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每天一堂执行课
708400000017

第17章 六月 高效执行,绝不拖延 (1)

第一周 高效执行

遵循“四小时执行制”

【课堂导读】

工作中往往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领导天天问,天天操着心,则工作的完成情况相对会好些;若领导不及时过问,则实际操作的人可能拖延工作甚至不去做这项工作,当领导什么时候想起这件事时,有的员工有一大堆理由去解释原因。

诸如这种事情,往往会给领导带来很多的麻烦,也会使员工在领导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而四小时复命制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四小时复命制强调的是领导布置工作内容,而接受工作的员工必须提出这项工作的完成的具体时间和困难度,如果没有困难,到时必须完成,并在完成工作的四小时内向领导汇报;若完成工作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四小时之内向领导汇报,得到领导的明确指示,便于计划顺利开展。

【课堂精讲】

什么是四小时执行制?这是刘光起在《A管理模式》中提出的一项重要的理念,那就是:对任何命令,不管完成与否,受令人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下令人复命。如果受令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发现有不可克服的困难或阻力,无法按时、按标准完成规定的任务,也要立即向下令者答复,并讲明不能完成任务的困难或原因。下令人根据情况撤销原命令或更改命令的内容而成为新的命令,执行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四小时,故称为“四小时执行制”。

四小时执行制是一种很好的执行策略,它强调的是领导布置工作内容,而接受工作的员工必须提出这项工作完成的具体时间和完成是否有困难。如果没有困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并在完成工作的四小时内向领导汇报;若完成工作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四小时之内也应向领导汇报,得到领导的明确指示。

【课后总结】

四小时执行制,反映了一个员工的素质,也是提高执行力的一种有效工具。

执行应该给出最完美的结果

【课堂导读】

莱瑞·杜瑞松在第一次赴外地服役的时候,有一天连长派他到营部去,并交代给他7件任务,其中一件事情是需要申请一些东西,包括地图和醋酸盐(当时醋酸盐严重缺货)。连长说,醋酸盐很难弄到,实在弄不到就等总部供应。但杜瑞松下定决心要把7件任务都完成,虽然他并不知道要怎么去做。果然事情并不顺利,醋酸盐每一个营部都急需。他使出浑身解数,滔滔不绝地向负责补给的中士说明理由,央求他能从仅有的存货中拨出一点。杜瑞松一直缠着中士到天色渐黑,到最后,中士被杜瑞松说服了,给了他一些醋酸盐。

杜瑞松回去向连长报告的时候,连长没有多说话,但是很显然他有些意外,因为一次把7件任务都完成是十分不易的。即使杜瑞松不能完成任务,连长也是不会处罚他的。但是杜瑞松交出了最漂亮的成绩单。做到最好,这种意识一直伴随着杜瑞松,这也是他能从一个小小的士兵成为一名出色上校的重要原因。

【课堂精讲】

杜瑞松上校的例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正确执行的范本。执行的意义,就是要负责、高效能、没有任何借口地给出最满意的结果。

在这种精神的内在力量驱使下,我们会生出一种自信和勇气,促成自己实现更高的目标。

在公司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人,他们规规矩矩地执行老板交代下来的任务。但当结果完成得不够理想时,他告诉自己:“这样已经够好了,我已经什么都做了。”在他们身上,执行精神是缺失的,没有追求完美的意识。事实上,每个人的身上都蕴含着无限的潜能,只要高标准要求自己,往往就能激发出自己的潜能,不断进步,做出超出自己预想的结果。

【课后总结】

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仅仅要求自己“去做”,而应该要求自己“做到最好”。制定一个高于他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去执行,才能取得最完美的结果。

速度就是效率

【课堂导读】

1983年,时任中国光大实业公司董事长的王光英看到一份报告:智利一家倒闭的铜矿由于急于还债,需要处理一批二手矿车。这批矿车均为名牌车,总共有1500辆。

王光英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火速派人与矿山老板取得了联系,表示愿意买车。与此同时,一个负责购车的专家与工作人员组成的派遣组火速成立了。临行前,王光英告诉他们只要认为车好、价格合理,就可以拍板成交。

这位矿主虽说已破产,可他对即将出手的这1500辆车保护得很好。专家组人员看到这些车时,不禁齐声赞叹。他们一丝不苟地验车,各项指标确实令人满意。派遣组成员丝毫不耽搁,马上开始与矿主讨价还价。双方很快以原价八折的价格成交了。协议刚达成,一位美国商人就闻讯赶到了矿区,想购买这批车,结果是悻悻而归。

王光英的这次果敢决策,为国家净赚了2500万美元。试想,要是他面对信息犹豫不决、瞻前顾后,那批车肯定就被那位美国商人捷足先登了。

【课堂精讲】

信息就是机会,就是财富。但是,信息所提供的机会稍纵即逝,谁能迅速抓住,谁就能把握市场供需,获得财富。可见,速度就是效率,拖延只能导致失败。

对于一个想提高执行力的人来说,拖延是最具破坏性的。一旦开始时做事拖拉,就很容易再次拖延。

遇事不果断、犹豫不决,是惯于拖延的人最大的弱点。优柔寡断,不仅会让你在反复考虑之间丧失了成功的机会,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负担。在谨慎行事的同时,少一分犹豫,就多一分成功的可能。

【课后总结】

想改掉拖延的习惯,一定要养成遇事果断的作风。只有这样,你才能抓住工作中的每一个机会,为自己纵横职场赢得成功的砝码。

优先处理最重要的事

【课堂导读】

一天,老板让向文准备好第二天与某公司董事长会谈的资料,并拟写一份会谈提纲。接下来的时间里,向文却忙于做另外的几件事:寄出几封信,发出几份传真,接待一个没有预约的会谈,打了几个无关紧要的电话,给老板的一位朋友买了束鲜花。等把一切安排妥当后,已经到了下班的时间,于是他决定回家加班。吃过晚饭,他又忍不住看了一场球赛,看完后已是晚上11点,于是开始写提纲。结果向文的提纲错误百出差点让会谈失败。在会谈的过程中,幸好老板经验丰富,会谈进行得还算顺利。但事后,向文受到了老板严厉的批评。

【课堂精讲】

有的人在工作时,既不管事情的轻重缓急,不管事情的执行难度,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毫无章法。从早忙到晚,一天下来总是觉得疲惫不堪,却不知道自己这一天干了几件要事。

这些人之所以被工作困扰,是由于没有掌握高效能的工作方法,而被工作弄得筋疲力尽、心烦意乱,不能静下心来做最重要的事。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哪些是最应该做的事,总是感觉什么事都要做,就先做容易做的,结果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致使工作效率不高。为此,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己处理事情的优先表,列出自己一周之内急需做的一些事情,并且根据优先表排出相应的工作进程,使自己的工作稳步、高效地进行。

【课后总结】

分清主次,先做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做最容易做的事情,这样才能保证执行的结果。

不让问题逃跑的3M员工

【课堂导读】

德鲁是3M公司的一个技术工人。有一次,他到一家汽车车身制造厂去送货,看见一名工人在为车身喷涂双色漆。当时为爱车刷上双色调油漆面是一种很流行的做法,但是工人操作起来却很困难。

德鲁看见那个油漆工人一会儿往车身上涂抹胶水,一会儿往车身上贴廉价的包装纸,累得满头大汗,而且两种颜色的油漆还是混在一起。

这个问题并没有逃过德鲁的眼睛,一个制作遮蔽胶带的念头立刻闪现在他的脑海里。回去后,他立即将这一想法付诸行动,制作了一个5厘米宽、一面涂上粘胶剂的纸卷,试用之后效果极好。

3M公司一推出德鲁发明的遮蔽胶带,立即得到众多汽车制造商的青睐,直到现在这种胶带仍普遍应用于喷漆作业中。

【课堂精讲】

在执行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难以预料的问题。一个优秀的执行者绝不会让这些问题从眼皮底下溜走,而是留心这些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就算未能及时解决,他也会认真地记录下来,不让它成为日后工作的隐患。很多人因为追赶工作进度就忽略了一些上问题,这是不负责任的,解决问题并不会过分影响你的工作进度,反而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平庸和卓越的人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也许同样都付出努力和汗水了,差别就在于卓越的人更富有责任感,他们总是积极面对问题,处理问题,让问题在自己手中得到解决。

【课后总结】

许多人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就在于他们比别人多做了那么一点点。

第二周 穿上行动鞋

立刻行动,才会有所收获

【课堂导读】

在一次行动力研讨会上,主讲师做了一个游戏。他说:“现在我请各位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大家必须用心投入,并且采取行动。”他从钱包里掏出一张面值100元的人民币,说:“现在有谁愿意拿50元来换这张100元的人民币?”

他说了几次,但很久没有人行动,最后终于有一个人跑向讲台,仍然用一种怀疑的眼光看着主讲师和那一张100元的人民币,不敢行动。主讲师提醒说:“要配合,要参与,要行动。”跑上讲台的人这才换了那100元,一下子就赚了50元。最后,主讲师说出了这个游戏的寓意所在:“凡事马上行动,立刻行动,才会有所收获。”

【课堂精讲】

执行,就要做到果断、迅速。在一则电视广告里,飞人乔丹展示他穿的一双耐克鞋,告诉人们他飞翔的秘密。其实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双耐克鞋,而是一双行动鞋。作为一名下属,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接到命令后,迅速穿上你的行动鞋去执行你的任务。

一位IT企业的员工曾说:“我做出决定,采取行动,及时执行,检验结果,继而才能学习和进步。如果我没有及时行动,我怎么能够进步?”

也许,在一开始的时候,你会觉得凡事都“马上行动”很不容易,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这种态度已成为你个人价值的一部分。当你体验“马上行动”给你的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好处时,你就会一如既往地保持这种态度。

【课后总结】

接到命令,立即执行,才会有所收获,这是优秀员工的工作准则。

对使命负责

【课堂导读】

一天,联邦快递的一个驾驶员史蒂芬,到美国铝业公司装运一批必须当晚运出的车轮。然而,车轮的一个重要部件很晚才运达。史蒂芬没有等待和观望,而是积极帮助安装,这批车轮得以按时运出。在一次出班中,史蒂芬驾驶的货车发动机过热,他通过不断给散热器加水完成了运输任务。回到运输站后,他将另外一批待运的包裹装上另一辆货车,但这辆货车也抛锚了。于是,史蒂芬向一位客户借了一辆自行车,将联邦快递公司的板条箱放入自己的背包里,然后将包裹装入其中。在华氏90度的炎热天气里,史蒂芬骑着自行车,共行驶了10英里,最终运完了自己负责的货物。然后,他又徒步走了22英里去装运另一批货物。

【课堂精讲】

马克思曾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使命是客观存在的,无论你是否愿意接受,无论你是否意识到,它都伴随你而生。

作为一名员工,你身边同样伴随了使命——为企业付出,完美执行企业交付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