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训就是:不要在过去业绩的图表上花太多时间,这倒不是说你不该挑选有良好纪录的基金。较好的办法,是选择并盯住一只稳健的基金并长期持有,不要试图抓住每个浪头而在基金之间换来换去。”
选择一只稳健的基金,然后长期持有确实是防范基金风险的不二法门,然而由于中国基金市场与美国市场的不同,在风险的类别上也存在差距,因而在国内基金市场上要控制和防范风险,除了要谨记彼得·林奇的长期持有策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及时地了解与掌握基金市场的信息与形势
投资者在投资基金的时候,需研究分析经济宏观形势,了解国家的政策动向,跟踪利率、通胀率的变化情况;需把握产业政策、了解行业动态,并对发行基金企业的整体状况进行分析;另外,需了解基金市场的整体情况。
2科学地分散基金投资
基金投资应该遵守安全原则,科学地分散基金投资,以分散风险。一种投资方案是按期限长短进行分散组合,该方案既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又分散利率风险;另一种方案是在基金种类(发行主体)上进行组合。
3基金投资要做到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交易是指在买基金的同时,在市场做一笔同样的远期交易(一般是卖出),也就是说利用期货的盈亏抵补现货的盈亏,从而规避或减少利率风险。这种策略主要适合对期货交易比较熟悉的高级投资者。
4事前了解基金的管理水平
在选择投资基金前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投资基金的管理水平和内部管理机制,选择放心的投资基金。
5合理评估基金价值
结合整体基金收益水平恰当地估算基金的合理价格定位,切不可盲目追高,投资基金的买入机会多得很。
6分析信息,及时发现问题
分析基金的信息披露,特别是它的持仓量和投资组合,发现问题及早撤出。
7不要在二级市场买基金
对于不想从事股票投资的人来说,如果在一级市场上没有买到基金,最好也不要在二级市场上买溢价(高于净资产)的投资基金。
所有的投资都是一样的,风险与收益永远是并存的。投资基金也会有风险,但只要把握准确投资者同样可以获得好的收益。
[投资课堂]
基金是一种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工具,它虽然相对股票来说风险较低,但毕竟不同于银行存款或国债,不能保证投资人一定获得赢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基金仍然是有风险的,其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流动性风险
投资人在需要卖出基金单位时,可能面临变现困难和不能在适当价格变现的困难。由于基金管理人在正常情况时必须以基金资产净值为基准承担赎回义务,投资人不存在通常意义上的流动性风险,但当基金面临巨额赎回或暂停赎回的极端情况下,基金投资人可能无法以当日单位基金净值全额赎回,如选择延迟赎回则要承担后续赎回日单位基金资产净值下跌的风险。
2申购、赎回价格未知风险
对于基金单位资产净值在自上一交易日至交易当日所发生的变化,投资人通常无法预知,在申购或赎回时无法知道会以什么价格成交。
3机构运作风险
开放式基金除面临系统风险外,还会面临管理风险(如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决定基金的收益状况、注册登记机构的运作水平直接影响基金申购赎回效率等)、经营风险等风险。
4管理水平带来的风险
中国投资基金收益率较低,经理人的管理水平以及敬业精神都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如果在股价上升的年度,基金还是出现亏损,只能说明基金本身的管理有问题了。中国的基金经营成本偏高,而且经理人收益缺乏动力约束机制。
5管理层对基金的监管政策带来的风险
中国证券市场管理层对新基金寄予了很高的希望,这从上市前的宣传和上市后的配售新股政策就可以看出来。管理层希望新基金健康规范地发展,希望新基金在关键时刻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但是,这并没有使基金获得较好的收益。在对基金进行规范管理的同时,还存在着大量的中小机构的炒作。与国际知名的大基金相比,中国的新基金存在着规范有余、灵活不足的缺陷。
评估基金业绩需关注持续收益和资产配置
对于普通投资者,如果你不能很好地分析基金近期高业绩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那就更多地关注已经表现出很好的业绩持续性的基金,因为这比短期业绩更好地反映基金经理人的投资管理能力。
——彼得·林奇
基金的本质就是代客理财,由于基础市场行情的波动、基金成立时间的先后、具体投资品种的不同、交易的策略、基金公司整体理财水平和基金经理个人理财水平的高低有别等因素综合起来,基金的业绩因此会有很大的差异,对基金的投资管理业绩进行评估也就成为必要。
它一方面是各类投资者选择基金时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也是董事会评价基金公司管理层,基金公司评价基金经理时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
而如何对基金的业绩进行评估,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个可以为市场各方共同认可的方法。为了对基金的业绩进行有效的、公正的评价,彼得·林奇认为下列因素必须认真考虑:
第一,业绩是否具有持续性
多数人根据过去的业绩去评估一只基金,他们研究跟踪基金表现的分析报告,检查过去1年、3年、5年的成绩。有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在这个方面,这方面的专著及文章也不计其数。然而,如彼得·林奇所说,除极少数例外,大多数人的这种努力只是浪费时间。
有些人在去年的名单中挑选最大的赢家,林奇认为这种做法愚蠢之极。因为去年的赢家很可能是基金经理人赌某个行业或某类公司,并且很走运地赌赢了。明年如果他不再走运,他的基金很可能在名单上垫底。即使根据过去3年、5年的成绩来挑选基金也不管用。
据《投资视点》杂志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如果在1891~1990年期间,你根据前3年成绩挑选基金,最终的结果是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205%;如果根据过去5年或10年的成绩来挑选,你可以稍稍超出标准普尔500指数088%和102%,这还不够弥补在基金之间换手的成本。
那么,我们该如何来评估一只基金的表现呢?
彼得·林奇认为应考察其业绩是否具有持续性。
业绩持续性是说基金将来的业绩和已有业绩之间的相关性,也就是说,如果一只基金过去业绩很好,它未来是不是业绩会保持下去,而不是说未来的业绩跟现在业绩无关,表现出很大的随机性,如同我们常言的“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如果基金没有业绩持续性,那我们去研究基金过去的业绩便失去了意义,这个时候你去参考基金过去的业绩便面临很大的风险。相信很多投资者可能吃过这种亏,看到一只基金在近期业绩不错,于是去跟风,马上申购,却不想之后基金的业绩每况愈下。
这就是为什么彼得·林奇强调在评估业绩时应考虑业绩持续性的原因。
业绩持续性评级给出了与业绩评级不同的评价。高业绩评级未必意味着高业绩持续性,而高的业绩持续性评级通常意味着高业绩评级。
相比业绩水平,业绩持续性能更多地反映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管理能力。高业绩持续性评级有两点含义:一是稳定,即各季度之间基金的相对业绩不能有太大波动;二是高收益等级,若基金在评估期间的多数季度内收益水平都处于同类型的较高等级,并且较少出现向下波动的情况,该基金才能获得较高的持续性评级。
林奇采用基金季度相对表现的稳定性来衡量;之所以采用季度收益,是因为季度这一时间期限大致可以反映市场趋势、投资主题的变化,以及基金管理人相应做出的调整及其效果。
由于业绩持续性是对基金管理人投资管理能力的反映,因此较长时期内的评级更有意义。尤其是在评价期间跨越市场的不同阶段时,可以充分证明基金管理人在不同市场趋势、结构、环境下为基金持有人稳定获取回报的能力。严格来说,目前国内评级的最长期间三年未必是最佳的持续性评级期间,但鉴于国内运作历史较长的开放式基金数量太少,因此更长时期的评价暂不可行。
第二,资产配置
所谓资配置就是将所要投资的资金在各大类资产中进行分配。资产配置是基金管理公司在进行投资时首先碰到的问题。彼得·林奇认为投资者可以通过基金公司大体的资产配置,了解一下该基金管理公司投资于哪些种类的资产如股票、债券、外汇等;基金投资于各大类的资金比例如何;以此对基金的业绩进行评估。
基金管理公司在进行资产配置时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将资产分成几大类;预测各大类资产的未来收益;根据投资者的偏好选择各大资产的组合;在每一大类中选择最优的单个资产组合。前三步属于资产配置。资产配置对于基金收益影响很大,有些基金90%以上的收益决定于其资产配置。基金资源配置在不同层面上具有不同含义,可以大致分为战略性资产配置、动态资产配置和战术性资产配置。
如果根据基金公司的资产配置来评价基金的获利能力,彼得·林奇建议可以从战略性资产配置入手。
战略性资产配置是实现基金投资目标的最重要的保证,从基金的业绩的来源来看,战略性资产配置是业绩最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源泉。当投资者对该基金管理公司的战略性资源配置有所了解时,大致可以估计到自己的投资资金的未来命运。基金公司一般都会将投资比例公布出来,供投资者监督。
投资者如何确定一项战略性资产配置具有发展前途?其实,战略性资产配置只是一个大范围的划分,比如,某基金公司在某段时间内的战略性资产配置是:债券40%,股票50%,外汇10%;而另一个基金公司的战略性资产配置是:债券30%,股票50%,外汇20%。一般来说,基金管理人做出战略性资产配置后,大体会将各项投资的预期回报率和风险水准等做出评估,投资者可以通过相关的计算,大体预知该资产配置是否科学。但由于计算比较复杂,而且有些资料不容易获得,因此,投资人评估一项战略性资产配置是否顺应未来经济发展走势,最好的方法是将它放在宏观的经济环境中去考察。
[投资课堂]
根据2001年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我国基金资产的估值原则如下:
1上市流通的股票、权证及在证券交易所净价交易的债券,以其估值日在证券交易所挂牌的收盘价估值;估值日无交易的,以最近交易日的收盘价估值。其中,封闭式基金所持股票按平均价估值。
2未上市的股票应区分两种情况处理:送股、转增股、配股和增发新股,按估值日在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同一股票的收盘价估值;该日无交易的,以最近交易日的收盘价估值。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按成本估值。
3配股权证,从配股除权日起到配股确认日止,按市价高于配股价的差额估值。如果市价低于配股价,则估值为零。
4证券交易所未实行净价交易的债券,按估值日收盘价减去债券应收利息得到的净价估值;估值日没有交易的,按最近交易日债券收盘净价估值。
5未上市债券按其成本估值。
6在银行间同业市场交易的债券按不含息的购入成本估值。
7如有确凿证据表明按上述方法进行估值不能客观反映其公允价值,基金管理公司应根据具体情况与基金托管人商定后,按最能反映公允价值的价格估值。