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7114900000021

第21章 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4)

仙人感恩兔子的舍身为己,悲伤地接受了兔子的供养,这时,天帝释提桓因的宫殿震动了,天帝以天眼观察,发现原来是兔子舍身护法的义举,撼动了天地。天帝被兔子的大无畏精神深深感动,遂降下甘霖,解除了持续已久的旱灾。干旱解除了,山中的花草树木也就慢慢地生长出来,仙人又有了得以维生的蔬果,便继续留在山上用功办道,经过如此精进不退的修行,仙人不久便证得了五种神通。

佛陀告诉比丘们,这位证得阿罗汉果的比丘,就是当时的仙人;而以生命来供养仙人的兔子,就是我的前生。因为往昔的这段因缘,所以今日我也能够令这位比丘远离所爱着的眷属,一个人到阿兰若处精进用功,证得阿罗汉果,得自在解脱。

醍醐灌顶

孔孟文化里有“杀身成仁”和“舍生取义”的典故,同样,佛家也有很多为了“成仁”、“取义”而“杀身”、“舍生”的故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佛家的眼里,仁义要比肉体重要,他们认为,我们的凡体肉身,只不过是一个空空的皮囊而已。如果是为了追求精神上或者是内心世界里的仁义,这个肉身是可以舍去的。

禅机故事

自伞自度

有一个信者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程如何?”

禅师道:“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信者立刻走出檐下,站在雨中,说道:“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

禅师:“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

禅师说完,便走开了!

佛学百科

佛前点灯

点灯,从佛陀时代,就已成为一种供养方式。十供养中(香、花、灯、涂、果、茶、食、宝、珠、衣),灯是必备之物。灯,象征光明、智慧。将象征光明智慧的灯点在佛前,主要是希望借着佛菩萨的智慧之光,使我们心生慧解,早日成就我们的智慧波罗蜜。

从无分别中忘失自我,方能超越生死苦海

年关将至,在外云游行脚的佛光禅师,除夕夜里终于赶回弟子平遂住的北海道场过年。禅师风尘仆仆地回到寺前,只见寺内暗黑一片,举手敲门没有回响,心想大概是平遂外出未归,不得已只好盘腿禅坐寺前等候。等了一会,同行的侍者不耐烦地在寺院四处探望,终于发现一扇窗户没有上锁。侍者身手矫健爬墙而入,并且开门请禅师进去。佛光禅师进去之后,转身交代侍者说:“把所有的门窗都反锁起来。”

大约过了两炷香之久,平遂终于回到了寺中,掏出怀中的钥匙,试了又试,就是无法把门打开,平遂纳闷地自言自语道:“咦!真奇怪,这钥匙明明没有带错,怎么打不开呢?莫非是这扇门太久没有使用,所以生锈打不开。”平遂不死心地再开,那扇门却顽强地关得紧紧的,不得已只好也撩起衣裾从厕所边的一个小窗子破窗而入,哪里知头才刚刚伸入室内,突然从黑暗中传来一声低沉浑厚的声音:“你是什么人?爬窗做什么?”平遂一惊,跌了下来,莫非自己走错了人家?还是寺内遭了宵小?

佛光禅师唯恐弟子平遂过度惊吓,命令侍者赶快开门,把平遂迎了进来。平遂一看是师父回来了,赶忙上前礼座道:“师父!刚才弟子着实被吓坏了,师父那一声轻喝,如同狮子吼声,让弟子真不知道谁是主?谁是客了。”

佛光禅师听弟子这么一说,突然高兴起来,说道:“慈悲实在不易奉行,其实假如把自他互易,就容易实践慈悲了。平遂的宾主互易,实在也不知道‘我’是谁了?明明自己是寺主,但给屋内的人轻轻一问,顿然使自己有反主为宾的感觉。平常执著的自我,也有这么忘失的时刻。这种忘失仍不离对待和分别执著,假如从禅观中悟道,从无分别中忘失自我,那就能超越生死苦海了。”

平遂听到师父给自己开示,赶紧顶礼拜谢师父:“多谢师父指点,弟子今日受益匪浅。”

醍醐灌顶

佛教追求的是“物我两忘”,认为人人都具有佛性,但成不了佛的主要原因就是执著于“我”,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自我的观念太重。儒家思想也有“无欲则刚”、“人到无求品自高”的说法。如果我们心中没有“我”,就会没有偏见,没有了物欲,就能淡泊名利。这时所看,所听,所闻,所品味的样样都是真实无妄,这才是真心的自在。

禅机故事

不像驴马

南塔光涌禅师第一次拜见仰山慧寂禅师时,仰山问他:“你来做什么?”

光涌回答:“来拜见禅师。”

仰山又问:“见到了禅师吗?”

光涌答:“见到了!”

仰山再问:“禅师的样子像不像驴马?”

光涌说:“不像。我看禅师也不像佛!”

仰山不放松再追问:“既不像驴马又不像佛,那像什么?”

光涌则不甘示弱地回答:“若有所像,与驴马有何分别?”

佛学百科

灵隐寺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灵隐山麓,处于西湖西部的飞来峰旁,离西湖不远。灵隐寺又名“云林禅寺”,始建于东晋(公元326年),到现在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我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后来济公在此出家,由于他游戏人间的故事家喻户晓,灵隐寺因此名闻遐迩。五代吴越国时,灵隐寺曾两次扩建,大兴土木,建成为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的大寺,房屋达1300余间,僧众达3000人。

一诺千金压在身,纵使死神也退却

明朝弘治年间,嘉兴府一座真如塔将要倒了,大家商议重修。当时有个修苦行的怀林和尚,拖了三丈长的铁链,募化了二十年,宝塔方才修成,他就住在塔中,过世后,人们还把他的塑像供奉在塔内。

当初,怀林和尚住在苏州承天寺,饮酒吃肉,不守戒律。有一年夏天,他在外面乘凉,忽见两个阴差来捉,将铁链套在他的头颈上。他看到阴差手中的名单,要捕捉的有十多个人。他就请阴差帮忙,延期七天,等所捕的人捉齐后一同前去,并答应多烧些纸钱作为酬谢,两个阴差就同意了。之后和尚哭着召集徒弟,告诉刚才的事情,马上买纸钱焚化,处理好一切事物。

忽然有弟子提义说:“真如某禅师道行很高,可以向他求救,乘船去只要一天就可到,时间还来得及。”

怀林和尚听了,马上动身到禅师处求救。禅师对他说:“这里宝塔将要倾倒不,你如肯诚心募化修好此塔,我当教你办法,保证鬼不能捉到你。”

怀林和尚立即对佛发愿,答应修塔。于是,禅师便将手中的念珠给他说:“你在七天内不要睡觉,住在我房间里,专念《金刚经》中‘当知此处,即为是塔’这两句就够了。”

于是,怀林和尚就依法,用心念经中两句偈。到第七日,两个鬼差寻到禅师处,要求禅师帮助将和尚交出,禅师说:“他在房中,你去捉好了。”

两鬼差刚入房门,即惊慌逃出说:“房中只见一座宝塔,光芒万丈,不能睁眼。”

禅师说:“他诵最上乘法,又发勇猛大愿,虽是天龙鬼神,对他也没有办法,你就回复冥王,这和尚我留他修塔,对阴间也有好处,冥王一定不会怪你的。”

两鬼差一看没法,只好作罢回去了。

后来,怀林和尚就做了一条铁链,锁住自己,不管冬雪夏日,刮风下雨,在路边向人募化修塔,在再生余年,完成此一大功德事。

醍醐灌顶

禅定,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把自己定下来不受外面波动的影响,这就叫禅定。而我们参禅,主要也是想让自己的身心清静下来,这样才会让自己远离纷繁复杂的琐事。进而,如果我们能用一种禅定的心来去实现自己的诺言,那么一定会很容易就能做到。

禅机故事

不是佛祖

南阳慧忠国师感念侍者为他服务了三十年,想有所报答他,助他开悟,一天呼唤道:“侍者!”

侍者一听国师叫他,立刻回答他道:“国师!做什么?”

国师无可奈何地道:“不做什么!”

过了一会,国师又叫道:“侍者!”

侍者立刻回答道:“国师!做什么?”

国师又无可奈可的道:“不做什么!”

如是多次,国师对侍者改口叫道:“佛祖!佛祖!”

侍者茫然不解的反问道:“国师!您叫谁呀?”

国师不得已,就明白的开示道:“我在叫你!”

侍者不明所以道:“国师!我是侍者,不是佛祖呀!”

慧忠国师此时只有对侍者慨叹道:“你将来可不要怪我辜负你,其实是你辜负我啊!”

侍者仍强辩道:“国师!不管如何,我都不会辜负你,你也不会辜负我呀!”

慧忠国师道:“事实上,你已经辜负我了。”

佛学百科

西方极乐世界

佛教认为,通过修行,可以在死后转生到净土——佛所居住的地方。佛有无数,因此净土也有无数。其中阿弥陀佛居住的地方,称为“阿弥陀佛西方净土”,简称“弥陀净土”,也称“西方极乐世界”。传说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的人往生西方。根据《无量寿经》的说法,西方极乐世界无上庄严,其地面全部用金、银、琥珀、玛瑙等宝物铺成,气候宜人,没有季节的交替。众生所穿的衣服也是应念而生。《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等对西方极乐世界有大量的介绍和宣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