国在整个互联网的信息输入和输出的流量中,仅仅占到0.1%和0.5%,这使得传统媒体的国际既存的不平等现象在网络中进一步强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副教授罗斯普科夫在美国《外交政策》上撰文指出:美国控制着全球信息与通讯的命脉,其音乐、电影、电视与软件几乎普及全球,他们影响着几乎所有国家的审美观、日常生活与思想。大学生由于好奇心强,求知欲强,接受新事务快、容易受到这种“西化”的影响。

(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够明显,相对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