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掌上帝国之铁血北朝
7115700000024

第24章 从野蛮到文明(8)

当时汉人大臣强烈反对,他们有的本身就是豪强地主的代表,但是鲜卑大臣却站出来力挺冯太后,认为三长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汉人之所以反对完全是有私心,以坞堡的实力威胁朝廷,咱们鲜卑铁骑几十万,也不是玩乐的,如果你们非要这么胡搅蛮缠的话,那就碰碰试试。

最后由于冯太后等人的改革决心非常大,汉人大臣不得已不让步。均田制和班禄制、三长制都得以实行,从此北魏变得越发强大。给魏孝文帝迁都创造了优厚的条件。冯太后功不可没。

冯太后晚年的时候,曾经向魏孝文帝拓跋宏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要求,她知道即便生前掌握权力,死后还要看这个孙子怎么安置,曾经的翻手为云并不能够带到棺材里去。所以就说:“我看中了平城北面的山水,我死后就把我葬在这里,何必去依附于先帝的陵寝。”此举可见冯太后对于当年下手毒死拓跋弘还有蓄养情夫的事情还是有芥蒂的,或者说对丈夫是惭愧的,害怕丈夫在九泉之下神魂有灵来斥责她,所以干脆离开祖宗远远的,自己单独生活好一点。

同样的事情后代有一位权利滔天的皇后也做过,那就是清朝的孝庄太后。或许她真的下嫁了多尔衮,或许她掌握权力日子太久,不愿意去受皇太极的气,所以跟康熙表示不愿意打扰先帝,所以不愿合葬,康熙也满足了她的遗愿。

魏孝文帝拓跋宏也满足冯太后的愿望。公元490年九月,冯太后病逝,终年49岁。魏孝文帝履行自己的诺言,把她葬在方山永固陵!

接下来的时代是拓跋宏的时代,一个远超过他祖先的时代。北魏在拓跋宏的手里达到了文治武功的巅峰。也为世界史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谁能想到,这是个曾经的灰姑娘生下的孩子呢。

冯太后死是在公元490年的九月,其实已经是快要隆冬转眼过年。此时拓跋宏已经成长为一个23岁的青年了。而且转眼就到了491年,他二十四岁。

五岁即位的拓跋宏让冯太后当了将近十八年的太上皇,终于可以亲政并且大展拳脚了。但是在最初的两年里面他的表现只能用平平来表示。

时间一直推进到公元493年,这一年拓跋宏26岁。

北魏的皇帝大多即位的时间早,而且很早熟,拓跋宏年少聪明,早就有了自己的政治抱负。现在他基本上稳定了朝堂,开始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理想。他首先注意到,自己所在的首都平城不是个什么好地方。

天气太冷是一个方面,夏姬六月,这里还在落雪,时不时地吹起一阵狂风,飞沙走石,所以他打算把首都迁徙到洛阳去,而这只是他计划的一部分。因为他从小接受的就是汉人正统的教育,所以他羡慕中华文明,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鲜卑贵族全盘汉化。

洛阳是个好地方,不但天气好,而且容易亲近汉人和汉文化。况且又是很多朝代的古都,拥有地势优势,所以拓跋宏打算把都城迁徙到那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