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掌上帝国之铁血北朝
7115700000025

第25章 从野蛮到文明(9)

问题是北魏在平城建都已经有一百零九年,所有的大臣都已经在平城安定了下来。这里是鲜卑人的聚居地,鲜卑贵族肯定不愿意离开这里到洛阳去。像这种大的迁徙,并不同于以前鲜卑人在大草原上游牧那样的方便,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弄不好甚至有可能国破家亡。就比方苻坚强行迁徙氐人所造成的亡国后果就是一个例子。

但是拓跋宏却已经下定了决心。促成他下决心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北魏帝国来自大漠所以文化水平比较低,比它同期的慕容鲜卑所建立的那些乱七八糟的燕国还要低。而且他们也没有什么进取的心思,前几代君王都是穷兵黩武,后面的大多活的不长。一直到立国一百年之后,官员们才有工资拿。从来没想过要创立一门自己文字的想法。所以拓跋宏对汉民族的文化盲目的崇拜,认为汉族的一切都是进步的,而鲜卑民族的一切都是落伍的,崇拜一旦由理智升级为信仰,他就有点不能把持了。

有一件事情可以证明拓跋宏是如何拒绝承认汉文化有缺点,而鲜卑民族有其一定的优点。有一次,南齐帝国的使节萧琛、范云奉命到北魏来访问,拓跋宏和他们谈论了很久,然后等两人走了之后,就对他的臣属们说了一句非常耐人寻味的话:“南朝多好臣!”

拓跋宏可能是出于崇拜不自觉地说出来,也有可能是故意刺激一下自己的下属。没想到这下子把大臣李元凯给气坏了,他大声回答:“南朝多好臣,一年一换皇帝,北朝无好臣,百年一换皇帝。”弄得拓跋宏面红耳赤。不过李元凯倒是说了一句大实话,儒家学派的那一套,要么制造出海瑞那样顽固的书呆子,要么就出现大奸似忠的乱臣贼子。只不过拓跋宏根本就看不到这一点。

因此,拓跋宏决定他的民族全盘接受汉民族的文明,快速壮大起来,撕掉野蛮的标签,彻底改头换面。

第一步,迁都。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决定玩一点阴谋诡计。可见皇帝也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

一天拓跋宏在金殿上上朝,忽然宣布要对南齐帝国发动灭国性的大规模攻击。所有的贵族和作战部队全都要参加,谁也不许当缩头乌龟。

北魏有一个传统,在出征之前必须先询问巫师,如果大吉大利就肯定会出征,如果巫师卜卦效果不好就要改期。但是一般巫师都不敢说扰乱军心的话,所以大多数的时候都会大吉大利,群臣也就不会反对!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拓跋宏俨然是苻坚第二,群臣们都是这样看的。这样不顾一切地孤注一掷动员全国兵力,弄不好真可能国破家亡。尽管巫师卜卦的结果是“革卦”,意思就是商汤革命,是非常吉利的卦象,但是大臣贵族们仍然反对。

任城王拓跋澄站出来说:“陛下继承的帝国本来就是天下正统,如今得到的卦象却是商汤革命,根本就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